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献唐与滕县安上遗址考古发掘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雪香 方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108,共6页
1930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与山东省政府合组"山东古迹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之初,即与国立青岛(山东)大学达成合作培养考古人才的协议。期间,由于国立青岛(山东)大学为研究会在济南提供房舍之事屡遭挫折,双方合作不甚顺利,后经... 1930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与山东省政府合组"山东古迹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之初,即与国立青岛(山东)大学达成合作培养考古人才的协议。期间,由于国立青岛(山东)大学为研究会在济南提供房舍之事屡遭挫折,双方合作不甚顺利,后经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多方协调,方得解决。至1933年,国立山东大学师生赴滕县安上遗址和曹王墓参加史语所和研究会组织的田野考古发掘,这是山东大学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实习。彼时史语所对此并不欢迎,全赖王献唐先生积极斡旋促成,终成一段佳话。这体现出王献唐先生对培养考古学专门人才必要性的清楚认识,也是近代高等教育中考古学专门教育的重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献唐 安上遗址 国立山东大学 董作宾
下载PDF
“史界革命”中史家的因应——顾颉刚与董作宾的学术交谊
2
作者 苏晓涵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3-28,共6页
顾颉刚与董作宾都是著名史学家。顾、董交往持续三十多年,两人学术思想关联甚深。董氏步入史坛之初,与顾氏在"民史建设"领域多有合作。1928年后,董氏与傅斯年埙箎相应,治学渐入运用考古资料重建古史方向,与顾氏产生分歧,进而... 顾颉刚与董作宾都是著名史学家。顾、董交往持续三十多年,两人学术思想关联甚深。董氏步入史坛之初,与顾氏在"民史建设"领域多有合作。1928年后,董氏与傅斯年埙箎相应,治学渐入运用考古资料重建古史方向,与顾氏产生分歧,进而分道扬镳。20世纪初叶,正值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折关头。顾氏与董氏先笃后疏的关系以及治学理念的互动,反映了时代学术风气的变迁、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替对学人治学取径的深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董作宾 傅斯年 学术交谊
下载PDF
学术与人事:《殷历谱》成书及传播相关问题考论
3
作者 苏晓涵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7-75,共9页
《殷历谱》是史家董作宾在傅斯年揭橥"古史重建"之后力图解决殷周年代问题、系统探讨殷商文化的创新之作。书成于抗战期间,具有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董作宾得以著成此书,既源于其身处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域维新"... 《殷历谱》是史家董作宾在傅斯年揭橥"古史重建"之后力图解决殷周年代问题、系统探讨殷商文化的创新之作。书成于抗战期间,具有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董作宾得以著成此书,既源于其身处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域维新"学风中,并亲身参与殷墟发掘、整理了大量新获甲骨资料,又和其受陈遵妫、德效骞等学人帮助,得以在写作中运用近代天文学知识有关。回顾该著所引发的长时间之关注与争论,可见史学知识生产、传播与社会实践之间缠结塑造、互渗共生的复杂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历谱》 董作宾 古史重建
下载PDF
董作宾之甲骨学研究
4
作者 王斐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5-92,共8页
董作宾是甲骨文研究领域继"罗王二人"之后最突出的领军人物,其学术贡献的特点在于不仅仅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所建树,在甲骨的科学发掘及著录、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龟甲占卜程式及甲骨文实物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是2... 董作宾是甲骨文研究领域继"罗王二人"之后最突出的领军人物,其学术贡献的特点在于不仅仅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所建树,在甲骨的科学发掘及著录、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龟甲占卜程式及甲骨文实物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是20世纪以来甲骨学研究的开启者和推动者,我们有必要对其研究方法和贡献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作宾 殷墟发掘 甲骨学 学术史贡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