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洞错盆地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卢景奇 何梅兴 +3 位作者 方慧 叶益信 钟清 高宝屯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7-790,794,共5页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在西藏洞错盆地的应用,详细分析了西藏洞错盆地的电性结构特征,分析表明:盆地电性剖面分块明显,沿剖面可以分为4个电性区域,盆地沉积厚度有24 km厚,基底界面呈2个凹陷和1个隆起特征,南北两端存在2条深大断裂,控制着...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在西藏洞错盆地的应用,详细分析了西藏洞错盆地的电性结构特征,分析表明:盆地电性剖面分块明显,沿剖面可以分为4个电性区域,盆地沉积厚度有24 km厚,基底界面呈2个凹陷和1个隆起特征,南北两端存在2条深大断裂,控制着盆地形态,推测盆地南北两端存在推覆现象,推覆断层的上盘向盆地中心方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洞错盆地 班公湖—怒江 缝合带 盆地基底
下载PDF
西藏洞错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曾菁 李亚林 王立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洞错盆地位于西藏中部,为古近-新近纪陆相盆地,主要发育新近系康托组、古近系丁青湖组和牛堡组。对盆地地层、沉积相和烃源岩等评价分析后认为,丁青湖组泥岩、泥灰岩和灰岩为主要烃源岩,泥质烃源岩厚40 m,碳酸盐类烃源岩厚72 m.其中泥... 洞错盆地位于西藏中部,为古近-新近纪陆相盆地,主要发育新近系康托组、古近系丁青湖组和牛堡组。对盆地地层、沉积相和烃源岩等评价分析后认为,丁青湖组泥岩、泥灰岩和灰岩为主要烃源岩,泥质烃源岩厚40 m,碳酸盐类烃源岩厚72 m.其中泥灰岩及灰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51%),属中等-好烃源岩。丁青湖组下段半深湖相的深黑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高达5.92%,属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烃源岩热演化达到早期成熟阶段(热解峰温为431~456℃,镜质体反射率为0.36%~0.66%)。综合分析表明,洞错盆地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和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洞错盆地 古近系 丁青湖组 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西藏西部措勤盆地措勤-洞错重、磁剖面的地质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白勇 于国明 吴荣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77-1184,共8页
为研究西藏措勤—洞错地区的地质结构,对2006年采集的1:50000重、磁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曲线拟合计算与解释。结果表明,南端冈底斯基底走滑断隆带古生界褶皱基底很浅,缺失中生界;中部措勤盆地则埋深较大,最深可达9km,并表现为北... 为研究西藏措勤—洞错地区的地质结构,对2006年采集的1:50000重、磁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曲线拟合计算与解释。结果表明,南端冈底斯基底走滑断隆带古生界褶皱基底很浅,缺失中生界;中部措勤盆地则埋深较大,最深可达9km,并表现为北深南浅的格局,主要充填了巨厚的中生界;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基底深度小于3km;剖面上羌塘地体的基底深度约3.5km。剖面中部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结晶基底磁性弱,北部和南部结晶基底磁性强。推断了12条断裂,其中F7断裂为措勤盆地北界,F1断裂为盆地南界。推断了6个花岗岩类岩体、2个蛇绿岩体及一套规模较大的火山岩,并描述了其地下赋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措勤—洞错地区 重、磁剖面 地质结构
下载PDF
西藏改则洞错才隆拉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煜 朱利东 +1 位作者 杨文光 黄辉 《科技视界》 2012年第11期68-70,60,共4页
西藏洞错橄榄岩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洞错蛇绿岩套的一部分。根据剖面分析表明:洞错橄榄岩所处位置为构造缝合带;根据橄榄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分析表明:洞错橄榄岩可能是后期构造地幔物质楔入形成,为大量富集地幔物质上侵的洋岛环境,揭示洞... 西藏洞错橄榄岩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洞错蛇绿岩套的一部分。根据剖面分析表明:洞错橄榄岩所处位置为构造缝合带;根据橄榄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分析表明:洞错橄榄岩可能是后期构造地幔物质楔入形成,为大量富集地幔物质上侵的洋岛环境,揭示洞错橄榄岩为白垩系特提斯洋残余洋盆闭合,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形成和发展阶段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洞错 白垩系 蛇绿岩套 橄榄岩 稀土元素
下载PDF
西藏洞错盆地丁青湖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类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承飞 史建南 +2 位作者 普玉浩 杨一珉 陶刚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120-120,109,共2页
洞错盆地位于西藏中部,为古近-新近纪陆相盆地,主要发育新近系古近系丁青湖组和康托组。对盆地内丁青湖组地层、沉积相和储集岩等分析后认为:丁青湖组地层岩性具有湖相碎屑岩和湖相碳酸盐岩混积特征;发育孔隙度较高的储集岩,孔隙度最高... 洞错盆地位于西藏中部,为古近-新近纪陆相盆地,主要发育新近系古近系丁青湖组和康托组。对盆地内丁青湖组地层、沉积相和储集岩等分析后认为:丁青湖组地层岩性具有湖相碎屑岩和湖相碳酸盐岩混积特征;发育孔隙度较高的储集岩,孔隙度最高可达20%以上;储集类型可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其中溶蚀作用为储层的主要建设作用。据此,可以认为西藏洞错盆地丁青湖组地层具备良好的储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错盆地 丁青湖组储层 储集类型
下载PDF
西藏洞错地区多尼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王新录 阿旺旦增 +5 位作者 翟杰 索朗旦顿 倪金海 邓加保 蒋孟然 易继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3-741,共9页
对洞错地区早白垩世多尼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锆石颗粒粒径为50~180μm,Th/U值大,约51颗锆石的比值大于0.4,平均值约为0.64,说明锆石大部分为岩浆成因,部分可能为变质成因;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7个区间范围(或峰... 对洞错地区早白垩世多尼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锆石颗粒粒径为50~180μm,Th/U值大,约51颗锆石的比值大于0.4,平均值约为0.64,说明锆石大部分为岩浆成因,部分可能为变质成因;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7个区间范围(或峰值):3261Ma、2739~2335Ma、1880~1750Ma、1006~657Ma、577~510Ma、456~409Ma和252~202Ma。3261Ma的最老碎屑锆石颗粒说明,其物源区存在古太古代古老地壳的残留。锆石U-Pb年龄谱对应羌塘地块经历的几次构造热事件,验证了洞错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物的物源可能来自北部的南羌塘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错地区 碎屑锆石 物源 多尼组 羌塘地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