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子春故事演变与文化意蕴
1
作者 杨久红 《天中学刊》 2023年第5期70-78,共9页
杜子春故事源于《大唐西域记》中的烈士池故事,在历代文人改编创作下,杜子春故事经历了唐传奇、拟话本、戏曲等多种形态。随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发展演变,杜子春故事中的宗教思想、市民观念、女性意识等意涵不断丰富更新。文学因素... 杜子春故事源于《大唐西域记》中的烈士池故事,在历代文人改编创作下,杜子春故事经历了唐传奇、拟话本、戏曲等多种形态。随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发展演变,杜子春故事中的宗教思想、市民观念、女性意识等意涵不断丰富更新。文学因素也对故事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俗文学样式促使人物关系更加复杂、情节更加丰富。杜子春故事在不同文本中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春三入长安》 《扬州梦传奇》 《广陵仙》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杜子春》中的中国文学元素探究
2
作者 邢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8期1-5,共5页
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短篇小说《杜子春》取材于中国唐代小说《杜子春传》。文章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作者的想象,无论在情节设置上还是人物性格上都有比较大的改编。通晓中国古典文学的芥川在文中添加了其他... 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短篇小说《杜子春》取材于中国唐代小说《杜子春传》。文章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作者的想象,无论在情节设置上还是人物性格上都有比较大的改编。通晓中国古典文学的芥川在文中添加了其他和中国文学相关的元素,这是原作中没有的。其中,引用吕洞宾所作的唐诗与原作有一字之差,应是参考了《西游记》的缘故。而文章结尾的场景设置可窥见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乡的影子。该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对中国古典原著及作者的书信内容,来证实上述内容是源于中国文学。芥川的创作意图是为了使作为儿童文学的作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杜子春》 中国文学 改编 唐诗 《桃花源记》
下载PDF
杜子春故事所体现的小说趣味漂移——从唐代传奇到明代通俗小说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丽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杜子春》是唐代小说中"离奇怪诞"类型里比较特出的一篇,它既秉承了本土的"志怪"传统,也融合了异域文学的繁缛夸诞,为小说美学树立了新的表现风格。这篇小说来源于古印度传说,再度变形为明代通俗小说《杜子春三入... 《杜子春》是唐代小说中"离奇怪诞"类型里比较特出的一篇,它既秉承了本土的"志怪"传统,也融合了异域文学的繁缛夸诞,为小说美学树立了新的表现风格。这篇小说来源于古印度传说,再度变形为明代通俗小说《杜子春三入长安》之后,在小说内涵的发展方面,体现了由出世追求到世俗认同的演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春 宗教故事 文人趣味与市井视角 修行磨练 人格成长
下载PDF
杜子春《周礼》训诂范式探析
4
作者 丁进 杨化坤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杜子春《周礼》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训诂范式。这个范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字形,释字义,标音读,正句读和说名物制度。在训诂方法方面,揭示本字与借字关系,以通俗的同义词解释生僻词,以双音节词解释单音节词,用反说法解释,用对比法解释,... 杜子春《周礼》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训诂范式。这个范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字形,释字义,标音读,正句读和说名物制度。在训诂方法方面,揭示本字与借字关系,以通俗的同义词解释生僻词,以双音节词解释单音节词,用反说法解释,用对比法解释,变换视角解释,用方言解释。在正音读方面,有以本字组词注音、以同声旁字注音和以他字注音。在说名物制度方面,有行为过程描述法、对比解说法和引用文献证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春 《周礼》 训诂
下载PDF
刘歆的《周礼》学及其在两汉之际的传承谱系
5
作者 丁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6,共6页
两汉之际是《周礼》学的奠基和发轫时期。刘歆是《周礼》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约略说来刘歆对《周礼》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端:首先,刘歆在与其父刘向受诏校理秘府图书时,不仅将《周官》(《周礼》)这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典籍... 两汉之际是《周礼》学的奠基和发轫时期。刘歆是《周礼》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约略说来刘歆对《周礼》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端:首先,刘歆在与其父刘向受诏校理秘府图书时,不仅将《周官》(《周礼》)这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典籍著录于《七略》之中,而且还"独识"《周礼》的价值,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遗余力地向学术界推介这部在秘府之中新发现的典籍。其次,《周礼》一书于王莽当政时被立于学官、设博士主要应归功于刘歆的推动。复次,刘歆不仅研治《周礼》,撰著《周官传》四篇,而且还广收门徒,传授《周礼》之学。两汉之际著名经学家杜子春、郑兴、贾徽、郑众、贾逵及卫宏等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师从刘歆学习过《周礼》。他们或是刘歆的弟子,或是刘歆的再传弟子,都出于刘歆的《周礼》学传承谱系。他们在《周礼》研究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周礼》学逐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周官》 古文经学 刘歆 杜子春 郑众 贾逵 卫宏
下载PDF
杜子春的复音词观念及其对郑玄的影响
6
作者 李玉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3-48,共6页
自《马氏文通》始,学界多认为中国古代无复音词认识观念。东汉经学家杜子春曾对复音词给予大量关注。郑玄《周礼注》所引杜注《周礼》复音词104个共105条,约占郑注复音词总量的4%。其中可看出杜子春已经具有初步的复音词认识,蕴含着他... 自《马氏文通》始,学界多认为中国古代无复音词认识观念。东汉经学家杜子春曾对复音词给予大量关注。郑玄《周礼注》所引杜注《周礼》复音词104个共105条,约占郑注复音词总量的4%。其中可看出杜子春已经具有初步的复音词认识,蕴含着他的复音词观念,在注释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开创之功,并且对郑玄的复音词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音词 郑玄 杜子春 《周礼注》
下载PDF
《杜子春》的多重主题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冰清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8-61,共4页
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取材于中国的唐代传奇小说《杜子春传》,在原作的基础上,芥川进行了创作性的改写,赋予了故事丰富的主题思想。从人性的自私、亲情之爱和修道求仙三个主题对《杜子春》进行解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以... 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取材于中国的唐代传奇小说《杜子春传》,在原作的基础上,芥川进行了创作性的改写,赋予了故事丰富的主题思想。从人性的自私、亲情之爱和修道求仙三个主题对《杜子春》进行解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芥川在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见解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春》 芥川龙之介 主题思想
下载PDF
论芥川龙之介改编的唐代传奇小说——以《杜子春》为中心
8
作者 李娜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发表于1920年7月。此作品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杜子春传》,但与原著有多处差异。本论通过具体分析芥川的《杜子春》和唐传奇《杜子春传》的细微区别,探讨作者改编的目的,原作着重于表现修练成仙的困难,而芥... 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发表于1920年7月。此作品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杜子春传》,但与原著有多处差异。本论通过具体分析芥川的《杜子春》和唐传奇《杜子春传》的细微区别,探讨作者改编的目的,原作着重于表现修练成仙的困难,而芥川的作品通过杜子春经受考验前后的变化,表达了为了无法割舍的人伦之情,应该认真生活的人生态度。并引用芥川另一篇取材于唐代传奇的作品《黄粱梦》作为旁证,指出作者对人伦之情的追求,他所向往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杜子春 黄粱梦 人生态度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杜子春人物形象解读
9
作者 刘晓颖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35-140,共6页
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是在中国唐传奇《杜子春传》的基础上加入作者自身想象改编而成,从人物性格到情节设置都与原著有很大不同。主人公杜子春的心理状态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变化,精神分析学中本我、自我、超... 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是在中国唐传奇《杜子春传》的基础上加入作者自身想象改编而成,从人物性格到情节设置都与原著有很大不同。主人公杜子春的心理状态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变化,精神分析学中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的强烈斗争在其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杜子春最初在“本我”的欲望驱使下追求金钱和仙术,在经受成仙考验的过程中,其“自我”一度受到“本我”的压抑甚至完全“死去”,直到看见自己的母亲受苦,其“超我”人格才开始觉醒,联合“自我”一起抗争并战胜了“本我”,最终虽未能成仙,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杜子春 精神分析学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从《杜子春》中的母亲形象看芥川龙之介的恋母情结
10
作者 张媛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5期18-23,共6页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改编自中国传奇故事的历史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的改编之处是加入了杜子春母亲这一角色。基于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本和作家的经历、社会背景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杜子春》中母亲形象的塑造源于芥川的恋母情结。而恋...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改编自中国传奇故事的历史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的改编之处是加入了杜子春母亲这一角色。基于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本和作家的经历、社会背景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杜子春》中母亲形象的塑造源于芥川的恋母情结。而恋母情结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个人无意识,即童年的创伤性记忆与“内在孩子”的体现;另一方面,源于集体无意识,即因建构日本近代国家需要应运而生的“慈母”形象的建立。《杜子春》中的母亲形象体现了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创伤与日本民族的文化创伤,同时企图通过叙事来帮助自己和读者治愈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春》 精神分析 恋母情结 创伤 母亲形象
下载PDF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误译研究——以韩瑞亚版《杜子春》为例
11
作者 王若菡 《现代英语》 2021年第20期91-93,共3页
古典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也承载了文化传播的作用。《杜子春》为《唐人传奇》中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主人公传奇且带有神话色彩的一生。文章主要从"文化""语境""硬译"三个方面来探讨韩瑞亚... 古典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也承载了文化传播的作用。《杜子春》为《唐人传奇》中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主人公传奇且带有神话色彩的一生。文章主要从"文化""语境""硬译"三个方面来探讨韩瑞亚在《杜子春》上的误译,以批判的角度来鉴赏古典文学的翻译,并希望该角度能够为未来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 《杜子春》 误译 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