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
1
作者 崔岩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针对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问题,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对唐至宋代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出土实物,对此时期流行的鱼袋的形制和材质进行推理。研究表明:鱼袋佩戴者身份主要为归义军节度使及高级官员;鱼... 针对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问题,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对唐至宋代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出土实物,对此时期流行的鱼袋的形制和材质进行推理。研究表明:鱼袋佩戴者身份主要为归义军节度使及高级官员;鱼袋从皮囊木胎演变至木底金质,并最终发展定型为长方形底、顶面有连续拱形凸起且尾部翘起的物件;结合紫绯等品官服色成为唐代章服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功能和恩荣符号的双重属性。敦煌壁画中的鱼袋以及反映的章服制度对五代宋时期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归义军政权在服制方面延续唐制、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鱼袋 章服制度 供养人题记 供养人画像
下载PDF
龟兹石窟王族供养人像的形式与意义——以踮脚尖的形象为例
2
作者 祁晓庆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保存下来的6—7世纪时期的王族供养人像,呈现出“模式化”的服饰和面貌特征,尤其是“脚尖站立”姿态和多人并排站立的图式结构,与伊朗和中亚艺术有极大渊源。其表现形式与龟兹王族身份的构建、宗教礼仪以及人们的观... 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保存下来的6—7世纪时期的王族供养人像,呈现出“模式化”的服饰和面貌特征,尤其是“脚尖站立”姿态和多人并排站立的图式结构,与伊朗和中亚艺术有极大渊源。其表现形式与龟兹王族身份的构建、宗教礼仪以及人们的观看习惯和审美观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养人像 踮起脚尖 伊朗 中亚 礼仪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服饰图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崔岩 刘元风 郑嵘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42-48,共7页
本文从文献、图像和实物三个维度,对敦煌莫高窟第98窟李圣天供养像的服饰图案进行研究。分析了李圣天供养像中所服冠冕、衣裳、佩剑和配饰的造型、色彩与涵义,并阐述了供养像中出现坚牢地神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认为,李圣天供养像服饰图... 本文从文献、图像和实物三个维度,对敦煌莫高窟第98窟李圣天供养像的服饰图案进行研究。分析了李圣天供养像中所服冠冕、衣裳、佩剑和配饰的造型、色彩与涵义,并阐述了供养像中出现坚牢地神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认为,李圣天供养像服饰图案不仅反映出中原汉族帝王冕服的影响,还体现了密教和毗沙门天王信仰,以及国王的尊贵身份与物质财富,是政治性、宗教性和世俗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于阗国王李圣天 供养像 服饰图案
下载PDF
敦煌所见于阗公主画像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小刚 郭俊叶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18,共13页
在敦煌绘画中现存有14幅于阗公主画像。这些于阗公主像的身份大多数为曹延禄的夫人,极少数可能是于阗国王李圣天与曹皇后所生的女儿。敦煌所见于阗公主像的绘制时间都在北宋初期。这些于阗公主画像反映了当时敦煌与于阗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于阗公主 曹延禄 供养人画像
下载PDF
五代宋敦煌石窟回鹘装女供养像与曹氏归义军的民族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83,131-133,共10页
回鹘装女供养像频繁出现在五代宋曹氏归义军石窟中,其中以曹议金回鹘夫人天公主为代表人物。另有天公主与曹议金分嫁到于阗和甘州回鹘的几个女儿、以及他们在甘州和于阗的外孙女(后来嫁给曹延禄),亦着回鹘装呈现。曹氏归义军政权奉中原... 回鹘装女供养像频繁出现在五代宋曹氏归义军石窟中,其中以曹议金回鹘夫人天公主为代表人物。另有天公主与曹议金分嫁到于阗和甘州回鹘的几个女儿、以及他们在甘州和于阗的外孙女(后来嫁给曹延禄),亦着回鹘装呈现。曹氏归义军政权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敦煌的主体民族仍然为汉族,在汉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石窟中的供养人及经变画中的人物画均以汉装为主流。回鹘装作为一种反传统的现象,回鹘天公主供养像在汉文化圈中坚持本民族的服饰出现在洞窟中,集中反映着曹氏作为粟特人后裔的文化心理和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氏归义军 回鹘装 供养人画像 粟特人 回鹘化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供养人画像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景峰 顾淑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3,共7页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是晚唐阴氏家族修建的家窟,在调查此窟时,我们发现南壁下方的供养人画像为后代重绘。本文首先对敦煌阴氏家族与归义军政权的婚姻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将第138窟南壁男供养人画像与晚唐五代其它洞窟的同类题材进行对比,认...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是晚唐阴氏家族修建的家窟,在调查此窟时,我们发现南壁下方的供养人画像为后代重绘。本文首先对敦煌阴氏家族与归义军政权的婚姻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将第138窟南壁男供养人画像与晚唐五代其它洞窟的同类题材进行对比,认为其是五代时期阴氏家族成员重新绘制而成,时间在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至清泰四年(937)之间,由此可知此窟在五代时曾两次重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莫高窟 第138窟南壁 供养人画像 造型艺术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东壁门上供养像的图像意义
7
作者 陈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7,共8页
敦煌石窟有一种特殊的供养像,即在佛窟主室东壁门上绘制窟主的父母、祖父母形象或本家族其他长者形象。这种现象自蕃占时期出现,在晚唐归义军时期许多家族窟中多有仿效。结合中晚唐敦煌当地流行"邈真像"的社会现状,并将其佛... 敦煌石窟有一种特殊的供养像,即在佛窟主室东壁门上绘制窟主的父母、祖父母形象或本家族其他长者形象。这种现象自蕃占时期出现,在晚唐归义军时期许多家族窟中多有仿效。结合中晚唐敦煌当地流行"邈真像"的社会现状,并将其佛窟、佛寺或家庙(家祠)甚至墓葬等相关的礼仪建筑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这类供养像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邈真像"有极大的相似性,同时又是将佛教的"往生极乐"概念与中国传统的羽化成仙观念相结合的产物,表明佛窟功能进一步向具有家庙(家祠)功能的家窟转化。绘制生者的供养像是表达了对家族有功者的旌表,而绘制父母(祖父母)像既有"邈真"的功能,同时又寄寓了祈愿先祖升天、成仙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父母像 邈真像 升天思想 佛窟家庙化
下载PDF
关于龟兹供养人像的考察(下)——以克孜尔供养人像为中心展开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川原育子 彭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文章通过赴龟兹石窟现场调查,并结合所收集到的藏于国外博物馆的壁画材料,对龟兹,主要是克孜尔和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像的类型、构成、特征、身份以及年代分期作了研究。
关键词 龟兹石窟 壁画 供养人像
下载PDF
于阗曹皇后画像及生平事迹考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小刚 杨晓华 郭俊叶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8,2+139,共10页
在敦煌壁画中现存有五幅于阗曹皇后画像,均为立像,分别见于莫高窟第98、61、454、4窟及榆林窟第31窟。从装束上看,曹皇后画像大致有两种形象,一种作于阗皇室贵妇形象,另一种略似曹氏命妇形象。曹皇后在诸姊妹排行中至多排在第八。她于93... 在敦煌壁画中现存有五幅于阗曹皇后画像,均为立像,分别见于莫高窟第98、61、454、4窟及榆林窟第31窟。从装束上看,曹皇后画像大致有两种形象,一种作于阗皇室贵妇形象,另一种略似曹氏命妇形象。曹皇后在诸姊妹排行中至多排在第八。她于934年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此后在于阗与敦煌两地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归义军及其到于阗的使臣对她多有"宣问",继李圣天成为于阗国王的从德太子即其亲子。曹皇后晚年可能回到敦煌居住,其卒年难考,但在994年参加阴家宴会时,至少已有七十余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于阗皇后 曹氏 供养人画像 归义军 李圣天
原文传递
敦煌壁画中两种于阗历史传说故事画新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刚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79,171,共8页
于阗是佛教东传的重要中转站,曾是古代大乘佛教的中心。为了更好地发展佛教,抬高本地佛教在世界佛教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于阗佛教徒们编造了大量与当地有关的神异传说和感通故事。公元9~10世纪时敦煌与于阗关系密切... 于阗是佛教东传的重要中转站,曾是古代大乘佛教的中心。为了更好地发展佛教,抬高本地佛教在世界佛教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于阗佛教徒们编造了大量与当地有关的神异传说和感通故事。公元9~10世纪时敦煌与于阗关系密切,敦煌壁画中出现了不少有关于阗的造像题材。莫高窟北宋初第454窟甬道顶佛教感通画下部一组画面表现的可能是于阗国王先祖地乳出生由来的传说故事。莫高窟第126窟甬道顶五代佛教感通画中榜题为"于阗国太子出家时"的画面表现的可能是于阗国王尉迟毗梨耶王遗失后寻得的孩子在牛头山伽蓝出家,成为于阗最早得获阿罗汉果的论道沙门的传说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石窟 于阗 供养人画像 归义军 李圣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