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元法分析多节段颈椎病4种颈前路修复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忠海 林斌 +4 位作者 唐家广 任东风 李利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4期6612-6619,共8页
背景:多节段颈椎病因脊髓多严重受压,故多需手术去除压迫,但是对于选择何种前路修复方法最好,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C2-C7节段CT图... 背景:多节段颈椎病因脊髓多严重受压,故多需手术去除压迫,但是对于选择何种前路修复方法最好,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C2-C7节段CT图像建立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分别建模,包括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颈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计算C盘以及钛板-螺钉界面应力变化情况。2/3、C6/7椎间结果与结论:(1)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工况下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应力均为C2/3节段大于C6/7节段,而且均是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组椎间盘应力最小,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组椎间盘应力最大;(2)钛板-螺钉界面应力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组最大,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组最小;(3)结果说明,在修复多节段颈椎病的4种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中,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对于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最小,理论上可以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率,但该方法存在增加融合器沉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类脊髓高压综合征伴代谢性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李寿春 张欢 许娟娟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椎间盘退行性变、发育异常、腰部外伤、姿势不当等因素相关^([1])。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并呈年轻化,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2])。约85%的LDH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3]),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二便失禁^([4])。LDH首选药物、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但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注射对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
3
作者 武乐成 熊成杰 石长贵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02-307,共6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注射(ESI)对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ELD治疗的300例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9... 目的探讨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注射(ESI)对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ELD治疗的300例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10月之前采用PELD治疗的患者154例,术中硬膜外类固醇注射(ESI)1 mL复方倍他米松(ESI组);2019年10月及之后采用PELD治疗的患者146例,术中未行ESI(对照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下肢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疗效优良率。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和再手术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2周ESI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I组术前6周内接受ESI治疗的28例患者的复发率(10.7%,3/28)高于其他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I组发生硬膜破裂3例,对照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术中马尾疝出和术后脑脊液漏;ESI组发生术后感觉异常3例,对照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和术后血肿等并发症。随访期间,ESI组9例复发,其中4例再手术;对照组7例复发,其中3例再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术中结合ESI治疗有助于缓解术后早期疼痛,降低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但术前6周内接受过ESI治疗的患者,PELD术中进行ESI存在增加复发风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新型纤维环成形器置入实验猪的影像学评价及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舒高 陈晓东 +7 位作者 翟明玉 李全修 梁鹏展 杨学军 赵海博 蔚辰强 白雪岭 李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4-1221,共8页
背景:椎间盘突出使纤维环的完整性破坏,可能会导致椎间隙缩小、椎间盘退变及运动节段失稳。而单纯髓核摘除不会阻止这一过程的进展,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导致椎间盘退变,增加椎间盘再次突出的风险。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的退变,以及... 背景:椎间盘突出使纤维环的完整性破坏,可能会导致椎间隙缩小、椎间盘退变及运动节段失稳。而单纯髓核摘除不会阻止这一过程的进展,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导致椎间盘退变,增加椎间盘再次突出的风险。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的退变,以及纤维环成形器置入能否恢复椎间隙高度、延缓椎间盘退变及维持运动节段的稳定性。方法:将实验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行髓核摘除纤维环成形术,对照组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术后150d处死后取出腰椎标本,进行影像学检查及生物力学加载,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生物力学加载评价运动节段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2组实验标本的一般情况及髓核摘除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2组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3)在正常生理7个方向上的生物力学加载中,实验组中性区活动度及腰椎活动范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4)在实验猪的影像学评价及生物力学研究中发现,纤维环成形器在髓核摘除术中可以一定程度上修复纤维环;对纤维环成形器置入后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纤维环成形器对椎间隙高度恢复、椎间盘退变延缓及运动节段稳定性的维持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
下载PDF
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文捷 周跃 +1 位作者 王敏 王建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 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数137例,其中男78例,女59例,平均年龄45.6岁,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腰痛改善总有效率83%,腿痛改善总有效率96%,仅1例病人由于椎间盘复发行再手术椎间融合治疗。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脊椎稳定结构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数137例,其中男78例,女59例,平均年龄45.6岁,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腰痛改善总有效率83%,腿痛改善总有效率96%,仅1例病人由于椎间盘复发行再手术椎间融合治疗。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腰椎动态植入物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明江华 赵奇 +1 位作者 杨斌 郑慧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0期6476-6481,共6页
背景:目前,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方法是经后正中入路髓核摘除、神经根管减压和刚性融合内固定,由此引起相邻节段的退变和腰椎生理活动受限是临床所面对的问题;而非融合固定的传统后正中入路则由于存在切口大、剥离广、腰背... 背景:目前,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方法是经后正中入路髓核摘除、神经根管减压和刚性融合内固定,由此引起相邻节段的退变和腰椎生理活动受限是临床所面对的问题;而非融合固定的传统后正中入路则由于存在切口大、剥离广、腰背肌的失神经支配等缺点。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腰椎动态稳定植入物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与传统后方入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纳入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分别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患者46例,其中经传统后方入路25例,Wiltse入路21例。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1个月,平均(13.8±2.4)个月。Wilste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内固定中失血和内固定后引流均低于传统后方入路组(P<0.05);但2组患者内固定后1周和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裂。提示Wiltse入路腰椎动态植入物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疗效与传统后方入路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7
作者 王海波 李欣 +2 位作者 王子然 陈德纯 卢一生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22-227,共6页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MCSM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1例MCSMS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CAF组(n=28)...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MCSM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1例MCSMS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CAF组(n=28)和ACCF组(n=33)。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C_(2~7) Cobb角评价颈椎曲度恢复情况,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2组末次随访JOA评分、VAS评分及C_(2~7) Cobb角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ACAF组末次随访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VAS评分优于AC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A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6/28),ACCF组为36.4%(1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手术节段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ACAF和ACCF治疗MCSMSS均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ACAF可作为治疗MCSMSS的一种选择方案,其远期临床疗效尚须进一步研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腹髓核摘除直接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李晓东 刘士远 +1 位作者 薛燕 宿利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腹髓核摘除直接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适应证。材料和方法:选择62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突出物较大 ,多数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脱垂 ;CT引导下使用自制压腹器压腹定位 ,经皮穿刺病...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腹髓核摘除直接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适应证。材料和方法:选择62例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突出物较大 ,多数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脱垂 ;CT引导下使用自制压腹器压腹定位 ,经皮穿刺病变椎间盘成功后应用扩张套管及钳夹系统摘除髓核 ;临床疗效评价采用Mc Nab标准。结果:62例病人手术3个月以后随访 ,显效50例 ,有效7例 ,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 % ,显效率80.6 %。39例 (62.9 % )术中有较大块椎间盘组织取出。结论:CT引导下经腹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式 ,提高了直接摘除突出部分髓核组织的成功率 ,在保证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扩展了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适应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下载PDF
纤维环修复同步行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早期腰椎功能恢复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传将 黎庆初 +2 位作者 王小勇 刘则征 杨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6期7386-7390,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有限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同时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临床上如何在既保证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又降低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概率,纤维环修复技术可能是有效途径,但目前报道极少。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行腰椎... 背景:研究表明有限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同时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临床上如何在既保证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又降低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概率,纤维环修复技术可能是有效途径,但目前报道极少。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并同步行纤维环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椎间盘镜手术患者224例,其中56例同时行纤维环缝合作为修复组,对照组168例单纯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两组均记录术前、术后10 d及术后3,6,12,18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腰痛和下肢痛的目测类比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并发症、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结果与结论:修复组51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对照组均获得完整随访。修复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腰部和下肢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修复组术后10 d 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并持续到术后18个月。两组均未发生硬膜囊撕裂、椎间隙感染、椎管内血肿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9.5%复发,其中有31.2%再次手术,修复组中3.9%复发,无再次手术者。结果证实,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复可获得显著的早期临床效果,有效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及再次手术的风险,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
下载PDF
可视化环锯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0
作者 杨磊 陈锋 +1 位作者 吴晓飞 刘宁 《中医正骨》 2024年第8期35-4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可视化环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 目的:系统评价可视化环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比较可视化环锯和传统环锯辅助PETD治疗LDH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2项、回顾性临床研究8项;共涉及756例患者,其中可视化环锯组377例、传统环锯组3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环锯组相比,可视化环锯组手术时间更短[MD=-10.40,95%CI(-12.08,-8.71),P=0.000]、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更少[MD=-6.67,95%CI(-6.94,-6.40),P=0.000;MD=-2.22,95%CI(-3.56,-0.89),P=0.001]、腿部疼痛缓解更明显[MD=-0.28,95%CI(-0.43,0.14),P=0.000]。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相较于传统环锯辅助PETD,采用可视化环锯辅助PETD治疗LDH,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减轻腿部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
下载PDF
多种组织修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权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119-2126,共8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发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方式的选择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预后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焦点。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发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方式的选择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预后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焦点。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1月至2014年1月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文章,在标题和关键词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或"Lumbar Herniated Disc,Surgical Therap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纳入6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方式众多,主要有经典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腰椎植骨融合、经皮椎间盘髓核切除、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经皮化学髓核溶解、人工髓核置换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方式,文章对各种外科治疗方法、适应证、疗效及预后评估进行了回顾,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后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最成熟的修复方式,但此方法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特点,但此术式限制较多,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硬性植入物的替代是新近发展出来的治疗方法,对于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有较好的短期疗效,但是该术式的远期预后仍存在很多问题,且并发症较多,需要在替代材料及修复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并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置钉选择 被引量:51
12
作者 邹伟 肖杰 +5 位作者 龙浩 张洋 吴陈 杜玉辉 冯明星 周昌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6-361,共6页
背景:单向椎弓根螺钉虽然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中有不利于安装的弱势,但其具有比万向椎弓根螺钉更佳的力学传导特性和稳定性,实践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这2种螺钉,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目的:比较单向与万... 背景:单向椎弓根螺钉虽然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中有不利于安装的弱势,但其具有比万向椎弓根螺钉更佳的力学传导特性和稳定性,实践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这2种螺钉,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目的:比较单向与万向椎弓根螺钉不同置钉选择下,经皮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25例采用单向钉复位骨折固定(单向钉组),21例采用万向钉复位骨折固定(万向钉组)。比较内固定前后2组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矫正率、丢失率等影像学指标,评价经皮单向钉和万向钉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2组在内固定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2组内固定后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凸角度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内固定后单向螺钉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凸角度、矫正度优于万向螺钉组(P<0.05),末次随访时丢失率优于万向螺钉组(P<0.05),但内固定后伤椎后缘高度百分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结果说明,与万向钉复位固定比较,应用单向钉椎弓根螺钉经皮微创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更具有满意的骨折撑开复位疗效,后期矫形丢失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的探讨(附16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锦荣 肖文鑫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PCD)的病例,探讨其相关临床问题。方法自2001后7月~2002年6月,用PCD方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6例。结果16例PCD术后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按术后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优13例,良2例,...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PCD)的病例,探讨其相关临床问题。方法自2001后7月~2002年6月,用PCD方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6例。结果16例PCD术后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按术后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优13例,良2例,无效1例;优良率为93.7%。结论PCD临床应用具有安全、有效、微创、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访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63
14
作者 韩广 汤锋武 +4 位作者 张赛 蒋显锋 云晨 陈旭义 苗翠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情况、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减少[1.00(0.00,1.50)分对8.50(7.75,9.25)分;Z=2.825,P=0.050];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45%(273/286)。286患者中神经损伤8例(2.80%)、术区出血和神经根周围血肿形成6例(2.10%)、硬脊膜囊破裂1例(0.35%)、肌肉痉挛3例(1.05%)、感染1例(0.35%)、术后复发4例(1.40%),均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总体疗效满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嵩华 王岩 +3 位作者 王征 陆宁 蔡斌 张雪松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ACDF)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2月连续治疗的59名单间隙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r... 目的前瞻性对比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ACDF)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2月连续治疗的59名单间隙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ryan组和ACD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数据,同时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上肢疼痛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影像学测量等方法进行2组的评估。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痛VAS、颈部NDI术后6周、3个月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随访时间段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手术节段及整个颈椎的过伸过曲位角度变化:Bryan组置换节段正常活动范围存在,ACDF组置换节段无角度变化;整个颈椎的屈伸范围Bryan组在各个时间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F组在术后6周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数(P<0.05)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过中期的临床随访,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保持了病变节段正常的屈伸活动范围,可以取得与ACDF相似的临床效果,而且手术后短期内治疗效果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应春宁 唐步顺 陈福宇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6-181,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6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6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前路组(33例)和后路组(33例),前路组采用ACCF联合ACDF治疗,后路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2组患者脊髓功能,在手术前后颈椎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活动度(ROM)和颈椎曲度指数(CC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前路组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较后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ROM较术前下降,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下降;CCI较术前升高,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升高;前路组ROM、CCI变化程度较后路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CF联合ACDF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均有确切疗效,安全性相当;但ACCF联合ACDF在改善脊髓功能及影像学指标方面更具优势,手术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翠霞 冯灿林 黎汉文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心理状态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拟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的6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心理状态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拟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的6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脊柱专科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及术后7 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 SAS、SDS、NRS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7 d SAS、SDS、NR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改善LDH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增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双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8
作者 熊成杰 石长贵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 评估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双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7年8月—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ELD治疗双节段LDH患者40例(双节段组),并按照年龄、性别和手术节段匹配同期采... 目的 评估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双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7年8月—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ELD治疗双节段LDH患者40例(双节段组),并按照年龄、性别和手术节段匹配同期采用PELD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80例(单节段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临床疗效。结果 双节段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高于单节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双节段组和单节段组末次随访时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7.5%和85.0%。2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腰椎不稳、术中神经根损伤或术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ELD治疗双节段LDH疗效确切,且不会影响术后脊柱稳定性或增加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进展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潘明铭 鲍卫国 +3 位作者 孟斌 毛海青 周峰 杨惠林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83-188,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Kambin等实验性通过椎间孔镜使用内窥镜器械以来,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不断得到发展。1997年,Yeung等提出经由椎间孔安全三角置入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直视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2003年,由Hoog... 自20世纪80年代,Kambin等实验性通过椎间孔镜使用内窥镜器械以来,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不断得到发展。1997年,Yeung等提出经由椎间孔安全三角置入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直视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2003年,由Hoogland等提出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可直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安靖 彭焰 +4 位作者 叶伟 贺宪 连成杰 梁国彦 黄东生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LIF组(采用后路正中入路TLIF术,30例)和MIS-TLIF组(采用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行MIS-TLIF,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多裂肌MRI信号的改变。结果 TLIF组、MIS-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0 ±20)、(100 ± 35)min/节段(P >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20 ± 110)、(300 ± 40)mL(P <0.05);术后平均引流量分别为(360 ± 120)、(40 ± 20)mL/节段(P <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术后3个月VAS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LIF组患者手术前后多裂肌 MRI 信号分别为(1.5 ± 0.4)级、(2.5 ± 0.5)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S-TLIF 组患者手术前后多裂肌 MRI 信号分别为(1.5 ± 0.5)级、(1.6 ± 0.5)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S-TLIF可减少脊柱后部肌肉损伤,加速腰痛的恢复,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