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Landscape的词义演变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行业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建宁 周剑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9,共5页
园林行业名称上的混乱由来已久。近年来,业内兴起"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之间的争论。其焦点在于对Landscape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2个英文词汇的翻译和理解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了Landscape的词义演变及其确... 园林行业名称上的混乱由来已久。近年来,业内兴起"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之间的争论。其焦点在于对Landscape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2个英文词汇的翻译和理解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了Landscape的词义演变及其确切含义,以及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行业特征及其与景观学、景观生态学的区别和联系。最终得出结论:翻译上的差异无伤大雅,重要的是其内涵的限定。Landscape Architecture应是利用土地、水体、动植物、天空等自然要素营造空间的技艺,其文化特性可以归结为阐释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业特征 演变 自然观 领土整治
下载PDF
Architectural Idea of "Panoramic View" and "Ecological" Landscaping Consciousness in Yanshan Garden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刘巍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WANG Shi-zhen,the scholar in Ming Dynasty,has been studied by followers of many generations.Hi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history,painting and even opera have been much learnt,but his contributions to gard... WANG Shi-zhen,the scholar in Ming Dynasty,has been studied by followers of many generations.Hi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history,painting and even opera have been much learnt,but his contributions to gardening have been rarely mentioned.Thus Yanshan Garden as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WANG's gardening achievements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Yanshan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private gardens owned by scholars and officials in Ming Dynasty,enjoying the fame of "City Forest".Either from garden construction,including natural landscapes,architectural landscapes as well as animal and plant landscapes,or from gardening thoughts and theories,Yanshan Garden has its own outstanding and particular features.Through reviewing On Yanshan Garden,this study elaborated the architectural idea of "panoramic view" and "ecological" landscaping consciousness in Yanshan Garden,which supplemented the blank page in this field and provided support for fu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 Shi-zhen Yanshan GARDEN architecturAL view "Ecological" LANDSCAPING
下载PDF
PHYSICAL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OF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3
作者 储少莹 沙润 石高俊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9年第1期26-32,共7页
Produced in China’s physical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s restrained by socialfactors and adapts itself to the natural economy. Physic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does not solely shape ... Produced in China’s physical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s restrained by socialfactors and adapts itself to the natural economy. Physic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does not solely shape architecturalstyles. However, in the self-sufficient economy era, it deeply influenced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This thesis discuss ragional influence of climate on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styles of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t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landforms and water systems o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s and local housing selections. Geologyand botany play another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local features and improving microenvironment around builidings. With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all elements that take climate as the key one, architectural styles differ evidently in various regions. On the above basis, analysis is made to find the view of nature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culture with theconnotative views of utility,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ecology.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geographical factors onChina’s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and exploring the natural view in its cultur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some enlightenmentmay be gained to protect prote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harmony among ma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thus developing the culture of moder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with local flavor and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PHYSICAL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natural view
下载PDF
基于街景分析技术的滨江路空间品质研究——以重庆三代滨江路为例
4
作者 王中德 王小焱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51,共7页
滨江路是滨江城市中极具特征性的线性空间,但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在特征性指标体系建构及量化评价等方面还有待拓展。结合滨江路环境要素分析构建特征性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语义分割的街景分析技术,对重庆市不同时期的3代滨江路展... 滨江路是滨江城市中极具特征性的线性空间,但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在特征性指标体系建构及量化评价等方面还有待拓展。结合滨江路环境要素分析构建特征性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语义分割的街景分析技术,对重庆市不同时期的3代滨江路展开特征总结与问题剖析。结果表明:1)在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应依据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指标;2)在个案层面,由于道路功能的综合提升及城市地形限制的减弱,使新一代滨江路空间品质显著提高;3)跨江立体交通节点对滨江路空间品质影响较大。利用街景技术建立滨江路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所得结论可为其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江路 空间品质评价 指标体系 街景影像
下载PDF
城-景环游: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的形态优化研究
5
作者 史北祥 张芷晗 +2 位作者 娄莺 崔澳 陈旭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5,共7页
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因其自然形态与城市形态相互融合,具有湖面水体开阔、观景点位自由、界面环形观览、视廊通透绵长的观赏特点。作为滨水中心区的典型类型,如何依托其滨江环湖的双重特点进行设计优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聚焦滨江环湖城... 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因其自然形态与城市形态相互融合,具有湖面水体开阔、观景点位自由、界面环形观览、视廊通透绵长的观赏特点。作为滨水中心区的典型类型,如何依托其滨江环湖的双重特点进行设计优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聚焦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梳理并总结出4类特征,即前景开阔、动态观览、环形画卷、视野通透。进而结合其景观特征分别从点景、叠景、透景3个维度进行标志高层、观赏界面、景观视廊的设计优化。以重庆市万州中心区作为实证案例,对滨水界面进行设计优化,依托功能和类型合理布局标志建筑,结合自然要素打造城市超级视廊,以期为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形态优化提供设计方法及策略参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形态优化 视觉景观 滨江环湖中心区 观景特征
下载PDF
基于“两观三性”的当代客家公共建筑设计探索
6
作者 黄骏 黄迈 林燕 《当代建筑》 202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近年来,随着建筑地域性研究的逐渐增多,客家地区出现了较多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实践项目。如何在设计时传承和保留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精髓,是当前客家公共建筑发展主要关注的内容。本文基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从传统客... 近年来,随着建筑地域性研究的逐渐增多,客家地区出现了较多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实践项目。如何在设计时传承和保留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精髓,是当前客家公共建筑发展主要关注的内容。本文基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从传统客家建筑出发,归纳其建构特征及内涵,并结合实践,从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角度,剖析当代客家公共建筑在环境适应、空间重构与文化符号提炼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为客家地区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观三性 客家建筑 公共建筑 当代建筑 设计实践
下载PDF
岭南山水之间的“两观三性”融合营造——广州国家版本馆
7
作者 何镜堂 张振辉 +1 位作者 梁玮健 孙启杰 《世界建筑》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中国国家版本馆项目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文化传世工程。中华版本传世工程聚焦展示大国形象、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明对话的功能定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设计团队运用“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作为总体指导思... 中国国家版本馆项目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文化传世工程。中华版本传世工程聚焦展示大国形象、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明对话的功能定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设计团队运用“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作为总体指导思想,提出“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的总体设计构思,连贯打通规划与布局、建筑与空间、环境与景观、工法与细部、绿色生态智慧技术等多个设计维度,融合营造岭南山水之间的中华文化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观三性”建筑理论 广州国家版本馆 岭南山水 融合营造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园林观月空间“景月同构”设计探析——以明清园林为例
8
作者 夏晗冰 鲍沁星 +1 位作者 张敏霞 陈丹秀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7,共6页
经“月岩望月”研究发现,南宋时期已出现符合天文运行规律、“朝对东-南”的观月景观营建,构景手法表现为月景与地景的同框因借,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景月同构”的空间营造特征。在“景月同构”是否能作为中国古代园林月景设计范式,以... 经“月岩望月”研究发现,南宋时期已出现符合天文运行规律、“朝对东-南”的观月景观营建,构景手法表现为月景与地景的同框因借,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景月同构”的空间营造特征。在“景月同构”是否能作为中国古代园林月景设计范式,以及其“朝对东-南”的设计具有哪些共性特征2个问题的导向下,基于古代园林遗存和园记等材料进行统计、筛选,针对观月空间布局与构景要素进行整理。总结出明清园林中成功观月的景点普遍存在“朝对东-南”的方向性特点,并归纳出“有水为宜”“丘壑应变”“景题点睛”“旱园水作”4类中国古代园林观月空间的“景月同构”设计范式。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传统园林在月景营建中对天文规律的应用,以期为古代园林观月景点复原定位及现代月景设计在山水地形营造、景观元素布局和观月氛围设计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观月空间 景月同构 朝对东-南
下载PDF
基于时序街景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构演变——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9
作者 王磊 章璇 +1 位作者 韩昊英 何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50,共9页
【目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构的演变和优化是评价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中国的典型城市上海,街道绿化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减少空气污染以及提供居民休憩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城市街道绿化质量,深入探究上海市中心... 【目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构的演变和优化是评价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中国的典型城市上海,街道绿化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减少空气污染以及提供居民休憩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城市街道绿化质量,深入探究上海市中心城区在2013—2019年之间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构演变规律。【方法】基于时序街景图像数据,利用DeepLabV3+语义分割技术,详细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城市街道绿化结构的空间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2013—2019年,上海城市街道绿化结构中的植物视觉要素占比有所增加,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视觉要素占比分别增加了25.09%、19.32%和42.39%。在街景的地理空间分布中,2019年综合性城市街道绿化结构(乔-灌-草)的数量相比2013年增加了23.99%,尤其是浦东新区和杨浦区的绿化结构增量变化更加明显。表明了城市街道绿化结构要素和绿化结构的增量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绿化监测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城市街道绿化结构演变规律,为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了维护和增强城市绿化的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时序街景 绿化结构 百度街景
下载PDF
基于Model/View/Controller的电子商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文韬 顾君忠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22,共4页
分析了传统电子商务系统的缺陷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分析了M/V/C(Model/View/Controller)技术 ,提出了基于M/V/C电子商务并且分析了其体系结构及框架结构 ,以及在此框架之上构建电子商务的方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系结构 框架结构 INTERNET 模型 视图 控制器
下载PDF
基于SE-Mask-RCNN建筑遗产识别与空间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朱小凡 胡璐锦 +1 位作者 王恺 王坚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传统建筑是中国宝贵的建筑遗产,承载着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是反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深度学习识别建筑物的技术相对成熟,但使用街景图片识别建筑遗产并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Mask-RCNN(mask region-... 传统建筑是中国宝贵的建筑遗产,承载着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是反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深度学习识别建筑物的技术相对成熟,但使用街景图片识别建筑遗产并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Mask-RCNN(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模型,融合SE(squeeze and excitation)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基于SE-Mask-RCNN识别街景图片中建筑遗产的方法。首先,通过路网数据获取百度街景图片,制作数据集。其次,在模型的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Net)中引入SE注意力机制;并与已有相关方法 U-net(u-shaped network)、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FCN)、Mask-RCNN三种模型进行实验对比评价。最后,使用本方法识别研究区域内的街景图片,形成可视化地图,分析建筑遗产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城市中的建筑遗产,识别结果较Mask-RCNN、U-Net、FCN模型分别提高了2%、3.1%、4.7%,证明了本方法对城市中建筑遗产的识别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建筑遗产保护及现状调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建筑遗产 深度学习 Mask-RCNN 街景数据
下载PDF
数据驱动道路绿化:基于街景的多维品质评估
12
作者 耿佳慧 翟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09,共6页
旨在通过人本视角和品质提升来改善城市设计和政策中的道路绿化品质。选取苏州主城区48个街道,采用道路平均NDVI、PGVI及日常活动网络可达性3个指标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品质的多维度评估,并筛选具有高网络可达性且低绿量的道路。进一步对3... 旨在通过人本视角和品质提升来改善城市设计和政策中的道路绿化品质。选取苏州主城区48个街道,采用道路平均NDVI、PGVI及日常活动网络可达性3个指标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品质的多维度评估,并筛选具有高网络可达性且低绿量的道路。进一步对3类低绿化品质道路进行绿化布局与设计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高道路邻近绿量和通透性、增加人行道和车道的绿化面积、转换视角创造立体绿化空间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品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视率 NDVI 网络可达性 城市道路空间 绿化品质
下载PDF
西藏古建筑多视图三维重建
13
作者 李建邦 杨晓波 +1 位作者 许应成 罗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4,46,共7页
针对藏式古建筑由于光照、复杂纹理等因素导致匹配误差而难以获取高分辨率深度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代价体聚合以及具有可靠注意力深度细化模块的深度学习网络。该深度学习网络采用从粗到精的策略,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 针对藏式古建筑由于光照、复杂纹理等因素导致匹配误差而难以获取高分辨率深度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代价体聚合以及具有可靠注意力深度细化模块的深度学习网络。该深度学习网络采用从粗到精的策略,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力,并使用自适应代价体聚合减少像素匹配误差;通过深度细化提高深度图精度并减少累积误差,经过迭代得到高分辨率深度图。实验结果表明,在自建数据集上的重建图像较完整、纹理清晰,在DTU数据集上的准确度误差、完整度误差和综合误差分别为0.297、0.347、0.322 mm。基于多视图的三维重建可为研究和保护藏式古建筑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多视图 自适应方法 深度细化 藏式古建筑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涵蕴和艺术特色探析——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例
14
作者 尤文扬 杨斌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赋予每一个事与物活的灵魂,致使红学研究的热潮从未消减退却。建筑作为文学作品的空间创设,是文学意象与原型的有形表达,建筑物本体的审美价值与文学底蕴相生,构成对应的建筑意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刻画的...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赋予每一个事与物活的灵魂,致使红学研究的热潮从未消减退却。建筑作为文学作品的空间创设,是文学意象与原型的有形表达,建筑物本体的审美价值与文学底蕴相生,构成对应的建筑意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刻画的重点,作为典型建筑,通过山石、流水的自然景观布局设计以及匾额、内部装饰物的意象传递,将人与物、景与情相生,深层次上由大观园所外延到社会百态雅与俗的共立及其所蕴含的道家文化内涵,从而深化审美活动所影射的对无为世界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建筑创设 意象表达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长沙历史步道街景色彩研究
15
作者 樊新然 肖灿 陈飞虎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287-290,共4页
文章旨在基于图像识别技术与街景图像大数据,对长沙历史步道范围内街景色彩进行定量分析与数字化研判。以长沙历史步道的街景数据为依托,通过建筑图像的语义分割、图像色彩特征的提取与统计分析,揭示出长沙历史步道街景的色彩规律和特点... 文章旨在基于图像识别技术与街景图像大数据,对长沙历史步道范围内街景色彩进行定量分析与数字化研判。以长沙历史步道的街景数据为依托,通过建筑图像的语义分割、图像色彩特征的提取与统计分析,揭示出长沙历史步道街景的色彩规律和特点,系统地评价了长沙历史步道街景色彩的空间分布现状,并从建筑界面、标志导视、过渡空间三个微观角度,提出长沙历史步道色彩管控和优化的指导建议,为深入探究长沙历史色彩肌理的延续和城市色彩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图像 长沙历史步道 图像识别 建筑色彩
下载PDF
儒家色彩艺术研究
16
作者 王晓博 《色彩》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首先,将通过对儒家色彩艺术的历史文献和经典作品进行文献综述,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全面了解儒家色彩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其次,将结...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首先,将通过对儒家色彩艺术的历史文献和经典作品进行文献综述,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全面了解儒家色彩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其次,将结合当代艺术实践和社会现实,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儒家色彩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应用和文化传承意义,以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影响。最后,将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不同角度的综合分析和深入探讨,构建儒家色彩艺术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探究儒家色彩艺术的内涵、意义和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色彩 儒家色彩观 古代色彩文化 现代建筑 雕刻 现代色彩
下载PDF
建筑全景三维机载雷达点云信息采集方法仿真
17
作者 陈宇文 徐照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270-273,334,共5页
由于机载雷达的测量误差和环境干扰等原因,采集到的点云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和缺失,且建筑物的多层结构,使得采集的点云数据之间存在位置偏差和姿态差异,导致建筑全景点云结构信息采集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建筑全景三维机载雷达点云结构信... 由于机载雷达的测量误差和环境干扰等原因,采集到的点云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和缺失,且建筑物的多层结构,使得采集的点云数据之间存在位置偏差和姿态差异,导致建筑全景点云结构信息采集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建筑全景三维机载雷达点云结构信息采集仿真。采用双向布料模拟法提取建筑顶面点云,结合归一化数字地表模型、穿透性分析、形态学开运算、约束生长等方法提取建筑全景点云,利用统计滤波算法滤除离群点噪声,采用体素中心邻近特征点的点云精简算法降低点云冗余度,并对建筑全景点云粗配准和精配准,实现建筑全景三维点云结构信息采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误差较小、完整率和采集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筑全景 机载雷达 点云结构信息采集 双向布料
下载PDF
基于MVC框架的思政教学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18
作者 耿洁 宋建申 《信息技术》 2024年第7期89-95,共7页
思政教学模式不断更新,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管理效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框架(Model View Controller,MVC)的思政教学管理系统。该框架采用B/S三层架构模式,在数据挖掘中采用了改进协同过滤优化算法。... 思政教学模式不断更新,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管理效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框架(Model View Controller,MVC)的思政教学管理系统。该框架采用B/S三层架构模式,在数据挖掘中采用了改进协同过滤优化算法。通过算法挖掘推荐思政教学管理的个性化资源,并对数据集中构建的系统进行推荐精度和问卷调查验证。实验证明,通过将框架优化和数据挖掘结合,该框架在思政教学管理系统优化中适应性较广泛,资源推荐性能较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视图控制器 思政教学 协同过滤 K-MEANS B/S架构
下载PDF
杭州凤凰山眺望景观演变研究
19
作者 张珂馨 金荷仙 赵绮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3期95-99,121,共6页
历史上,杭州凤凰山凭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登高游赏的绝佳选择,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观景胜地逐渐淡出游人视线。整理历史文献对凤凰山的记载,对自唐至清末游人在凤凰山欣赏西湖、钱塘江山水景色的游赏活动演变进行研究,将其历史景观演进... 历史上,杭州凤凰山凭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登高游赏的绝佳选择,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观景胜地逐渐淡出游人视线。整理历史文献对凤凰山的记载,对自唐至清末游人在凤凰山欣赏西湖、钱塘江山水景色的游赏活动演变进行研究,将其历史景观演进划分为唐代初成、宋代兴盛以及明清稳定三个主要时期,得出杭州凤凰山“名因景成,景借名传”的重要原因为文化熏陶。其次,对凤凰山观景点视域进行分析,总结凤凰山眺望景观的古今特征,从建设活动、观景点位置、植物环境、文化活动四个角度阐述凤凰山眺望景观演变情况,认为杭州凤凰山观景优异的重要原因为地理位置与人工建设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杭州凤凰山 眺望景观 景观演变 景观视觉分析
下载PDF
基于ParaViewWeb架构的GPU高性能运算实现
20
作者 褚晶辉 王亚琦 吕卫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计算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的通用计算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服务的方式为移动终端提供远程计算支持,增强其进行复杂运算的能力。利用Para View Web架构的可扩展性,将高性能GPU通用计算与Para V... 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计算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的通用计算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服务的方式为移动终端提供远程计算支持,增强其进行复杂运算的能力。利用Para View Web架构的可扩展性,将高性能GPU通用计算与Para View Web架构结合,在保留Para View Web原有的三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功能的基础上,扩展其远程调用服务器GPU运算资源的能力。选取医学图像滤波算法为实验对象,验证了该平台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比本地应用,基于网络的应用取得了显著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viewWeb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高性能计算 移动设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