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翻译美学视域下的元杂剧译者主体性研究——以《窦娥冤》为例 |
郭洁
董晓波
|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誓愿情节版本差异中窦娥之“冤”的另一重可能 |
范德怡
吴巧玲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略论《窦娥冤》的明代接受 |
郑艳玲
纪紫玉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4
|
浅谈《安提戈涅》与《窦娥冤》的悲剧观差异 |
赵月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5
|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窦娥冤》 |
成娟
刘善堂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6
|
世间两种《窦娥冤》——《窦娥冤》版本比较 |
邓晓东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7
|
以“冤”解读《窦娥冤》 |
黄丽峰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3 |
2
|
|
8
|
张爱玲《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互文关系 |
李清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9
|
从《窦娥冤》看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征 |
周晓琳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10
|
利用韵律信息解读“都”字句歧义的实验研究——汉语母语者与二语者的对照 |
姚倩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1 |
5
|
|
11
|
鄂豆6号的选育 |
万明刚
罗静波
吴大椿
|
《湖北农业科学》
|
2000 |
1
|
|
12
|
亲情的悲剧——《窦娥冤》中窦娥悲剧的另层探悉 |
任俊华
|
《甘肃高师学报》
|
2006 |
4
|
|
13
|
元杂剧《窦娥冤》与明传奇《金锁记》的主题比较 |
郝青云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4
|
窦娥形象生平七阶段解读 |
李占鹏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5
|
商人身份与女性角色的双重演绎——析《窦娥冤》中的蔡婆 |
郑艳玲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6
|
《窦娥冤》的悲剧主旨 |
李建明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7
|
论高校元杂剧教学中的“可视化”——以《窦娥冤》为中心 |
陈刚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8
|
为怨灵而呐喊谱镇魂之悲歌——《窦娥冤》主旨新探 |
麻国钧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22 |
1
|
|
19
|
从信仰角度看窦娥之悲剧 |
郭红雅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20
|
《窦娥冤》悲剧价值新探 |
孙春艳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