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美学视域下的元杂剧译者主体性研究——以《窦娥冤》为例
1
作者 郭洁 董晓波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作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冤》以引人深思的主题思想和经久不衰的美学价值吸引了译者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在《窦娥冤》英译过程中,译者们在遵循翻译美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主体性,从而带给不同时期的读者不同的... 作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冤》以引人深思的主题思想和经久不衰的美学价值吸引了译者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在《窦娥冤》英译过程中,译者们在遵循翻译美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主体性,从而带给不同时期的读者不同的审美感受。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窦娥冤》三个英译本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认识与再现之异同,以期对元杂剧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译者主体性 元杂剧 《窦娥冤》
下载PDF
誓愿情节版本差异中窦娥之“冤”的另一重可能
2
作者 范德怡 吴巧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古名家本与《元曲选》本是《窦娥冤》杂剧最重要的两个版本,二者都有誓愿情节。后者的篇幅是前者的整整四倍,且两个版本这一情节的唱念都有种种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反映了《元曲选》尽量淡化而古名家本完整保留下来的窦娥之“冤”的另一... 古名家本与《元曲选》本是《窦娥冤》杂剧最重要的两个版本,二者都有誓愿情节。后者的篇幅是前者的整整四倍,且两个版本这一情节的唱念都有种种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反映了《元曲选》尽量淡化而古名家本完整保留下来的窦娥之“冤”的另一重可能性。窦娥主动为蔡婆牺牲却至死不被蔡婆信任与理解之冤,是暗藏在窦娥冤案背后隐而不显的人情之冤。主动冒认罪行受冤而死情节,使该剧超越了被动受冤的孝妇故事,塑造了人格上更加光辉灿烂的孝妇形象,这也是为什么王国维评价该剧“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誓愿情节 版本差异
下载PDF
略论《窦娥冤》的明代接受
3
作者 郑艳玲 纪紫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5-60,93,共7页
明代《窦娥冤》的接受表现在著录、出版、批评、改编等方面。明天一阁蓝格钞本《录鬼簿》由贾仲明增补《录鬼簿》而成,该本对《窦娥冤》的著录与该剧的形成时间、吴弘道的资料提供、贾仲明的见多识广有密切关系。朱权《太和正音谱》所... 明代《窦娥冤》的接受表现在著录、出版、批评、改编等方面。明天一阁蓝格钞本《录鬼簿》由贾仲明增补《录鬼簿》而成,该本对《窦娥冤》的著录与该剧的形成时间、吴弘道的资料提供、贾仲明的见多识广有密切关系。朱权《太和正音谱》所参照的《录鬼簿》版本是《录鬼簿》各版本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窦娥冤》的三种明刊本各有特色,《古名家杂剧》本简洁,臧懋循《元曲选》本艺术水平高,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更为精致。明代批评家孟称舜等人高度赞扬了关汉卿及其《窦娥冤》。明代还出现了《金锁记》等相关创作。明代《窦娥冤》的接受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关汉卿 接受 明代
下载PDF
浅谈《安提戈涅》与《窦娥冤》的悲剧观差异
4
作者 赵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6-29,共4页
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与元杂剧《窦娥冤》虽然成书于不同的年代和地域,但是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悲剧观念与伦理思考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本文从情节冲突、... 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与元杂剧《窦娥冤》虽然成书于不同的年代和地域,但是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悲剧观念与伦理思考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本文从情节冲突、人物塑造以及文化反思三个层面入手,揭示《安提戈涅》与《窦娥冤》的悲剧观差异以及背后隐藏的中西文化伦理观念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提戈涅 窦娥冤 自我意识 主体性
下载PDF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窦娥冤》 被引量:6
5
作者 成娟 刘善堂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89,共3页
《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亚里土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从他的悲剧理论看中国元杂剧《窦娥冤》,寻求两者的交汇点和融合处... 《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亚里土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从他的悲剧理论看中国元杂剧《窦娥冤》,寻求两者的交汇点和融合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观 《窦娥冤》 情节论 性格论
下载PDF
世间两种《窦娥冤》——《窦娥冤》版本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邓晓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共5页
《窦娥冤》现存《古名家杂剧》、《元曲选》、《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三个刊本。仔细比勘各版本文字曲词之异同,发现《元曲选》本与《古名家》本是两个不同的版本,其差异影响到对作品的解读。现就蔡婆改嫁、窦娥对天的看法、窦天... 《窦娥冤》现存《古名家杂剧》、《元曲选》、《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三个刊本。仔细比勘各版本文字曲词之异同,发现《元曲选》本与《古名家》本是两个不同的版本,其差异影响到对作品的解读。现就蔡婆改嫁、窦娥对天的看法、窦天章形象、剧本结构、细节以及《酹江集》本的情况进行梳理,力图给出公允的评价。理清各版本之间的关系,指出各版本之于剧情人物形象刻画的优劣,实为全面研究和评价《窦娥冤》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版本 比较
下载PDF
以“冤”解读《窦娥冤》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丽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71-74,共4页
《窦娥冤》以“冤”为聚焦点。“冤”是贯串故事始终的情节主线。据此可以对第三折[正言·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窦娥的贞节观念、第四折及窦天章形象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新的认识。
关键词 《窦娥冤》 解读 “冤” 情节 贞节现念 窦天章形象 矛盾冲突 元朝 杂剧
下载PDF
张爱玲《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互文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清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题名来源于明代袁于令的传奇戏剧《金锁记》,而传奇戏剧《金锁记》则是对关汉卿《窦娥冤》的改编。张爱玲的"以戏为名"和"借题发挥"透露出其小说与《窦娥冤》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这一互文...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题名来源于明代袁于令的传奇戏剧《金锁记》,而传奇戏剧《金锁记》则是对关汉卿《窦娥冤》的改编。张爱玲的"以戏为名"和"借题发挥"透露出其小说与《窦娥冤》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这一互文关系特别地体现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这三个层面。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悲剧的《窦娥冤》和"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语)的《金锁记》,二者之间的互文性生动地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的演变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记 窦娥冤 张爱玲
下载PDF
从《窦娥冤》看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晓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14,共4页
以《窦娥冤》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古典悲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的伦理特质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机制深刻地影响着戏曲作家的创作动机,规范着他们的创作手法,从立意到构思再到艺术表现,中国古典悲剧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 以《窦娥冤》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古典悲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的伦理特质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机制深刻地影响着戏曲作家的创作动机,规范着他们的创作手法,从立意到构思再到艺术表现,中国古典悲剧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民族文化精神打下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古典悲剧 民族特征 伦理性质 心理机制
下载PDF
利用韵律信息解读“都”字句歧义的实验研究——汉语母语者与二语者的对照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倩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1-8,25,共9页
韵律信息影响着副词在句中的解读。在有"都"的句子中,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如果重音在主语上,"都"有甚至之意;如果重音在"都"上,"都"表示总括之意。这种说法依赖于语感,缺少实验的验证。本文以实... 韵律信息影响着副词在句中的解读。在有"都"的句子中,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如果重音在主语上,"都"有甚至之意;如果重音在"都"上,"都"表示总括之意。这种说法依赖于语感,缺少实验的验证。本文以实验研究的方式研究了汉语母语者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解读带有不同重音的"都"字句的情况。研究显示,二语者利用韵律信息解读"都"字句歧义的情况同母语者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对目前强调语法的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 “都” e—prime 二语习得 韵律
下载PDF
鄂豆6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明刚 罗静波 吴大椿 《湖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3期31-33,共3页
利用血缘关系远、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和异季加代育成的鄂豆 6号 ,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 ,较短的生育期 ,较广的适应性和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湖北全省和长江流域部分地区推广。栽培技术上要求适时早播、适当密植。
关键词 大豆 鄂豆6号 选育 性状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亲情的悲剧——《窦娥冤》中窦娥悲剧的另层探悉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俊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作为关汉卿代表作的《窦娥冤》写出了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抛弃,后受冤而死的故事,反映出真正的悲剧是由于人性中的亲情所造成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窦娥 悲剧 亲情
下载PDF
元杂剧《窦娥冤》与明传奇《金锁记》的主题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青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明代传奇作家袁于令的《金锁记》是元杂剧《窦娥冤》的改写本。二者的主题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窦娥冤》中,天性善良、守节守孝的窦娥遭遇了巨大人生不幸,作品对黑暗的社会制度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金锁记》则通过窦娥历尽艰辛,恪... 明代传奇作家袁于令的《金锁记》是元杂剧《窦娥冤》的改写本。二者的主题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窦娥冤》中,天性善良、守节守孝的窦娥遭遇了巨大人生不幸,作品对黑暗的社会制度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金锁记》则通过窦娥历尽艰辛,恪守节孝,最终获得幸福团圆,作品表彰了至贞至孝的美德。主题思想的改变折射出元明两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金锁记 元杂剧 明传奇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窦娥形象生平七阶段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占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9-72,共4页
窦娥短短二十年的人生,清晰地呈现为六个阶段。死后三年以鬼魂再现,可视为其最终归宿,不妨看作她一生的第七个阶段。窦娥形象的生命历程虽然很短暂,但既做过女儿、童养媳,又当过妻子、守寡的儿媳妇,除未曾体会到做母亲的滋味以外,人生... 窦娥短短二十年的人生,清晰地呈现为六个阶段。死后三年以鬼魂再现,可视为其最终归宿,不妨看作她一生的第七个阶段。窦娥形象的生命历程虽然很短暂,但既做过女儿、童养媳,又当过妻子、守寡的儿媳妇,除未曾体会到做母亲的滋味以外,人生该有的经历基本都拥有过;家庭关系虽不复杂,但阅历却不简单。所以,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超过了二十岁的人。她的人生是残缺的,但性格却没有扭曲。这样的感天动地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属罕见,无怪乎她对后世能有如此强烈、深远的震撼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形象 生平 七阶段
下载PDF
商人身份与女性角色的双重演绎——析《窦娥冤》中的蔡婆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艳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蔡婆是《窦娥冤》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一个精明而贪婪的商人,又是一个慈祥、善良、糊涂的老年妇女,因此她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由于商人的"重利轻义",蔡婆与窦娥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从而构成了作品最激烈的戏剧... 蔡婆是《窦娥冤》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一个精明而贪婪的商人,又是一个慈祥、善良、糊涂的老年妇女,因此她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由于商人的"重利轻义",蔡婆与窦娥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从而构成了作品最激烈的戏剧冲突,并直接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蔡婆 商人 女性 价值观 戏剧冲突 悲剧
下载PDF
《窦娥冤》的悲剧主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建明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是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相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封建文化 人性悲剧 社会悲剧
下载PDF
论高校元杂剧教学中的“可视化”——以《窦娥冤》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元杂剧与明清文人传奇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元杂剧并非文人案头阅读的戏曲文本,而是实际用以舞台演出的戏曲剧本。故而在元杂剧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照顾到元杂剧的表演性特征,运用图片、视频、吟诵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 元杂剧与明清文人传奇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元杂剧并非文人案头阅读的戏曲文本,而是实际用以舞台演出的戏曲剧本。故而在元杂剧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照顾到元杂剧的表演性特征,运用图片、视频、吟诵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原元杂剧发展、演出的历史文化语境,这样才能使学生达成对杂剧体制、杂剧历史、杂剧冲突、杂剧语言等的充分理解。"可视化"的具体手段既包括具象的可视化,也包括相对较为抽象的可视化,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各有所长、缺一不可。本文具体分析了"可视化"手段在元杂剧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并指出了这一手段在使用中应当避免陷入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教学 可视化 高校 《窦娥冤》
下载PDF
为怨灵而呐喊谱镇魂之悲歌——《窦娥冤》主旨新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麻国钧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26-132,共7页
学界对《窦娥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悲剧”地位的认同、文学水平的赞赏。但是,《窦娥冤》剧本中“三桩誓愿”背后的问题却少有人关注,如果说“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尚有传奇故事的色彩,那么“亢旱三年”则把窦娥从善良的少女变... 学界对《窦娥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悲剧”地位的认同、文学水平的赞赏。但是,《窦娥冤》剧本中“三桩誓愿”背后的问题却少有人关注,如果说“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尚有传奇故事的色彩,那么“亢旱三年”则把窦娥从善良的少女变为戕害百姓的厉鬼,其间的变化是极其突兀的。这是剧作家处理失当还是另有深意,学界对此缺乏探讨。从这一点出发,结合元代的时代背景以及关汉卿的生平际遇,我们或能在另一层面理解关汉卿的创作动机,发现《窦娥冤》的“镇魂”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关汉卿 镇魂 主题
下载PDF
从信仰角度看窦娥之悲剧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红雅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X期31-33,共3页
窦娥是元杂剧《窦娥冤》中的悲剧主角,其人生悲剧的酝酿,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她恪守伦常观念的局限。这里着重从窦娥个人思想信仰的角度揭示了产生其悲剧的深层原因,认为其自觉把封建伦理纲常作为信奉理念和行为准则,迷信以守贞尽孝“修... 窦娥是元杂剧《窦娥冤》中的悲剧主角,其人生悲剧的酝酿,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她恪守伦常观念的局限。这里着重从窦娥个人思想信仰的角度揭示了产生其悲剧的深层原因,认为其自觉把封建伦理纲常作为信奉理念和行为准则,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乃是导致其泯灭自我,扭曲人性,酿成人生悲剧的最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 悲剧 社会因素 思想信仰
下载PDF
《窦娥冤》悲剧价值新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春艳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8-21,共4页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一部揭露社会现实、感天动地、具有伦理道德观念的悲剧杰作。其悲剧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进而也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反映了我国古代悲剧作品的较高成就。
关键词 关汉卿 《窦娥冤》 悲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