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omposition,energy and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in double-low rapeseed meal fed to growing pigs 被引量:6
1
作者 Peili Li Fengli Wang +3 位作者 Fei Wu Jinrong Wang Ling Liu Changhua Lai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Background: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rapeseed meal may be variable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 precise understandin9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an ingredient is beneficial for the accurat... Background: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rapeseed meal may be variable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 precise understandin9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an ingredient is beneficial for the accurate diet formulation and reduction of feed cost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dicjestible energy (DE) and metabolizable enercjy (ME) content, and apparent ileal digestibility (AID) and standardized ileal dicjestibility (SID) of amino acids (AA) for growincj pigs. Thirteen solvent-extracted double-low rapeseed meal (DLIRSM)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ain double-low rapeseed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Methods: The DE and ME contents of the 13 DLRSM samples were measured in cjrowin9 pigs (six pigs per DLRSM sample, average initial body weicjht (BW) =48.3 kg). The AID and SID of AA of 10 DLRSM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in 12 crossbred barrows (average initial BW = 35.3 kcj) by using two 6 x 6 Latin square designs. Each Latin square comprised one N-flee diet and 5 DLRSM test diets. Result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LRSM varied among samples,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greater than ]0 % for ether extract (E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calcium (Ca), and total 91ucosinolates. The AA content of DLRSM varied among samples especially for lysine (Lys) and methionine (Met). On a dry matter (DM) basis, the appa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ATFD) of gross energy (GE), the DE and ME and the ME:DE ratio of DLRSM averaged 62.39 %, 2862 kcal/k9 and 2723 kcal/kcj, and 94.95 %, respectively. The mean value of S1D of Lys was 70.52 % which varied from 66.54-76.54 %. The SID of crude protein (CP), Met, and threonine (Thr) averaged 72.81%, 82.41%, and 69.76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re was great variability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EE, NDF and ADF,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nergy content of the DLIRSM samples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 the AID and SID of all AA were relatively similar amoncj DLRSM samples except for that of L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stible energy double-low rapeseed meal Growing pigs Ileal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s Metabolizable energy
下载PDF
The Breeding of Hybrid Rape Variety Youyan 924 with Strong Heterosis and High Oil
2
作者 侯国佐 侯燕 +2 位作者 何惠平 侯剑 王仙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8期1648-1652,1659,共6页
The rape project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abbage Type Rape Hybrids with Strong Heterosis" which belongs to National 863 Program aimed to breed the rape variety whose rapeseed yield or oil yield increased ... The rape project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abbage Type Rape Hybrids with Strong Heterosis" which belongs to National 863 Program aimed to breed the rape variety whose rapeseed yield or oil yield increased more than 10% compared with check (CK) variety, or oil yield increased more than 3 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with CK. In the regional trial in the middle react,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r two years, the average rapeseed yield and oil yield of Youyan 924 which is a hybrid rape variety respectively reached 2 695.95 and 1 264.35 kg/hm2, which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5.22% and 13.4%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test- ing varieties in the same group, and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10.06% and 23.68% compared with those of Zhongyouza 2 which belongs to CK, thus 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hybrid rape variety with strong heterosis; the average oil percentage of the variety in the two years was 46.63%,which increased by 3.44 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ll the other testing varieties in the same group, and in- creased by 5.14 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with that of Zhongyouza 2, and the oil percentage of it in the production testing reached 49.21%. Thus Youyan 924 is a variety with strong heterosis and high oil, moreover, its contents of erucic acid and glucosinolate are 0,25% and 20.27 μmol/g, respectively. From the data aggregation of national regional trial,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oil yield, high yielding ability, reaching the standards of low erucic acid and low glucosinolate, strong lodging re- sistance, good disease resistance aqd moderate matur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uyan 924 low erucic acid and low gtucosinolzte content Strongheterosis High oil Breeding of hybrid rape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的选育 被引量:8
3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方光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7,共3页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系采用品种(系)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38%,硫甙含量19.01μmol g。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47.3kg 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31.3%,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0.0kg hm2,比对照汇...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系采用品种(系)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38%,硫甙含量19.01μmol g。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47.3kg 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31.3%,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0.0kg 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12.6%。沪油15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双低油菜 品种 沪油15 选育
下载PDF
双低菜籽油的保健作用与高含油量优质油菜育种及高效益思考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殿荣 陈文杰 +3 位作者 于修烛 王灏 任军荣 张耀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0-854,共5页
根据前人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保健功效的研究,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平衡,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适宜,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优质油品。鉴于我国居民膳食中α-... 根据前人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保健功效的研究,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平衡,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适宜,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优质油品。鉴于我国居民膳食中α-亚麻酸摄入不足,以及我国食用植物油存储时间短、消费周转快,提出目前双低油菜育种中亚麻酸含量(9%左右)不宜降低,还应适当提高,以补充我国居民对亚麻酸摄入量的不足,这也是我国油菜品质改良应作出的科学选择之一。论述了油菜的高含油量品种和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给农民和企业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油菜高效化生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保健功效 脂肪酸组成 亚麻酸含量
下载PDF
高低芥酸油菜品种发育籽粒脂肪酸积累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欣 袁春新 +3 位作者 王学军 汪凯华 王显生 麻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1,148,共6页
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秦油7号和高芥酸品种中油821为材料,对油菜籽粒发育过程中主要脂肪酸的积累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高低芥酸品种间脂肪酸积累的差异及各种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据7种主要脂肪酸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积累模... 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秦油7号和高芥酸品种中油821为材料,对油菜籽粒发育过程中主要脂肪酸的积累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高低芥酸品种间脂肪酸积累的差异及各种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据7种主要脂肪酸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积累模式,可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其积累主要集中在种子发育早期;而油酸、二十碳烯酸和芥酸可归为另一类,其积累主要集中在种子发育后期。两个品种在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以及油份积累模式上基本一致,但在油酸、二十碳烯酸和芥酸的积累量上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芥酸品种 脂肪酸 脂肪 积累模式 差异
下载PDF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1 位作者 李延莉 钱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7,共2页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抗落粒
下载PDF
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品种DH0815的选育 被引量:10
7
作者 侯国佐 侯燕 +3 位作者 韩宏仕 侯剑 何惠平 李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DH0815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材料850A与双低恢复系F15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在江西两年区试中含油量43.64%,种子芥酸含量0.13%,硫甙含量15.5μmol/g.饼,产量比中油杂2号增产4.69%,产油量比中油杂增产14.1%。
关键词 杂交油菜 选育 双低 高油分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油研1707的选育 被引量:8
8
作者 侯国佐 侯燕 +4 位作者 何惠平 侯剑 李德全 伍斌 高志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油研1707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227A与双低恢复系898配制的杂交组合。2005-2006年在四川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分别为159.12kg/667m^2和174.33kg/667m^2,较CK(蜀杂6号)分别增产10.73%和24.74%;芥酸含量0.18%,... 油研1707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227A与双低恢复系898配制的杂交组合。2005-2006年在四川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分别为159.12kg/667m^2和174.33kg/667m^2,较CK(蜀杂6号)分别增产10.73%和24.74%;芥酸含量0.18%,硫甙含量18.57μmol/g·饼,含油率4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研1707 双饭 高油分 杂交油菜 选育
下载PDF
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5” 被引量:5
9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方光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7-21,共5页
采用品种 (系 )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 (以下简称硫甙 )优质油菜新品种沪油 1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 4 2 .4 3 % ,菜油芥酸含量为 0 .3 8% ,菜籽粕硫甙含量为 19.0 1μmol/g ,菜籽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汇油 50增产... 采用品种 (系 )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 (以下简称硫甙 )优质油菜新品种沪油 1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 4 2 .4 3 % ,菜油芥酸含量为 0 .3 8% ,菜籽粕硫甙含量为 19.0 1μmol/g ,菜籽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汇油 50增产 2 3 .9%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交育种 沪油15 低芥酸 低硫代葡萄糖甙 品质特性 产量 栽培要点
下载PDF
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先油杂2号的选育 被引量:7
10
作者 侯国佐 侯燕 +3 位作者 余显权 侯剑 曾章丽 陈立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先油杂2号是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双低恢复系HF15配制的杂交组合,在贵州两年的区试中,种子含油率44.55%,芥酸含量0.5%,硫甙含量20.62μmol/g.饼,种子蛋白质含量21.2%,两年平均产量为174.4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4.01%。
关键词 先油杂2号 双低 高油分 杂交油菜 选育
下载PDF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1220的选育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侯国佐 侯燕 +2 位作者 何惠平 侯剑 曾章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11-13,16,共4页
油研1220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078A与双低恢复系0202R配制成功的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在贵州省2004-2006两年15点次试验中,增产点和增产8%以上的点分别为11个和8个,分别占总点数的73.3%和53.3%,两年平均产量达167.88k... 油研1220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078A与双低恢复系0202R配制成功的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在贵州省2004-2006两年15点次试验中,增产点和增产8%以上的点分别为11个和8个,分别占总点数的73.3%和53.3%,两年平均产量达167.88kg/667m^2,比CK增产7.0%;产油量迭70.72kg/667m^2,比CK增产13.87%。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28.28μmol/g·饼,含油量达44.03%,种子蛋白质含量达26.85%。选择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高的转育亲本,在后代分离世代中加强亲本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定向选择是提高品种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选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 高油分 高蛋白 杂交油菜 选育
下载PDF
十字花科植物中低芥酸野生种的发掘和FAE1基因的功能验证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玉花 吴刚 +2 位作者 肖玲 曹应龙 卢长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19-3827,共9页
【目的】发掘低芥酸野生种,并探明这些野生种的低芥酸遗传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序列法从野生种和甘蓝型油菜中分离FAE1序列。用酵母系统异源表达野生种的FAE1。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比较FAE1序列发现5个野生种... 【目的】发掘低芥酸野生种,并探明这些野生种的低芥酸遗传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序列法从野生种和甘蓝型油菜中分离FAE1序列。用酵母系统异源表达野生种的FAE1。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比较FAE1序列发现5个野生种的FAE1序列与甘蓝型油菜的FAE1同源性高于85%。分析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发现5个野生种在第282位氨基酸残基处都是丝氨酸,而且与酶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Cys223、His302、His387、His391和His420)都没有发生突变,这些特征与报道的高芥酸油菜品种相同,不同于低芥酸油菜。Western Blot分析发现野生种的FAE1都在酵母系统中获得了表达,转化诸葛菜和荠菜FAE1的酵母并未合成长链脂肪酸,而转化新疆野芥、新疆白芥和菘蓝的FAE1的酵母都有微量长链脂肪酸的合成。【结论】诸葛菜和芥菜确为低芥酸野生种,而且其低芥酸性状源于FAE1编码产物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植物 FAE1 序列比较分析 酵母表达 低芥酸野生种
下载PDF
NaCl处理对高、低芥酸油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亦菲 黄剑华 +1 位作者 陆瑞菊 周润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2-765,共4页
以2份高芥酸油菜绵油13号、高芥4号和2份低芥酸油菜绵恢PS-1-2、绵恢8号为试验供体材料,观察了组织培养条件下,NaCl胁迫对高、低芥酸油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g/L NaCl浸种和培养基中添加10g/L NaCl均对种子萌发... 以2份高芥酸油菜绵油13号、高芥4号和2份低芥酸油菜绵恢PS-1-2、绵恢8号为试验供体材料,观察了组织培养条件下,NaCl胁迫对高、低芥酸油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g/L NaCl浸种和培养基中添加10g/L NaCl均对种子萌发率产生抑制作用,且高芥酸油菜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低芥酸油菜。比较2种方式浸种11d的萌发率,为4g/L NaCl浸种的低芥酸油菜材料高于无菌水浸种的材料,高芥酸油菜的表现则相反。培养基中添加6g/L NaCl对离体培养茎尖的存活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高芥酸油菜茎尖生长的受抑制程度明显低于低芥酸油菜。可以得出结论,供试的高芥酸油菜在萌发和离体培养阶段的耐NaCl性明显优于低芥酸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高芥酸 低芥酸 NACL胁迫 萌发
下载PDF
低植酸、低单宁“双低”菜籽分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大川 周俊梅 +2 位作者 张寒俊 方永红 李晓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8-41,共4页
以“双低”菜籽脱皮脱脂粕为原料,用碱溶酸沉法制备菜籽分离蛋白,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到制备菜籽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pH为11的条件下,用NaOH溶液浸提4次,每次浸提35 min,固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50℃。在最佳条件下,产品蛋... 以“双低”菜籽脱皮脱脂粕为原料,用碱溶酸沉法制备菜籽分离蛋白,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到制备菜籽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pH为11的条件下,用NaOH溶液浸提4次,每次浸提35 min,固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50℃。在最佳条件下,产品蛋白质含量达86.12%,产品得率为24.35%。在碱溶酸沉前,用pH为5的8倍水脱植酸,用85%的乙醇、固液比1:4脱单宁,可制得低植酸、低单宁的“双低”菜籽分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脱脂粕 菜籽分离蛋白 植酸 单宁 硫甙
下载PDF
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817的选育 被引量:8
15
作者 侯燕 侯国佐 +1 位作者 侯剑 余顺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7,共4页
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50A与双低恢复系HF16-1400为亲本配制了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817。该组合在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4.62kg/667m2和79.2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分别增产6.6%和9.34%;平均含油率为4... 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50A与双低恢复系HF16-1400为亲本配制了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817。该组合在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4.62kg/667m2和79.2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分别增产6.6%和9.34%;平均含油率为45.32%,比对照(油研10号)高1百分点,是油研10号作对照6年来第1个含油率稳定超过其的品种;芥酸含量0.2%,硫甙含量28.35μmol/g饼。该组合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油研817 低芥酸 低硫甙 高油分
下载PDF
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黑曲霉发酵降解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晓东 麦康森 +4 位作者 张彦娇 艾庆辉 徐玮 张文兵 胡海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2,共8页
采用3株黑曲霉M-1、M-6和3.316对双低菜粕进行固态发酵,探讨不同菌种在不同发酵时间对双低菜粕中2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单宁和植酸的降解效果,同时研究环境因子及营养因子对发酵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选用的3株黑曲霉均能显著... 采用3株黑曲霉M-1、M-6和3.316对双低菜粕进行固态发酵,探讨不同菌种在不同发酵时间对双低菜粕中2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单宁和植酸的降解效果,同时研究环境因子及营养因子对发酵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选用的3株黑曲霉均能显著降解双低菜粕中的单宁和植酸(P<0.05),其中黑曲霉M-6在固态发酵1d时对双低菜粕中单宁和植酸的分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为优化发酵条件,研究了不同起始发酵温度、水分含量、pH以及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黑曲霉M-6分解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200%、pH=6、初始温度25℃同时加入葡萄糖、尿素、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发酵1d为黑曲霉M-6分解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双低菜粕中植酸含量由2.81%下降至0.63%,单宁含量由1.32%下降至0.28%。此外,双低菜粕中粗蛋白含量由37.16%提高至43.48%,粗蛋白的体外消化率由75.32%提高至79.15%。本研究为更有效的利用双低菜粕替代鱼粉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粕 黑曲霉发酵 单宁 植酸
下载PDF
双低油菜籽蛋白质及其他成分溶解曲线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寒俊 刘大川 +1 位作者 王兴国 李永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主要研究了双低油菜籽中蛋白质、植酸、硫甙和单宁在不同pH值时的溶解度变化。通过对不同pH值各成分溶解度的分析和研究,确定蛋白质萃取和沉淀的最佳pH值,找到双低油菜籽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并最大限度地脱除硫甙、植酸等有害成分,以提... 主要研究了双低油菜籽中蛋白质、植酸、硫甙和单宁在不同pH值时的溶解度变化。通过对不同pH值各成分溶解度的分析和研究,确定蛋白质萃取和沉淀的最佳pH值,找到双低油菜籽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并最大限度地脱除硫甙、植酸等有害成分,以提高菜籽蛋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籽 蛋白质 植酸 硫甙 单宁 溶解曲线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玉生 陈翔 +1 位作者 王瑛瑶 张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68,共5页
以ω-溴苯乙酮作为脂肪酸衍生剂,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双低菜籽油和结构脂质中脂肪酸组成与位置分布,探讨了流动相、柱温对脂肪酸衍生物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经优化确定以(甲醇-乙腈)(90∶10)-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检测波长2... 以ω-溴苯乙酮作为脂肪酸衍生剂,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双低菜籽油和结构脂质中脂肪酸组成与位置分布,探讨了流动相、柱温对脂肪酸衍生物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经优化确定以(甲醇-乙腈)(90∶10)-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检测波长246 nm,柱温35℃,流速0.35mL/min的色谱条件下,18 min内能完成对13种脂肪酸衍生物的分离检测。UPLC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检测时间短,溶剂消耗少,分离度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脂肪酸 双低菜籽油 结构脂质
下载PDF
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酶法酯交换制备牛油基塑性脂肪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宗 孟祥永 +4 位作者 阴法文 李进伟 徐振波 王兴国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50,共5页
在脂肪酶催化下,研究采用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以牛油/低芥酸菜籽油(质量比80∶20)作为反应底物,以酯交换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子,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牛油与低芥酸... 在脂肪酶催化下,研究采用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以牛油/低芥酸菜籽油(质量比80∶20)作为反应底物,以酯交换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子,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牛油与低芥酸菜籽油酶法酯交换的最优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添加量8.8%(以油质量计),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2.8 h。在最优条件下,酯交换度为0.450。牛油/低芥酸菜籽油(质量比50∶50、60∶40、70∶30、80∶20、90∶10、100∶0)6种配比底物分别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经酯交换后油脂的塑性范围变宽,表现出作为烘焙型起酥油、人造奶油基料油使用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 低芥酸菜籽油 酶法酯交换 塑性脂肪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384A不育性的表现与遗传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保明 宋文光 +4 位作者 张书芬 任乐建 王建平 文雁成 刘建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0-85,共6页
对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84A的不育性表现、遗传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属败药型不育,其败育彻底,育性稳定,花瓣开张正常,不育性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共同控制,属... 对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84A的不育性表现、遗传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属败药型不育,其败育彻底,育性稳定,花瓣开张正常,不育性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同时也受若干位点上微效基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低芥酸 胞质雄性不育系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