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ults of the Sauvé-Kapandji Procedure for Posttraumatic Disorders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Young Patients
1
作者 Hatim Abid Mohammed Shimi +1 位作者 Abdelhalim El Ibrahimi Abdelmajid El Mrin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3期35-40,共6页
The authors report their experience with the Sauvé-Kapandji proced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traumatic disorders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9 younger and active patients. The mean age of our series was ... The authors report their experience with the Sauvé-Kapandji proced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traumatic disorders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9 younger and active patients. The mean age of our series was 37 years. We operated patients for whom pain in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was more relieved by usual analgesic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ose with a limitation of wrist movements. Until the latest follow-up, patients have benefited from antero-posterior and profile radiographs of the wrist. Functional assessment was based on the Modified Mayo Wrist Score whose average value was around 77 points. Postoperatively 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relief of pain. Rotation of the forearm increased to near normal values. On a professional level, eight of nine employed patients had returned to work. There we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RAUMATIC DISORDERS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Sauvé-Kapandji PROCEDURE
下载PDF
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刘永刚 吴优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916,共6页
目的探讨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DRUJ)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的24例DRUJ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随访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DRUJ)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的24例DRUJ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随访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腕关节VAS评分及功能指标。结果随访12~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38±2.76)个月。术前腕关节VAS评分为4~8(6.13±1.08)分,末次随访时为1~3(1.25±0.53)分,较术前改善(P<0.001);术前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为95°~145°(120.83±14.35)°,末次随访时为145°~180°(175.21±6.51)°,较术前增大(P<0.001);术前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为34~98(78.58±19.22)分,末次随访时为10~34(21.46±6.30)分,较术前下降(P<0.001)。术后1例患者前臂旋前受限,1例存在DRUJ不稳定,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同种异体肌腱所致的排斥反应或感染,以及操作所致的重要神经和血管损伤。结论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DRUJ不稳定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远端斜束 下尺桡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下载PDF
TFCC损伤与腕部骨折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吕云云 林小慧 +2 位作者 王静宇 袁亮 李晓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探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与腕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因前臂创伤行腕部磁共振成像平扫患者168例,依据Palmer分型标准将其分为TFCC损伤组(118例)和TFCC无损伤组(50例)。同时根据血管分布和临床... 目的探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与腕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因前臂创伤行腕部磁共振成像平扫患者168例,依据Palmer分型标准将其分为TFCC损伤组(118例)和TFCC无损伤组(50例)。同时根据血管分布和临床治疗策略将TFCC损伤组进一步分为TFCC单处损伤组(58例)和TFCC多处损伤组(60例),比较各组桡骨远端伴尺骨茎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情况,分析TFCC损伤与腕部骨折相关性。结果TFCC损伤组、TFCC无损伤组中桡骨远端伴尺骨茎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桡骨远端伴尺骨茎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分别与TFCC损伤具有相关性(Phi系数=0.204、0.164、0.462)。TFCC单处损伤组、TFCC多处损伤组中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分别与TFCC多处损伤具有相关性(Phi系数=0.254、0.222)。桡骨远端骨折C型与TFCC多处损伤具有相关性(Phi系数=0.340)。桡骨远端骨折C型伴尺骨茎突Ⅱ型、桡骨远端骨折A型伴尺骨茎突骨折Ⅰ型分别与TFCC多处损伤具有相关性(Phi系数=0.335、0.349)。结论TFCC多处损伤与腕部骨折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桡骨远端骨折 远尺桡关节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丁凤亚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克...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克氏针张力带结合钢丝、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锁骨远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下载PDF
带袢钢板及空心螺钉固定术对下尺桡关节脱位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5
作者 吴炳友 万千 +1 位作者 马海鱼 赵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8-180,共3页
目的:分析带袢钢板、空心螺钉固定对下尺桡关节脱位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96例下尺桡关节脱位早期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带袢钢板固定术,各48例... 目的:分析带袢钢板、空心螺钉固定对下尺桡关节脱位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96例下尺桡关节脱位早期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带袢钢板固定术,各48例。评价术后疗效,对比术前、术后2 m的Cooney腕关节评分、术后2 m的患肢与健侧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患侧屈伸活动度与旋前旋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脱位复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予以下尺桡关节脱位早期患者带袢钢板固定术可获得显著疗效,恢复腕关节功能,提高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旋前旋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尺桡关节脱位 带袢钢板固定术 空心螺钉固定术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Simultaneous double dislocation of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 in one finger
6
作者 FU Ling-jie DAI Ke-r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974-975,共2页
Isolated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distal and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 of fingers is a common occurrence. However, simultaneous double dislocation of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s in one finger is rare. Here ... Isolated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distal and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 of fingers is a common occurrence. However, simultaneous double dislocation of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s in one finger is rare. Here we report one case of simultaneous dorsal dislocation of both interphalangeal .joints in the little finger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l and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 simultaneous dislocation
原文传递
Elbow Dislocation with Ipsilateral Galeazzi Fracture: A Case Report
7
作者 Anani Abalo Koulima K. Akloa Yaovi Yannick Dellanh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9期276-282,共7页
Elbow dislocation associated with ipsilateral Galeazzi fracture is a rare pattern of injury. Only seven cases we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ed another case in a 42 years old man. Closed reduction of the di... Elbow dislocation associated with ipsilateral Galeazzi fracture is a rare pattern of injury. Only seven cases we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ed another case in a 42 years old man. Closed reduction of the dislocated elbow joint was immediately performed under sedation. Because the patient did not want surgery for radius, it was decided to manage the fracture conservatively. The lack of clinical improvement motivated operative treatment for Galeazzi fracture 56 days after injury. We have discussed the treatment option and the result obtained. The prognosis of this associated injury is related to the DRUJ dislocation, which should not be misdiagn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location ELBOW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Galeazzi Fracture RADIUS
下载PDF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齐斐 常乐 +2 位作者 冯世波 李涛 代妮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72例,均行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一般、良好、优异...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72例,均行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一般、良好、优异的患者分别有6例、30例、36例,总优良率为91.67%;不良事件有克氏针松动、浅表性感染、桡神经感觉支损伤比例为4∶5∶2,分别经短臂石膏夹固定、口服抗菌药物及拔除克氏针处理后恢复良好,桡神经感觉支损伤患者术后30 d左右恢复状态改善;术后1年的腕关节活动度指标均更高,康复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经皮穿针固定术的应用,可提升桡骨远端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患者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尺桡关节脱位 桡骨远端骨折 经皮穿针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对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影响的CT图像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尚子健 郭林 +3 位作者 王植 孟祥虹 陈菲 张雪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57-4361,共5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尺桡骨的骨性解剖结构对于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有一定作用,尤其是桡骨远端乙状切迹的形态。既往研究多集中于尸体研究或者生物力学研究,而很少有研究利用影像学方法评估形态学对于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目的:应用CT... 背景:有研究表明尺桡骨的骨性解剖结构对于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有一定作用,尤其是桡骨远端乙状切迹的形态。既往研究多集中于尸体研究或者生物力学研究,而很少有研究利用影像学方法评估形态学对于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目的:应用CT评价不同形状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对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患者腕部和前臂CT图像,根据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在轴位CT图像上的形态学特征,将其分为“Flat”“Ski”“C”“S”4种形状,并进行卡方分割检验比较4型切迹之间的差异。根据临床诊断是否存在远端尺桡关节失稳,将其分为失稳组和稳定组,比较不同形态桡骨乙状切迹对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腕部损伤患者共151例,男性77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39.0(55.0-32.0)岁,Flat型、Ski型、C型、S型桡骨乙状切迹分别为42例(27.8%),47例(31.1%),39例(25.8%),23例(15.2%);(2)按照临床诊断分为远端尺桡关节失稳组与稳定组,其中失稳组85例(56.3%),包括Flat型27例,Ski型30例,C型11例,S型17例;稳定组66例(43.7%),包括Flat型15例,Ski型17例,C型28例,S型6例;(3)统计学结果显示不同形态的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对于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earson χ^(2)=17.583,P=0.001);C型乙状切迹的远端尺桡关节失稳率最低,且与另外3型存在统计学差异;而Flat型、S型、Ski型乙状切迹的远端尺桡关节失稳率较高,3型间无统计学差异;(4)由此可见,Ski型和Flat型桡骨远端乙状切迹最常见,而C型桡骨远端乙状切迹有利于维持远端尺桡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远端尺桡关节 乙状切迹 CT 稳定性
下载PDF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内固定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帅 江善勇 +1 位作者 卢建树 吉旭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40-5844,共5页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在临床中常见,因其骨折及周围韧带、软骨组织的双重破坏,导致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以往对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不够重视,往往会出现手术后腕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案存在...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在临床中常见,因其骨折及周围韧带、软骨组织的双重破坏,导致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以往对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不够重视,往往会出现手术后腕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案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术中一期行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内固定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营市人民医院在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创伤致桡骨远端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40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式均为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在桡骨手术完成后是否行尺骨茎突基底部内固定,将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随访X射线片测量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术后1年记录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方向的活动范围,应用加特兰德-韦利(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时,两组患者所测量的腕关节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内固定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方向的活动范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固定组疗效优良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55%(P<0.05)。结果表明,桡骨远端骨折术中一期行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内固定有利于进一步恢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治疗结果 桡尺远侧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安 盛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爱康医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3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的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爱康医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3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的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53.83岁。采用外固定架扩大腕关节间隙,临时复位固定后,无需使用专用腕关节镜牵引系统,利用关节镜系统进一步探查关节面复位情况及TFCC等相关软组织并视损伤情况进行修复。术后4周根据复查情况拆除外固定架,统计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0个月疼痛情况,采用Mayo评分和DASH评分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未发现外固定松动、严重钉道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5~6周,平均5.3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5~94分,平均90.7分,优20例,良3例。DASH评分7~13分,平均10.7分。活动伴有疼痛2例,为轻度疼痛(VAS评分2~3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外固定 下尺桡关节 腕关节镜 静态牵引
下载PDF
前臂远端骨间膜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2
作者 吕云云 林小慧(综述) 李晓兰(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2期3912-3915,3920,共5页
前臂远端骨间膜(DIOM)参与维持前臂的横向及纵向稳定作用,其损伤多发生在前臂远端骨折后,可能引起前臂稳定性减低,甚至远尺桡关节不稳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诊断方式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B超)。该文将从DIO... 前臂远端骨间膜(DIOM)参与维持前臂的横向及纵向稳定作用,其损伤多发生在前臂远端骨折后,可能引起前臂稳定性减低,甚至远尺桡关节不稳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诊断方式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B超)。该文将从DIOM的解剖学、损伤机制及表现、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远端骨间膜 远尺桡关节 早期诊断 研究现状 综述
下载PDF
拔伸旋转手法在桡尺远侧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13
作者 冯安平 郭秋菊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2期2326-2329,共4页
目的 探讨拔伸旋转手法在桡尺远侧关节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4例桡尺远侧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整复手法的不同分为拔伸旋转法组(29例)和旋转挤压法组(25例)。拔伸旋转法组给予... 目的 探讨拔伸旋转手法在桡尺远侧关节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4例桡尺远侧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整复手法的不同分为拔伸旋转法组(29例)和旋转挤压法组(25例)。拔伸旋转法组给予拔伸牵引和环转摇晃腕关节治疗,旋转挤压法组给予环转挤压腕关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和Cooney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Gartland-Werley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拔伸旋转法组均低于旋转挤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ooney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拔伸旋转法组均高于旋转挤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伸旋转手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损伤能更好地恢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尺远侧关节损伤 拔伸旋转法 旋转挤压法
下载PDF
治疗桡尺远侧关节慢性疾患手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继锋 江燕 +3 位作者 徐永年 赵卫东 樊继宏 钟世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对尺骨头切除术及Sauve′ Kapandji手术后尺骨传递载荷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8侧青年新鲜尸体上肢标本 ,用MTS试验机控制加载 ,压敏感片方法测压力。计算出 2种手术后尺侧腕传递载荷的变化值。结果 :尺骨头切除... 目的 :对尺骨头切除术及Sauve′ Kapandji手术后尺骨传递载荷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8侧青年新鲜尸体上肢标本 ,用MTS试验机控制加载 ,压敏感片方法测压力。计算出 2种手术后尺侧腕传递载荷的变化值。结果 :尺骨头切除术后传递至尺骨的载荷量显著减小 (P <0 .0 1) ;Sauve′ Kapandji手术后 ,尺骨传递轴向载荷的量接近正常标本水平。结论 :尺骨头切除后影响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 ,使尺骨载荷量显著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桡尺远侧关节慢性疾患 手术 生物力学 损伤 测压法
下载PDF
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祖彬 曾炳芳 +2 位作者 刘闻欣 陈东 杨发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3-16,共4页
目的 评估影响桡尺远侧关节 (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为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 14个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 ,评估影响DRUJ稳定性的因素 ;前臂中... 目的 评估影响桡尺远侧关节 (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为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 14个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 ,评估影响DRUJ稳定性的因素 ;前臂中立位 ,分别向尺骨小头施加 2 0N拉力 ,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 ,再先后切断掌侧及背侧桡尺韧带 ,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 2 7例经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 4~ 6个月 (平均 5个月 )。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 ,采用改良GartlandandWerley(GW )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和放射学评估。结果 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 ,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 ,切断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后DRUJ不稳者GW功能评分低。结论 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桡尺远侧关节之桡尺掌背侧韧带损伤是造成DRUJ不稳的主要原因 ,而DRUJ不稳是导致慢性尺腕疼痛、前臂旋转受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桡骨远端骨折 桡尺远侧关节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后下尺桡关节对应关系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彬 王金泉 +4 位作者 李燕敏 尹晓 王功国 王祥杰 陈卫衡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整复后桡骨纵向短缩距离(△h)对下尺桡关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60例患者,分别测定每一例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拆除外固定后桡骨纵向短缩距离△h和下尺桡关节的旋转受限角度γ,△h根据临床测定值分为0mm~...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整复后桡骨纵向短缩距离(△h)对下尺桡关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60例患者,分别测定每一例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拆除外固定后桡骨纵向短缩距离△h和下尺桡关节的旋转受限角度γ,△h根据临床测定值分为0mm~、2mm~、4mm~、≥5mm4个区间,γ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分别计算出在每个区间上的优良可差的例数,并作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①无尺侧变异组:40例,相关系数r=0.7402,P〈0.0005,2mm~与4mm~组间P〈0.05。②正向变异组:10例,相关系数r=0.7576,0.0005〈P〈0.001,△h在0mm~与2mm~组间P=0.02〈0.05。③负向变异组:10例,相关系数r=0.8242,0.0005〈P〈0.001,△h在4mm~与≥5mm组间P:0.005〈0.01。结论:①无尺侧变异组:桡骨远端骨折整复后短缩距离△h≥4mm时,下尺桡关节旋转功能受限严重,故△h〈4mm。②正向变异组:桡骨远端骨折整复后短缩距离△h≥2mm时,下尺桡关节旋转功能受限严重,故△h〈2mm。③负向变异组:桡骨远端骨折整复后短缩距离△h≥5mm时,下尺桡关节旋转功能受限严重,故△h〈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手法 骨科 下尺桡关节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脱位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义用 崔恒燕 +1 位作者 蒋盘强 汪建良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1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分别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46例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22例。其中男348例,女120...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分别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46例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22例。其中男348例,女120例;年龄21~80岁,平均45.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 h~15 d,平均30.8 h。所有患者受伤前肩关节活动正常。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归为正常组、肩关节功能差者为异常组,对两组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和上举进行比较,总结钢板钩撞击肩峰、肩峰下骨质磨损、肩锁关节炎、锁骨应力骨折、肩锁关节向下半脱位、脱钩和断钩的情况。结果:468例均获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12.5个月。按照Karlsson评定标准,优308例,良76例,差84例。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和上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患者中,41例(8.76%)钢板钩撞击肩峰或位置不佳,12例(2.56%)肩峰下骨质磨损或肩峰下滑囊炎,10例(2.14%)肩锁关节炎和锻炼太晚引起肩痛不适,7例(1.50%)锁骨应力性骨折或钢板内侧端翘起,6例(1.28%)肩锁关节向下半脱位,5例(1.07%)脱钩,3例(0.64%)断钩。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术中正确放置钢板钩的位置、适当将钢板钩预弯、修复肩锁关节周围纤维结构以及合理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肩脱位 锁骨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掌长肌腱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形态学基础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发惠 吴水培 +1 位作者 刘经南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目的:为桡尺远侧关节脱位修复提供术式设计的形态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9条新鲜掌长肌腱,分别进行形态学测量和力学测试。结果:①掌长肌腱长为12.8±1.7cm;②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4.5±1.... 目的:为桡尺远侧关节脱位修复提供术式设计的形态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9条新鲜掌长肌腱,分别进行形态学测量和力学测试。结果:①掌长肌腱长为12.8±1.7cm;②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4.5±1.0mm、4.3±1.0mm和3.9±0.9mm;③肌腱上、中、下厚分别为1.1±0.3mm、0.9±0.1mm和0.8±0.1mm;④肌腱载荷为156.6±53.6kg。结论:掌长肌腱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以其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术式设计具有可行性,30例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长肌腱转位 桡尺远侧 关节脱位 修复术 解剖学
下载PDF
AO/ASIF锁骨钩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及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曹前来 张磊 +4 位作者 韦飞 杨海涛 刘峰 何志敏 王立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介绍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新方法。方法沿锁骨中远段至肩峰外缘切口,暴露肩锁关节和(或)骨折端,将钢板钩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丝钉固定,修补韧带。结果该方法治疗37... 目的介绍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新方法。方法沿锁骨中远段至肩峰外缘切口,暴露肩锁关节和(或)骨折端,将钢板钩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丝钉固定,修补韧带。结果该方法治疗37例,平均28个月随访,按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优34例,良3例。结论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一种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早期恢复肩部功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全脱位 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AO/ASIF锁骨钩钢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继锋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6,119,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TFCC)的形态结构特点 ,为临床和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3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诸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用游标卡尺测量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及腕关节盘... 目的 :研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TFCC)的形态结构特点 ,为临床和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3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诸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用游标卡尺测量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及腕关节盘的桡侧缘、掌侧缘及背侧缘的长度和厚度。结果 :TFCC的成份有腕关节盘 ,关节盘同系物 ,桡尺远侧掌、背侧韧带 ,尺侧腕伸肌腱鞘 ,尺侧囊 ,尺三角韧带 ,桡尺三角韧带及尺月韧带等。关节盘同系物和茎突前隐窝有三个类型即窄开口型、宽开口型和闭口型。结论 :TFCC是一复合组织结构 ,是维持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腕关节盘 关节盘同系物 桡尺远侧关节 应用解剖 TFC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