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ical patterns in plant diversity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middle section)in Xinjiang(China) 被引量:17
1
作者 LIU B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742-757,共16页
The investigation of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pecies diversity is significant for successfu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and different life-forms species diversity along an eleva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pecies diversity is significant for successfu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and different life-forms species diversity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China were explored, using the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CA) and th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 methods based on a field survey of 53 sampling plots. In this work 158 species of seed plants were recorded, including 141 herbaceous, 14 shrub, and 2 tree species, in which the woody plants are very limited. 53 sampling plots were classified into 9 major plant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rb communitie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elevation gradient. The diversity indices of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presented bimodal patterns. The peak values for the species diversities were found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between mountain steppe desert and mountain desert steppe (2,200-2,300m), and in the alpine grassland region (2,900-3,100m), while maximum species diversities were in the areas of intermediate environmental gradient.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plant diversity were the elevation, soft water, total nitroeen, available nitrogen,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salt. The response tendency of the four diversity indices for the whole community to the soil environment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herb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plant community Soil properties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甘南高寒草甸退化对植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与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旻霞 刘成 杨春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目的】探究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及其物种多度分布对退化的响应,分析随退化程度的加深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群落构建机理及资源利用方式。【方法】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物种多度模型对其进行拟... 【目的】探究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及其物种多度分布对退化的响应,分析随退化程度的加深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群落构建机理及资源利用方式。【方法】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物种多度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分析,并采用双向聚类分析对群落物种进行分类。【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植被优势种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逐渐变为杂类草功能群植物为主,杂类草功能群在群落多样性分布中起主导作用;全部物种多度分布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发生变化,其中,无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是VOLKOV,轻度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是GEO,中度退化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为BRO,资源分配模式由随机分配转向固定分配的分配模式;禾草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以生态位模型为主,资源分配方式由固定分配和随机分配共同主导,豆科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是BRO,资源分配方式以固定分配为主,杂类草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从中性模型向生态位模型转变,与全部物种多度分布的最优模型基本一致,且资源分配由随机分配向固定分配转变。【结论】杂类草功能群是影响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的主要原因,但是禾草和豆科功能群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程度 物种多度分布 植物功能群 生态位理论 中性理论
下载PDF
新疆资源植物多样性的组成特点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佟瑶 曹喆 +4 位作者 李梦琳 徐舒逸 黄继红 丁易 臧润国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11-22,34,共13页
【目的】确定新疆资源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对其开展有效保护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自然分布于新疆的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新疆资源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 【目的】确定新疆资源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对其开展有效保护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自然分布于新疆的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新疆资源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并分析了新疆资源植物的基本组成、地理和生境分布特征。【结果】1)自然分布于新疆的资源植物共计1003种,隶属于104科460属。在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个类群中,被子植物相对丰富,占据了总物种的96.31%。按利用类型可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植物和环保植物4类,数量占比最多的是药用植物,为77.77%。生活型包括草本、灌木和乔木3类,其中草本植物占据了主体,占比高达82.35%。2)在市域上的水平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疆的几个大地级市中,阿勒泰地区物种组成最丰富,包含了70.09%的物种。3)在海拔上的垂直地理分布范围很广,主要集中分布于1000~2100 m的中海拔范围内,呈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模式。4)在生境上的分布不均匀,草原、森林是包含物种数最多的2类(自然)植被,占比分别为32.70%和31.80%。【结论】新疆资源植物组成丰富,草本植物是主体,其中药用植物数量最多。新疆资源植物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疆山区中海拔地段,以草原和森林生境为主。本研究可为新疆资源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植物 物种组成 地理分布格局 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疆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4
作者 苏宇琦 马苏力娅 +3 位作者 李雨凡 韦秋雨 王洪峰 李文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5-1412,共8页
为了解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资源现状,本文以《吉尔吉斯斯坦红皮书(2006版)》为基础,结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吉尔吉斯斯坦维管植物红色名录,确定了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名录。根据植物志等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其科... 为了解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资源现状,本文以《吉尔吉斯斯坦红皮书(2006版)》为基础,结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吉尔吉斯斯坦维管植物红色名录,确定了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名录。根据植物志等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其科属组成、受威胁等级、生活型、植物资源多样性,运用ArcGIS软件结合现有保护区数据研究其物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植物有27科61属86种(含种下等级,下同),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98.36%),受威胁植物物种数前五科分别为百合科(Liliaceae,17种)、蔷薇科(Rosaceae,9种)、菊科(Asteraceae,9种)、伞形科(Apiaceae,9种)和唇形科(Lamiaceae,6种);从受威胁等级来看,极危种(CR)12种、濒危种(EN)22种、易危种(VU)52种,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威胁因素。生活型划分为多年生草本64种、乔木9种、灌木7种、半灌木6种、一年生草本和藤本均为1种。受威胁植物在植物地理区尺度上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西部和西南部,且物种丰富度高的植物地理区覆盖的保护区面积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威胁植物 维管植物 分布格局 物种多样性 吉尔吉斯斯坦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县古树资源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5
作者 王沛然 游桂璇 +2 位作者 诸葛名名 达良俊 胡远东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古树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尤其是古树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研究现存古树资源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古树的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物... 古树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尤其是古树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研究现存古树资源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古树的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物种资源。以中国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地湖北省巴东县的古树资源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查阅,分析了巴东县古树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巴东县古树保护面临的挑战与策略。结果表明,共记录古树2192株,隶属41科85属121种,所含物种数量较多的是壳斗科、松科、蔷薇科、木兰科和樟科,地理分布区系整体呈现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优势物种包括核桃、银杏和油杉;包含国家级保护物种17种;三级古树的个体数和物种数均超过一级和二级古树;古树胸径主要介于40~100cm,冠幅集中于10~17m,树高大多为15~25m;不同乡镇内分布的古树数量和物种数的差异显著,且大多分布在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内。巴东县古树保护总体较好,95%以上的古树长势良好;海拔高度、坡度、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文化习俗是影响巴东县古树资源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分级保护、分类保护、环境保护教育和差异性保护性有利于古树资源的留存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古树资源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留存机制 巴东县
下载PDF
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稀有种与常见种对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周泽宇 王晶 +5 位作者 水柏年 方学河 刘永钿 周鑫 李艺 胡成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稀有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数量不多但种类丰富,并且极易在人为扰动下的局域群落中丧失。选取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生境特异性及种群规模等进行稀有种识别,通过模拟稀有种和常见种的丧失,探究稀有种对群落... 稀有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数量不多但种类丰富,并且极易在人为扰动下的局域群落中丧失。选取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生境特异性及种群规模等进行稀有种识别,通过模拟稀有种和常见种的丧失,探究稀有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稀有种共有16种,分别为斑肋拟滨螺、多鳃齿吻沙蚕、红带织纹螺等。稀有种的丧失使得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下降(P<0.01),而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变化并不显著(P>0.05)。同时,稀有种丧失后,物种多度分布最优拟合模型也从泊松对数正态模型向生态位模型转变。初步推断稀有种的丧失将影响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此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构建由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共同调控转变为中性过程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稀有种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vascular plant species abundance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5
7
作者 FAN Zemeng BAI Ruyu YUE Tianxi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10期1625-1636,共12页
For quantitatively explaining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scular plant species abundance (VPSA) and habitat factors, a spatial simulation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VPSA on the Qingha... For quantitatively explaining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scular plant species abundance (VPSA) and habitat factors, a spatial simulation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VPSA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this paper, the vascular plant type, land cover, mean annual biotemperature, average total annual precipitation, topographic relief, patch connectivity and ecological diversity index were selected to screen the best correlat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VPSA and habitat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37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between VPSA and habitat factors is 0.94, and the mean error is 2.21 types per km<sup>2</sup>. The distribution of VPSA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nd reduce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except the desert area of Qaidam Basin. Furthermore, the scenarios of VPSA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during the periods from 1981 to 2010 (T0), from 2011 to 2040 (T2), from 2041 to 2070 (T3) and from 2071 to 2100 (T4) were simulated by combining the land cover change and the climatic scenarios of CMIP5 RCP2.6, RCP4.5 and RCP8.5.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VPSA would generally decreas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T0 to T4. The VPSA has the largest change ratio under RCP8.5 scenario, and the smallest change ratio under RCP2.6 scenario. In general, the dynamic change of habitat factors would directly aff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PSA o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simulation method VASCULAR plant species abundanc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SCENARIO analysis Qinghai-Tibet PLATEAU
原文传递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 Toona ciliata Community in Xingdoushan Nature Reserve 被引量:4
8
作者 WANG Yang ZHU Shengjie +3 位作者 LI Jie HE Xiuling JIANG Xiongbo ZHANG Mi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5期494-503,共10页
With the goal of model fitting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tree,shrub and herb layers of the natural Toona ciliata community in Xingdoushan Nature Reserve,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Hubei Province,... With the goal of model fitting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tree,shrub and herb layers of the natural Toona ciliata community in Xingdoushan Nature Reserve,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Hubei Province,we used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field survey and employed different ecological niche models.The models tested were the broken stick model(BSM),the overlapping niche model(ONM)and the niche preemption model(NPM),as well as three statistic models,the log-series distribution model(LSD),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model(LND)and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model(WDM).To determine the fitted model most suitable to each layer,the fitting effects were judged by criteria of the lowest value of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Chi-square and the K-S value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observed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values.The result showed:(1)The fitting suitability and goodness of fit of the tree,shrub and herb layers by using the three ecological niche models were ranked as:NPM>BSM>ONM.Of the three statistical models,by accepting the fitting results of the three layers,WDM was the best fitting model,followed by LND.By rejecting the fitting tests of the herb layer,LSD had the worst fitting effect.The goodness of the statistical models was ranked as:WDM>LND>LSD.In general,the statistical models had better fitting results than the ecological models.(2)T.ciliat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tree layer.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herb laye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either the tree layer or the shrub layer.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shrub layer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ree layer.The community evenness accorded to the following order:herb>shrub>tree.Considering the fitting results of the different layers,different ecological niche models or statistical models with optimal goodness of fit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can be given priority to in studying the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ciliata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na ciliata community tree-shrub-herb layer niche model statistical model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 fitting model
原文传递
喜马拉雅山脉种子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子欣 卢晓琳 +3 位作者 余鸿君 叶敏俐 郭玉芬 于海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8-707,共10页
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著名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该研究对以往收集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植物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进行整合,借助在线数据库对分布数据进行补充与修订,最后整理并汇总了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4... 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著名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该研究对以往收集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植物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进行整合,借助在线数据库对分布数据进行补充与修订,最后整理并汇总了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4国境内的种子植物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科属特征、物种组成相似性、区系成分以及海拔梯度上物种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保护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喜马拉雅山脉共分布有种子植物11 875种,隶属223科2 086属,其中包含7 906种草本植物(66.6%),2 583种灌木(21.8%)和1 386种乔木(11.7%)。(2)研究区涵盖物种数量位于前20的科有菊科(Asteraceae)、兰科(Orchidaceae)、禾本科(Poaceae)、豆科(Fab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等科,共包含物种7 456种,约占喜马拉雅山脉植物种的62.8%;涵盖物种数量位于前20的属有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报春花属(Primula)、马先蒿属(Pedicularis)、虎耳草属(Saxifraga)、薹草属(Carex)等属,共有物种2 235种,约占喜马拉雅山脉总植物种的18.8%。(3)研究区科和属的区系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比分别为51.6%和54.2%)。(4)喜马拉雅山脉范围内的中国、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分别有种子植物8 571、5 306、5 304和5 613种,且尼泊尔与不丹两国的物种相似性最高(科、属、种水平相似性依次为92.7%、75.0%和54.9%),而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物种相似性最低(科、属、种水平相似性依次为83.7%、61.9%和31.1%)。(5)研究区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上升后水平波动且最后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为1 500~3 500 m的范围内,当海拔超过4 000 m后仅有少数草本植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脉 种子植物 物种分布 植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格局
下载PDF
中国木本濒危植物组成、分布及濒危原因分析
10
作者 宋述望 吴治明 +5 位作者 黄声亮 卢建 邱仁静 宋庆妮 宋述灵 刘骏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6-40,61,共6页
木本濒危植物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对木本濒危植物统计分析不足。本文分析了中国442种木本濒危植物的科组成、分布格局特征以及主要濒危原因等。结果表明:(1)濒危植物物种数量涉及94科228属,在科水平上分布差异较大,猕猴桃... 木本濒危植物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对木本濒危植物统计分析不足。本文分析了中国442种木本濒危植物的科组成、分布格局特征以及主要濒危原因等。结果表明:(1)濒危植物物种数量涉及94科228属,在科水平上分布差异较大,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松科(Pin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物种数量最为突出,三者占总数的30%。(2)木本濒危植物物种数量在空间区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异质性。省级水平尺度上,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其中云南省的木本濒危植物物种数量最多。海拔垂直尺度上,木本濒危植物物种总数随海拔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800~1 000 m海拔区间的木本濒危植物物种数量最多。(3)人为因素是导致木本植物濒危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种子环节以及种群生态学。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建议对严重濒危的科属,采取针对性保护对策,同时保护木质濒危植物需要加强各省份、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濒危植物 物种组成 空间分布格局 濒危原因
下载PDF
永安市壳斗科植物种类及分布调查研究
11
作者 吴炜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1期141-147,共7页
通过调查确定了永安市现有壳斗科植物6属43种以及具体的植物名录。结果表明:永安市壳斗科植物在各乡(镇、街道)的种类分布差异比较大,广布种有13种,常见种有11种,偶见种有13种,稀有种有7种;壳斗科植物分布数量总体很不均衡,其中以罗坊... 通过调查确定了永安市现有壳斗科植物6属43种以及具体的植物名录。结果表明:永安市壳斗科植物在各乡(镇、街道)的种类分布差异比较大,广布种有13种,常见种有11种,偶见种有13种,稀有种有7种;壳斗科植物分布数量总体很不均衡,其中以罗坊乡、西洋镇、青水畲族乡等3个乡(镇)壳斗科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小陶镇、上坪乡、洪田镇等10个乡(镇、街道)壳斗科植物资源状况较为适中,而以燕东街道和燕北街道的壳斗科植物资源较为贫乏。壳斗科植物在永安市601~900、901~1200、301~600 m^(3)个海拔区间分布数量较高于其他海拔区间,永安市壳斗科植物较为适应这3个海拔区间的气候环境,而在1201~1500、0~300、1501~1800 m^(3)个海拔区间调查登记到的壳斗科植物数量较少,气候适应性较差。基于调查结果,分析了永安市壳斗科属、种的分布特征以及壳斗科植物在各乡(镇、街道)水平分布、6个海拔区间垂直分布情况,总结出具体的分布规律,为该区壳斗科植物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植物种类 分布特征 保护利用 永安市
下载PDF
江西官山大样地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种间关联性分析
12
作者 易伶俐 方芳 +8 位作者 陈琳 戴宇峰 欧阳园兰 熊勇 方平福 彭巧华 钟曲颖 曾小霞 丁永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4期510-518,共9页
【目的】为探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树种格局特征。【方法】以江西官山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12 hm~2),根据树木点坐标信息研究优势种的分布格局、代际关系及种间关系。【结果】(1)样地中优势树种主要表... 【目的】为探讨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树种格局特征。【方法】以江西官山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12 hm~2),根据树木点坐标信息研究优势种的分布格局、代际关系及种间关系。【结果】(1)样地中优势树种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在25 m以内聚集分布的树种占总树种数的90%,但随着尺度的增加各树种逐渐转为随机分布;(2)优势树种中多数常绿树种的大树与小树呈正相关,如虎皮楠、木荷;而落叶树种的大树与小树呈负相关,如赤杨叶、南酸枣;(3)优势种间主要以负关联的形式存在,呈正相关的仅有5个种对。【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官山样地群落还处于发育初期,优势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且种间竞争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分布格局 代际关系 种间关联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动态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蔡年辉 李根前 +2 位作者 束传林 赵文东 李俊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19-2124,共6页
于2005年4月采用中点四分法对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动态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山坡上部到下部,物种的组成越来越丰富,其中的优势种群云南松属于衰退型、滇油杉属于增长型、黄毛青冈属于稳定... 于2005年4月采用中点四分法对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动态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山坡上部到下部,物种的组成越来越丰富,其中的优势种群云南松属于衰退型、滇油杉属于增长型、黄毛青冈属于稳定型.根据更新层的重要值来判断,山坡上部将演替成为以滇油杉为主的单优群落;山坡中部将演替成为滇油杉和黄毛青冈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山坡下部将演替成为以黄毛青冈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研究还表明,在林冠层中,除了滇油杉在山坡上部为聚集分布外,其他树种的分布格局均呈随机分布;在更新层中,优势种类均为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物种丰富度 群落类型 分布格局 空间动态
下载PDF
四川卧龙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群落的种多度关系 被引量:45
14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1 位作者 王金锡 刘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389,共6页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 ,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 :断棍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 ,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 :断棍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交错带附近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更适合交错带群落 ,对数级数分布较好地适合亚高山草甸群落。对数级数分布的参数 α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 λ是反映群落结构特征内在性质的量 ,可以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数运用 ,它们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上述两个参数值的变化趋势表明 ,由岷江冷杉林到林线交错带 ,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并在林线交错带出现峰值 ;经林线向林外草甸多样性逐渐降低 ,但亚高山草甸仍比岷江冷杉林内草本群落拥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交错带 种-多度关系 物种多样性 巴郎山
下载PDF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巧 涂璟 +2 位作者 熊忠平 卢志兴 刘春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介绍了群落水平多度格局与物种水平多度格局,概述了国内群落多度格局应用研究状况。其中节肢动物群落多度格局研究最为丰富,许多学者利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对栖境质量进行评价。国内由于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比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复... 介绍了群落水平多度格局与物种水平多度格局,概述了国内群落多度格局应用研究状况。其中节肢动物群落多度格局研究最为丰富,许多学者利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对栖境质量进行评价。国内由于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比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复杂且困难得多,远没有群落多样性研究广泛;国内的物种多度分布研究往往集中在用现有的模型去拟合目标群落的多度分布,缺乏在物种多度分布的研究尺度和抽样方法方面,以及多度分布机制和新模型探索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度格局 物种多度格局 物种多度分布模型 栖境质量 评价
下载PDF
毛竹材用林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樊艳荣 陈双林 +3 位作者 杨清平 李迎春 郭子武 陈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1-1480,共10页
为了摸清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的影响,给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以半阴坡下坡位粗放经营的毛竹材用纯林为对象,调查分析毛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分... 为了摸清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的影响,给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以半阴坡下坡位粗放经营的毛竹材用纯林为对象,调查分析毛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分布格局,对影响多花黄精生长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毛竹林下植物有34种,隶属27科32属,优势种为山苍子(Litsea cubeb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显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和多花黄精,分布格局类型多花黄精为均匀分布,其他物种均呈强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五节芒>芒萁>显子草>山苍子>悬钩子。多花黄精生长与毛竹林下植物多度、高度和多样性指数关系密切,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包含绝对多度多样性指数是主要的影响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2924—1.2049,包含绝对多度多样性指数2.8439—8.8099时多花黄精生长良好。研究表明:为使毛竹林下多花黄精良好生长,在实践生产中,9—10月份可通过人工劈山除草来控制毛竹林下植物多度为159—843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材用林 多花黄精 林下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格局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的拟合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廖成章 徐永兴 +2 位作者 柳江 闫淑君 毕晓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6-39,共4页
应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而几何级数分... 应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而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则不适于描述该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多度 /频度”图解可较好地反映对数级数分布模型拟合效果 ,丘陵山地鸟类群落物种相对多度不遵从对数级数分布 ,各生境群落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说明各生境群落百分率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将石自然保护区 鸟类 物种相对多度格局 模型 拟合研究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物生态位和生态幅对物种分布-多度关系的解释 被引量:20
18
作者 袁秀 马克明 王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55-1961,共7页
物种分布与多度间的正相关格局非常普遍,但该格局的生态机制却一直不太明确。提出了很多假说来解释这种分布-多度关系,其中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资源可利用性)机制的研究较多。为了验证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是否能解释物种的多度-分布... 物种分布与多度间的正相关格局非常普遍,但该格局的生态机制却一直不太明确。提出了很多假说来解释这种分布-多度关系,其中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资源可利用性)机制的研究较多。为了验证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是否能解释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植物分布、多度、生态位和生态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分布与多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生态幅显著正相关,物种分布与生态位显著负相关,但物种多度与生态位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物种的分布越广,其多度越高,环境容忍度越大;而可利用资源更多的物种分布更广,环境容忍度越大的物种多度越多,资源可利用性对该区物种多度影响不大。说明物种生态幅能解释物种分布-多度正相关格局,而生态位假说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一格局;应该还有其他因素一起解释这一物种分布-多度正相关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度 分布 机制 黄河三角洲 植物
下载PDF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海拔格局 被引量:37
19
作者 何艳华 闫明 +3 位作者 张钦弟 张直峰 苗艳明 毕润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52-2462,共11页
在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地,以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各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乔木层的胸高截面积沿海拔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α多样性,乔木层丰... 在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地,以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各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乔木层的胸高截面积沿海拔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α多样性,乔木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都呈显著的单峰分布格局(P<0.01),灌木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大体呈以中高海拔1507m为峰值的偏峰分布格局,均匀度指数大体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草本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较低海拔下随海拔升高递减,较高海拔下变化不大,均匀度指数大体呈递增趋势;β多样性大体呈"~"型变化;γ多样性,大体呈单峰分布格局。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以及群落内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 广义可加模型 海拔格局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雪妮 杨晓东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06-3215,共10页
植物多样性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揭示群落构建的信息,反映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结合样带调查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1)... 植物多样性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揭示群落构建的信息,反映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结合样带调查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1)高、低水盐样地(SW1,SW2)土壤容积含水量(SVWC)和电导率(EC)分别为16.65%和12.02 m S/cm及2.63%和1.91m S/cm,水盐变化主要影响草本和部分灌木群落的植物组成;(2)高水盐生境下植物群落无明显趋势性分布,低水盐生境下植物种依水盐和营养元素呈区域性分布。(3)高水盐生境下荒漠植物的多度分布呈对数正态模型,低水盐条件下符合Zipf模型,多度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群落组成结构的水盐梯度响应;(4)SW1样地多样性总体显著高于SW2样地,土壤p H、SVWC和硫(S)对植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极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荒漠植物分布及多样性格局与土壤环境间关系呈一定的水盐梯度响应规律,本研究可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度分布 多样性格局 水盐梯度 荒漠植物 土壤营养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