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1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of Disinfection in Bacteriology Laboratories in Togo, 2021
1
作者 Wemboo Afiwa Halatoko Bawimodom Bidjada +10 位作者 Ghislain Emmanuel Sopoh Pirenam Kpaïkpaï Fagdéba David Bara Kokou Akpanta Zoulkarneiri Issa Koffi Akolly Yao Adodo Sadji Gnatoulma Katawa Mounerou Salou Simplice Damintoti Karou Edgard Marius Ouendo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23年第7期213-226,共14页
Background: Laboratory personnel is at risk of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leading to laboratory-acquired infections (LAIs). The use of disinfection products is essential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se infections. This work ... Background: Laboratory personnel is at risk of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leading to laboratory-acquired infections (LAIs). The use of disinfection products is essential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se infections. This work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used in disinfection in bacteriology laboratories in Togo. Method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21 in all bacteriology laboratories in Togo. Swab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disinfection of surfaces and staff hands were immediately plated on agar media. Count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isolated colonies were done after 24 hours of incubation. The ANOVA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calculated means, prevalence ratio (P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to compare bacterial frequencies. Results: A total of 393 samples were taken, of which 41.2% were from hands. Before disinfection, surfaces were more contaminated than hands with respectively 40.4% and 29.6% (PR = 1.3;CI 95% = [0.9 - 1.9]). After surface disinfection with 0.5% of chlorine solution, bacterial elimination was total, but partial on hands washed with soap, with residual contamination of 3.7%. A total of 108 strains were isolated before disinfection of which Klebsiella spp. 38.9% and Staphylococcus spp. 25.0%;after disinfection 4 strains were isolated of which: Staphylococcus spp. 75.0% and Klebsiella spp. 25.0%. Conclusion: Surface disinfect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hand washing with soap and water. We recommend proper hand was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NESS Antimicrobial Agents disinfectION HANDS Surfaces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 condition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plasma-activated water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志成 王佳媚 +4 位作者 王媛媛 桑晓涵 曾丽仙 邓文韬 章建浩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63-71,共9页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lasma-activated water(PAW)generated under different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ir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were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lasma-activated water(PAW)generated under different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ir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were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the processing time and power,and decreasing generated water volume,could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redox potential,conductivity,and temperature of PAW,and a decrease in its pH.A slower dissipation of the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in PAW was found on storage at 4℃in a sealed conical flask than on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The inactivation ability of plasma-activated lactic acid(LA)to 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nocytogenes)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W or LA alone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AW as a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gent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activated wate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reatment conditions disinfection effect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effect of 3 disinfectants on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ron bacteria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3
作者 崔崇威 纪峰 +2 位作者 许晶 李绍峰 黄君礼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6年第6期640-643,共4页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f chlorine dioxide, chlorine and their mixture on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ron bacteria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in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indicate...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f chlorine dioxide, chlorine and their mixture on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ron bacteria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in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indicated that high purity chlorine dioxid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biocide in the 3 disinfectants, and with a dosage of 0.5 mg/L, chlorine dioxide could obtain perfect effect. High purity chloride dioxide could have the excellent effect with the pH value of 6 to 10, and could keep it within 72 h. Chlorine and their mixture couldn’t reach the effect of chlorine diox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ine dioxide CHLORINE bioeide disinfection effect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sinfec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 of rapid hand disinfectant
4
作者 Xiuhua Li Chun-Juan Xu Shu-Juan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1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appropriate antiseptic handrubbing method.Methods:Seventy-four clinical nur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disinfectant presses used,with group 1 using one-p...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appropriate antiseptic handrubbing method.Methods:Seventy-four clinical nur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disinfectant presses used,with group 1 using one-press and group 2 using twopresses.Sterilizing effects as a function of press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Prior to hand disinfection,the hand sampling region resulted in 72 colony forming units for the 74 nurses.Following disinfection,only 2 colony forming units(p<0.001)were found.The analysis of drying time effects on the dis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49).Conclusion:In an effort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the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sufficiently dry hands following handrubbing with disinfectant in a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ix part washing technique for antiseptic handrubb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septic handrubbing disinfection effect Experimental study
下载PDF
Disinfection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 Powder on Bacteria
5
作者 Shijin GUO Ling LI +4 位作者 Qing LI Jingjing ZHOU Chengxin LYU Lanying GUO Zhiqiang S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4期57-60,共4页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large-scale pig farms,the disinfection of pig farm environmen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pig farm diseases in high-density breeding environ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large-scale pig farms,the disinfection of pig farm environmen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pig farm diseases in high-density breeding environment.As an important breeding place for pig farms,the farrowing house must be performed with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disinfection.In this paper,different disinfection modes were used to disinfect the empty farrowing houses of pig farms,and the total plate count,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fungi were used as detection indicator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f the air microorganisms and the surface of the objects in the empty house after disinfection,with the aim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pig farm environmental disinfec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 powder BACTERIA disinfection effect Pig farm Clinical application
下载PDF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HBsAg contamination in the blood screening laboratory and thevalid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disinfectant treatments
6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37-,共1页
关键词 HBSAG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HBsAg contamination in the blood screening laboratory and thevalid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disinfectant treatments
下载PDF
两种方法清洗消毒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黎云霞 孙美花 +3 位作者 楼丽琼 喻杰 黎佳瑶 徐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6-49,53,共5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使用后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200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操作流程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件)与对照组(100件)...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使用后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200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操作流程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件)与对照组(100件)。观察组采用流动水冲洗+腹腔镜酶剂浸泡+超声波清洗机超声+蒸汽清洗机清洗手术臂操作端+高压水枪纯水漂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对照组清洗消毒流程为流动水冲洗+腹腔镜酶剂浸泡+超声波清洗机超声+刷洗手术臂操作端+高压水枪纯水漂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采用目测检查法(四倍带光源放大镜)、腺苷三磷酸(ATP)生物荧光快速检测法进行检测,计算清洗质量不合格的返洗率,比较两组的清洗消毒操作平均耗时。结果观察组的目测检查法返洗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TP生物荧光检测返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消毒平均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蒸汽清洗机清洗消毒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效果比手工刷洗清洗消毒效果更为理想,可节约大量清洗消毒时间,有效节约稀有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臂 蒸汽清洗机 清洗消毒 返洗率 效果观察
下载PDF
消毒机对NDV和IBV消毒及鸡舍除臭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8
作者 程旭 姜逸 +3 位作者 范建华 韦玉勇 俞燕 贾雪波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6-9,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消毒机对空气中新城疫病毒(NDV) Lasota株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HV80株的消毒效果及在鸡舍内除臭效果。将两种病毒在试验仓中形成气溶胶,测定使用消毒机消毒后不同时间点试验仓中的病毒效价,与对照组比较后计算病毒消... 试验旨在研究消毒机对空气中新城疫病毒(NDV) Lasota株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HV80株的消毒效果及在鸡舍内除臭效果。将两种病毒在试验仓中形成气溶胶,测定使用消毒机消毒后不同时间点试验仓中的病毒效价,与对照组比较后计算病毒消杀率。在养殖数量为2 000羽的蛋鸡舍开展除臭试验,设5个臭气采集点,分别于消毒机使用前后共5个时间点,采用氨气和硫化氢二合一便携式检测仪检测鸡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并计算臭气降解率。结果显示:消毒机运行40 min对NDV Lasota株消杀率达99.99%,运行20 min对IBV HV80株的消杀率达99.87%。消毒机运行60 min后对鸡舍中氨气和硫化氢的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研究表明,消毒机不仅对病毒具有良好的消杀能力,同时对于鸡舍环境的改善也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消毒效果 消毒机 鸡舍除臭
下载PDF
4种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常见病原菌消毒效果的评价
9
作者 唐文雅 聂福旭 +3 位作者 曹伟军 丁亚辉 张彤 于子涵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常见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环境气载和动物体表优势病原菌的杀灭效果,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规范提供参考。研究以优势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指示菌,通过悬液定性和定量试验探讨常见消... 试验旨在探讨常见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环境气载和动物体表优势病原菌的杀灭效果,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规范提供参考。研究以优势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指示菌,通过悬液定性和定量试验探讨常见消毒剂(安灭杀、辉胜-30、过硫酸氢钾、聚维酮碘)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1∶100倍稀释的安灭杀消毒液作用1、20及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200倍稀释的辉胜-30消毒液作用10、20及1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200倍稀释的过硫酸氢钾消毒液作用3、5、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400倍稀释的聚维酮碘消毒液作用15、20、20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安灭杀消毒液敏感,产气荚膜梭菌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较敏感,4种消毒剂宜交替使用可避免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奶牛场 常见病原菌 消毒效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气荚膜梭菌 大肠杆菌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升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效果
10
作者 卢瑛 陈沅 +1 位作者 王维 沈洁芳 《上海护理》 2024年第7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提升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流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12月1日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27镜次设为FMEA实施前组,2022年1月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提升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流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12月1日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27镜次设为FMEA实施前组,2022年1月1日至12月1日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44镜次设为FMEA实施后组。运用FMEA对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操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查找每个环节中的高危因素,针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订改进方案并予以实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的失效模式RPN值、内镜消毒合格率、内镜故障维修率、手术患者等待时间、手术室护士AER操作熟练度以及医生满意度。结果FMEA实施后,经过筛选并整改的5个项目的RPN值均下降至<125分;总体的RPN值由1247.24分下降至475.05分,RPN值下降率为61.91%;FMEA实施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及内镜故障维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后手术患者等待时间短于实施前[(10.35±1.57)min vs(12.38±1.91)min],手术室护士AER操作得分及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92.50±3.92)分vs(80.49±5.64)分,(93.87±2.16)分vs(83.07±3.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FMEA针对性优化相关操作流程,使手术室护士对软式内镜的清洗操作更加熟练,有助于提高清洗效率与质量、减少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软式内镜 清洗 消毒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根因分析法3C护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控成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云 邹玫 高丽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在开展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根因分析法3C护理模式对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以及质控成效的影响。方法福建省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2年6月1日开始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3C护理,分析实施前后各1年(2021年6月—2023年6月)...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在开展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根因分析法3C护理模式对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以及质控成效的影响。方法福建省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2年6月1日开始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3C护理,分析实施前后各1年(2021年6月—2023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结果评估实施前后各护理管理质量,实施后环境管理(93.01±3.11)分、安全管理(94.15±1.86)分、物品管理(92.11±1.86)分、检查管理(93.46±1.58)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的(82.14±2.34)分、(81.45±1.86)分、(83.45±1.45)分、(80.05±2.34)分(P<0.05)。随机抽选两观察时间段患者500例,实施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0.20%,低于实施前的5.00%(P<0.05)。实施后院内感染率为1.00%,低于实施前的9.40%(P<0.05)。实施后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00%,高于实施前的92.00%(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开展日常护理管理过程中将根因分析法3C护理进行运用,可以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升质量控制效果,对于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因分析法 3C护理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缺陷事件 质控成效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5种猪场常用消毒剂对PCV2和PRV的消毒效果评价
12
作者 董林 谢金文 +4 位作者 刘吉山 曲光刚 王艳萍 魏凤 沈志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为评价含碘类、季铵盐类、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和戊二醛类5种猪场常用消毒剂的安全性及其对病毒的消毒效果,在实验室、模拟猪场舍条件下,分别采用病毒悬液法、细胞培养病变法,根据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比例,选择高、中、低3个工作浓度,... 为评价含碘类、季铵盐类、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和戊二醛类5种猪场常用消毒剂的安全性及其对病毒的消毒效果,在实验室、模拟猪场舍条件下,分别采用病毒悬液法、细胞培养病变法,根据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比例,选择高、中、低3个工作浓度,与PCV2和PRV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接种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病变,通过TCID50计算病毒灭活率,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含量。结果显示:含碘类和二氧化氯类消毒剂对细胞毒性较小,戊二醛类消毒剂对细胞的毒性相对较强。5类消毒剂对PCV2和PRV均有一定的杀灭效果,工作浓度越低,灭活时间越长;实验室条件下,含碘类、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消毒剂显示出较强的消毒效果,在高、中工作浓度下10 min内即可100%灭活病毒,而猪场模拟条件下,含碘类消毒剂的实际消毒效果较差,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核酸去除能力较弱。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常用消毒剂均可用于猪场消毒,可根据实际条件和需求选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较高的工作浓度,且保证足够的消毒时间。本研究确定了5种常用消毒剂的病毒灭活效果与其工作浓度、消毒作用时间的关联性,为猪场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猪伪狂犬病病毒 猪圆环病毒 消毒效果
下载PDF
上海市虹口区2018-2023年养老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13
作者 李春燕 陈姝含 +6 位作者 田靓 周依伦 王斌 刘源 李鑫 徐皓迪 王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76-2080,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2018—2023年养老机构的消毒质量,为提升养老机构内卫生消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虹口区辖区内36家养老机构作为监测点,2018—2023年共开展65次检测,采集室内空气、环境物表、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4类样品开展菌落...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2018—2023年养老机构的消毒质量,为提升养老机构内卫生消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虹口区辖区内36家养老机构作为监测点,2018—2023年共开展65次检测,采集室内空气、环境物表、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4类样品开展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以此评估养老机构的消毒质量。结果2018—2023年虹口区养老机构总体合格率为90.11%,2018—2023年的合格率分别为88.43%、89.16%、94.83%、98.05%、88.46%、81.82%,其中2021年合格率最高,不同年份样品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新冠疫情爆发前(2018—2019年)消毒监测总体合格率为88.83%,新冠疫情期间的2020年监测合格率为94.83%,2021年监测合格率高达98.05%,新冠疫情后(2022—2023年)总合格率为83.89%,新冠疫情前后养老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室内空气、环境物表、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4类样品菌落总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室内空气的总体合格率最高,为100.00%,工作人员手合格率最低,为77.18%,但4类样品的大肠杆菌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口区养老机构消毒工作尚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消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养老机构 消毒效果 监测
下载PDF
医院内三种常见物品表面消毒方法对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用品消毒效果的比较
14
作者 郑阿芬 黄崇杰 +3 位作者 于亚卉 叶晓静 薛晴怡 张春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50-754,共5页
目的:了解医院内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物品带菌现状,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物品的消毒效果,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门诊、外科、内科科室的医务人员,并收集随身携带的5类... 目的:了解医院内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物品带菌现状,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物品的消毒效果,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门诊、外科、内科科室的医务人员,并收集随身携带的5类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手机、医用笔、手表或挂表、胸牌、钥匙)共135份样品。采用酒精(酒精组)、500 mg/L含氯消毒液(含氯消毒液组)和双链季铵盐一次性消毒湿巾(一次性消毒湿巾组)进行消毒,并在消毒前及消毒后5 min、2 h、4 h采样统计物表面菌株数及菌种。比较三种消毒方法消毒后不同时刻的消毒效果。结果:未经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物品表面合格率仅为12.5%,污染较严重,细菌种类较多。消毒后5 min,一次性消毒湿巾组和含氯消毒液组的细菌减少效果显著优于酒精组(P<0.05),细菌数量分别从消毒前的(12.36±3.11)cfu/cm^(2)、(12.64±3.98)cfu/cm^(2)和(12.09±4.15)cfu/cm^(2)降至(0.40±0.18)cfu/cm^(2)、(0.31±0.11)cfu/cm^(2)和(1.62±0.54)cfu/cm^(2)。消毒后2 h和4 h细菌数量回升,但一次性消毒湿巾组和含氯消毒液组的细菌数量仍然低于酒精组(P<0.05)。结论: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物品的细菌污染问题严重,消毒效果在应用后的初期最为显著,一次性消毒湿巾和含氯消毒液在短期内显示出比酒精更优的消毒效果,建议选择高效的消毒剂并适当频繁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医疗用品 细菌污染 消毒效果 消毒湿巾
下载PDF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风大系统消毒效果的验证与评价
15
作者 陈鑫 李晓斌 +4 位作者 魏徵 李佩儒 张志伟 张立国 郭建宏 《暖通空调》 2024年第5期134-138,92,共6页
简要介绍了目前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空间及配套设备终末消毒常用的消毒模式。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制定消毒验证方案对某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风大系统消毒效果进行了验证与评价,并对实验室终末消毒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 简要介绍了目前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空间及配套设备终末消毒常用的消毒模式。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制定消毒验证方案对某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风大系统消毒效果进行了验证与评价,并对实验室终末消毒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终末消毒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通风大系统消毒 终末消毒 消毒效果 验证
下载PDF
含氯消毒剂作用机制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郑婧婷 钟佑宏 +1 位作者 洪汝丹 张海鹏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7-9,共3页
含氯消毒剂作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化学消毒剂之一,具有高效、广谱、使用方便、无残留、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综述了含氯消毒剂产生灭菌作用的机制,并对影响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进行了阐述,为含氯消毒剂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含氯消毒剂 作用机制 消毒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紫外光源对耐氯菌灭活特性研究
17
作者 吕炳琪 孙文俊 +3 位作者 刘础铭 张元娜 柯彦楚 王永磊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2,共7页
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但不可避免会加剧耐氯性细菌的筛选和强化。与传统汞灯相比,紫外线发光二极管(UV-LED)和KrCl准分子灯作为灭活微生物的创新技术具有多项优势。以给水管网中筛选出来的假单胞菌和琼式不动杆菌2种致病性... 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但不可避免会加剧耐氯性细菌的筛选和强化。与传统汞灯相比,紫外线发光二极管(UV-LED)和KrCl准分子灯作为灭活微生物的创新技术具有多项优势。以给水管网中筛选出来的假单胞菌和琼式不动杆菌2种致病性耐氯菌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紫外波段包括传统紫外灯LPUV(254 nm)、新兴UV-LEDs(265 nm、285 nm)和222 nm KrCl准分子灯对耐氯菌的灭活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种紫外波段对2种耐氯菌均具有较高的灭活效果,在较低的剂量内(8~10 mJ/cm^(2))2种菌灭活率达到2~5 log。2种耐氯菌从灭活率和灭活速率常数比较4种光源的灭活效果依次为:265 nm>254 nm>285 nm>222 nm,而2种菌对不同波段敏感度比较得出:265 nm>254 nm>222nm>285 nm,综合来说UV-LED 265 nm对2种耐氯菌灭活效果最佳。同时基于研究结果从耐氯菌处理效果和应用场景适配性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新兴紫外消毒技术工艺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氯菌 紫外消毒 灭活效果 UV-LED LPUV
下载PDF
高温蒸汽灭菌对耳鼻喉科器械的消毒效果及循环疲劳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杨能 林芬芬 许丹慧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8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温蒸汽灭菌对耳鼻喉科器械的消毒效果及循环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耳鼻喉科的260件医疗器械研究对象,按照消毒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高温蒸汽灭菌组,每组130件。常规组采用常规擦拭消毒法,高温蒸汽灭菌组使用高... 目的探讨高温蒸汽灭菌对耳鼻喉科器械的消毒效果及循环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耳鼻喉科的260件医疗器械研究对象,按照消毒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高温蒸汽灭菌组,每组130件。常规组采用常规擦拭消毒法,高温蒸汽灭菌组使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对比两组器械的消毒效果、循环疲劳性能、断口形貌观察、灭菌合格率。结果高温蒸汽灭菌组器械的菌落数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蒸汽灭菌组器械的断裂循环次数(NCF)与器具断端的长度(FL)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蒸汽灭菌组器械显微镜下断口主要表现为产生韧性开裂,伴有脆性延晶体开裂,晶界洁净且平滑,呈现片状脆性沉淀相,多面立体感强烈,棱角分明。常规组显微镜下断口表现为韧性开裂,断裂处可见明显微孔洞,断口表面覆盖了大量韧窝结构。结论高温蒸汽灭菌的消毒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对耳鼻喉科器械造成的损害大于常规擦拭消毒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蒸汽灭菌 耳鼻喉科 医疗器械 消毒效果 循环疲劳性能
下载PDF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活性研究
19
作者 苏思雨 陈楠楠 +4 位作者 赵志博 朱战波 周玉龙 张泽财 刘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类低毒、高效的广谱消毒剂,能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在养殖业和医学等领域的消毒中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旨在明确自主合成的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C12cmpC)对禽源致病菌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类低毒、高效的广谱消毒剂,能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在养殖业和医学等领域的消毒中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旨在明确自主合成的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C12cmpC)对禽源致病菌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抗菌抗病毒活性。通过MIC、MBC和时间杀菌试验,明确C12cmpC的体外杀灭、抑制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的效果。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BVDV m RNA的qRT-PCR检测,初步明确C12cmpC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C12cmpC对鹅大肠杆菌(QS195313)的MIC为250 mg·L^(-1),MBC为500 mg·L^(-1)。C12cmpC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的MIC为31.25 mg·L^(-1),MBC为62.5 mg·L^(-1)。此外,C12cmpC对MDBK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5 mg·L^(-1)。其与BVDV作用1、5、30、60 min后,MDBK细胞中病毒m RNA水平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新型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为新型消毒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 消毒剂 抗菌效果 禽源致病菌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下载PDF
222nm远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20
作者 相亦飞 马箐阳 +7 位作者 钟雅文 朱树馨 何睿妮 韦华 张海山 刘城志 宁俊凯 何家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9-3117,共9页
【目的】环境中的病原菌传播是当前疾病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紫外线(254 nm)是目前环境消毒的主要方式,因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而受到限制,故探索一种无间断、安全有效的消毒手段是一项有前景的研究。... 【目的】环境中的病原菌传播是当前疾病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紫外线(254 nm)是目前环境消毒的主要方式,因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而受到限制,故探索一种无间断、安全有效的消毒手段是一项有前景的研究。【方法】选取恶劣的场地考察222 nm远紫外线无间断照射8 h对环境中病原菌的消杀作用,其中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阳性对照组敞开放置,远紫外组敞开放置的同时用远紫外线距离30 cm进行照射;对临床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涂布后连续照射30 min,并设置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对比远紫外线与传统紫外线灭菌的差异;通过对比照射距离(20、30 cm)和作用时间(15、30、45、60、75、90 s)考察远紫外线对常见致病菌的表面杀菌率并判断其杀菌能力;将常见致病菌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考察远紫外线对液体中细菌的灭菌效果;以222 nm远紫外线无间断照射小鼠8 h后观察其临床状态、血常规和皮肤组织学变化,初步判断远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对机体的安全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培养基上观察到多种细菌,而远紫外组培养基上无细菌定植。222 nm远紫外线无间断照射30 min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照射15 s杀菌率即可高达99.9%。距离20 cm照射222 nm远紫外线的杀菌效果普遍优于距离30 cm照射的杀菌效果。液体杀菌效果评价中,远紫外线的灭菌效果欠佳。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22 nm远紫外线无间断照射小鼠8 h对其临床症状、内脏器官、血常规及皮肤组织无明显影响,而传统紫外可能会对其造成损伤。【结论】222 nm远紫外线对常见致病菌的表面定植有极强的杀灭作用,杀菌率在15 s即可高达99.9%,且照射距离与杀菌效果成正比,但对液体杀菌效果仍有待改进和提升,且连续照射8 h不会对小鼠的临床状态、血常规和皮肤组织学造成明显影响,有良好的安全性,为环境中疾病防控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2 nm远紫外线 环境消毒 杀菌效果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