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ucius Says
1
作者 Mbom Sixtus 《ChinAfrica》 2015年第7期16-17,共2页
annie sonwa wants to become a doctor.so she decided to enroll for a course in Chinese.The two are not as unconnected as they sound.The young Cameroonian wants to study medicine in China and learning the language would... annie sonwa wants to become a doctor.so she decided to enroll for a course in Chinese.The two are not as unconnected as they sound.The young Cameroonian wants to study medicine in China and learning the language would be an asset in more ways than one.“If I don’t go to China,I can get a job here easily,”the student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t Cameroon’s University of YaoundéII,reasoned.“There are many Chinese companies in Cameroon and[other African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nies decided asset doctor African young confucius says annually funded branches
下载PDF
国内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张小曼 姜蕊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辜鸿铭以国学大师闻名于世,与其译者的身份相比,国外更惊叹于他的文化成就,而很少关注其翻译成果,因而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主要见于国内译学界。国内研究分单译本研究、多译本对比研究和系统化研究三种情况,围绕辜鸿铭的翻译策略、... 辜鸿铭以国学大师闻名于世,与其译者的身份相比,国外更惊叹于他的文化成就,而很少关注其翻译成果,因而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主要见于国内译学界。国内研究分单译本研究、多译本对比研究和系统化研究三种情况,围绕辜鸿铭的翻译策略、翻译立场、文化身份与译者主体性展开,主要包括文化负载词研究、译法研究、译者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和翻译不足研究等方面。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本土译论的缺席、传播力度的薄弱、研究模式的固化、研究内容的重复等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聚焦本土译论的应用、研究特色的挖掘、翻译思想的总结、国外传播的开拓。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的拓展有助于深化典籍英译研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英译 文化传播 翻译理论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英译的文章翻译学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宇弘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辜鸿铭英译《论语》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语》译本之一,为儒家思想的西传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考察,辜译《论语》的成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因素:译者的经历和学识等为其《论语》翻译实践奠定基础,译者的翻译思想与严复的“信... 辜鸿铭英译《论语》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语》译本之一,为儒家思想的西传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考察,辜译《论语》的成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因素:译者的经历和学识等为其《论语》翻译实践奠定基础,译者的翻译思想与严复的“信、达、雅”不谋而合,译者的语言表达从整体上保障了译文与原文的“义合”“体合”与“气合”。文章翻译学将“文章”的概念从一种语言和文化延伸到另外一种语言和文化,拓展了人们对翻译本质和翻译原则的理解。从文章翻译学角度解读辜译《论语》,可为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实践与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 文章翻译学 “义、体、气”三合
下载PDF
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4
作者 姜凤春 杨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孔子学院发展规模的日益壮大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吸引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英国主流媒体掌握着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其对孔子学院的报道极大地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孔子学院的品牌塑造。本研究选取2004—2022年间80... 孔子学院发展规模的日益壮大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吸引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英国主流媒体掌握着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其对孔子学院的报道极大地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孔子学院的品牌塑造。本研究选取2004—2022年间80篇涉孔子学院报道作为研究语料,基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采用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分析语料内容,探讨英国主流媒体涉孔子学院报道。研究发现,英国主流媒体对于孔子学院的态度存在历时变化和共时差异,自2014年以来,媒体集中聚焦孔子学院政治影响和争议事件,导致消极报道占主导地位。上述结果的产生,有媒体报道意识形态问题,也有孔子学院自身机制问题。据此,孔子学院及其相关组织可以加大转型宣传力度、控制学院建设数量、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加强属地社会联系、树立危机常态观念、突出受众本位传播、完善自身建设、改善舆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主流媒体 孔子学院 新闻报道 批评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跨文化互释
5
作者 史青玲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4-48,共5页
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传的背景下,辜鸿铭坚持“东学西行”,向西方宣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辜鸿铭的“交互”文化背景和他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使他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以西释中”的翻译策略来推介中国文化。其翻译策略... 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传的背景下,辜鸿铭坚持“东学西行”,向西方宣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辜鸿铭的“交互”文化背景和他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使他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以西释中”的翻译策略来推介中国文化。其翻译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多维对话,沟通中西文化;概念拆解,凸显儒学思想的普世价值;文体套嵌,增强读者认知;意象比拟,消除读者陌生感。辜鸿铭使用“以西释中”方式对《论语》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本意义,找到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阐释和表达方式。其译文本呈现给读者的是中西两种文化、思想的对等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中国文化 《论语》翻译 以西释中
下载PDF
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彰显——转喻视角下辜鸿铭英译《论语》策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屠国元 许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改写,着重分析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译者为彰显民族文化所做的翻译策略选择,并探讨译者所采用策略之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以期为辜鸿铭儒家经典英译活动寻找公允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传播 翻译策略 辜鸿铭 《论语》 转喻视角
下载PDF
《论语》英译本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旸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关于《论语》英译本翻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探讨。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目的是探讨功能语篇分析对《论语》英译本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功能语篇分析出发研究《论语》英译本的翻... 关于《论语》英译本翻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探讨。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目的是探讨功能语篇分析对《论语》英译本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功能语篇分析出发研究《论语》英译本的翻译,可以揭示原来被忽略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论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归化翻译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林 闫丽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它的翻译和传播与译者的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对于同一文本而言,翻译目的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会截然不同。文章从辜鸿铭所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分析入...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它的翻译和传播与译者的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对于同一文本而言,翻译目的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会截然不同。文章从辜鸿铭所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辜译《论语》英译本所使用的意译法和归化翻译策略,进而指出传统文化典籍《论语》的翻译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采取有效的归化翻译策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 翻译 归化
下载PDF
译名中的话语运作与文化互渗——新教传教士对《论语》书名及“孔子”称谓的翻译与解释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4,共8页
五部新教传教士的《论语》英译本历时百余年,在《论语》书名及"孔子"称谓的翻译上,亦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的变化。然而,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传教士都必然或隐或显地将基督教... 五部新教传教士的《论语》英译本历时百余年,在《论语》书名及"孔子"称谓的翻译上,亦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的变化。然而,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传教士都必然或隐或显地将基督教话语融入其相关的翻译与解释之中。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正是通过在西方语言中被命名的方式,儒家思想才得以进入西方文化的概念系统并持续不断地留下其意义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传教士 《论语》 孔子 翻译 话语运作
下载PDF
修辞策略中的“作者”——西汉“孔子作《春秋》”说的话语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西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6,共8页
"孔子作《春秋》"说在中国经学历史上兹事体大且历经纷争。在比较诗学的研究视域下,福柯"作者功能"理论为重新讨论西汉时期的相关言述提供了新进路。孔子实际上是以"作者功能"的形式被征用和整合进不同... "孔子作《春秋》"说在中国经学历史上兹事体大且历经纷争。在比较诗学的研究视域下,福柯"作者功能"理论为重新讨论西汉时期的相关言述提供了新进路。孔子实际上是以"作者功能"的形式被征用和整合进不同的话语实践之中,为不同的话语意图服务,而这一点可以通过观察具体的修辞策略来加以论析。孟子、董仲舒、司马迁三者有关这一命题的叙述具有不同的修辞特征,体现了不同的话语策动机制。通过对孔子这一至上权威的占用,儒家学者们掌握了《春秋》的解释权,也获取了对君王权力的制衡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作《春秋》” 经学 作者 话语 修辞 福柯
下载PDF
《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春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127-130,共4页
排比问是问句的排比,《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颇具语用价值。《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孟子》排比问表示疑问的话语标记比《论语》的要繁丰一些,《孟子》排比问的语用价值主要诉诸"辩"体现出来... 排比问是问句的排比,《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颇具语用价值。《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孟子》排比问表示疑问的话语标记比《论语》的要繁丰一些,《孟子》排比问的语用价值主要诉诸"辩"体现出来,而《论语》排比问的语用价值则主要通过"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孟子 排比问 话语标记 语用价值
下载PDF
英美媒体对孔子学院文化形象构建研究——基于《卫报》与《纽约时报》相关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焦俊峰 刘美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3-23,158,共12页
新闻话语反映社会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资源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以《卫报》和《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为语料,研究这些报道可能构建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刻板)形象及其意识形态根源。《卫报》构建了孔子学院正面... 新闻话语反映社会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资源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以《卫报》和《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为语料,研究这些报道可能构建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刻板)形象及其意识形态根源。《卫报》构建了孔子学院正面的文化传播形象,而《纽约时报》把孔子学院构建成政治宣传机构,造成与新闻事实的偏离,塑造了孔子学院的刻板印象。对相关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有助于打破对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话语 孔子学院 权力关系 刻板印象
下载PDF
译者声音的差异化分析——以《论语》英译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小曼 卞珍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5-65,共11页
译者声音是译者在文本内外的显隐性存在,是译者构建自身话语权威的主要途径。隐含读者、交际媒介和语境都会传递译者的声音。在翻译《论语》时,理雅各的声音倾向于沉默,多客观陈述,对原文的叙事特征遵从明显;辜鸿铭多采取对话、类比、... 译者声音是译者在文本内外的显隐性存在,是译者构建自身话语权威的主要途径。隐含读者、交际媒介和语境都会传递译者的声音。在翻译《论语》时,理雅各的声音倾向于沉默,多客观陈述,对原文的叙事特征遵从明显;辜鸿铭多采取对话、类比、设问的方式,说理性更强,很多时候代替孔子发声,拉近读者和孔子之间的距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文化身份的作用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理雅各力主儒家思想和基督教义的有机融合,辜鸿铭强调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精神滋养。理雅各和辜鸿铭二人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都起了重大作用,体现了他们所属时代的译者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声音 《论语》英译 叙事话语 文本 理雅各 辜鸿铭
下载PDF
《时代》语料库中孔子身份话语:主体·概念·观念·中介 被引量:1
14
作者 钦白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孔子在《时代周刊》中的身份构建问题,以《时代周刊》语料库中151篇相关报道为分析数据,依据福柯话语观和"词汇搭配",对孔子身份话语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批判了含极少量孔子身份主体构建元素的《时代周刊》话语,揭露了《时... 针对孔子在《时代周刊》中的身份构建问题,以《时代周刊》语料库中151篇相关报道为分析数据,依据福柯话语观和"词汇搭配",对孔子身份话语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批判了含极少量孔子身份主体构建元素的《时代周刊》话语,揭露了《时代周刊》中三类利用孔子作为象征的话语:作为概念的孔子,作为观念的孔子,作为中介的孔子。研究发现:"边缘化"的孔子身份显现出《时代周刊》的实用主义审美特征,孔子在其中被引用做非事实性的客观话语,呈现出深度刻板化的话语概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时代周刊》语料库 身份构建 话语 边缘化 词汇搭配
下载PDF
《论语》书名释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群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书名 释义 孔子
下载PDF
从副文本解读辜鸿铭《论语》英译本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林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
副文本作为译文正文本的必要补充,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译者的翻译动机、译文规范、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等。它与正文本一起,共同建构译本的意义内涵。在翻译研究中,考察译本副文本与正文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译者所处的时... 副文本作为译文正文本的必要补充,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译者的翻译动机、译文规范、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等。它与正文本一起,共同建构译本的意义内涵。在翻译研究中,考察译本副文本与正文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身份与地位、翻译的目的与动机以及由此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译本,对译本作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辜鸿铭 《论语》 英译本 翻译研究
下载PDF
论译者身份的多重性——以《论语》译者辜鸿铭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倪蓓锋 《太原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从译者身份着手,以《论语》译者辜鸿铭为个案,分析翻译研究中活动主体译者的身份,旨在进一步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重要角色,促进翻译研究向纵深推进。在改写论、现代阐释学等多种译论指引下,个案研究证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具备读... 从译者身份着手,以《论语》译者辜鸿铭为个案,分析翻译研究中活动主体译者的身份,旨在进一步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重要角色,促进翻译研究向纵深推进。在改写论、现代阐释学等多种译论指引下,个案研究证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具备读者、研究者、作者、改写者、调解者以及文化传播者等多重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身份多重性 辜鸿铭 《论语》
下载PDF
从子夏学诗看孔子究其“精微”的《诗》教思想
18
作者 徐润润 徐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0-105,110,共7页
据古代文献中散存的子夏学诗的记载,孔子运用"兴于诗"的方法,引导弟子积极兴发自己的精神、情绪,运用联想引申的运思方式,主动探求蕴藏在《诗》中精深的意蕴旨趣。只有秉持"悉心尽志"的态度,才能把握《诗》中微言... 据古代文献中散存的子夏学诗的记载,孔子运用"兴于诗"的方法,引导弟子积极兴发自己的精神、情绪,运用联想引申的运思方式,主动探求蕴藏在《诗》中精深的意蕴旨趣。只有秉持"悉心尽志"的态度,才能把握《诗》中微言大义的重要性。孔子运用断章取义的方法,根据"近之"的原则讲《诗》、释《诗》、论《诗》,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接受礼乐方面的道德教育,从而一步步地达到究其"精微"的境界的过程。孔子究其"精微"的《诗》教思想对历史悠久的《诗》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教思想 话语行为理论 子夏《诗》
下载PDF
孔子遗说的接受及其文化意义
19
作者 夏德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8-95,共8页
孔子遗说是孔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门后学在接受孔子遗说时前后的原则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儒门早期以载录孔子原话作为接受的原则,这显然沿承史官载言职能的传统;孔门再传弟子以降对于孔子遗说的接受兴趣发生转移,即以掌握孔子原意为... 孔子遗说是孔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门后学在接受孔子遗说时前后的原则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儒门早期以载录孔子原话作为接受的原则,这显然沿承史官载言职能的传统;孔门再传弟子以降对于孔子遗说的接受兴趣发生转移,即以掌握孔子原意为原则。这种接受虽然依据孔子所发表的言论,但难免加进接受者本人的阐释。因此,在这种阐释风气的影响下,尽管其出发点是力求把握孔子原意,但由于远离史家真实性的载录原则,这就难免会引起孔子遗说形态的转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孔子伪说。整体上来说,这种变化表明儒门后学理论创造热情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儒门后学不再满足于载录、保存文献,而是要解释、创制文献,他们希图借助这种行为来总结、完善孔门学说,以便更好地传承孔子遗说和加强学派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遗说 接受 编撰 文体形态 学派建设
下载PDF
孔子的批评类言语行为研究——基于《论语》语料统计的分析
20
作者 秦海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9-39,共11页
批评类言语行为最能洞见言说者的话语策略和交际理念,研究孔子的批评类言语行为对揭示孔子语用思想大有裨益。逐条摘录《论语》中孔子的批评类言语行为,建成封闭语料库,进行筛选、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孔子批评类言语行为的语料样态较... 批评类言语行为最能洞见言说者的话语策略和交际理念,研究孔子的批评类言语行为对揭示孔子语用思想大有裨益。逐条摘录《论语》中孔子的批评类言语行为,建成封闭语料库,进行筛选、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孔子批评类言语行为的语料样态较为丰富,有针对对方观点的批驳,有针对某种现象的批评,也有因对方语言表达不准确作出的纠正。孔子的直接批评策略可以概括为否定判断、负面判断两类;间接批评策略可以概括为宣称不合作和质疑性反问两种类型。综观全部语料,单纯性批评较少,事理阐释是孔子批评类言语行为的高频策略,也是最高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批评类言语行为 事理阐释 语用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