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脉象探讨《难经》“阴阳盛虚汗下法”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陈亚南 韩朋朋 +4 位作者 李亨达 韩梦阳 袁智宇 李西云 孙天福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即阳虚阴盛脉见浮取小弱或难以触及,沉取应指明显或推筋至骨方得,此时阴寒凝盛而阳虚不能透达,人体气机入多出少,治当温阳发汗,使阳气得助,阴邪得散,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阳盛阴虚脉见浮取应指明显,沉取柔弱或难以动指,此时阳热炽盛而阴津竭乏,人体气机出多入少,治当滋阴攻下,折其阳热,急保阴津,如增液承气汤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阴阳盛虚 阴阳脉象 汗下法 气机出入
下载PDF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探讨大气下陷理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柯尔 齐向华 王浩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75-278,共4页
梳理大气下陷的理论渊源发现,自《黄帝内经》首见“大气”之名后,在医家张仲景、喻嘉言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张锡纯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创立了大气下陷理论。结合现代理论,系统探讨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认为除张锡纯所述的力小任重、病后... 梳理大气下陷的理论渊源发现,自《黄帝内经》首见“大气”之名后,在医家张仲景、喻嘉言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张锡纯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创立了大气下陷理论。结合现代理论,系统探讨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认为除张锡纯所述的力小任重、病后失养、泄泻日久等病因导致大气虚衰而下陷外,精神萎靡、郁闷不舒、思虑过度三种心理紊乱状态亦会引起大气下陷。阐述临床应用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相关疾病,以“系统辨证脉学”为工具,以脉象要素为切入点,归纳大气下陷的主要脉象要素特征为:沉、迟、弱、下、细、寒、进少退多,且不同病因病机所表现出的脉象要素不同。探讨两则临床病案,使大气下陷的脉象特征更加清晰易了,便于临证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大气下陷 张锡纯 宗气 大气虚衰 精神萎靡 郁闷不舒 思虑过度 升陷汤 脉象要素
下载PDF
潜阳合剂加载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及血压晨峰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蔡峥 陈晓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基础上加载潜阳合剂(地黄、钩藤、牡蛎等)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及高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抗高血压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治疗组另加...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基础上加载潜阳合剂(地黄、钩藤、牡蛎等)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及高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抗高血压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治疗组另加载潜阳合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症候积分的变化及症候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诊室收缩压(SBP)、脉压差(P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动态血压监测清晨SBP、晨峰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83.9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载中药潜阳合剂不仅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症状,且能有效减小其晨峰幅度和脉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阳合剂 高血压病 脉压差 血压晨峰 老年 阴虚阳亢
下载PDF
李士懋教授“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概论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阳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3期2-3,6,共3页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1...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2平脉辨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方无定方,法无定法;3以整体观为指导,胸有全局,整体辨证;4首分虚实;5动态辨证;6崇尚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思辨体系 溯本求源 平脉辨证 整体辨证 动态辨证 首分虚实
下载PDF
“气口独为五脏主”探析——《内经》脉学探析之二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发祥 朱凤科 崔姗姗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13,共2页
在回顾《内经》、《难经》关于“气口独为五脏主”论述的基础上 ,指出 :气口诊脉可测知全身气血盛衰、胃气的强弱、经脉的变动、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 ,以及外邪入侵后 ,人体疾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变化。强调“气口诊脉”
关键词 气口 《内经》 脉学 五脏六腑 功能状态
下载PDF
浅议敛、散之脉
6
作者 刘艳丛 滕晶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45-46,共2页
在脉学领域,敛、散是指桡动脉血管收缩和舒张运动的态势;敛是指桡动脉搏动扩张有限而迅速回敛,桡动脉壁与周围组织间界限清晰;散是桡动脉搏动扩张有余而回敛态势不足,动脉壁与周围组织间界限不清晰;在传统中医领域里,敛散亦为治疗手段,... 在脉学领域,敛、散是指桡动脉血管收缩和舒张运动的态势;敛是指桡动脉搏动扩张有限而迅速回敛,桡动脉壁与周围组织间界限清晰;散是桡动脉搏动扩张有余而回敛态势不足,动脉壁与周围组织间界限不清晰;在传统中医领域里,敛散亦为治疗手段,归属于中医的药性理论"五味",临床可用其辨寒热、辨气之虚实、辨心理状态和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敛、散之脉 “脉学” “五味” 寒热 气之虚实 心理状态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惠丽君 谢慧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310-1315,共6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查的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分析高血压...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查的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找出其与脉压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占54.5%(262/481),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证[占26.8%(129/481)]、肝火亢盛证[占12.7%(61/481)]和阴虚阳亢证[占6.0%(29/481)]。(2)性别、年龄、脉压及高血压分级与中医证型分布关系方面,不同性别、年龄、脉压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高血压分级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性别方面,除阴阳两虚证外,各中医证型的男性患者分布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在年龄方面,以肝火亢盛证的平均年龄最低,阴虚阳亢证的年龄最高,而痰湿壅盛证与阴阳两虚证组的年龄无明显差异;在脉压方面,由大到小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在高血压分级方面,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均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3)脉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宽脉压组和非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3.0%(223/354)及47.2%(60/127),宽脉压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宽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医证型分布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面,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分别为42.6%(26/61)、57.6%(151/262)、71.3%(92/129)、48.3%(14/29),其中阴阳两虚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性别、年龄、脉压等因素对其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影响,宽脉压组及阴阳两虚证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压 心律失常 中医证型 痰湿壅盛证 阴阳两虚证 肝火亢盛证 阴虚阳亢证
下载PDF
从血虚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俊鹏 张湘卓 +6 位作者 曾雪芹 张书萌 张梦雪 李仙福 兰红勤 李杰 章薇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2期1796-1798,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内因和外因,外因多为寒、热之邪侵犯于心,使心脉拘急发为本病,内因主要有饮食失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迈、劳逸失度。临床上该病多从阳衰寒凝、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气阴两虚等方面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内因和外因,外因多为寒、热之邪侵犯于心,使心脉拘急发为本病,内因主要有饮食失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迈、劳逸失度。临床上该病多从阳衰寒凝、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气阴两虚等方面论治。除寒凝、血瘀、痰湿、气阴两虚外,血虚亦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故不仅要从气虚、阳伤、阳衰、阴虚等方面论治冠心病,还应注意血虚导致冠心病发生的情况。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景岳全书》都强调了血在人体生理以及病理活动中具有的主导性作用。所以增加对心脏的供给,即从补血、养血的角度来治疗冠心病是其治疗方法之一。在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当中,不论是寒凝、血瘀、气滞亦或者是痰阻都不能忽略血虚在本病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此,把握好冠心病"阳微阴弦"、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以补虚为主,泻实为辅,标本兼顾,才能提升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血虚论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阳微阴弦” 本虚标实
下载PDF
董燕平教授基于“阳微阴弦”理论防治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宋少伟 路瑷雯 +1 位作者 董燕平 苗华为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6期41-45,共5页
虽然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是西医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支架术后再狭窄(RS)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的临床问题,严重影响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董燕平教授基于“阳微阴弦”理论,认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病理因素主要... 虽然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是西医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支架术后再狭窄(RS)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的临床问题,严重影响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董燕平教授基于“阳微阴弦”理论,认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病理因素主要责之“痰”和“瘀”,分别从虚、痰、瘀3个方面防治不同时期的冠心病支架术后RS,提出“理气活血化痰”贯穿始终的基础上早期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中晚期益气温阳为主,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燕平 冠心病 胸痹 真心痛 支架术后再狭窄 阳微阴弦 本虚标实 气虚血瘀 益气化痰活血汤
下载PDF
《金匮要略》浮脉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淼 吕翠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48-751,共4页
《金匮要略》前22篇共48条涉及浮脉的条文。经梳理发现:其一,此脉分部广泛,除位于寸口整部及单部外,也出现在趺阳、少阴等脉口,另外,对于文中“脉浮”字眼需反复推敲,未必皆指寸口;其二,浮脉通常和其他脉复合出现,以致指下形象多样化,... 《金匮要略》前22篇共48条涉及浮脉的条文。经梳理发现:其一,此脉分部广泛,除位于寸口整部及单部外,也出现在趺阳、少阴等脉口,另外,对于文中“脉浮”字眼需反复推敲,未必皆指寸口;其二,浮脉通常和其他脉复合出现,以致指下形象多样化,而注重对兼脉信息的兼容是把握正邪之间、整体和局部之间等复杂联系及变化的关键要素,同时,张仲景以象思维表述无胃气、无神气、无根基之真脏脉形象,此类脉相对于一般复合病脉为变中之凶;其三,以表里为纲领分别从外邪袭表、里邪留表、里邪上迫、里热壅盛、里虚以及表里传变六方面阐释浮脉所主病机的多元性;其四,认为浮脉在确立治则上颇有启发意义,从“表里同治,顾护正气”“明确病位,因势利导”“明辨虚实,攻其所得”“调补阴阳,建中为本”四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浮脉 表里同治 明确病位 明辨虚实 调补阴阳
下载PDF
从脉象论木防己汤证之虚实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苗苗 李建朋 张效科 《河南中医》 2021年第8期1135-1137,共3页
对于《金匮要略》木防己汤证中的虚实,各医家或从胃中论,或从痰饮论,或从病位深浅论,或从邪正盛衰论。张仲景重视脉法,常以脉证诊断疾病,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木防己汤证中的虚实当指脉象而言,以脉之变化判断支饮之预后。“虚者即愈... 对于《金匮要略》木防己汤证中的虚实,各医家或从胃中论,或从痰饮论,或从病位深浅论,或从邪正盛衰论。张仲景重视脉法,常以脉证诊断疾病,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木防己汤证中的虚实当指脉象而言,以脉之变化判断支饮之预后。“虚者即愈”指服木防己汤后,脉象变缓和,心下痞坚变虚软,疾病预后良好,当效不更方;“实者三日后复发”指服木防己汤后,脉象依旧沉紧,虽其他症状有所缓解,然心下痞坚之症仍在,故三日后复发,疾病预后不良,当脉证合参,变更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防己汤证 虚实 脉象 支饮 脉证合参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数脉主“阴不胜阳”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常福 《河南中医》 2017年第5期774-775,共2页
以往医家认为数脉可主热证、寒证、痰饮、虚证,这种认识虽然能够用于解释临床中的一些病证和古书中的许多条文,但是却背离了数脉形成的机理,为临床带来了困惑。当临床中出现数脉时,无法判断它是主寒证还是热证,主痰饮还是虚证,因此,笔... 以往医家认为数脉可主热证、寒证、痰饮、虚证,这种认识虽然能够用于解释临床中的一些病证和古书中的许多条文,但是却背离了数脉形成的机理,为临床带来了困惑。当临床中出现数脉时,无法判断它是主寒证还是热证,主痰饮还是虚证,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扩大数脉主病以迎合古书条文和临床的方法是不合理的。数脉主"阴不胜阳",其意义有以下五点:一为实热证;二为虚热证;三为虚阳外越,阴不能制之;四为寒热交争的过程;五为阴邪攻伐人体阳气,却还未完全克制人体阳气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脉 “阴不胜阳” 实热证 虚热证 虚阳外越 寒热交争 阴邪
下载PDF
论来去脉法体系的构建
13
作者 杨乐乐 黄韵 +1 位作者 沈涛 傅元谋(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2-1665,共4页
来去脉法作为中医脉学的新脉法体系,在提高临床辨证准确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来去脉法是以虚实理论为核心,通过诊察脉象的来去,联系三焦、气血、六经分析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虚实状态,综合运用于临床的一种脉法体系。文章首先梳理了... 来去脉法作为中医脉学的新脉法体系,在提高临床辨证准确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来去脉法是以虚实理论为核心,通过诊察脉象的来去,联系三焦、气血、六经分析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虚实状态,综合运用于临床的一种脉法体系。文章首先梳理了来去脉法的历史源流,然后论述来去脉法体系中的虚实理论、定义诊法、辨证指导、临床意义,以期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去脉法 历史源流 虚实理论 定义诊法 辨证指导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胸痹当从“上焦气实”“上焦气虚”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元耕 王翠英 +1 位作者 孔欣茹 齐向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37-3040,共4页
基于系统论及疾病过程论的观点,胸痹是指位于上焦,以上焦气郁、气陷、气虚等气机失调为基础,伴水、血、痰饮、火热病邪的停留,以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头晕、头痛等为症状表现的证候。应在系统辨证脉学的指导下,从“上焦气实”“上... 基于系统论及疾病过程论的观点,胸痹是指位于上焦,以上焦气郁、气陷、气虚等气机失调为基础,伴水、血、痰饮、火热病邪的停留,以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头晕、头痛等为症状表现的证候。应在系统辨证脉学的指导下,从“上焦气实”“上焦气虚”角度给予施治,治疗原则为开胸顺气,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胸痹不能等同于冠心病,其在上焦气机失调的基础上发生迭代、衍化,可向多种心、肺疾患转化,治疗时当采用恢复上焦气机正常运行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系统辨证脉学 三焦 上焦气实 上焦气虚
原文传递
连建伟教授脉学特点探微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栋 常虹 连建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83-1985,共3页
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凭脉辨证,脉法特色鲜明,整理研究连建伟教授临床脉法的特点,其中,对连教授辨脉重虚实及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连老师辨脉注重关脉反应的气机升降的重要地位加以分... 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凭脉辨证,脉法特色鲜明,整理研究连建伟教授临床脉法的特点,其中,对连教授辨脉重虚实及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连老师辨脉注重关脉反应的气机升降的重要地位加以分析阐释;对连教授《太素脉法》的继承及据此脉法预测的深刻内涵加以分析研究;对连教授判断妊娠的脉法是如何源于《黄帝内经》及经过后世的演变过程、应用等问题的加以分析,使妊娠脉法更加清晰,对临床如何应用此脉法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以上的角度探求分析连教授脉法的理论渊源和理论依据,为系统的整理和继承连建伟教授的学术思想尤其是连建伟教授的脉学做出基础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建伟 脉法 辨脉虚实 关脉 妊娠脉 太素脉法
原文传递
从系统辨证脉学视角探讨“上焦气实”和“上焦气虚”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翠英 齐向华 滕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123-2126,共4页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根据元气论和系统论理论,认为三焦作为一个功能存在,最大的特点是腔,是人体气化作用的主要场所,并通过引进"谐振腔"原理,提出三焦的功能决定了脏腑生成的理论;同时认为三焦辨证应结合病性和病位,并将其分为...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根据元气论和系统论理论,认为三焦作为一个功能存在,最大的特点是腔,是人体气化作用的主要场所,并通过引进"谐振腔"原理,提出三焦的功能决定了脏腑生成的理论;同时认为三焦辨证应结合病性和病位,并将其分为上焦气实、上焦气虚,中焦气实、中焦气虚,下焦气实、下焦气虚。运用系统辨证脉学结合三焦理论对"上焦气实"和"上焦气虚"进行探析,认为二者病因根本上与情志因素相关,病机本质上均为上焦气化功能异常,气机运行紊乱,并提出开胸顺气的治则,方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三焦理论 上焦气实 上焦气虚
原文传递
从“痹”论治产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诗敏 谈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47-3051,共5页
产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为正虚标实之证,发病以肾虚为始动因素,分肺肾气虚、脾肾两虚、正虚血瘀、气衰血瘀四期进展。针对其正虚标实的总病机与疾病进展、证候表现特点,提出从"痹"论治的概念。二者均为正虚血瘀之证。产科... 产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为正虚标实之证,发病以肾虚为始动因素,分肺肾气虚、脾肾两虚、正虚血瘀、气衰血瘀四期进展。针对其正虚标实的总病机与疾病进展、证候表现特点,提出从"痹"论治的概念。二者均为正虚血瘀之证。产科APS病主要发生在血脉,以脉痹为基础演变,表现为正虚为本,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正虚与瘀血的程度逐渐加重。具体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扶正,初益肺肾,再以健脾,久则化瘀,注重孕前孕期同治,再根据各期症状临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痹证 分期论治 正虚标实 血瘀 脉痹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敬宣 马凯 +2 位作者 张家惠 黄沛森 王四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0-1422,共3页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学术体系以"平脉辨证"为核心。干燥综合征在临床上多以滋阴润燥法治疗,但有时疗效并不显著,李老治疗本病时结合"平脉辨证",首分虚实,实者有热盛伤津、瘀血阻塞等证,虚者有阴津亏虚、阳气...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学术体系以"平脉辨证"为核心。干燥综合征在临床上多以滋阴润燥法治疗,但有时疗效并不显著,李老治疗本病时结合"平脉辨证",首分虚实,实者有热盛伤津、瘀血阻塞等证,虚者有阴津亏虚、阳气不足等证,还有虚实夹杂如阴虚火旺证,在治疗中并不拘泥于证型,以"平脉辨证"进行系统准确的辨证论治,做到"守绳墨而废绳墨",对我们学习、临床实践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李士懋 平脉辨证 干燥综合征 首分虚实 临证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