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主义思潮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化
1
作者 吴翔宇 迂卓 《云梦学刊》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中,理论预设与创作实践上的错位体现在“为艺术”还是“为现实”的歧异上。在历史化的动态发展语境里,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被理论家不断地阐释与更新,并逐渐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儿童文学思潮。从发生期...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中,理论预设与创作实践上的错位体现在“为艺术”还是“为现实”的歧异上。在历史化的动态发展语境里,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被理论家不断地阐释与更新,并逐渐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儿童文学思潮。从发生期融入人学体系的考量,到革命与抗战语境的思想牵引,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建构和彰显。在新时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方向性选择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复归助益中国儿童文学主体性的创构。新世纪儿童文学聚焦“中国式童年”,深植于现实的文化土壤,为规避堕入轻逸境地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方面贡献了文学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思潮 中国儿童文学 演进路向 文学传统 人学话语
下载PDF
“艺术介入”的去欧洲中心化转向与国际主义实验中的艺术介入社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彦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去欧洲中心化转向”是目前国际学界研究艺术介入的热点视角。它重新审视了20世纪艺术介入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关系。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形成的“国际主义”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艺术介入实践和理论。它一方面以大众化的、低技术性... “去欧洲中心化转向”是目前国际学界研究艺术介入的热点视角。它重新审视了20世纪艺术介入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关系。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形成的“国际主义”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艺术介入实践和理论。它一方面以大众化的、低技术性的视觉形式鼓励无产阶级的参与,塑造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从而反抗布尔乔亚趣味;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联合非西方世界的国家,批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建造新世界。艺术介入的国际主义体现在它“低可视性”和“直接现实主义”的国际主义视觉形式和杂糅先锋派美学反帝国主义与殖民文化的国际主义美学。这种国际主义美学同时也是一种让可感性进行分配的政治实践。中国的艺术介入属于20世纪初的国际主义艺术实验的一部分,它在将此种实验体制化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形成了一种地方性的中国特色的艺术介入范式。它区别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主导的艺术介入,成为当代艺术介入的去欧洲中心化转向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介入 国际主义 低可视性 直接现实主义 美学 可感性分配
下载PDF
生态系统方法视野下的环境法典编纂:方向与思路 被引量:7
3
作者 巩固 《法治研究》 2023年第3期49-64,共16页
现代环境治理发生着由分要素单独治理到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资源综合管理的深刻转变。环境立法须贯彻生态系统方法,从其实践原则中提炼法治要素、明确制度需求,转化为法律规范。生态系统方法与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现代环境治理发生着由分要素单独治理到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资源综合管理的深刻转变。环境立法须贯彻生态系统方法,从其实践原则中提炼法治要素、明确制度需求,转化为法律规范。生态系统方法与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为我国环境立法完善指明了方向。环境法典编纂应贯彻生态系统方法,以全面实现生态系统管理为目标,确立“现实主义”编纂思路,以对相关重大瓶颈问题的突破解决为重点,发挥法典的基石作用和撬动效应,推动我国环境法治体系和能力的根本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方法 环境法典编纂 方向 思路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民族乐器的多通道可听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鑫 郝欣言 王元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9-35,40,共8页
可听化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声场建模。如何准确表征声源的指向性以便提升可听化技术的听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梆笛和二胡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多通道可听化技术是否可以优化听感。多通道可听化技术通过声场建模,将声源的声辐射区域... 可听化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声场建模。如何准确表征声源的指向性以便提升可听化技术的听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梆笛和二胡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多通道可听化技术是否可以优化听感。多通道可听化技术通过声场建模,将声源的声辐射区域划分成多个通道,分别获取相应的双耳脉冲响应函数(BRIR),再与对应区域录制的消声室信号进行卷积,并最终混合成多通道可听化信号。本文针对真实度和声源指向性音色对比了单通道、五通道、十通道和十五通道的可听化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多通道可听化技术可以提升梆笛和二胡的真实度,但是两者获取最佳真实度的通道数不同。多通道可听化技术也可以提升这两个乐器的立体感,但最佳立体感的通道数量与乐器自身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R 多通道可听化 真实度 声源指向性音色
下载PDF
意向性与心灵的“分界面”——普特南实在论思想探析
5
作者 葛欢欢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普特南通过意向性问题深入实在论研究,分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缺失,指出意向性的非还原性和开放型的构造,并且把意向性延伸到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在这个基础上,普特南试图通过消解实在与心灵之间的分界面来避免实在论的二律... 普特南通过意向性问题深入实在论研究,分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缺失,指出意向性的非还原性和开放型的构造,并且把意向性延伸到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在这个基础上,普特南试图通过消解实在与心灵之间的分界面来避免实在论的二律背反,进而从内在实在论走向直接实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形而上学实在论 内在实在论 直接实在论 实在论的二律背反
下载PDF
“既强调可错论又反怀疑主义”——论普特南实在论中的实用主义因素
6
作者 葛欢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6-42,共7页
普特南强调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甚至康德的思想中发现了与实用主义相似的因素:既强调可错论又反对怀疑主义。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普特南对实在论的构想。其中康德的影响集中于内在实在论中世界依赖于心灵对它的表征的观点,后期维特根斯... 普特南强调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甚至康德的思想中发现了与实用主义相似的因素:既强调可错论又反对怀疑主义。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普特南对实在论的构想。其中康德的影响集中于内在实在论中世界依赖于心灵对它的表征的观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在于普特南长久以来对功能和用法的重视,而经典实用主义直接启发普特南用多元主义与一种朴素的直观对抗形而上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的经验实在论 维特根斯坦 内在实在论 可错论 詹姆斯的直接实在论
下载PDF
直寻现实主义的可贵尝试——评吴志达长篇小说《昨日入城市》
7
作者 吴廷玉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8-41,113,共5页
吴志达的长篇小说《昨日入城市》所秉持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可称为一种"直寻的现实主义",即"还原生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性与文化的历史积淀的还原,特别是对上世纪中叶到改革开放大潮初起这一阶... 吴志达的长篇小说《昨日入城市》所秉持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可称为一种"直寻的现实主义",即"还原生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性与文化的历史积淀的还原,特别是对上世纪中叶到改革开放大潮初起这一阶段,中国北方某城市在社会各种因素撞击下的现实生活的还原。简言之,就是对原生态老泥土上生长的人、发生的事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寻现实主义 吴志达 长篇小说
下载PDF
从《盲枭》到《哈吉老爷》——赫达亚特中篇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倾向
8
作者 王燕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8-62,共5页
双语双向是赫达亚特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创作交替使用巴列维语和法语两种语言文字;其创作历程以20世纪4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侧重于张显现代性,后期侧重写实。中篇小说《盲枭》是作者认同、标举文学现代性,将现代主义文学... 双语双向是赫达亚特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他的创作交替使用巴列维语和法语两种语言文字;其创作历程以20世纪4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侧重于张显现代性,后期侧重写实。中篇小说《盲枭》是作者认同、标举文学现代性,将现代主义文学观和表现手法诉诸创作实践的典型;《哈吉老爷》可以视作赫达亚特后期作品转而诉求写实,通过文学性的叙事直面人生、针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和人性败坏的代表性文本加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写实性 双语双向 小说叙事 赫达亚特
下载PDF
洛克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会中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39-46,共8页
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洛克哲学中表现为“观念”的表象论性质问题。该问题讨论的是洛克所说的观念到底是心灵知觉的对象还是心灵知觉的行为?或者说,洛克在观念的性质问题上是表象实在论者(间接实在论者)还是直接实在论者?问题的... 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洛克哲学中表现为“观念”的表象论性质问题。该问题讨论的是洛克所说的观念到底是心灵知觉的对象还是心灵知觉的行为?或者说,洛克在观念的性质问题上是表象实在论者(间接实在论者)还是直接实在论者?问题的核心是洛克的观念是否是知觉之幕?是否是心灵认识外部世界无法逾越的第三者?纵观学者们对该问题讨论的历史,可以将这一问题进一步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洛克的观念是不是实在对象?第二个层次是,如果洛克的观念不是实在对象,那么洛克的观念还是不是心灵知觉的直接对象,洛克还是不是一个表象论者?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当代洛克哲学研究中仍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 观念 表象实在论 直接实在论 知觉之幕
下载PDF
感觉印象自身能否作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
10
作者 赵国锋 周升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直接实在论"是一种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波洛克对辩护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之后提出的辩护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知觉印象本身直接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信念的理由,为我们的信念提供辩护,无需先将知觉印象变成知觉信念,然后... "直接实在论"是一种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波洛克对辩护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之后提出的辩护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知觉印象本身直接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信念的理由,为我们的信念提供辩护,无需先将知觉印象变成知觉信念,然后才能为我们的其他信念提供辩护。然而,"辩护"这个概念在知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作为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它是使真信念成为知识的东西;二、作为一种"程序辩护",它是决定着我们是否应当持有一个信念的东西。而感觉印象能否成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完全取决于在何种意义上理解"辩护"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印象 辩护 认识规范 直接实在论
原文传递
“幻觉论证”与析取论的回应及其问题——以塞尔的知觉理论为角度
11
作者 孔慧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4,共6页
析取论试图为受到“幻觉论证”挑战的朴素的实在论辩护,却在当代复兴了“坏论证”。论文立足于塞尔有关知觉意向性的观点,阐释原本旨在捍卫朴素的实在论的析取论何以滑向了颠倒的坏论证,进而说明塞尔的直接实在论是如何回应坏论证的。
关键词 析取论 直接实在论 塞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