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f the turbulent channel flow under space-dependent electromagnetic force control at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被引量:2
1
作者 Daiwen JIANG Hui ZHANG +3 位作者 Baochun FAN Zijie ZHAO Jian LI Mingyue GU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435-448,共14页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of turbulent channel flow by space-dependent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the mechanism of drag reduction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 methods for different Reynol...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of turbulent channel flow by space-dependent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the mechanism of drag reduction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 methods for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A formulation is derived to expr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rag and the Reynolds shear stres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optimal electromagnetic force, the in-depth relations among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s in the flow field, mean Reynolds shear stress, and the effect of drag reduction for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ximum drag reductions can be obtained with an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arameters for each case of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The regular quasi-streamwise vortex structures, which appear in the flow field, have the same period with tha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These structures suppress the random velocity fluctuations, which leads to the absolute value of mean Reynolds shear stress decreasing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at moving away from the wall. Moreover, the wave number of optimal electromagnetic force increases,and the scale of the regular quasi-streamwise vortex structures decreases as the Reynolds number increases. Therefore, the rate of drag reduc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Reynolds number since the scale of the regular quasi-streamwise vortex structures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control drag reduction electromagnetIC FORCE TURBULENT channel FLOW
下载PDF
旋转超导转子的氦气阻尼特性
2
作者 张源 胡新宁 +4 位作者 崔春艳 崔旭 牛飞飞 王路忠 王秋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9-340,共12页
超导转子磁悬浮装置可制作角速度传感器,超导转子的高速驱动是实现超导转子磁悬浮装置高精度的基础.超导转子的热损耗和径向质量偏心会使超导转子在驱动过程中热失超和共振,所以在超导转子的驱动过程中,超导球腔中需要保持定量的氦气,... 超导转子磁悬浮装置可制作角速度传感器,超导转子的高速驱动是实现超导转子磁悬浮装置高精度的基础.超导转子的热损耗和径向质量偏心会使超导转子在驱动过程中热失超和共振,所以在超导转子的驱动过程中,超导球腔中需要保持定量的氦气,以此传递超导转子的产热和抑制超导转子的共振.但氦气同时会对超导转子产生阻力,影响超导转子的驱动过程.基于此开展了超导转子在氦气中的阻力矩研究,首先引入范德瓦耳斯方程分析了低温氦气的性质,提出了一种低温氦气对超导转子阻力矩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超导转子旋转驱动的电磁结构和电磁力矩,并研究了氦气对超导转子加速过程的影响,包括临界驱动速度、超导转子的加速时间和氦气对超导转子的摩擦热等.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低温气体对旋转超导体阻力矩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优化超导转子的驱动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悬浮 超导转子 氦气阻力矩 电磁驱动
下载PDF
新型智能钢印机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念聪 王银芝 孙未 《电子机械工程》 2003年第6期27-30,共4页
钢印机是办公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采用手动钢印机。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钢印机。它集光、机、电于一体,可实现自动盖章、工作频率可调、动态显示以及自动计数... 钢印机是办公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采用手动钢印机。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钢印机。它集光、机、电于一体,可实现自动盖章、工作频率可调、动态显示以及自动计数等功能,具有智能性、自动化、稳定可靠等优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钢印机 单片机 自动盖章 电子继电器 牵引电磁铁 光机电一体化
下载PDF
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电磁场中圆柱绕流的减阻问题
4
作者 施卫平 李秀文 贺鹏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5-579,共5页
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电磁场中的圆柱绕流过程,研究电磁力对圆柱所受阻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曲线边界处理方法和曲线边界受力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不同强度的电磁力作用下圆柱绕流的流线、等涡线及阻力系数.结果表明,电磁力能改变... 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电磁场中的圆柱绕流过程,研究电磁力对圆柱所受阻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曲线边界处理方法和曲线边界受力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不同强度的电磁力作用下圆柱绕流的流线、等涡线及阻力系数.结果表明,电磁力能改变圆柱绕流的边界层结构,延缓边界层的分离,同时还能有效抑制旋涡的脱落,减少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电磁流体力学 格子BOLTZMANN方法 电磁力
下载PDF
新型智能钢印机的设计及实现
5
作者 刘念聪 王银芝 孙未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3年第3期68-71,共4页
钢印机是办公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采用手动钢印机。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文中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钢印机的设计过程。它集光、机、电于一体,可实现自动盖章,工作频率可调、动态显示... 钢印机是办公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采用手动钢印机。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文中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钢印机的设计过程。它集光、机、电于一体,可实现自动盖章,工作频率可调、动态显示以及自动计数等功能,具有智能性、自动化、稳定可靠等优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盖章 光机电一体化 单片机 电子继电器 牵引电磁铁
下载PDF
新型智能钢印机的设计及实现
6
作者 刘念聪 王银芝 孙未 《微电子技术》 2003年第4期58-61,共4页
钢印机是办公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目前实际应用中 ,一般都采用手动钢印机。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文中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钢印机的设计过程。它集光、机、电于一体 ,可实现自动盖章 ,工作频率可调、动态... 钢印机是办公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目前实际应用中 ,一般都采用手动钢印机。为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文中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钢印机的设计过程。它集光、机、电于一体 ,可实现自动盖章 ,工作频率可调、动态显示以及自动计数等功能 ,具有智能性、自动化、稳定可靠等优点 ,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盖章 光机电一体化 单片机 电子继电器 牵引电磁铁
下载PDF
展向电磁力控制鱼雷模型湍流边界层减阻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驰 周本谋 +1 位作者 黄亚冬 李俊伟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33-2035,2045,共4页
为了减小高速鱼雷在发射过程中所受到的湍流黏性阻力(即摩擦阻力),提高鱼雷的性能,在鱼雷表面包覆电磁激活板,电磁场激励产生的展向电磁力(也称洛伦兹力)作用于鱼雷表面的湍流边界层,通过电磁体积力与湍流拟序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小鱼... 为了减小高速鱼雷在发射过程中所受到的湍流黏性阻力(即摩擦阻力),提高鱼雷的性能,在鱼雷表面包覆电磁激活板,电磁场激励产生的展向电磁力(也称洛伦兹力)作用于鱼雷表面的湍流边界层,通过电磁体积力与湍流拟序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小鱼雷受到的摩擦阻力;针对实验鱼雷模型,在装有盐水的水池(长25m×宽3m×高1.5m)中进行拖曳实验,实验鱼雷模型长1m,直径0.1m,头部结构为半球,尾部结构为锥体。实验结果表明:1m/s拖曳速度下(雷诺数的量级为106,特征长度为鱼雷模型长度),模型表面的流体边界层为湍流边界层,展向周期性电磁力控制作用后,鱼雷所受阻力减少17.47%,有一定的减阻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鱼雷模型 湍流边界层 展向电磁力 减阻
下载PDF
头部外形对无人机气动/隐身性能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战合 游泽宇 +1 位作者 王菁 苗楠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研究头部形状对无人机气动/隐身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头部外形改进前后的分析模型。基于FLUENT和物理光学法,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的气动/隐身性能影响,提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的相对变化率概念。结果表明,头部外形改进可明显提高无人机气动性... 为研究头部形状对无人机气动/隐身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头部外形改进前后的分析模型。基于FLUENT和物理光学法,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的气动/隐身性能影响,提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的相对变化率概念。结果表明,头部外形改进可明显提高无人机气动性能,迎角4°时,升力系数相对增加率、阻力系数相对减小率、升阻比相对增加率分别为0.2258%,5.505%,6.065%;头部外形改进后,机身下方具有更大面积的高压区而其头部高压区相对较小,增加了升力,减小了阻力;头部外形改进对散射曲线分布影响不大,前向角域RCS曲线向内收缩较大,隐身性能提高,头部外形改进在频率和俯仰角变化时均有隐身性能提升效果,频率增加时,前向角域降低幅值最大可达6.6370 dB,俯仰角变化时可达11.4577 dB;头部外形曲面融合技术可有效提高无人机气动/隐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气动/隐身性能 升力系数 阻力系数 电磁散射
下载PDF
关于电磁波对原子的拖拽效应在通信中的应用
9
作者 谭宏 戴志平 《舰船电子工程》 2010年第11期99-101,共3页
文章运用洛仑兹原理,分析了偶极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获得电磁波对原子的拖拽效应,进一步产生将此效应应用在量子信息的调制和解调的思想。
关键词 偶极子 洛仑兹力 电磁波拖拽效应
下载PDF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0
作者 张海刚 王步来 +3 位作者 徐兵 钱平 万衡 宗剑 《电子测试》 2015年第11X期136-137,共2页
在《电机及拖动基础》试点专业课程改革中,针对课程特点,将科学素质教育和工程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创新教育的思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也是开展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 电机与拖动 创新性 教学改革 电磁学
下载PDF
翼型绕流不同频率展向振荡电磁力减阻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洪桥 陈耀慧 赵朋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162-166,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展向振荡电磁力可控制湍流边界层,电磁力的振荡频率对湍流的控制效果有影响,但并未讨论电磁力振荡频率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机理。实验研究了不同频率展向振荡电磁力控制翼型绕流的减阻效果及其影响机理。实验在转动的水槽中进... 研究结果表明展向振荡电磁力可控制湍流边界层,电磁力的振荡频率对湍流的控制效果有影响,但并未讨论电磁力振荡频率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机理。实验研究了不同频率展向振荡电磁力控制翼型绕流的减阻效果及其影响机理。实验在转动的水槽中进行,在翼型的背风面包覆展向振荡电磁力激活板,并将其浸入水槽中,利用应变传感器测量翼型的阻力,基于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微处理器开发电磁力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磁力的方向和振荡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展向振荡电磁力对翼型绕流具有减阻效果,对比分析了不同频率的展向振荡电磁力的减阻效果,发现电磁力的振荡频率为20 Hz时减阻效果较优,减阻效率可达到18%;展向振荡电磁力可减小翼型阻力的振动幅值,具有减震功能;当电磁力的振动频率与阻力曲线内小波动频率相近时,电磁力的减阻减震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磁力 翼型绕流 振荡频率 减阻
下载PDF
拖拉管等疑难隐蔽管线探测技术方法研究
12
作者 吴杰 李志勇 《中国高新科技》 2022年第16期158-160,共3页
拖拉管施工形成的管道一般埋深很大,并且多为非金属套管,是常用管线仪的探测盲区,使得这类管线定位、定深难度极大。为解决此类管线的探测难题,文章针对几种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性、有效性,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电磁示踪法、管道... 拖拉管施工形成的管道一般埋深很大,并且多为非金属套管,是常用管线仪的探测盲区,使得这类管线定位、定深难度极大。为解决此类管线的探测难题,文章针对几种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性、有效性,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电磁示踪法、管道陀螺仪测量法、探地雷达探测法、井中三分量磁测法及电磁波CT法在拖拉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可为同行业内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管 探地雷达 三分量磁测 电磁波CT
下载PDF
永磁电动悬浮系统单目标性能优化
13
作者 胡永攀 王志强 龙志强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192,共13页
针对超高速永磁电动悬浮系统浮重比、浮阻比和悬浮刚度的优化问题,划分了求解域,建立了边界条件,明确了电磁力的表达式;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选取了5组相互独立的特征参数,分析了特征参数对各优化指标的影响,指出了不同优化指标的可优化变... 针对超高速永磁电动悬浮系统浮重比、浮阻比和悬浮刚度的优化问题,划分了求解域,建立了边界条件,明确了电磁力的表达式;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选取了5组相互独立的特征参数,分析了特征参数对各优化指标的影响,指出了不同优化指标的可优化变量;研究了不同悬浮间隙下浮重比最大时,永磁阵列波长、厚度、宽度和感应板宽度、厚度的取值,探讨了不同悬浮间隙下浮阻比最大时,永磁阵列波长和感应板厚度的取值,分析了不同悬浮间隙下悬浮刚度最大时,永磁阵列波长、厚度、宽度和感应板厚度的取值;开展了永磁电动悬浮系统试验研究,得到了电磁力随永磁阵列线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高速情况下,浮重比随永磁阵列剩磁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单位波长永磁体个数的增加而单调增加,随永磁阵列波长和宽度的增加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浮重比受永磁阵列厚度的影响明显;浮阻比受永磁阵列剩磁、永磁阵列宽度、感应板宽度、悬浮间隙的影响较小,受感应板厚度影响明显,永磁阵列波长、厚度和速度越大对提高浮阻比越有利;悬浮刚度随永磁阵列剩磁、永磁阵列宽度及厚度的增加单调递增,随永磁阵列波长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导体板厚度的增加先迅速增加然后缓慢下降,随悬浮间隙的增加变化显著,随速度几乎不发生变化;以浮重比为优化指标,当悬浮间隙从0.012 m增加至0.020 m时,永磁阵列厚度、波长、感应板宽度的最优取值逐渐增加,而永磁阵列宽度的最优取值逐渐减小,浮重比最优值下降了约50.00%;以浮阻比为优化指标,当永磁阵列波长从0.050 m增加至0.500 m时,感应板厚度的最优值逐渐增加,浮阻比的最优值提高了约2倍;以悬浮刚度为优化指标,当悬浮间隙从0.012 m增加至0.020 m时,永磁阵列波长的最优取值逐渐增加,永磁阵列宽度最优值等于感应板宽度,感应板厚度的最优取值约为0.001 m,悬浮刚度的最优值下降约50.00%;试验得到的线速度为0~50.00 m·s^(-1)时的电磁力变化趋势与理论计算、仿真结果一致,悬浮力随速度的增加先迅速增加,然后逐渐平稳;磁阻力随速度的增加先迅速增加,在线速度为4.00 m·s^(-1)附近时达到最大,然后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永磁电动悬浮 永磁阵列 浮重比 浮阻比 悬浮刚度 电磁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