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 Forehead Expanded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Total Na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Houbing ZHENG Chen LEI +3 位作者 Jiong YE Zhenni WEI Biao WANG Meishui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method for total nasal defect reconstruction with a double forehead expanded flap.Case presentation A 55-year-old man underwent three-stage total nasal reconstruction for a complete nasal defe...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method for total nasal defect reconstruction with a double forehead expanded flap.Case presentation A 55-year-old man underwent three-stage total nasal reconstruction for a complete nasal defect due to electrical injury.The skin expander was implanted during the 1st stage.Total nasal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with double expanded forehead flap transfer during the 2nd stage.The unilateral forehead flap was used for lining and the contralateral forehead flap,together with the autologous cartilage and titanium mesh framework,were used for skin replacement.The forehead donor defect was covered with a skin graft.Pedicle division and inset were performed in the 3rd stage.Results There was no flap loss,infection,hematoma,rhinostenosis,or implant exposure over the 2-year follow-up,and satisfactory aesthetic results were achieved.Conclusion The double forehead expanded flap method is useful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composite nasal defects in patients who are not suitable for nasolabial flaps and those who may not tolerate free tissue transfer.The operation has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is uncompli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head flap Nasal reconstruction Supratrochlear artery Skin expansion
下载PDF
Surgical Outcomes Following Partial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Chest Wall Perforator Flaps
2
作者 Manas Kumar Dube Rishabha Deva Sharma Devanand Puthu 《Surgical Science》 2023年第4期277-288,共12页
Introduction: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chest wall perforator flaps (CWPF) have become a versatile tissue replacement technique for partial breast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 in well-select... Introduction: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chest wall perforator flaps (CWPF) have become a versatile tissue replacement technique for partial breast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 in well-selected cases. We present the surgical outcome of 81 patients with chest wall perforator flaps used fo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Methods: We recorded the outcomes of three oncoplastic breast surgeons who performed partial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chest wall perforator flaps from 1<sup>st</sup> January 2018 to 30<sup>th</sup> June 2022 at Sherwood Forest Hospitals NHS Foundation Trust. Data were collected on patient demographics, including age, BMI, smoking status, bra size, previous treatments, type of CWPF procedure, tumor size (measured clinically, via imaging and histologically), biopsy results, specimen weight, margins involvement, re-operation rat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flap loss, flap shrinkage, hematoma, and seroma rates. Results: A total of 8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5.7 years and a body mass index (BMI) of 26.7 kg/m<sup>2</sup>. The bra size varied between A to FF with A (7.4%), B (28.3%), C (38.2%), D (13.6%), DD (11.1%), and FF (1.2%). 14.8% of the patients ha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For 45 patients, LICAP (lateral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 16 AICAP (anterior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 13 MICAP (medial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 and for seven patients, LTAP (lateral thorac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were used. The average tumor was measured at 15.75 mm clinically, 19.1 mm via imaging, and 19.6 mm histologically. Biopsy showed that 16% of the tumors wer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and 84% were invasive. 16% of patients had involved margins, and re-excision was required in 10 patients, and completion mastectomy was performed in 2 patients. A thirty-day SSI rate was 6.2%, with flap-relate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flap loss and shrinkage, at 3.7% and 4.9%,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3.7% had a hematoma, and 17.3% had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Partial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perforator flaps is an excellent volume replacement technique in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ith acceptable complications in well-selected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Chest Wall Perforator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Surgery Partial Breast Reconstruction Breast Tissue Replacement
下载PDF
Handy locoregional flaps for nasal reconstruction
3
作者 Ahmed Hassan El-Sabbagh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3年第1期13-19,共7页
Background Skin lesions on the nose are common.Multiple surg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for nasal reconstruction.These options may be autogenous or alloplastic and can be performed in single or multiple stages.The ... Background Skin lesions on the nose are common.Multiple surg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for nasal reconstruction.These options may be autogenous or alloplastic and can be performed in single or multiple stages.The choice of coverage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lesion,location on the nose,and available donor sites.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outcomes of using locoregional flaps for nasal reconstruction.Methods A total of 27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There were 9 men and 18 women,aged 7 months to 93 years.Four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involuting hemangioma,fiv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columella,and five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nevus;the remaining 13 patients were previously diagnosed with basal cell carcinoma.Six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nasal reconstruction at our institution from 2016 to 2020.Most patients had basal cell carcinoma(n=13).Locoregional flaps and primary sutures were used for nasal reconstruction.Results The complications were minimal.One patient had a superficial infection and one experienced postoperative bleeding.No recurrence was observed,and none of the patients asked for a second opinion.Conclusion Radical excision of tumors combined with analysis of nasal defects and nearby donor sites is essential for nasal reconstruction.The use of locoregional flaps leads to consistent and good aesthetic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E Skin defect Pedicled flap
下载PDF
离断式与非离断式肾盂瓣肾盂成形术:探索与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畅 王冰 +1 位作者 杨昆霖 李学松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以肾脏至输尿管尿液流出受阻为特征的疾病。随着腔镜技术发展,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接受肾盂成型术治疗的患者中仍有约10%会治疗失败,此类患者常伴有长段的近...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以肾脏至输尿管尿液流出受阻为特征的疾病。随着腔镜技术发展,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接受肾盂成型术治疗的患者中仍有约10%会治疗失败,此类患者常伴有长段的近端输尿管狭窄(长度>2 cm),再次手术难度和失败风险显著增加。既往需通过回肠代输尿管手术或自体肾移植手术来替代或弥补输尿管的长段缺损,然而此类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多,多数情况下并不被作为首选。肾盂瓣技术使用患者自身扩大的肾盂壁为材料,能够连接较长段的输尿管缺损,是针对这一难题的良好解决方案。本文回顾了现有文献中对于肾盂瓣肾盂成形术的具体应用,并总结了本中心肾盂瓣肾盂成形术的技术改进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瓣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IV期压疮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卫东 屠卓隆 +3 位作者 赵胜 缪爱梅 刘政军 林才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86岁。入院后I期予行负压封闭引...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86岁。入院后I期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4~7 d后行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压疮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因长期卧床致骶尾部受压出现IV期压疮,压疮病因:截瘫患者5例,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卧床患者7例,其中脑梗死后遗症患者2例,帕金森病患者3例,老年痴呆症患者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例。病程2周至8年,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5.0 cm~10.0 cm×12.0 cm。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无皮瓣坏死、静脉淤血、创缘开裂等发生。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外形较佳、骶尾部软组织饱满、压疮无复发。结论:保留臀上动脉浅支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血运可靠,设计、操作简单,皮瓣可修复面积大,切取不需要离断臀上动脉浅支,供瓣区一般能直接缝合,修复骶尾部压疮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 IV期压疮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基于CLD的风电叶片挥舞疲劳试验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学斌 王博文 +2 位作者 张文伟 邓航 刘鹏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4,83,共6页
随着风电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挥舞疲劳测试时叶片自重和夹具重量对叶片产生的影响已无法忽略。本文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某90 m级叶片挥舞疲劳试验主梁失效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主梁拉挤板在不同应力比情况下的疲劳S-N曲线,基... 随着风电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挥舞疲劳测试时叶片自重和夹具重量对叶片产生的影响已无法忽略。本文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某90 m级叶片挥舞疲劳试验主梁失效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主梁拉挤板在不同应力比情况下的疲劳S-N曲线,基于Goodman等寿命图提出一种新的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考虑平均应力对主梁疲劳寿命的影响,文章对比分析理论试验预测损伤及疲劳试验实际损伤,得出两个重要结论:(1)现有不考虑叶片自重的挥舞疲劳试验载荷等效方法已不能反映叶片的实际受载情况;(2)本文提出的考虑均值的Goodman疲劳寿命计算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叶片的疲劳试验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挥舞疲劳 平均应力 疲劳试验 累积损伤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7
作者 周健辉 石惠文 +2 位作者 王腾彬 冷树立 王夫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9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胸背动脉外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13.5 cm×6.5 cm~23.5 cm×9.0 cm,胸背动脉内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5...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9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胸背动脉外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13.5 cm×6.5 cm~23.5 cm×9.0 cm,胸背动脉内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5 cm×5.5 cm~10.5 cm×7.5 cm。皮瓣切取后进行适当调整以修复各种不规则的缺损创面,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缝合或仅需少量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后8例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全部成活,1例胸背动脉内侧支背阔肌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经二期切除缺损创面直接缝合后愈合。7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修薄术,2例无需二次修整。末次随访时9例皮瓣质地及外形均良好,创伤肢体活动功能均恢复满意。7例供区直接缝合,遗留线状瘢痕,2例供区少量皮片移植修复。结论背阔肌皮瓣解剖恒定,血运可靠,供区隐蔽,切取面积范围大,是修复肢体严重创伤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而且采取双叶切取既有利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又有利于不规则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背阔肌皮瓣 双叶皮瓣 软组织缺损 肢体创伤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承龙 仲海燕 +3 位作者 陈勇 王倩 邹鸣立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胸背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胸背动脉横支和胸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背阔肌功能,是修复肩胸背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肩胸背部 背阔肌
下载PDF
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血管吻合方式选择
9
作者 宋达疆 张天怡 +3 位作者 王志远 刘旭 李赞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总结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适应证和血管吻合方式选择。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1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完成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包括10例即刻乳房再造和7例延期乳房再造。全部采用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 目的总结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适应证和血管吻合方式选择。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1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完成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包括10例即刻乳房再造和7例延期乳房再造。全部采用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完成,包括M1型游离腹直肌皮瓣20侧,M2型6侧,M3型8侧。血管吻合方式具体包括:外增压方式9例,内增压方式8例。受区血管包括胸廓内血管近心端14侧,胸背血管主干10侧,前锯肌支3侧,胸外侧动静脉2例,胸廓内血管远心端5侧。结果每侧皮瓣长(14.2±0.4)cm、宽(11.5±1.0)cm、厚(4.9±0.3)cm。所有皮瓣血运良好,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0.7个月,乳腺癌未见复发,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与健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适用于底盘及垂度凸度都较大的乳房再造,选择合理的血管吻合方式可以确保皮瓣的自由摆放和满意的乳房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皮瓣 游离腹直肌皮瓣 乳房再造 乳腺癌
下载PDF
改良膜龈手术在牙龈退缩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葆春 李凌俊 闫福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2-11,共10页
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日益提升,治疗牙龈退缩已经成为牙周科临床常见的患者诉求。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牙龈退缩,常见的手术包括游离龈移植术、带蒂瓣技术和双层瓣技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时,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上述术式仍... 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日益提升,治疗牙龈退缩已经成为牙周科临床常见的患者诉求。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牙龈退缩,常见的手术包括游离龈移植术、带蒂瓣技术和双层瓣技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时,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上述术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根面覆盖效果不理想等。近年来,学者们针对这些不足陆续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来治疗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如改良游离龈移植术,即包含龈乳头及游离龈的牙龈单元移植,可改善受体区血供,提高根面覆盖效果,其针对轻度退缩的部位可获得良好的根面覆盖,同时可增宽角化龈和加深前庭沟,但应用于上颌美学区时可能存在术后牙龈颜色、形态不协调,美学效果欠佳的问题。牙龈瓣采用半厚-全厚-半厚的技术进行制备的改良冠向复位瓣,用于多颗牙牙龈退缩时,以退缩最严重牙为中心的改良切口设计的冠向复位信封瓣技术,可提高根面覆盖效果。不离断龈乳头,使龈瓣形成隧道,以容纳移植物的隧道技术及各种改良的隧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区的组织损伤,并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通过对各类术式的阐述和文献回顾,总结改良膜龈手术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并提出牙龈退缩的治疗方案建议,同时强调牙龈退缩的对因治疗,以达到稳定的根面覆盖效果。创伤小、疗效稳定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法是今后膜龈手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退缩 膜龈手术 牙龈单元移植 改良冠向复位瓣 冠向复位信封瓣 改良冠向复位隧道技术 前庭切口骨膜下隧道入路技术 改良微创隧道技术 根面覆盖 疗效观察
下载PDF
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王鸣 严炜 +3 位作者 汤由之 朱喆辰 史京萍 马秀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在全身不同部位皮肤缺损及其预防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该科应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全身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成... 目的:探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在全身不同部位皮肤缺损及其预防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该科应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全身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所有皮瓣血运良好,色泽红润,质地柔软,外观适宜,局部皮肤张力较低,手术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切口周围软组织无明显形变,周围关节活动度正常。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Reading man皮瓣特有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全身多部位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尤其在术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皮肤的切除,术后外观、功能及皮肤瘢痕增生均有较满意的表现,且不存在自体皮移植带来的供皮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ding man皮瓣 皮瓣血运 张力 瘢痕增生
下载PDF
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作为营养血管,术中通过多普勒彩超和DSA结合,精准定位并设计,通过增加皮瓣长度和减少宽度,可以使供区直接缝合,然后通过分叶、重组,将分叶皮瓣和肌皮瓣合理嵌合后进行移植修复,利用肌皮瓣可以有效填充残腔,重建韧带及关节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1例因血肿压迫皮瓣静脉回流出现静脉危象,清除血肿及拆除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所有患者供受区愈合良好,无积血、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差不大,仅皮瓣周围存留线性瘢痕,质地良好,弹性好,其中1例女性患者修复关节周围的皮瓣略显臃肿,小腿供区仅留下线状瘢痕,小腿后侧肌肉功能均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分叶嵌合皮瓣血管恒定,穿支相对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术前合理设计后将皮瓣宽度变为长度,把不规则创面调整为规则,以实现供区切口直接闭合,避免供区的二次创伤,通过嵌合肌皮瓣填充死腔,将肌皮瓣与关节囊或韧带固定缝合,有利于重建局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大大降低后期肢体畸形的发生,是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支皮瓣 复合组织瓣 功能重建
下载PDF
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刘亦杨 张春 +5 位作者 郭峭峰 沈立锋 林炳远 马苟平 黄凯 张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报道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疗效、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应用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51.19±17.42)岁。手术均在脓腔充分清创后,... 目的报道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的疗效、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应用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慢性顽固性脓胸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51.19±17.42)岁。手术均在脓腔充分清创后,采用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其中双侧股外侧肌串联移植1例,其余均为单侧。结果随访(20.94±8.27)个月,1例在术后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肌瓣全部成活,皮瓣部分坏死2例,清创后直接缝合。脓腔填塞良好,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经支气管镜封堵胸膜瘘后治愈。患者均无胸闷等不适。下肢供瓣区均直接缝合,愈合良好,行走及膝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股外侧肌血管恒定,解剖清楚,肌肉形态长而宽且体积较大,能够有效填塞脓胸形成的空腔并闭合创口。这一术式不仅拓宽了股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范围,还为顽固性脓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肌 肌皮瓣 脓胸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带胫骨的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
14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及患肢功能行AOFA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胫前供区外形重塑良好。8例获得1~2年的随访,2例因是外地患者失访。皮瓣具有较好的外形,伤口一期愈合,移植骨与受区骨质愈合良好,供区胫骨外形重塑良好,皮瓣无瘢痕增生,无骨髓炎发生,患者对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均表示满意,术后1年皮瓣两点分辨觉平均为(10.2±2.1)mm,感觉评级为S3+,根据美国踝-足部AOFAS评分平均为90.8分。结论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供区影响小足部功能恢复好、外形满意,是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嵌合皮瓣 复合组织修复 胫后动脉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15
作者 徐永清 唐举玉 +39 位作者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专家共识
下载PDF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卢若煌 邓浩斌 +2 位作者 郭新程 戴捷 甘平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折叠颏下皮瓣 黏膜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手指腹部带蒂皮瓣术与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赵浩呈 黄小磊 王瑞良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手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南通瑞慈医院的72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用手指腹部带... 目的探讨手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南通瑞慈医院的72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用手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修复优良率、皮瓣存活率、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功能[密歇根手功能量表(MHQ)评分]、生命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修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修复优良率、皮瓣存活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痊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MHQ、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MHQ、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修复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疗效更佳,可提高皮瓣存活率、修复优良率,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疼痛,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腹部带蒂皮瓣 岛状皮瓣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
18
作者 杜娇 王毅 +3 位作者 郑德义 张恺悦 陈大志 颜小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予以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观察两组皮瓣情况(皮瓣一期成活率、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皮瓣感觉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观察组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力线及功能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血运可靠,能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提高皮瓣一期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 皮瓣修复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考虑磨损演化的铰链式襟翼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
19
作者 冯蕴雯 唐家强 +2 位作者 薛小锋 李帅 陈先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不同卡位的襟翼气动载荷差别很大,使得轴承在不同襟翼偏角下所承受载荷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在不同角度位置的轴承磨损深度不一致。因此,引入均匀磨损深度的方法难以适用于襟翼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 不同卡位的襟翼气动载荷差别很大,使得轴承在不同襟翼偏角下所承受载荷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在不同角度位置的轴承磨损深度不一致。因此,引入均匀磨损深度的方法难以适用于襟翼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动力学建模方法。根据襟翼翼面的连接特点利用C-B法对其进行柔性化,并采用RBE2单元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联合UAMP、DISP、UMESHMOTION子程序进行磨损演化仿真,获取铰链轴承的非均匀磨损数据,同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建立磨损深度和襟翼偏角角度以及摩擦因数的映射关系。将该映射关系以铰链轴承中心点的偏移量和轴承摩擦因数的方式更新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获取在磨损影响下的襟翼机构动力学响应,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磨损的进行,襟翼内外侧轴承转轴同轴度逐渐降低,内外侧驱动力矩随之增加,增加幅度最大为15.08%。该方法可为襟翼机构的设计及轴承选型提供一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襟翼机构 动力学 刚柔耦合 磨损演化 最小二乘
下载PDF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
作者 战杰 孙鹏 +5 位作者 吴锦生 王思夏 马俊伟 申林 邢长泰 刘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16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随访5个月~7年,随访方式门诊及微信,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色泽及质地、外观、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单叶皮瓣坏死,2例皮瓣完全坏死,二次手术清创,待创面清洁后予以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7年,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其中3例外形略臃肿,二期行皮瓣整形手术,术后外形满意。皮瓣供区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明显增生。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由旋股外侧动脉滋养,该动脉解剖分支位置相对稳定,穿支多,适合进行分叶皮瓣的设计。分叶设计及切取的方式既可以修复位置相近的多处创面;又可以将受区的宽度转化为供区的长度,使供区一期闭合创口;同时,在手足解剖分界部位通过分叶设计可以展现良好的生理折线。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的的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 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四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