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ch testing and cross sensitivity study of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 due to anticonvulsants: A preliminary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TN Shiny Vikram K Mahajan +3 位作者 Karaninder S Mehta Pushpinder S Chauhan Ritu Rawat Rajni Sharma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patch test and cross-sensitivity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ACDR) from common anticonvulsants. METHODS Twenty-four(M:F = 13:11) patients aged 18-75 years ... AIM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patch test and cross-sensitivity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ACDR) from common anticonvulsants. METHODS Twenty-four(M:F = 13:11) patients aged 18-75 years with ACDR from anticonvulsants were patch tested 3-27 mo after complete recovery using carbamazepine, phenytoin, phenobarbitone, lamotrigine, and sodium valproate in 10%, 20% and 30% conc. in pet. after informed consent. Positive reactions persisting on D3 and D4 wer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Clinical patterns were exanthematous drug rash with or without systemic involvement(DRESS) in 18(75%), Stevens-Johnsons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JS/TEN) overlap and TEN in 2(8.3%) patients each, SJS and lichenoid drug eruption in 1(4.2%) patient each, respectively. The implicated drugs were phenytoin in 14(58.3%), carbamazepine in 9(37.5%), phenobarbitone in 2(8.3%), and lamotrigine in 1(4.7%) patients,respectively. Twelve(50%) patients elicited positive reactions to implicated drugs; carbamazepine in 6(50%), phenytoin alone in 4(33.3%), phenobarbitone alone in 1(8.3%), and both phenytoin and phenobarbitone in 1(8.33%) patients, respectively. Cross-reactions occurred in 11(92%) patients. Six patients with carbamazepine positive patch test reaction showed cross sensitivity with phenobarbitone, sodium valproate and/or lamotrigine. Three(75%) patients among positive phenytoin patch test reactions had cross reactions with phenobarbitone, lamotrigine, and/or valproate. CONCLUSION Carbamazepine remains the commonest anticonvulsant causing ACDRs and cross-reactions with other anticonvulsants are possible. Drug patch testing appears useful in DRESS for drug imputability and cross-reactions established clin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onvulsant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Carbamazepine Sodium valproate 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with or without systemic involvement drug patch test LAMOTRIGINE PHENOBARBITONE PHENYTOIN Stevens-Johnsons syndrom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下载PDF
维A酸贴剂的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红 陈华黎 +3 位作者 刘赟赟 卓国清 赵晨 黄嘉兰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7期666-668,共3页
目的:研究自制的维A酸贴剂的体外透皮扩散率及在皮肤内的蓄积量。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测定含量均匀度,以酸性异丙醇为溶剂,在波长352nm处测定维A酸,用透皮扩散仪测定透皮贴剂与市售维A酸乳膏对小鼠皮的扩散率及皮肤内的蓄... 目的:研究自制的维A酸贴剂的体外透皮扩散率及在皮肤内的蓄积量。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测定含量均匀度,以酸性异丙醇为溶剂,在波长352nm处测定维A酸,用透皮扩散仪测定透皮贴剂与市售维A酸乳膏对小鼠皮的扩散率及皮肤内的蓄积量。结果:贴剂的含量均匀度合格;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7.99%。测得含量为9.73mg/片,为标示量的97.3%;贴剂的扩散率虽低于乳膏,但皮肤内的蓄积量明显高于乳膏。结论:该贴剂能使药物蓄积于皮肤内,有利于提高对皮肤病的疗效和降低毒性,值得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贴剂 透皮扩散试验 皮肤内药物蓄积量 乳膏
下载PDF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巨细胞病毒抗体转阴后可疑致敏药物斑贴与激发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松 许爱娥 +1 位作者 郑捷 李霞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对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巨细胞病毒抗体转阴后进行可疑致敏药物的皮肤斑贴试验与口服激发试验,为了解病毒感染在DIHS中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1例可疑致敏药物为美西... 目的对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巨细胞病毒抗体转阴后进行可疑致敏药物的皮肤斑贴试验与口服激发试验,为了解病毒感染在DIHS中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1例可疑致敏药物为美西律和头孢呋辛的DIHS患者临床痊愈2年后行皮肤斑贴试验,分别于48、72和120 h连续观察,均未出现皮疹为阴性;另外,行口服激发试验,服药期间和停药1周内未出现发疹和发热为阴性。结果斑贴试验阴性,口服激发试验后随访20个月未有发热、发疹。结论 DIHS是由病毒感染参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病毒感染是导致该型药疹发生的"共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斑贴实验 激发实验
下载PDF
药物过敏的实验室检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姚煦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6期723-733,共11页
药物过敏约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5%~10%,是敏感个体对药物本身或者辅料产生的免疫学反应,是由免疫学机制介导的超敏反应。大多数药物过敏是由速发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引发。药物过敏的诊断主要包括在体诊断、体外诊断和药物激发试验。其... 药物过敏约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5%~10%,是敏感个体对药物本身或者辅料产生的免疫学反应,是由免疫学机制介导的超敏反应。大多数药物过敏是由速发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引发。药物过敏的诊断主要包括在体诊断、体外诊断和药物激发试验。其中,药物点刺/皮内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药物特异性IgE检测是最常见的速发型药物过敏反应体外诊断方法;药物斑贴试验是诊断迟发型药物过敏反应的诊断方法;一些新的体外诊断方法包括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实验、药物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化试验、ELISA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ELISpot方法检测药物诱导的相关细胞因子也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但仍需大样本深入研究。药物过敏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并非100%,必要时仍需要药物激发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敏 药物斑贴试验 点刺试验 皮内试验 药物特异性IgE检测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实验 淋巴细胞活化实验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下载PDF
α-萜品醇脂肪酸酯对美托洛尔的体内外经皮促透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燕 王春艳 +3 位作者 李云霞 任博 赵琳琳 赵利刚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7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本研究以α-萜品醇脂肪酸酯及N-甲基吡咯烷酮(NMP)、月桂氮艹卓酮(azone)、肉豆蔻酸异丙酯(IPM)、L-薄荷醇为促透剂制备美托洛尔压敏胶分散型贴剂,并考察优选α-萜品醇脂肪酸酯的刺激性及体内外促透活性。方法:体外渗透试验以兔皮... 目的:本研究以α-萜品醇脂肪酸酯及N-甲基吡咯烷酮(NMP)、月桂氮艹卓酮(azone)、肉豆蔻酸异丙酯(IPM)、L-薄荷醇为促透剂制备美托洛尔压敏胶分散型贴剂,并考察优选α-萜品醇脂肪酸酯的刺激性及体内外促透活性。方法:体外渗透试验以兔皮为透过屏障,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评价优选促透剂的安全性,采用大耳兔在体研究含不同促透剂贴剂的体内药动学。结果:十四酸α-萜品醇酯(TER-C14)对美托洛尔促透效果最佳且在试验剂量下未引起大耳兔皮肤红斑,水肿等炎症反应,对人体皮肤细胞无明显毒性。大耳兔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空白组、萜品醇(TER)组及TER-C14组贴剂的稳态血药浓度(Css)测定值分别为156.6,223.6和311.9 ng·ml^-1,计算得到的对应的0~24 h的稳态血药浓度预测值(CssP)分别为237.7 ng·ml^-1、321.9 ng·ml^-1和418.8 ng·ml^-1。结论:TER-C14对美托洛尔贴剂体内外均有显著促透活性且皮肤刺激性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拓宽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α-萜品醇酯衍生物 压敏胶分散型贴剂 刺激性评价 体内研究
下载PDF
斑贴试验筛查抗结核药物致敏原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新生 鲁文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74-575,共2页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对于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致敏原快速的筛查。方法 36例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病人随机分组 ,出现变态反应的为观察组 ,未出现变态反应的为对照组。对每例进行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的斑贴试验。...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对于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致敏原快速的筛查。方法 36例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病人随机分组 ,出现变态反应的为观察组 ,未出现变态反应的为对照组。对每例进行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的斑贴试验。结果观察组斑贴试验临床符合率达 87 5 %。结论斑贴试验能筛查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致敏原 ,在临床上有参考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致敏原 抗结核药 过敏反应 肺结核
下载PDF
抗结核药药疹与斑贴试验
7
作者 周书会 侯志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86-87,共2页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治疗周期长,用药比较复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引起的药疹也比较常见,如何确定致敏药物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寻找药物致敏原在临床中一直很受关注,检测方法没有统一标准,斑贴试验是检...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治疗周期长,用药比较复杂,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引起的药疹也比较常见,如何确定致敏药物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寻找药物致敏原在临床中一直很受关注,检测方法没有统一标准,斑贴试验是检测迟发型过敏反应致敏原的主要手段,进行药物斑贴试验的目的是找出可疑致敏药物,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而且药物斑贴试验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结核病患者常为联合用药,斑贴试验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药物,在临床药疹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对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疹的诊治中能够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疹 斑贴试验
下载PDF
外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及正确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雪连 刘芳 桑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6-448,共3页
女性外阴瘙痒是皮肤科及妇产科门诊的常见症状,外阴接触性皮炎是最常引起外阴瘙痒症状的原因之一。文中就外阴皮肤对于接触性刺激及过敏的敏感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及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 女性外阴瘙痒是皮肤科及妇产科门诊的常见症状,外阴接触性皮炎是最常引起外阴瘙痒症状的原因之一。文中就外阴皮肤对于接触性刺激及过敏的敏感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及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发病情况,外阴药物接触性皮炎及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估外阴接触性皮炎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瘙痒 接触性皮炎 药物 斑贴试验
下载PDF
贴剂的体外释放与渗透实验方法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司文轩 马迅 +2 位作者 王红霞 陈华 汪晴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贴敷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柔性制剂。体外释放实验(in vitro release test, IVRT)和体外渗透实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 IVPT)是进行贴剂的处方工艺优化、质量控制... 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贴敷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柔性制剂。体外释放实验(in vitro release test, IVRT)和体外渗透实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 IVPT)是进行贴剂的处方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和安全有效性评价等临床前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的实验设备和方法不同,所得实验样品和数据相互之间有差异,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也不一样,因此IVRT&IVPT实验设备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建立是贴剂体外实验中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法规指南,总结了贴剂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各国药典对于IVRT的要求,综述了各个方法的差异;对于尚未有相关规范规定实验方法的IVPT,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实验设备类型和实验条件,并总结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性和主要实验条件(温度、搅拌速度,接受液组成,选用的皮肤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介绍了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评判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期望为贴剂的体外实验方法学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剂 透皮给药 体外释放实验(IVRT) 体外渗透实验(IVPT) 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 实验方法学 垂直扩散池 水平扩散池 流通池
原文传递
透皮贴剂特性质量研究方法及控制标准
10
作者 全丹毅 赵慧芳 +2 位作者 刘羽恩 杨广强 陈华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作为非侵入型药物递送系统,透皮贴剂可通过皮肤以固定剂量和可调节的速率递送药物,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本文聚焦透皮贴剂关键质量属性,阐述其检测方法及试验中的关键点,同时参考国内外药典及现行政策法规,简述部分其他特性... 作为非侵入型药物递送系统,透皮贴剂可通过皮肤以固定剂量和可调节的速率递送药物,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本文聚焦透皮贴剂关键质量属性,阐述其检测方法及试验中的关键点,同时参考国内外药典及现行政策法规,简述部分其他特性质量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标准,以期为企业及相关部门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及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透皮贴剂 体外释放 检测方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2005-2014年中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郝舒欣 霍本兴 +4 位作者 刘悦 姚孝元 王秋水 袁大勇 刘婕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 了解中国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进一步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05—2014年全国13个监测机构报告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等7项国家标准(GB17149.1 - 7-1997... 目的 了解中国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进一步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05—2014年全国13个监测机构报告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等7项国家标准(GB17149.1 - 7-1997),收集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变类型、化妆品种类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05—2014年共报告13 534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其中女性占95.40%,中青年患者(20 - 44岁)占80.85%。确诊病例5 446例,病变类型以化妆品不良反应接触性皮炎为主(94.66%),另有未包含在诊断标准中的其他病变类型132例;确诊病例涉及化妆品14 209个,化妆品种类以普通护肤类居多,进口类化妆品6 932个,略高于国产类化妆品。报告病例数2005—2009年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13.16%;2010—2014年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7.96%。 结论 化妆品不良反应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根据其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炎 接触性 药物毒性 监测 斑贴试验
原文传递
药物斑贴试验对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晨 陈静思 +5 位作者 谭琦 任发亮 杨欢 向娟 罗晓燕 王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DDHR)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54例DDHR患儿(病例组)行可疑致敏药物斑贴试验,其中10例轻型DDHR患儿同时行长时程连续口服药物激发试验,以验证斑贴试验的准确性。20例健康儿童... 目的:探讨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DDHR)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54例DDHR患儿(病例组)行可疑致敏药物斑贴试验,其中10例轻型DDHR患儿同时行长时程连续口服药物激发试验,以验证斑贴试验的准确性。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行常见药物的斑贴试验,以验证其特异度。结果病例组54例患儿中16例斑贴试验阳性,阳性率29.63%;对照组20例斑贴试验均阴性,斑贴试验的特异度为100.00%。40例轻型DDHR患儿中9例斑贴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2.50%;14例重型DDHR患儿中7例阳性。斑贴试验阳性的致敏药物共19种,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其与抗组胺药、减充血剂、镇咳祛痰药和(或)中药构成的复方抗感冒制剂(以下简称感冒药)、抗癫痫类药。40例可疑抗生素致敏者中8例阳性(20.00%);35例可疑解热镇痛药及感冒药致敏者中4例阳性(11.43%);5例可疑抗癫痫类药物致敏者中4例阳性;18例可疑中药致敏者均阴性。10例轻型DDHR患儿继斑贴试验后行口服药物激发试验,7例斑贴试验结果与口服药物激发试验结果一致,斑贴试验结果假阴性1例,口服药物激发试验结果假阴性2例。1例患儿斑贴试验引起皮疹复发,诱发皮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1/54)。结论药物斑贴试验对诊断儿童DDHR安全、可行。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DPD?14005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药物过敏 斑片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原文传递
药物斑贴试验与药疹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京京 姚煦 王宝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40-242,共3页
药疹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经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损害,其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不明.药疹的临床表现多样,了解药疹的分类及发病机制对其诊断和寻找可疑致敏药物至关重要.药物斑贴试验的目的是寻找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提供... 药疹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经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损害,其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不明.药疹的临床表现多样,了解药疹的分类及发病机制对其诊断和寻找可疑致敏药物至关重要.药物斑贴试验的目的是寻找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提供患者可能的致敏药物信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斑贴试验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为药疹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关药物斑贴试验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结果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斑片试验 外用药
原文传递
应用HLA—B*5701等位基因药前筛查阿巴卡韦超敏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星美 姚均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1年第1期85-87,91,共4页
阿巴卡韦超敏反应(ABC HSR),是欧美国家临床应用抗艾滋病药物阿巴卡韦时,少数病例发生的过敏性多器官综合征,2001年发现,HLA-B*5701等位基因与阿巴卡韦超敏反应密切相关。发现这一基因位点后,诸多的研究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即能否将HLA-... 阿巴卡韦超敏反应(ABC HSR),是欧美国家临床应用抗艾滋病药物阿巴卡韦时,少数病例发生的过敏性多器官综合征,2001年发现,HLA-B*5701等位基因与阿巴卡韦超敏反应密切相关。发现这一基因位点后,诸多的研究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即能否将HLA-B*5701等位基因筛查应用于临床,在阿巴卡韦用药前进行筛查,从而排除潜在的超敏反应患者,避免因服用阿巴卡韦带来的危害。文章综述了HLA-B*5701基因筛查从发现到临床应用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国际上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巴卡韦 超敏反应 艾滋病病毒 皮肤斑贴实验HLA-B*570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