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溯源 被引量:15
1
作者 段丽波 龚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氐羌民族 源流
下载PDF
景颇族族源与民族迁徙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艳峰 王文光 《学术探索》 2019年第10期71-75,共5页
景颇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于先秦氐羌的景颇族先民第一次迁徙进入西南地区,在秦汉时期成为昆明族的一部分,经过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演变为寻传蛮,并从金沙江中下游再次迁徙,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以... 景颇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于先秦氐羌的景颇族先民第一次迁徙进入西南地区,在秦汉时期成为昆明族的一部分,经过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演变为寻传蛮,并从金沙江中下游再次迁徙,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这基本奠定了现代景颇族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族族源 氐羌群体 民族迁徙 寻传蛮
下载PDF
陇东南傩文化及装饰的氐羌文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永红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陇东南是指甘肃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文化战略中的"文化历史区"。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和孕育了这一带淳朴古老的民俗民艺,傩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陇东南一带的傩文化目前较突出者主要有陇南白马... 陇东南是指甘肃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文化战略中的"文化历史区"。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和孕育了这一带淳朴古老的民俗民艺,傩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陇东南一带的傩文化目前较突出者主要有陇南白马藏族和宕昌藏族的傩面舞,陇东南区域内的羊皮扇鼓傩舞,以及陇东的傩面具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和文化特征是相同的,都与古代氐羌族群的巫傩文化密切关联,流露出氐羌文化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南 傩文化 装饰 氐羌 文化特征
下载PDF
氐羌遗韵:白龙江流域民居建筑及其文化传承——兼及藏羌彝文化走廊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吉平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53-61,共9页
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是南下陕西、四川、云南,或者西进青海、西藏必经的中间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从青海藏族的庄窠院、碉房,宕昌藏族的木笼房,四川羌族碉楼,直至云南彝族土掌房;从环底半地穴居,到半... 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是南下陕西、四川、云南,或者西进青海、西藏必经的中间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从青海藏族的庄窠院、碉房,宕昌藏族的木笼房,四川羌族碉楼,直至云南彝族土掌房;从环底半地穴居,到半地面、半地穴居,再到地面楼居的民居建筑形制,结合历史空间地理和考古资料分析,沿着“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下半缘,民居建筑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空间及其文化类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是一条连续的、系统的和完整的“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发展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羌 白龙江 民居建筑 文化传承
下载PDF
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性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俊川 赵琪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76-78,共3页
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与早期秦文化、氐羌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独特,传统地方戏曲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认识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挖掘和保护这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陇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期秦文化 氐羌文化
下载PDF
古代滇国主体民族族属再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娄自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1-45,共5页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僰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僰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族群的学者中,有的主张滇国主体民族为僰人,而有的则主张为叟人。本文结合各种史籍所反映的两汉时期云南民族构成演变态势,在细考各种观点及其主要依据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滇国主体民族属氐羌族群说的依据经不起推敲,属濮人说的依据不充分,而属百越族群说的依据充分而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国主体民族 氐羌族群 濮人 百越族群
下载PDF
日本大和民族探源 被引量:8
7
作者 应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从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不同角度 ,探讨了日本大和民族起源问题 ,提出绳文人源于我国古代越系民族 (属南亚人种 ) ,弥生人中的外来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未西迁的氐羌系民族先民 (... 本文从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不同角度 ,探讨了日本大和民族起源问题 ,提出绳文人源于我国古代越系民族 (属南亚人种 ) ,弥生人中的外来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未西迁的氐羌系民族先民 (属北亚人种 ) ,绳文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的濮系民族先民 (属南亚人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和民族 族源 东夷 氐羌
下载PDF
多元视角下的傈僳族源流考释 被引量:3
8
作者 段丽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从考古学文化来看,氐羌民族源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之后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马家窑文化及其之后的齐家文化,后经由西藏昌都卡若文化对川西南、滇西北和滇西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南氐羌民族包括傈僳族在内的彝语支各民族共同... 从考古学文化来看,氐羌民族源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之后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马家窑文化及其之后的齐家文化,后经由西藏昌都卡若文化对川西南、滇西北和滇西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南氐羌民族包括傈僳族在内的彝语支各民族共同的源。秦汉时期,南下至西南地区的氐羌民族在与当地土著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昆明族、叟族等民族。魏晋以降,南中地区原来昆明族、叟族分布的地域内,出现了大量被记称为乌蛮的民族。南诏统一洱海过程中,“粟栗、施蛮、顺蛮”从乌蛮中分化出来,“粟栗”成为今天傈僳族的直接先民。在南诏把傈僳族先民向北、向西、向东进行多次迁徙的过程中,长褌蛮分化出来。元代居于金沙江两岸的施蛮、顺蛮,被记称为卢蛮,成为这一时期傈僳族先民的概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明代的傈僳族先民被迫向西迁移。“傈僳族”之称首见于清代,后经过不断的迁徙,傈僳族形成了今天跨境而居的格局,也形成了其分布广、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从傈僳族的源流发展历程来看,不同的时期贯穿着“同源—异流—同流”和“同源—异流—异流”的分化发展规律,并成为彝语支各民族源流发展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傈僳族 乌蛮 氐羌民族 彝语支民族
下载PDF
三星堆金杖“鱼鸟图”——华夏古老神奇的“鲲鹏之变” 被引量:8
9
作者 白剑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的“鱼变鸟”图,是氐羌先祖承继的昆仑神之一,它在三星堆中出现,证明三星堆人为氐羌后商之夏族团。
关键词 三星堆 金箔器物 “鱼鸟图” 氐羌 华夏民族 昆仑神
下载PDF
我国西南一些氐羌民族民间乐舞的人类学阐释
10
作者 胡益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120-122,共3页
人类学视角的引入,将拓展和深化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理论的研究视野、理论范式以及研究方法,它对于解决严峻的民间乐舞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极为重要。以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彝族乐作舞为阐释个案,通过深入民间多个典型调查点走访、学习,分析... 人类学视角的引入,将拓展和深化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理论的研究视野、理论范式以及研究方法,它对于解决严峻的民间乐舞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极为重要。以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彝族乐作舞为阐释个案,通过深入民间多个典型调查点走访、学习,分析整合了我国西南一些氐羌民族民间乐舞的普同现象,记录了个案的文化变迁现状,探索了民间乐舞与周遭文化因子的内在关联,多视角剖析了我国西南氐羌民族民间乐舞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羌 民间乐舞 人类学 乐作舞
下载PDF
西南氐羌地区乡村建设实践路径与特征
11
作者 温泉 牟鹏 郑天昕 《中外建筑》 2021年第3期12-17,共6页
本文分析了当代语境下西南氐羌地区乡村建设的3条基本路径:旧屋整改利用与新屋设计营建,生态移民与灾后建设示范,历史保护或村落更新中的公共建筑营建;总结了当今氐羌地区乡建的实践特征:从符号象征到意境抽象,由乡土低技走向绿色生态... 本文分析了当代语境下西南氐羌地区乡村建设的3条基本路径:旧屋整改利用与新屋设计营建,生态移民与灾后建设示范,历史保护或村落更新中的公共建筑营建;总结了当今氐羌地区乡建的实践特征:从符号象征到意境抽象,由乡土低技走向绿色生态、由物质空间关注走向族群精神表达;提出了地区乡建发展趋势已不再局限于民族传统建筑元素的具象表达、传统建筑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更加注重本土化与现代思潮的联姻、新的分析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氐羌 实践路径 实践特征 绿色生态 乡村建设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铜与氐羌民族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晓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54-162,共9页
通过历史文献分析,认为古代居住在胡焕庸线以西的氐羌民族在气候寒冷的压力下,一直向东方和南方迁徙和扩张。他们持有先进的铜兵器,常常打胜仗,从而形成上古时代西北和中原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黄帝部族作为氐羌民族的一支,经过各个著... 通过历史文献分析,认为古代居住在胡焕庸线以西的氐羌民族在气候寒冷的压力下,一直向东方和南方迁徙和扩张。他们持有先进的铜兵器,常常打胜仗,从而形成上古时代西北和中原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黄帝部族作为氐羌民族的一支,经过各个著名的大胜仗后开始崛起,并在华夏大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铜兵器的使用应是关键性因素。夏朝作为氐羌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商代以后,中华大地的各民族已普遍使用铜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终于把青铜文化带入了鼎盛时期。西周以后,氐羌民族仍然持铜兵器不断向东、向南迁徙,但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也逐渐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氐羌 文明
原文传递
先秦巴蜀地区百濮和氐羌的来源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渝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先秦巴蜀地区各族,除巴、蜀两族外,主要为百濮和氐羌两大民族系统。巴蜀地区的百濮,多为商周时代即已在当地定居的族群,也有春秋时代从江汉地区迁徙而来的濮人支系,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四川西南和四川东部。巴蜀地区的氐羌民族系统至... 先秦巴蜀地区各族,除巴、蜀两族外,主要为百濮和氐羌两大民族系统。巴蜀地区的百濮,多为商周时代即已在当地定居的族群,也有春秋时代从江汉地区迁徙而来的濮人支系,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四川西南和四川东部。巴蜀地区的氐羌民族系统至少在夏商时代就已出现,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巴蜀 百濮 氐羌 来源
原文传递
论西湖小说“于祠祈梦”现象的民族文化渊源与交融
14
作者 代智敏 胡海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西湖小说以浓郁的地域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中的"于祠祈梦"现象尤其令人瞩目。其源于四川氐羌民族文化中的梓潼神信仰。氐羌民族文化从背景、现实原型、"善板祠"特色与宗教传播因素四个方面对梓潼神产生... 西湖小说以浓郁的地域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中的"于祠祈梦"现象尤其令人瞩目。其源于四川氐羌民族文化中的梓潼神信仰。氐羌民族文化从背景、现实原型、"善板祠"特色与宗教传播因素四个方面对梓潼神产生了深刻影响。到了南宋,梓潼神的影响逐渐从氐羌文化圈扩大到汉文化占主导的地区,尤其是东传到杭州,影响倍增,成了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最终孕育出"于祠祈梦"的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小说 于祠祈梦 于谦 氐羌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