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lue of Repeated Direct Smear Sputum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
作者 Wafaa Ali Hassan Amany Omar +1 位作者 Saher Khalil Atef Farouk Al-Qarn 《Ope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2014年第2期41-47,共7页
Introduction: The examination of three sputum samples per suspect has been severely criticized from a public health viewpoint and several recent trials have documented the relative inefficiency of the third smear and ... Introduction: The examination of three sputum samples per suspect has been severely criticized from a public health viewpoint and several recent trials have documented the relative inefficiency of the third smear and the necessity for confirmation of a positive smear has also been contested. Aim: This study, undertaken in Qena, Egypt, aimed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examin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direct smear microscopy (DSM) specimen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B. Patient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using record review at TB outpatient clinic;Qena Chest Hospital, Egypt, was done from 2010-2013. Direct smear results were collected as one of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s PNN, PPP, PPN, PNP, NNP, NPP, and NPN, NNN, where N is a negative and P a positive smear. The proportion of positiv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specimen were calculated. Cases were considered positive having at least one positive smear confirmed by another positive one in the absence of sputum culture. Results: Out of 9420 recorded suspects, 719 of them were positive, so smear positivity was 7.6%. The majority of them were diagnosed from the first sample (96.4%). For only 3.6% (26 of 719), the second smear was positive and a third specimen was required (NPP) to make a definitive diagnosis of TB. No recorded isolated positive or negative smears in the third sample (NNP or PPN). Conclusions: These data indicated that, in our locality with limited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incremental yield of a second sputum direct smear examination was low, and the third one was negligible indicating that examination of two sputum samples is enough among pulmonary TB patients. A third sample is required only as confirmatory if the second sample was positive. Smear microscopy can be substantially simplified with favourable resource i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 direct smear VALUE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direct fecal smear microscopy,culture,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Blastocystis sp.in human stool samples 被引量:3
2
作者 Herbert J Santos Windell L River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0期780-784,共5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irect fecal smear microscopy,culture,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Blastocystis sp.in human stool.Methods:Human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irect fecal smear microscopy,culture,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Blastocystis sp.in human stool.Methods:Human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community in San Isidro,Rodriguez,Rizal,Philippines.These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direct fecal smear microscopy,culture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Blastocystis sp.Results:Of the 110 stool samples collected,28(25%)were detected positive for the presence of Blastocystis sp.by two or more tests.Culture method detect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Blastocystis-positive stool samples(n=36),followed by PCR of DNA extracted from culture(n=26),PCR of DNA extracted from stool(n=10),and direct fecal smear(n=9).Compared to culture,the sensitivity of the other detection methods were 66.7%for PCR from culture and 19.4%for both PCR from stool and direct fecal smear.Specificity of the methods was high,with PCR from culture and direct fecal smear having97.3%,while PCR from stool at 95.9%.Conclusions:In this study,in vitro culture is the best method for detecting Blastocystis sp.in human stoo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OCYSTIS sp. direct FECAL smear CULTUR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Human STOOL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下载PDF
样本直接涂片法与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罗少珍 刘欣 +2 位作者 张志坚 黄业伦 刘志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学检验科LIS系统中收集、整理2021年1月至7月痰液与支气管冲洗液主要送检临床样本的涂片染色检查和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对同一患者时间间隔不超过1... 目的探讨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学检验科LIS系统中收集、整理2021年1月至7月痰液与支气管冲洗液主要送检临床样本的涂片染色检查和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对同一患者时间间隔不超过1周的直接涂片与液基夹层杯涂片查找抗酸杆菌检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1份痰液样本、178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和全部419份样本的检测中,直接涂片法、液基夹层杯涂片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35%(37/241)和13.69%(33/241)、15.17%(27/178)和12.92%(23/178)、15.27%(64/419)和13.37%(56/419)。在同期分枝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65份痰液样本、50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和115份全部阳性样本中,直接涂片法、液基夹层杯涂片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6.52%(65/115)和50.78%(65/128)、54.34%(50/92)和45.88%(50/109)、55.56%(115/207)和48.73%(115/236)。在241份痰液样本、178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检测中,直接涂片阳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阳性、直接涂片阳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阴性、直接涂片阴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阳性、直接涂片阴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阴性的样本占比分别为12.03%(29/241)、3.32%(8/241)、1.66%(4/241)、82.99%(200/241)和8.99%(16/178)、6.18%(11/178)、3.93%(7/178)、80.90%(144/178)。结论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检验方法总体阳性检出率略低于直接涂片检测法,但可以发现相当比例的直接涂片法阴性的病原学阳性结核病患者,尤其是在支气管冲洗液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杆菌 抗酸染色 液基夹层杯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
下载PDF
直接涂片法、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淋球菌效果比较
4
作者 谭翁 邹明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53-557,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法、乳胶免疫层析检测淋球菌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2年8月本院就诊临床疑似淋球菌感染的患者216例标本,其中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115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101例。以细菌培养法检测为金标准,比较直接涂片法和乳... 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法、乳胶免疫层析检测淋球菌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2年8月本院就诊临床疑似淋球菌感染的患者216例标本,其中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115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101例。以细菌培养法检测为金标准,比较直接涂片法和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淋球菌效果。结果:细菌培养法显示,216例临床样本中,淋球菌阳性173例(80.1%)、阴性43例(19.9%),115例男性标本中淋球菌阳性96例(83.5%)、阴性19例(16.5%),101例女性标本中,淋球菌阳性77例(76.3%)、阴性24例(23.8%)。与金标准比较,直接涂片法216例样本检出淋球菌阳性154例(71.3%),115例男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85例(82.6%),101例女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59例(58.4%);乳胶免疫层析法216例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177例(81.9%),115例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96例(87.8%),101例女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阳性76例(75.3%)。乳胶免疫层析法对所有样本、男性样本、女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直接涂片法。直接涂片法与乳胶免疫层析法检出所有样本、男性样本、女性样本中检出淋球菌的Kappa值分别为(0.45±0.07)、(0.67±0.10)、(0.29±0.10),男性样本Kappa值≥0.6,一致性较好。结论:与直接涂片法相比,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疑似淋病患者分泌物淋球菌检出效能相对较高,两种方法对男性样本中淋球菌的检出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乳胶免疫层析法 直接涂片法 细菌培养法 效果比较
下载PDF
Revisiting Acid-Fast Bacilli Microscopy of Concentrated Sputum Smears as an Efficient Tool for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 Study from a Tertiary Care Centre in Southern India
5
作者 J. Anto Jesuraj Uday Kumar Chirag Dhar Hiresave Srinivasa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Research》 2017年第2期146-154,共9页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With 2.2 million new cases every year, Tuberculosis (TB) continues to be an epidemic of large proportions in India. Conventional direct sputum smear microscopy, though limited in its sensiti...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With 2.2 million new cases every year, Tuberculosis (TB) continues to be an epidemic of large proportions in India. Conventional direct sputum smear microscopy, though limited in its sensitivity,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testing for TB. Newer techniques such as concentrated sputum microscopy, have shown some promise in improving this limited sensitivity. W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concentrated sputum versus the direct smear technique in 1000 sputum samples of patients suspected to be suffering from TB. Methods: A total of 1000 sputum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or direct acid-fast bacilli (AFB) smear, concentrated AFB smear and culture from St. John’s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39 contaminated samples were (3.9%) omitted during the final analysis. Mycobacterial culture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TB. Results: 184 and 198 of the 961 samples were found to AFB positive by direct smear microscopy and concentrated smear technique respectively. The measure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irect smear microscopy were 69.86% and 95.82%, while that of concentrated smear microscopy was 76.71% and 95.96 % respectively. 33 samples found to be negative by the direct smear method turned out to be positive by the concentrated smear technique. Conclusions: Though our study suggest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of detect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 recommend the use of the concentrated technique in centres such as ours, where facilities are already in place. In this way, the number of cases of TB that remain untreated may significantly come d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B TB DIAGNOSIS Concentrated smear direct smear ZN STAINING
下载PD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Normal Chest Radiograph and Negative Sputum Smear
6
作者 Mounika Arrabelli Raghuram Reddy Adidala +3 位作者 Chakrapani Chatla Sireesha Tanniru Suryaprakash Chakramahanty Malathi Jojula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2016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下载PDF
三种检测方法诊断分枝杆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雷振 杨小兵 唐柳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2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分析PCR-荧光探针法、BD960液体培养法和直接涂片荧光染色法诊断分枝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就诊的104例疑似分枝杆菌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以BD960液体培养法为参照,评估PCR-荧光探... 目的分析PCR-荧光探针法、BD960液体培养法和直接涂片荧光染色法诊断分枝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就诊的104例疑似分枝杆菌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以BD960液体培养法为参照,评估PCR-荧光探针法和直接涂片荧光染色法检测分枝杆菌的检验效能。结果104例疑似分枝杆菌病患者的标本中,BD960液体培养法检测结果与PCR-荧光探针法及直接涂片荧光染色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1)。结论PCR-荧光探针法和BD960液体培养法可以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但当MTB和NTM混合生长时,只能表达MTB,有检测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直接涂片荧光染色法检出率低,但是操作简单、快速、价格低廉,适合基层实验室进行初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PCR-荧光探针法 BD960液体培养法 直接涂片荧光染色法
下载PDF
3种方法检测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慧 孙晓东 +8 位作者 聂仁华 邓艳 沈旭 Sophia Manue 郭晓芳 李春富 杨亚明 李崇珍 张苍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79-680,689,共3页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醛醚沉淀法及ELISA 3种方法检测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优缺点。方法采集受检者粪便标本278份.分别采用3种方法进行阿米巴原虫感染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醛醚沉淀法及ELISA 3种方法检测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优缺点。方法采集受检者粪便标本278份.分别采用3种方法进行阿米巴原虫感染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及费用。结果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醛醚沉淀法和ELISA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71%、10.79%和1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经PCR确证,3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8.71%、51.11%和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费用低(1元/份),耗时少(0.1 h~0.2 h)。结论粪便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测推荐使用ELISA法,其次是醛醚沉淀法,如果用生理盐水涂片法,至少要重复检测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组织内阿米巴 醛醚沉淀法 ELISA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下载PDF
^(14)C-尿素呼吸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达荣 胡桂和 +3 位作者 吴帆 萧树东 袁济民 向祖琼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73-375,共3页
对80例受试者采用我院建立的 ̄(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患者目前胃内有否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如下:敏感度91.2%,特异度100%,准确度93.8%,阳性预测值100%及阴性预测值82.1%。提示其可作为... 对80例受试者采用我院建立的 ̄(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患者目前胃内有否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如下:敏感度91.2%,特异度100%,准确度93.8%,阳性预测值100%及阴性预测值82.1%。提示其可作为一种与组织学及/或细菌培养相仿的检测HP感染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呼吸试验 幽门螺杆菌 碳14 胃疾病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秋根 刘江红 边泽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43-544,共2页
目的 :探讨晨痰直接涂片、晨痰结核菌培养、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 3种不同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晨痰直接涂片 3次、晨痰结核菌培养、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查找抗酸杆菌。结果 :痰直接涂片查找抗酸杆菌... 目的 :探讨晨痰直接涂片、晨痰结核菌培养、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 3种不同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晨痰直接涂片 3次、晨痰结核菌培养、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查找抗酸杆菌。结果 :痰直接涂片查找抗酸杆菌阳性 13例 (13/ 5 0 ,2 6 % ) ;痰结核菌培养阳性 17例 (17/ 5 0 ,34% ) ;5 0例患者全部诱导出痰液 ,痰量 10~ 4 0 ml,平均 (2 0 .0± 4 .5 ) ml;5 0例患者有 2例在诱导痰操作中感胸闷、气急 ,但完成操作 ,1例因操作过程中用力咳嗽而致操作后咽喉隐痛不适 ,但当日好转 ;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 2 0例 (2 0 / 5 0 ,4 0 % ) ,明显高于痰结核菌培养及直接涂片阳性率 (P均 <0 .0 5 ) ,且检出大量排菌 (++++) 6例(6 / 2 0 )。结论 :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查找抗酸杆菌阳性率高 ,不良反应小 ,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便于在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诊断 抗酸杆菌检测 诱导痰离心沉淀涂片 痰直接涂片 痰结核菌培养
下载PDF
三种抗酸染色法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浩 柳晓金 +3 位作者 齐海亮 冯建纯 朱桂云 郑立恒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涂片法、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三种方法检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 5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同时进行涂片法、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检测抗酸杆菌,比较三种方法对晨痰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涂片法... 目的:探讨涂片法、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三种方法检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 5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同时进行涂片法、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检测抗酸杆菌,比较三种方法对晨痰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涂片法、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阳性率分别为16.3%(244/1 500)、22.0%(330/1 500)、22.4%(336/1 500),涂片法与漂浮集菌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漂浮集菌法的阳性检出率较高(配对χ2=78.68,P<0.001);涂片法和夹层杯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夹层杯法的阳性检出率高(配对χ2=86.37,P<0.001);漂浮集菌法和夹层杯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对χ2=2.50,P>0.05)。结论:夹层杯法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较高并且快速、简便,可以适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片法 漂浮集菌法 夹层杯法 肺结核
下载PDF
液基集菌制片技术检测抗酸杆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湘辉 宋婕 刘文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集菌制片技术在检测抗酸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2例临床标本包括100例痰标本、23例支气管灌洗液标本、7例脑脊液标本、22例胸腔穿刺液标本,均来自本院住院、门诊及急诊患者,标本根据医嘱留取,每例标本同时采用液基集菌制... 目的探讨液基集菌制片技术在检测抗酸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2例临床标本包括100例痰标本、23例支气管灌洗液标本、7例脑脊液标本、22例胸腔穿刺液标本,均来自本院住院、门诊及急诊患者,标本根据医嘱留取,每例标本同时采用液基集菌制片技术和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进行抗酸杆菌平行检测,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液基集菌制片技术检测抗酸杆菌的总体阳性率为15.8%,与直接涂片法总体阳性率6.6%相比有明显提高(χ2=50.51,P<0.01)。直接涂片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经液基集菌制片技术检测均为阳性,且所有液基集菌制片技术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均来源于结核病患者或者结核病疑似患者,与患者临床表现符合。液基集菌制片技术中抗酸杆菌分布均匀,检出菌量与直接涂片法相比显著增多(u=2.1467,P<0.05),且制片效果清晰。结论液基集菌制片技术检测抗酸杆菌较直接涂片法检测阳性率有显著提高,且杂质去除较干净,片中抗酸杆菌分布均匀,菌量增多,染色效果清晰,结果鲜明,操作安全简便,为抗酸杆菌的检测提供了一项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液基集菌 制片技术 直接涂片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在真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琳 乔昀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2份临床样本,采用荧光染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墨汁染色、真菌培养及KOH湿片法同步检测。结果在175份痰、咽拭子、白带、尿液和粪便等深部样本中,荧光染色法真菌阳性检出率(87....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2份临床样本,采用荧光染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墨汁染色、真菌培养及KOH湿片法同步检测。结果在175份痰、咽拭子、白带、尿液和粪便等深部样本中,荧光染色法真菌阳性检出率(87.43%)高于直接涂片法(78.86%)和革兰染色法(74.29%)(P<0.05)。在27份皮屑和甲屑浅表样本中,荧光染色法真菌阳性检出率(85.19%)高于KOH湿片法(59.26%)和真菌培养法(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份脑脊液样本中,荧光染色法与墨汁染色法真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简便、快速、特异性高,在真菌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荧光染色 直接涂片 革兰染色 真菌培养 KOH湿片法 墨汁染色
下载PDF
血涂片法血小板计数方法学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邦权 凌晓午 +4 位作者 刘青 周湘红 叶艾竹 胡玫 杜纪恩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计数血小板(PLT)结果比较研究,以探讨血涂片染色直接镜检法 (简称直接涂片法)和米勒氏窥盘法(简称米氏法)(合称血涂片法)PLT计数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在检查并确定直接涂片法和米勒氏法计数PLT精密度后,分别采用血细胞分...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计数血小板(PLT)结果比较研究,以探讨血涂片染色直接镜检法 (简称直接涂片法)和米勒氏窥盘法(简称米氏法)(合称血涂片法)PLT计数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在检查并确定直接涂片法和米勒氏法计数PLT精密度后,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手工稀释法、直接涂片法、朱氏法同时计数60份血样PLT。结果直接涂片法和米氏法重复检测同一涂片PLT的CV值分别为2.13%和1.21%;检测同一血样20张涂片PLT的CV值分别为4.24%和2.35%。4种方法计数PLT结果接近(P>0.05)。结论严格控制操作条件下,血涂片法镜下PLT计数结果可用于临床诊断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法 手工稀释法 直接涂片法 米氏窥盘法
下载PDF
几种检测淋病奈瑟菌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杨霄 黄芬 +3 位作者 王茂峰 李国钢 赵升 万汝根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1期88-89,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几种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2月431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标本,分别做直接涂片染色、培养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斑点金免疫渗滤(dot immunogold filtr... 目的通过比较几种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2月431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标本,分别做直接涂片染色、培养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斑点金免疫渗滤(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4种检测,以培养鉴定为对照评价各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直接涂片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低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斑点金免疫渗滤法与培养鉴定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诊断工作中建议选择至少两种检测方法同时检测淋病奈瑟菌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直接涂片染色 培养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下载PDF
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初筛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学贤 廖勇 陈继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提高门诊肺结核患者诊断准确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 762例门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同时进行直接涂片法、浓缩集菌涂片法和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比较3种方法对即时痰的阳... 目的探讨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提高门诊肺结核患者诊断准确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 762例门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同时进行直接涂片法、浓缩集菌涂片法和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比较3种方法对即时痰的阳性检出率;对145例确诊肺结核住院患者的痰标本同时进行浓缩集菌涂片法和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比较2种方法对清晨痰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检测门诊即时痰标本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15.6%,明显高于浓缩集菌涂片法(9.2%)和直接涂片法(5.9%)(P<0.05);同时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在检测确诊肺结核住院患者的清晨痰标本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浓缩集菌涂片法(P<0.05)。结论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能够有效地提高门诊患者的确诊率,减少肺结核病的漏诊率,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 浓缩集菌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 肺结核
下载PDF
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同时进行的临床准确性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肇立 李键 +5 位作者 李俊如 郑遥奇 胡馥生 周文 陈旭 任萍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6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把握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同时进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建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12级法”和直接涂片检查“7级法”;同时应用上述2种方法,对不同年龄段非呼吸道感染人群口咽部真菌的阳性率和数量进行调... 目的把握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同时进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建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12级法”和直接涂片检查“7级法”;同时应用上述2种方法,对不同年龄段非呼吸道感染人群口咽部真菌的阳性率和数量进行调查(对照组),并对临床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口咽拭子)标本进行常规化真菌检验;统计分析出院时确诊为真菌感染者(依据临床表现、真菌培阳或/和涂阳、住院期间的观察、鉴别和治疗验证等作出,并有明确的文字记录)的病历资料(病例组);列出四格表,计算其临床准确性指标。结果非呼吸道感染人群322例口咽部真菌培养和直接涂片的阳性率分别为0.047(15/322)、0.003(1/322),其中≥50岁组分别为0.123(10/81)、0.012(1/81);出院时确诊真菌感染者的病原学检验阳性(培阳和/或涂阳)率1.0(505/505),其中真菌培阳率0.976(493/505),涂阳率0.4(202/505),培阴涂阳率0.024(12/505),涂阴培阳率0.6(303/505),≥50岁组培阳率0.980(445/454),涂阳率0.407(185/454),培阴涂阳率0.020(9/454),涂阴培阳率0.59(269/454);同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半定量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的临床准确性指标———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阳性人中的患者率)、阴性预测值(阴性人中的非患者率)、准确度(真阳真阴之和所占的百分率)、尤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综合)、阳性似然比(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阴性似然比(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分别为1.000、0.953、0.971、1.000、0.982、0.953、21.28、0.000,其中≥50岁组分别为1.000、0.877、0.978、1.000、0.981、0.877、8.130、0.000。结论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阳和/或涂阳,排除误判,宜视为临床感染或亚临床隐性感染,不宜视为正常携带;其临床准确性两法同时进行>半定量培养>直接涂片检查,宜提倡两法同时进行;鉴于真菌感染患者中≥50岁组超过4/5,相关指标以≥50岁组者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分泌物 真菌感染 定量培养 涂片检查 临床准确性 直接涂片 阳性率 阴性率 涂阳率 感染人群 指标 特异度 灵敏度 临床实用价值 口咽部 患者 感染者 阴性预测值 阴性似然比 阳性预测值
下载PDF
福建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痰涂片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求扬 林勇明 邱志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28-329,共2页
目的 对福建省 3个不同类型结核病控制项目进行痰涂片质量控制抽查 ,分析存在的问题 ,以改进痰检工作。方法 抽查不同类型项目各 3个县 ,每个县阳性片 10张 ,阴性片 2 0张 ,按照质量控制标准综合评价涂片、染色、镜检质量。结果  3... 目的 对福建省 3个不同类型结核病控制项目进行痰涂片质量控制抽查 ,分析存在的问题 ,以改进痰检工作。方法 抽查不同类型项目各 3个县 ,每个县阳性片 10张 ,阴性片 2 0张 ,按照质量控制标准综合评价涂片、染色、镜检质量。结果  3个项目涂片与染色质量总体合格率为 94 9%、 88 6 % ,镜检阳性片符合率 96 6 % ,阴性片符合率91 8% ,其中西太区项目涂片镜检符合率分别达 10 0 %、 98 3 % ,省项目阴性片漏检率高达 18 2 %。结论 必须加强与改进目前存在的医务人员痰检质量意识淡薄 ,痰检员未经专业培训 ,染色操作不规范等状况 ,才能提高痰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标本 涂片法 质量控制 结核病 控制项 福建
下载PDF
痰抗酸菌涂片检查的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池英藩 黄铭珊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9-10,共2页
本文对5个质控点,进行痰抗酸菌涂片检查质量控制,涂片质量与染色质量总体合格率分别为86.5%与89.3%,质控各项指标逐次均有所提高,阳性符合率由第1次的93.2%上升为第3次的94.2%;阴性符合率第1次93.3%... 本文对5个质控点,进行痰抗酸菌涂片检查质量控制,涂片质量与染色质量总体合格率分别为86.5%与89.3%,质控各项指标逐次均有所提高,阳性符合率由第1次的93.2%上升为第3次的94.2%;阴性符合率第1次93.3%,第3次上升为97.2%基本达到和接近质控要求。资料分析表明,涂片镜下痰细胞数合格与否,是判断痰标本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认真做好痰检质控,痰检质量就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标本 结核杆菌 涂片检查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痰中结核杆菌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庆 刘成永 +2 位作者 钱秀梅 侯远沛 王双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10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实验方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0份痰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罗氏培养法以及PCR方法检测,并对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PCR方法阳性率最高,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目的探讨不同实验方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0份痰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罗氏培养法以及PCR方法检测,并对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PCR方法阳性率最高,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罗氏培养法为金标准,但周期较长;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痰涂片阳性率为49.2%,直接涂片法阳性率为36.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操作简便。结论临床上检测结核杆菌提倡使用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 直接涂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