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Ⅲ)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华旭 唐于平 +1 位作者 龚祝南 闵知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12-1616,共5页
目的对广西产假奓包叶进行系统的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自其地上部分分得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鞣花酸类衍生物6个,为鞣花酸(ellagic ac... 目的对广西产假奓包叶进行系统的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自其地上部分分得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鞣花酸类衍生物6个,为鞣花酸(ellagic acid,Ⅰ)、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methylellagic acid,Ⅱ)、3,3′-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 ellagic acid,Ⅲ)、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Ⅳ)、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Ⅴ)、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Ⅵ);吡啶酮生物碱化合物1个,为蓖麻碱(ricinine,Ⅶ);香豆素化合物2个,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Ⅷ)、东莨菪苷(scopolin,Ⅸ);酚酸类化合物3个,为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Ⅹ)、阿魏酸(ferulic acid,Ⅺ)、原儿茶酸(vanillic acid,Ⅻ)。结论化合物Ⅰ~Ⅻ均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 鞣花酸类衍生物 香豆素 酚酸类
下载PDF
假奓包叶的抗菌活性成分 被引量:5
2
作者 田冶 汤海峰 +3 位作者 邱峰 王晓娟 薛改进 李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研究假奓包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菌药理活性跟踪下,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运用波谱分析法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具有明显抗菌活性的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1)、木樨草素(2)、穗花杉双黄... 目的研究假奓包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菌药理活性跟踪下,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运用波谱分析法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具有明显抗菌活性的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1)、木樨草素(2)、穗花杉双黄酮(3)、丹皮酚(4)、脱镁叶绿素a(5)、132S-羟基脱镁叶绿素a(6)、β-谷甾醇(7)、豆甾醇(8)。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假奓包叶属植物中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1-6有一定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化合物4-6为首次从假奓包叶属植物中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1-6有一定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其中化合物3-6还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化合物4活性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穸包叶 抑菌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假奓包叶挥发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晓妮 张元媛 +1 位作者 杨燕子 王军宪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5-847,共3页
目的:分析假奓包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假奓包叶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了37个组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2.25%,并确定其相对含量。结论:假奓包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叶绿醇39.30%、n-... 目的:分析假奓包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假奓包叶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了37个组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2.25%,并确定其相对含量。结论:假奓包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叶绿醇39.30%、n-十六酸11.72%、Z-3-十四(碳)烯-5-炔5.78%和β-蒎烯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多包叶 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法 GC—MS
下载PDF
假奓包叶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棣 任璐 +3 位作者 窦芳 鲍和 赵桂兰 王军宪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这4个部位中的挥发油,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检测到9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8.85%;从茎皮中检测到11个挥发... 目的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这4个部位中的挥发油,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检测到9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8.85%;从茎皮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24%;从果壳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1.21%;从种子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76%。分别确定它们的相对含量,并比较其一致性。结论首次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 不同部位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浙江的假奓包叶属植物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根有 裘宝林 +1 位作者 陈征海 徐才登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66-370,共5页
本文报道了浙江植物区系一分布新记录属——假奓包叶属Discocleidion(Muell.-Arg.)Pax et Hoffm.,包括一种和一新变种:光假爹包叶D. glabrumMerr.毛果假奓包叶D.glabrum Merr.var. trichocarpum G.Y.Li,P.L.Chiu et Z.H.Chen,var.nov.,... 本文报道了浙江植物区系一分布新记录属——假奓包叶属Discocleidion(Muell.-Arg.)Pax et Hoffm.,包括一种和一新变种:光假爹包叶D. glabrumMerr.毛果假奓包叶D.glabrum Merr.var. trichocarpum G.Y.Li,P.L.Chiu et Z.H.Chen,var.nov.,并对该属及有关种的分类,形态特征作了讨论和订正,同时列出了国产种的分种(变种)检索表及其形态特征、分布和生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Zha包叶属 植物 浙江 分布 记录
下载PDF
广西大戟科一些属的分类简志 被引量:4
6
作者 韦发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3-208,共16页
大戟科在广西植物区系中为大科之一,约50属,200种以上,广布区内各地,但热带性较强的种类主要见于桂东南经桂南至桂西北山区。近年来笔者在编写《广西植物志》第二卷工作中,按分工要求,对所承担的属的馆藏标本作了全面整理研究。现将研... 大戟科在广西植物区系中为大科之一,约50属,200种以上,广布区内各地,但热带性较强的种类主要见于桂东南经桂南至桂西北山区。近年来笔者在编写《广西植物志》第二卷工作中,按分工要求,对所承担的属的馆藏标本作了全面整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以资利用。本文共记载19属5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科 分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假奓包叶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7
作者 陈晟 张元媛 +2 位作者 赵敏 张璐 王军宪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测定假奓包叶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5∶9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69nm,以外标法测定假奓包叶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 目的测定假奓包叶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5∶9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69nm,以外标法测定假奓包叶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没食子酸在0.0044~0.2180g.L-1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6%(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假奓包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 没食子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假奓包叶根皮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彦民 田棣 +2 位作者 鲍和 赵桂兰 王军宪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对假奓包叶的根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东莨菪内酯(Ⅱ)、胡萝卜苷(Ⅲ)... 目的:对假奓包叶的根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东莨菪内酯(Ⅱ)、胡萝卜苷(Ⅲ)、蓖麻碱(Ⅳ)、大黄酚(Ⅴ)、大黄素甲醚(Ⅵ)、蒲公英赛醇(Ⅶ)、芹菜素(Ⅷ)、木犀草素(Ⅸ)、没食子酸(Ⅹ)。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假奓包叶根皮部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假奓包叶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属 假奓包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大戟科假奓包叶的种子油提取及油脂肪酸成分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钊君 彭震 +2 位作者 朱里 彭小列 刘世彪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6-39,49,共5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萃取吉首市郊区4个采样点的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假奓包叶种子油提取率平均为22.71%,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7,5,4种;...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萃取吉首市郊区4个采样点的大戟科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假奓包叶种子油提取率平均为22.71%,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别为8,7,5,4种;各采样点植物假奓包叶的种子油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52.38%)、亚油酸(28.18%)、硬脂酸(13.30%)和棕榈酸(5.78%),其总量占总脂肪酸的9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 种子油 脂肪酸成分
下载PDF
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军宪 张元媛 +2 位作者 陈晟 赵敏 张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对假奓包叶Discocleidion rufescen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首次从假奓包叶的叶中分离了1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 目的:对假奓包叶Discocleidion rufescen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首次从假奓包叶的叶中分离了1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蒲公英赛醇(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东莨菪内酯(6),芹菜素(7),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10),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没食子酸(13),穗花杉双黄酮(14)和肌醇(15)。结论:化合物1,2,8,11,13,15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蒽醌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属 蒽醌类成分 假奓包叶叶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假奓包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2)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冶 汤海峰 +3 位作者 王晓娟 邱峰 薛改进 李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研究假奓包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菌药理活性跟踪下,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运用波谱分析法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醚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4’-甲氧... 目的:研究假奓包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菌药理活性跟踪下,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运用波谱分析法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醚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1)、槲皮素(2)、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3)、洋芹素-7-O-新橙皮苷(4)、木犀草素-7-O-新橙皮苷(5)、没食子酸(6)和β-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假奓包叶属植物中得到,并有一定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化合物6还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 抑菌作用 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