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vation of brain areas following ankle dorsiflexion versus plantar flex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erif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Tianyu Jiang Weiping Wu +3 位作者 Xinglin Wang Changshui Weng Qiuhua Wang Yanmei Gu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501-505,共5页
Changes in activated areas of the brain during ankle active dorsiflexion and ankle active plantar flexion were observed in six healthy subjects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cited areas of ankle activ... Changes in activated areas of the brain during ankle active dorsiflexion and ankle active plantar flexion were observed in six healthy subjects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cited areas of ankle active dorsiflexion involved the bilateral primary motor area and the primary somatosensory area, as well as the bilateral supplementary sensory area, the primary visual area, the right second visual area, and the vermis of cerebellum. Excited areas of ankle active plantar flexion included the ipsilateral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the limbic system, and the contralateral corpus striatum. Fine movement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control the function of the ankle dorsiflexion to a larger extent than ankle plate flexion, and the function of ankle plate flexion is more controlled by the subcortic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dorsiflexion ankle plantar flex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rain function activated areas
下载PDF
恢刺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踝背屈功能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美美 段丽阳 +2 位作者 吕楠 尚清 石立业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 比较恢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收治的腓总神经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收... 目的 比较恢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收治的腓总神经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收集20例,共40例。两组均选择患侧下肢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等穴位,恢刺组在常规取穴基础上予以行针,常规针刺组在针刺得气后予以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5次,4周(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8周(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下肢运动功能评估、足背屈角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恢刺组总有效率为90.0%(18/20),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恢刺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恢刺法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踝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针刺 恢刺 踝背屈
下载PDF
两种热身方法对预防健美操运动员脚踝受伤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胡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9-82,共4页
评估健美操标准热身和综合热身两种方法对大学健美操运动员的踝关节背屈范围和平衡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判定两种热身方法对预防脚踝受伤的影响。将28名大学健美操运动员随机分配到健美操标准热身对照组(n=11)和综合热身实验组(n=17)中,所... 评估健美操标准热身和综合热身两种方法对大学健美操运动员的踝关节背屈范围和平衡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判定两种热身方法对预防脚踝受伤的影响。将28名大学健美操运动员随机分配到健美操标准热身对照组(n=11)和综合热身实验组(n=17)中,所有参与者都进行7 min跑步热身。综合热身组进行闭眼单腿站立、平板支撑和腓肠肌拉伸训练;标准热身组进行健美操常规热身和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种热身训练每周进行3次,持续10周。10周后,对28名大学健美操运动员进行稳定平台和弓步踝关节背屈测量。实验组运动员的踝关节活动度增加,足底压力中心位移减少;对照组运动员的踝关节活动度和身体平衡参数均无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0周的综合热身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踝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能力,对预防大学健美操运动员踝关节损伤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美操 踝关节损伤 稳定平台 弓步踝关节背屈
下载PDF
老年人跌倒腕关节背伸损伤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侯泽欣 许本柯 +3 位作者 戴媛 何川 张朝驹 李孝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6-890,共5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设计的腕部防护佩戴产品尚没有解决既保护腕关节不受损伤又保持腕关节灵活运动的矛盾。目的:探讨老年人跌倒腕关节背伸性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跌倒腕关节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取1名65岁老年... 背景:目前国内外设计的腕部防护佩戴产品尚没有解决既保护腕关节不受损伤又保持腕关节灵活运动的矛盾。目的:探讨老年人跌倒腕关节背伸性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跌倒腕关节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取1名65岁老年人对其左侧前臂中下2/3直至手指末端进行不间断CT扫描获取原始数据,利用ANSYS 12.0有限元软件建立腕关节背伸状态的有限元模型,约束模型的手掌面,给予模型一个大小为2 m/s、方向垂直向下的速度载荷模拟老年人跌倒时手掌撑地的受伤状态,观测载荷作用后腕关节软组织、骨骼的应力分布以及应力随时间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1)研究建立了真实有效的老年人腕关节背伸位有限元模型,载荷作用后软组织应力主要集中于手掌小鱼际以及腕背侧,骨骼应力背侧主要集中于尺桡骨下端,桡骨下端的应力最大,掌侧应力主要集中于桡骨中下1/3、钩骨,尺桡骨的应力分布不对称,以桡骨应力更集中;(2)研究结果与临床老年人跌倒腕部损伤情况相符,可用于腕背伸损伤机制的解释,可为预防老年人因跌倒而发生腕关节损伤的腕部防护用品的设计以及腕部损伤的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背伸损伤 老年患者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针法治疗脚踝扭伤个案诊疗分析
5
作者 郭东展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4期1-3,共3页
该研究对以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受限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踝关节扭伤后往往会伴随踝关节背屈功能受限,例如无法下蹲等,会对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造成影响。列举一例曾经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受限的病例,... 该研究对以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受限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踝关节扭伤后往往会伴随踝关节背屈功能受限,例如无法下蹲等,会对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造成影响。列举一例曾经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受限的病例,通过五步定位,即一看、二问、三触诊、四动静态评估、五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经过7次理筋正骨手法和针法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于治疗前后测量踝关节背屈度数,运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针法使踝关节扭伤后背屈功能恢复正常。理筋正骨手法结合针法治疗脚踝扭伤临床效果显著,对治疗相关损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筋正骨手法 针法 踝关节扭伤 背屈功能受限
下载PDF
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运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李倩倩 岳草 +3 位作者 刘冬芝 李昕 马彩云 尚清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1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运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8例运动障碍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运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8例运动障碍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情景互动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评分、足背屈角、三维步态情况,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值,躯干功能[中文版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和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D区、E区等GMFM-88、BBS和TIS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足背屈角、摆动相、步长、步速均大于训练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支撑相、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值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运动障碍患儿可提高GMFM-88、BBS、TIS评分和足背屈角,改善三维步态情况,降低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值,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 情景互动练习 躯干功能 平衡功能 足背屈角 三维步态
下载PDF
踝关节30°背屈运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林招秀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30°背屈运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踝关节30°背屈运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和踝关节30°背屈运动,两组均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率;术前、术后7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术前、术后3、7d疼痛水平;术前、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术后DVT、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7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踝关节30°背屈运动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利于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缓解疼痛,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背屈运动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柔性踝关节助力设备的设计与性能评价
8
作者 刘星雨 薛涛 +3 位作者 林颖蕾 王岩 张婷婷 魏志伟 《产业用纺织品》 2023年第11期10-17,共8页
采用纺织材料设计了一款柔性踝关节助力设备,实现了对踝关节背屈运动的辅助。选取16名受试者进行试验,在穿戴和未穿戴柔性踝关节助力设备的条件下,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评价该助力设备的穿着舒适性和助力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在4.0 k... 采用纺织材料设计了一款柔性踝关节助力设备,实现了对踝关节背屈运动的辅助。选取16名受试者进行试验,在穿戴和未穿戴柔性踝关节助力设备的条件下,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评价该助力设备的穿着舒适性和助力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在4.0 km/h和7.5 km/h的运动速度下,穿戴柔性踝关节助力设备的穿着舒适性都在较满意之上,与未穿戴助力设备的状态相比,受试者心率分别降低了2.79%和4.60%,这验证了该助力设备的助力作用。该柔性踝关节助力设备的设计和现阶段的研究可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踝关节助力设备 可穿戴 踝关节背屈 主观舒适性 客观助力效果 心率 Kendall协同系数 T检验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偏瘫踝背屈障碍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玉玲 林建强 +1 位作者 吴立红 孙晓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1-452,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踝关节功能强化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踝背屈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踝关节强化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踝关节功能强化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踝背屈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踝关节强化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平衡功能、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评定,测定踝关节最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值(iEMG)。结果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踝关节活动范围及iEM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能促进偏瘫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踝背屈 生物反馈 电刺激
下载PDF
指压穴位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葛瑞东 白硕 +5 位作者 郭京伟 王培建 雷思艺 缪培 刘佳琦 郑鑫鑫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观察指压穴位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指压穴位组、电针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各15例。3组在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指压穴位组增加前期系列研究制定的指压穴位刺激法提高偏瘫... 目的:观察指压穴位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指压穴位组、电针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各15例。3组在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指压穴位组增加前期系列研究制定的指压穴位刺激法提高偏瘫侧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兴奋性的综合方案干预;电针组电针偏瘫侧足三里穴、足临泣穴;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电刺激偏瘫侧胫前肌、腓骨长短肌。3组踝关节干预时间均为每次10min,每天1次,每周5天,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w后、治疗8w后,评估以下指标:患侧踝背屈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患侧踝背屈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患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踝关节运动控制部分)。结果:①3组治疗前后比较:3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前、治疗4w后、治疗8w后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踝背屈CCR逐步降低、患侧踝背屈AROM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逐步增高;②3组间比较:患侧踝背屈CCR、AROM:3组间治疗前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指压穴位组的治疗4w后、治疗8w后的患侧踝背屈CCR分别低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ROM分别高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较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治疗4w后、治疗8w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3组间治疗前、治疗4w后、治疗8w后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指压穴位刺激法可有效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背屈 脑卒中 偏瘫 早期 指压穴位刺激法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头穴透刺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1
作者 朱迪 朱科赢 +2 位作者 王礼轩 占俊林 谭同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头穴透刺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40例):常规治疗+头穴透刺;镜像疗法组(40例):...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头穴透刺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40例):常规治疗+头穴透刺;镜像疗法组(40例):常规治疗+镜像疗法;联合疗法组(40例):常规治疗+镜像疗法+头穴透刺。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踝背伸角度测量、下肢Fugl-Meyer、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步态评估量表评定,比较三组对患者踝背伸、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改善。结果:①组内比较:治疗后三组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②组间比较:治疗前,三组的各项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镜像疗法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头穴透刺组(P<0.05),联合疗法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头穴透刺组(P<0.01)与镜像疗法组(P<0.01)。结论:头穴透刺与镜像疗法均可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镜像疗法联合头穴透刺对改善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镜像神经元 针刺 背伸
下载PDF
踝关节跖屈、背屈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潘贵超 温建民 +1 位作者 潘贵春 徐影鹏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Pilon骨折在治疗中评价踝关节功能,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前后脱位的影像学依据。方法:35例正常成人,男21例(42踝),女14例(28踝);年龄21-48岁,平均31.6岁。踝关节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最... 目的:研究Pilon骨折在治疗中评价踝关节功能,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前后脱位的影像学依据。方法:35例正常成人,男21例(42踝),女14例(28踝);年龄21-48岁,平均31.6岁。踝关节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最大角度,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距骨踝关节面几何中心偏离胫骨中轴线的距离。结果:跖屈主动运动的最大角度,男(40.8°±3.1°),女(43.9°±4.8°);背屈主动运动的最大角度,男(27.6°±5.2°),女(26.5°±6.1°)。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平均(3.2±0.5)mm。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平均(6.9±2.2)mm。踝关节的跖屈下胫腓联合有逐渐变窄的变化,平均2 mm。距骨中心中轴距:男性跖屈最大值2.4 mm、背屈2.5 mm,女性跖屈最大值1.9 mm、背屈2.0 mm,最小值均为0 mm。结论:男女之间无论是背屈还是跖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踝关节在运动灵活性上无性别差异。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最大角度为Pilon骨折术中踝关节功能评定提供参考,下胫腓联合宽度>3.5 mm为下胫腓联合分离,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5.5 mm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可能。距骨中心中轴距>2 mm提示踝关节前后脱位。Pilon骨折在恢复骨折解剖复位的同时要注意这两个指标,对于恢复踝关节的侧方稳定、前后方向稳定有重要意义,能指导踝关节骨折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跖屈 背屈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雷艳 方梅 +5 位作者 李平 陈尚杰 许琼瑜 郑粤湘 杜美芳 赖伏虎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3年第4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60例,随机分为被动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被动训练组给予手法足背屈训练,联合训练组...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60例,随机分为被动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被动训练组给予手法足背屈训练,联合训练组同时进行想象足背屈和手法足背屈训练,连续训练6周;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病人治疗前后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后两组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能促进患侧下肢的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 足背屈
下载PDF
单侧踝背屈等长运动对双侧大脑皮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霞 徐守宇 解光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目的:利用fMRI技术研究人体单侧主动踝背屈时双侧脑功能区激活情况,为力量训练交叉迁移的中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8名健康青年男性右利腿志愿者,以右踝关节背屈主动用力最大等长收缩为刺激... 目的:利用fMRI技术研究人体单侧主动踝背屈时双侧脑功能区激活情况,为力量训练交叉迁移的中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8名健康青年男性右利腿志愿者,以右踝关节背屈主动用力最大等长收缩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设计,使用1.5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进行fMRI数据采集,利用SPM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右踝背屈主动运动主要激活脑区为双侧初级躯体运动区、双侧次级躯体感觉区、双侧运动前区、双侧运动辅助区、双侧小脑、双侧扣带回及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结论:单侧踝背屈主动运动引起双侧大脑皮质多个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说明主动运动引起的交叉迁移现象可能存在大脑皮质机制,支持皮质参与的神经机制学说,也为进一步将交叉迁移效果应用到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迁移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踝背屈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腕背屈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姜艳 赵琳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67-768,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腕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作业治疗、ADL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AM800型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侧上肢腕伸肌群进...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腕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作业治疗、ADL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AM800型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侧上肢腕伸肌群进行2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每次治疗前后均进行测评并记录。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法(FMA)等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0.01),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治疗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伸腕功能和肌电信号,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性瘫痪 腕背屈
下载PDF
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鲍勇 谢青 +2 位作者 王国宝 杨帅 高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power-assisted EMG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FES)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脑梗死伴下...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power-assisted EMG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FES)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脑梗死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促通技术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PEFES治疗仪,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低频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每天20分钟,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测量两组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FES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功能,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力肌电反馈 电刺激 脑梗死 踝关节背屈
下载PDF
动踝矫形鞋对脑瘫儿童踝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文静 李慧慧 +1 位作者 谈恩民 王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0-536,共7页
目的: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脑瘫儿童下肢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以及步行周期的影响.方法:于2014-06/2014-07选择深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脑瘫儿童25名,均为下肢步行异常,监护人知情同意.根据实足年龄分组,2-4岁组(2岁≦年龄〈4岁)5人,4-6... 目的: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脑瘫儿童下肢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以及步行周期的影响.方法:于2014-06/2014-07选择深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脑瘫儿童25名,均为下肢步行异常,监护人知情同意.根据实足年龄分组,2-4岁组(2岁≦年龄〈4岁)5人,4-6岁组(4岁≦年龄〈6岁)6人,6-8岁组(6岁≦年龄〈8岁)10人,8-10岁(8岁≦年龄〈10)4人.应用美国BIOPAC数据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穿戴踝足矫治鞋前后沿着5米步态测试平台自由步行的踝关节数据,包括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和时间周期.结果:25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总体样本,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方差相等.各年龄组参数除各组之间佩戴踝足矫形鞋后时间周期具有显著性差异外(P=0.02〈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体样本在佩戴矫形鞋前左侧时间周期/右侧时间周期为0.989±0.071,变异系数等于7.18%;佩戴踝足矫形鞋后左侧时间周期/右侧时间周期为1.003±0.045,变异系数为4.49%,显示步态具有左右对称性.结论:25名受试者佩戴踝足矫治鞋前后数据差异发生显著变化.1除2-4岁组外,不同年龄组患者赤脚步行踝关节跖屈角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减小趋势.2除2-4岁组右侧、8-10岁组左侧外,其余各年龄组儿童佩戴矫形鞋后踝关节跖屈角度均减小;而且各年龄组穿矫形鞋后背伸角度均增大.3除2-4岁组外,不同年龄组儿童穿矫形鞋后时间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踝矫形鞋 脑瘫 踝足跖屈角度 踝足背伸角度 时间周期
下载PDF
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艳 李平 +3 位作者 陈少玲 王芳 陈尚杰 赖伏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8例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5周的想象足背屈训练。结果治疗后干预...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8例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5周的想象足背屈训练。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想象足背屈训练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足背屈 运动想象 功能康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桡腕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潘慧炬 马楚虹 沈水富 《浙江体育科学》 1996年第5期41-45,63,共6页
本文利用X线摄片测量,并运用STK录像分析系统对挠腕关节掌屈、背屈、内收、外展的最大运动幅度及参与运动的各肌肉的肌肉长度、力臂变化值进行了定量的测量分析,揭示了桡院关节运动外部表现与内部作用的生物力学特性。
关键词 桡腕关节 掌屈 背屈 内收 外展 最大运动幅度 绝对长度变化 相对长度变化 力臂
下载PDF
足不同背屈纵跳高度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多多 苏美华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4-76,共3页
研究设计了3个可以使足呈5°、10°和15°背屈角度的蹲跳练习,探讨足不同背屈对纵跳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足不同背屈都能提高跳起高度,5°时最高,平均增加了15.8cm,10°和15°时有所减少,分别增加12.2cm和10cm,... 研究设计了3个可以使足呈5°、10°和15°背屈角度的蹲跳练习,探讨足不同背屈对纵跳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足不同背屈都能提高跳起高度,5°时最高,平均增加了15.8cm,10°和15°时有所减少,分别增加12.2cm和10cm,充分显示出肌肉预拉长对发挥肌肉力量的作用,同时也表明肌肉的不同工作状态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不同背屈 角度 纵跳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