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肥密措施对南疆水稻抗倒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振洋 王冀川 +1 位作者 袁杰 王奉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以新稻36号为材料,在南疆地区进行了以氮肥水平(N)作为主区、栽插密度(D)作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加,抗折力则先增后降以N2处理(纯N 240 kg/hm^(2))最... 以新稻36号为材料,在南疆地区进行了以氮肥水平(N)作为主区、栽插密度(D)作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加,抗折力则先增后降以N2处理(纯N 240 kg/hm^(2))最高;合理密植能够控制个体发育,降低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与重心高度;茎秆倒伏指数由上述因素共同影响,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0.83~27.78万丛/hm^(2)的处理抗倒伏性较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占比为51.69%~76.14%,是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主要来源,适当增施氮肥能够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积累率;过量施肥则会使干物质在花前的积累量增大,多用于营养器官生长,不利于向籽粒转运。适度密植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4处理(27.78万丛/hm^(2))较其他处理提高18.06%~30.22%,同时也促进了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综合来看,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7.78万丛/hm^(2)时能显著改善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的比例及干物质分配,且未发生倒伏,有利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茎秆强度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转运 南疆
下载PDF
冬麦播前耕作方式对麦玉轮作体系中玉米季土壤水分、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刘水苗 关小康 +11 位作者 赵志恒 王景辉 刘世龙 高培萌 王艳丽 吴鹏年 高晨凯 李煜铭 邵京 于昊琳 王同朝 温鹏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68-3585,共18页
【目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区,研究小麦季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麦玉轮作模式下优化耕作模式以促进夏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6年长期定位试验,设置3种冬小麦播前耕作模式,连年深... 【目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区,研究小麦季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麦玉轮作模式下优化耕作模式以促进夏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6年长期定位试验,设置3种冬小麦播前耕作模式,连年深耕(deeptillage,DT)、连年免耕(no-tillage,NT)和一年深耕两年免耕的轮耕(rotationtillage,RT)。【结果】RT、DT处理较NT处理显著提高夏玉米灌浆期耕作扰动的0—40cm土层贮水量,RT处理较DT处理高4.89%—11.02%(2022年)和4.43%—6.06%(2023年),RT处理较NT处理高8.16%—16.69%(2022年)和6.78%—17.23%(2023年)。RT处理在玉米灌浆期仍能维持较高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前中期RT处理叶面积指数较DT处理增加1.41%—14.28%(2022年)和9.03%—14.46%(2023年),较NT处理增加14.80%—27.56%(2022年)和21.25%—29.39%(2023年)。RT处理花后干物质转移对籽粒贡献率较DT、NT处理提高3.77%、40.36%(2022年)和7.26%、19.91%(2023年)。Logistic方程模拟结果表明3个灌浆阶段的参数大体表现为速增期>渐增期>缓增期,其三粒位表现下部籽粒>中部籽粒>上部籽粒,3个处理各参数变化均表现为RT>DT>NT,其中RT处理提前达到最大灌浆速率,且平均灌浆速率较DT、NT分别增加6.35%、8.06%(2022年)和6.34%、9.84%(2023年)。RT、DT处理百粒重较NT处理显著提高2.71%、6.03%(2022年)和9.02%、12.56%(2023年),RT处理产量较DT、NT处理显著提高8.92%、14.15%(2022年)和6.25%、19.45%(2023年)。分析产量形成结构方程模型可知,0—40 cm土层贮水量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420和0.551,0—40 cm土层贮水量不仅能直接促进产量形成,还能通过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平均灌浆速率影响产量。【结论】土壤贮水量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驱动因子,RT能够提高夏玉米灌浆期土壤贮水量,从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时间,增加干物质积累,优化籽粒灌浆特性,促进干物质和籽粒灌浆速率的提高,最终提高夏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夏玉米 土壤贮水量 干物质转运 籽粒灌浆 产量 小麦
下载PDF
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化银杏叶提取物醇提水沉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毕艳艳 姜佳峰 +5 位作者 孙绍明 刘健 郭田甜 孙艳 张兰 郝大伟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7期59-64,共6页
目的优化银杏叶提取物的醇提水沉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醇苷转移率、萜类内酯转移率及干物质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浓缩倍数、加水倍数、冷沉... 目的优化银杏叶提取物的醇提水沉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醇苷转移率、萜类内酯转移率及干物质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浓缩倍数、加水倍数、冷沉时间进行考察。结果醇提水沉最佳工艺为液料比8∶1(V/m),提取时间1.0 h,提取次数3次,浓缩倍数3倍,加水倍数3倍,冷沉时间28.0 h。结论BBD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醇提水沉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醇提水沉工艺 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 总黄酮醇苷转移率 萜类内酯转移率 干物质得率
下载PDF
子莲采收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
4
作者 刘冬碧 揭志辉 +9 位作者 朱丹丹 唐记平 杨良波 张志毅 郑兴汶 张富林 夏颖 程子珍 赖克强 谢世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0-1712,共13页
【目的】研究加工通芯莲用子莲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为子莲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空莲36号和建选17号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省广昌县开展微区(3 m^(2))试验。分别在子莲移栽后85天(始收期)、103天(收获早期)... 【目的】研究加工通芯莲用子莲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为子莲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空莲36号和建选17号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省广昌县开展微区(3 m^(2))试验。分别在子莲移栽后85天(始收期)、103天(收获早期)、121天(收获盛期)、139天(收获中期)、160天(收获后期)、180天(终收期)采样,测定各器官(部位)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源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转运量,以及汇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量增量。【结果】子莲干物质累积总量主要集中在子莲始收期—收获盛期(移栽后85~121天),其中叶片、根状茎等源器官(部位)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后降,在移栽后139天(花果期末,收获中期)达最高值;莲蓬和果实干物质累积量持续增加;膨大茎开始生长后,干物质累积量迅速增加。叶片、根状茎等源器官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相似,在移栽后139天前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迅速或逐渐下降;花蕾、果实和膨大茎氮磷钾含量相对稳定;莲蓬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与叶片相似,钾的变化与果实相似。子莲氮和钾累积量主要集中在移栽后85~121天,磷积累量主要集中在移栽后85~139天,此期间氮、磷和钾累积量分别占其累积总量的53.9%、61.4%和55.9%。移栽后139~180天,子莲汇器官氮累积量增量在莲蓬、果实和膨大茎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0%、67.8%和29.2%,磷的分配比例分别为1.5%、65.0%和33.5%,钾的分配比例分别为6.7%、40.5%和52.8%,源器官氮磷钾转运量占汇器官累积量增量的比例分别为88.8%、49.9%和77.7%。每生产100 kg通芯莲,子莲植株N、P_(2)O_(5)和K_(2)O最大累积量平均分别为7.50、3.47和9.45 kg,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之比为1∶0.46∶1.26。【结论】收获中期(花果期末)—终收期,子莲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累积有“莲蓬+果实”和“膨大茎”两个汇,并以果实发育为主,氮和钾的来源以体内转运为主,磷的来源体内转运和吸收各约50%。因此,保证花果期充足的养分供应和成藕期磷素的持续供应是子莲高产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莲 干物质累积 养分含量 养分累积量 养分转运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韩金玲 李彦生 +4 位作者 杨晴 周印富 王文颇 李婧实 张国庆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119,共5页
2005年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试验设5个密度水平,分别为2.25万、4.5万、6.75万、9万、11.25万株/hm2。研究表明:春玉米在个体和群体层次上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动... 2005年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试验设5个密度水平,分别为2.25万、4.5万、6.75万、9万、11.25万株/hm2。研究表明:春玉米在个体和群体层次上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动态,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呈单峰曲线动态;种植密度与器官、个体干物质积累量呈负相关,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种植密度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拔节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在灌浆前不受密度影响,灌浆后随密度加大,营养器官所占比重加大,雌穗所占比重下降。随密度增加,茎鞘中干物质向子粒中转移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有增加的趋势,而叶片中则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干物质转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干物质与氮素运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崔超 高聚林 +5 位作者 于晓芳 王志刚 孙继颖 胡树平 苏治军 谢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7-1345,共9页
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内单314(ND314)及四单19(SD19)4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当地农户常规施氮(FCN)和高产施氮(HYN)水平下其花粒期的干物质、氮素转移及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两个施氮水平下先玉... 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内单314(ND314)及四单19(SD19)4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当地农户常规施氮(FCN)和高产施氮(HYN)水平下其花粒期的干物质、氮素转移及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两个施氮水平下先玉335与郑单958均较内单314与四单19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农户常规施氮水平下,产量高低为郑单958、先玉335>内单314、四单19,分别为13512、13381、12260和11932kg/hm2;高产施氮水平下,各品种产量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内单314>四单19,分别为16364、15895、13916和12717kg/hm2。农户常规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产量形成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而在子粒氮素积累上,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吐丝期之后的氮素合成量。高产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产量形成的差异来自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与吐丝期之后干物质的合成,且在子粒氮素积累上,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品种间的差异来自于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与吐丝期之后氮素合成量。氮高效型品种在农户常规施氮及高产施氮水平下均能有效提高子粒产量及氮素含量,且在高施氮量条件下更能有效利用氮素,增加花粒期干物质及氮素吸收转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春玉米 氮效率 基因型 干物质转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荣改 孟祥祯 +3 位作者 王玉珍 冯瑞光 孟令启 宁文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水稻 干物质积累 干物间转换 籽粒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穗颈节间组织与物质运转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肖应辉 陈立云 +2 位作者 余铁桥 唐湘如 罗利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2-396,共5页
以品种间杂交稻为对照 ,对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运转与穗颈节间某些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结实期间茎鞘干物质输出率与穗净增重、最终穗重及灌浆速率呈负相关 ;穗颈节间单位维管或单位韧皮面积上通过的干物质量与灌浆... 以品种间杂交稻为对照 ,对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运转与穗颈节间某些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结实期间茎鞘干物质输出率与穗净增重、最终穗重及灌浆速率呈负相关 ;穗颈节间单位维管或单位韧皮面积上通过的干物质量与灌浆速率显著正相关 ;齐穗后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物质运转 穗颈节间 组织解剖性状 过氧化氢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规律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路海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69,共4页
通过对两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规律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生物产量较高,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之后其生长中心为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前大于吐丝后,比例为67∶33,形成生物学产... 通过对两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规律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生物产量较高,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之后其生长中心为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前大于吐丝后,比例为67∶33,形成生物学产量的关键时期在大口期至吐丝期,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输出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至吐丝25d生长中心为茎秆,吐丝25d至成熟期生长中心为子粒,形成生物学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关键时期在灌浆期,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茎秆和苞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青贮 粮饲兼用 干物质积累 运转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惠杰 房贤涛 +5 位作者 谢祖钦 何花榕 张居念 卓传营 蔡光璟 占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337,共5页
以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叶片的 SPAD 值维持较高的水平;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在移栽至栽后30 d,群体生长率(CGR)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 以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叶片的 SPAD 值维持较高的水平;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在移栽至栽后30 d,群体生长率(CGR)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此后则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且均以施氮量为20 g·m-2的处理为最高。总干物质生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在栽后30 d、拔节期呈直线型正相关,而在齐穗期、成熟期则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关系;稻谷产量与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的关系不密切,而与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茎叶中贮积的碳水化合物约20%~30%在齐穗后输出到稻穗,构成稻谷产量的21.9%~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量 干物质 积累 运转
下载PDF
多效唑对多花黑麦草物质积累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超鹏 周琴 +3 位作者 曹春信 韩亮亮 江巧君 江海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75,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株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的喷施对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多效唑质量浓度增加,株高呈现递减趋势。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多效唑...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株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的喷施对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多效唑质量浓度增加,株高呈现递减趋势。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多效唑有利于多花黑麦草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其抽穗期和成熟期干质量以及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转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多效唑喷施质量浓度过大,多花黑麦草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量均显著下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多效唑响应不同,粒质量受多效唑影响不显著,而穗粒数和穗数受影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多效唑的喷施对产量的三要素中穗数的影响较大,为决定产量的关键因子。多花黑麦草成熟期倒伏现象严重,多效唑的喷施能够有效缓解倒伏,降低落粒率,随喷施质量浓度增加,缓解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多效唑 物质积累和转运 种子产量
下载PDF
柞蚕林生物生产力和干物质转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达志 杨思河 姜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0,共6页
柞蚕林生物生产力和干物质转化研究温达志,杨思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姜波(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凤城118101)Bioproductivitya... 柞蚕林生物生产力和干物质转化研究温达志,杨思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姜波(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凤城118101)BioproductivityandDryMatterTransferofTussah-FeedingOakForest¥WenDazhi(SouthChinaInsti-tuteofBotany,AcademiaSinica,Guangzhou510650),YangSihe(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A-cademiaSinica,Shenyang110015),JiangBo(InstituteofSericulturalScience,Fengcheng,LiaoningProvince113100).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1):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产力 干物质转化 柞蚕林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对西北绿洲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婷 柴守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3-40,共8页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450(T1)、525(T2)、600(T3)、675(T4)、750(T5)、900(T6)万基本苗/hm26个播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灌浆速率、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株...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450(T1)、525(T2)、600(T3)、675(T4)、750(T5)、900(T6)万基本苗/hm26个播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灌浆速率、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株高、单株穗数、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密度对灌浆持续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处理间灌浆速率差异明显,其中以T4的平均灌浆速率最高,T1最低.处理间灌浆速率和粒质量的差异后期大于中期和前期;以3 d为间隔测定的灌浆速率各处理均呈现明显的多齿状变化曲线,表明灌浆速率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明显;快增期籽粒干质量积累达到77.16%~88.60%,各处理籽粒干物质积累可用Richards方程很好拟合;茎秆、叶片、叶鞘总干物质转移对籽粒贡献率处理间的变幅为14.7%~38.7%,对籽粒的贡献率除T6叶片大于茎秆和叶鞘外,其余各处理均以茎秆最大,茎秆平均贡献率为16%,约为叶片和叶鞘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灌浆速率 干物质转移 西北绿洲区
下载PDF
减源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其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魏艳丽 王辉 +4 位作者 冯毅 张玲丽 闵东红 李学军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7-512,共6页
为给小麦育种在源、流、库性状改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三种穗型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减源对不同穗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源亏缺导致干物质累积量和穗粒重降低,减源越多、减源叶位越高,二者降低... 为给小麦育种在源、流、库性状改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三种穗型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减源对不同穗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源亏缺导致干物质累积量和穗粒重降低,减源越多、减源叶位越高,二者降低幅度越大;(2)叶源亏缺可以大幅度提高剩余叶源的光合速率和营养器官花前储藏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其效应不能完全补偿叶源亏缺造成的光合损失;(3)小麦籽粒产量的80%(中穗型和多穗型)~90%(大穗型)来自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源是小麦籽粒库扩建的核心光合源;(4)营养器官花前储存物质可以大幅度被调运用于籽粒库的扩建,小麦生育后期叶源的光合速率不但可以被提高,而且随生育期推进而下降的速度也可以减缓;(5)三种穗型小麦比较,在相同减源条件下,大穗型小麦的光合积累量和穗粒重的降低幅度及光合速率随生育期推进的降低幅度远小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大穗型小麦营养器官花前储存物质对籽粒库的贡献率远小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且花后光合产物的分配也不够合理,说明大穗型小麦源、流、库性状改良的产量潜力远高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适当减小叶面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群体穗数,以及在群体水平上增源、畅流、扩库,可能是大穗型小麦源、流、库性状改良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减源 干物质积累与运转
下载PDF
施氮时期对专用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4
15
作者 沈建辉 戴廷波 +4 位作者 荆奇 姜东 曹卫星 郭文善 王龙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明确施氮时期对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对二个专用小麦品种开花前后氮素同化、运转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和孕穗期追氮均提高了小麦产量和... 为了明确施氮时期对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对二个专用小麦品种开花前后氮素同化、运转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和孕穗期追氮均提高了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但过迟追氮不利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步提高。不同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徐麦26花后氮素积累量,降低了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但提高了淮麦18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相关分析表明,徐麦26籽粒蛋白质合成所需氮素主要来源于花后氮素同化,而淮麦18则更多地依赖于开花前贮存氮素的再动员与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小麦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运转 氮素积累 氮素运转 产量 蛋白质含量 氮肥 施肥时期
下载PDF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9
16
作者 马尚宇 王艳艳 +5 位作者 刘雅男 姚科郡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马元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hm 2(M1)、3.00×106 株·hm 2(M2)和 3.75×106 株·hm 2(M3)], 每个播量设置 3 个施氮量[纯 N 150 kg·hm 2(N1)、225 kg·hm 2(N2)和 300 kg·hm 2(N3)], 研究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 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 3 因素互作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利 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其中, ST 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小麦穗数、 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 LT 处理。在 ST 和 LT 处理条件下, M2 和 M3 处理有效穗数、开花期干物质 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高于 M1, M2 处理穗粒数、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单茎中籽粒重量及 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 显著高于 M1 和 M3。N3 处理的有效穗数、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 量和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 N1 和 N2。在 ST 处理条件下 M1、M2 处理和 LT 处理条件下 所有播量处理均以 N3 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茎籽粒干重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本试验条件下, 增施氮 肥和适当增大播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安农大 1216’在 10 月 12 日播种, 播种密度 3.00×106 株·hm 2、 施氮量为 300 kg·hm 2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积累与运转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4C)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在茎鞘中的较多。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与籽粒中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酶活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 物质积累 运转率 水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干物质和氮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程建峰 蒋海燕 +2 位作者 潘晓云 戴廷波 曹卫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156,共7页
选用3个氮利用效率(NUE)和3个氮收获指数(NHI)显著不同的水稻基因型,在土培盆栽试验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和360kg/hm2)对水稻花后植株干物质和氮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及与氮营养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降低了水稻NUE和NHI,NUE和NHI差... 选用3个氮利用效率(NUE)和3个氮收获指数(NHI)显著不同的水稻基因型,在土培盆栽试验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和360kg/hm2)对水稻花后植株干物质和氮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及与氮营养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降低了水稻NUE和NHI,NUE和NHI差异分别以低氮和高氮为最大。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总积累量、花后积累量及转运量。不同NHI水稻花后干物质和氮转运率及转运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不同NUE水稻则降低。不同NUE水稻花前干物质积累和花后转运量差异最大,不同NHI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差异量最大。不同NUE水稻花后氮积累量差异最大,不同NHI水稻花后氮积累和转运差异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NUE与干物质积累总量、花后氮积累量、氮转运率和转运氮贡献率密切相关;而NHI与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氮贡献率的关系最大。因此,同一施氮量下,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总量、降低花后氮积累量和促进花后氮高效转运是提高NUE的重要措施,提高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氮贡献率则有利于提高N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氮利用效率 氮收获指数 干物质积累运转 氮积累运转
下载PDF
Effect of Source-sink Change on Photosynthesis and Yield of Wheat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旭 刘佳音 江晓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7期59-61,共3页
[Objective]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source sink change of wheat at different densities on wheat yield.[Method] 225 (D1) and 320 plant/m2(D2) were adopted,then cutting flag leaf (L1),the secon... [Objective]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source sink change of wheat at different densities on wheat yield.[Method] 225 (D1) and 320 plant/m2(D2) were adopted,then cutting flag leaf (L1),the second last leaf (L2),removing upper part of spike (L3) and controlling (CK) were used to conduct field experiment.[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of the two densities of wheat's 1 000-grain weight and grain filling rate after anthesis in a decreasing order of L3〉CK〉L2〉L1,and the grain weight per spike and dry matter amount translated after anthesis turned to be CK〉L2〉L1 〉L3.[Conclusion].Both of leaf-cutting and spikelet removing decreased the grain weight per spike and dry matter amount translated after anthesis.Removing upper part of spike increased wheat's 1 000-grain weight.But the decreasing of the sink and dry matter amount translated contributed to the decreasing of the yield of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sink change WHEAT YIELD Rate of grouting dry matter transferred yield
下载PDF
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旱地玉米产量形成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3 位作者 赵刚 樊廷录 王磊 李尚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探讨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旱地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建立高效旱地玉米一次性氮肥全量施用和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支撑。2016—2019年在甘肃省东部黄土旱塬区连续4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控释氮肥全... 探讨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旱地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建立高效旱地玉米一次性氮肥全量施用和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支撑。2016—2019年在甘肃省东部黄土旱塬区连续4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旱地玉米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相比,相同用量的控释氮肥全量基施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灌浆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输出率和贡献率。无论何种降雨年型,施用控释氮肥均能优化玉米产量构成,平均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4.0%和4.9%,进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4年平均增加9.7%。在产量显著增加而耗水量未明显增加的条件下,控释氮肥明显提高了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4年平均增加4.0%;同时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4年平均分别增加9.5%和24.7%。因此,与普通氮肥相比,控释氮肥能更好地改善玉米地上部生长发育,增加灌浆期干物质向穗部转移,有利于旱地玉米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全量基施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