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镇雄邹氏端公源于江西考略
1
作者 王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62-72,共11页
镇雄县泼机镇的邹氏端公,是云南较早发现、传承久远的端公坛班。该坛班源于江西,于明朝天启年间传入镇雄,距今历400余年,传承19代。昭通端公戏是一种祭祀戏剧,具有祭中有戏、戏中有祭、祭戏一体的特点。在邹氏端公的祭祀活动中,出现了... 镇雄县泼机镇的邹氏端公,是云南较早发现、传承久远的端公坛班。该坛班源于江西,于明朝天启年间传入镇雄,距今历400余年,传承19代。昭通端公戏是一种祭祀戏剧,具有祭中有戏、戏中有祭、祭戏一体的特点。在邹氏端公的祭祀活动中,出现了鲜活的当地少数民族形象,他们不仅在祭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端公戏中具有代表性的角色,这说明邹氏端公在镇雄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地方化、民族化的烙印。昭通端公戏的存在,既与汉族移民有直接关系,又与区域性的文化生态小环境有着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雄邹氏端公 端公戏 移民 传承 祖源地
下载PDF
羌族碉楼的建造及其文化解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宁 钱永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碉楼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民俗。笔者运用民俗学的理论从分析羌族碉楼的建造、形状、规模、类别、功能入手,揭示了碉楼所蕴涵的深层次民族文化内涵,探讨了羌族碉楼的价值。
关键词 羌族 碉楼 端公 功能 价值
下载PDF
汉水端公舞与丽江东巴跳文化同源性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华江 胡小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35,共6页
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汉水流域端公舞和滇西北地区东巴跳这两个古老的原生态身体运动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汉水端公舞与丽江东巴跳在人文地理环境、舞蹈主体、服饰法器、祭祀程式、舞蹈构成及文化意蕴等方面具有萌生... 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汉水流域端公舞和滇西北地区东巴跳这两个古老的原生态身体运动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汉水端公舞与丽江东巴跳在人文地理环境、舞蹈主体、服饰法器、祭祀程式、舞蹈构成及文化意蕴等方面具有萌生的同源性。这两种依托于身体运动得以彰显的原始巫术仪式,都说明中华民族的原始宗教属于土生土长的自源宗教,同时对于武术等体育运动形式的发生和演变有重要的参照性研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舞 东巴跳 体育萌芽 文化同源性 原始宗教
下载PDF
端公的度职:通往“人神”之路 被引量:2
4
作者 龚德全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4-19,共6页
从实际的祭祀行为来看,端公不仅是人神间的中介,更作为神灵的形象而出现。端公的"人神"文化身份,是其鬼神观念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不仅体现在端公驱鬼逐疫的祭仪中,更体现在端公自身的文化承传中。文章主要围绕端公神秘的&qu... 从实际的祭祀行为来看,端公不仅是人神间的中介,更作为神灵的形象而出现。端公的"人神"文化身份,是其鬼神观念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不仅体现在端公驱鬼逐疫的祭仪中,更体现在端公自身的文化承传中。文章主要围绕端公神秘的"度职"仪式展开,重点撷取"分兵拨将"、"坐桥传法"、"抛牌颁职"这三项祭仪中的核心内容加以论述,藉此对端公的"人神"文化身份获得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 度职 人神
下载PDF
鄂西北端公舞的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娟 周红萍 《四川体育科学》 201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鄂西北端公舞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如下结论:鄂西北端公舞的文化特征有原生态性、交融性、娱乐性和神秘性;鄂西北端公舞的社会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健康促进价值、旅游开...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鄂西北端公舞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如下结论:鄂西北端公舞的文化特征有原生态性、交融性、娱乐性和神秘性;鄂西北端公舞的社会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健康促进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和社会维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北 端公舞 文化特征 社会价值
下载PDF
试论西南端公宗派归属的混融性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德全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端公"作为民间巫师的指代性称谓,是一种带有历史限定意味的概述指称。其宗派归属的混融性特征,表征了端公十分模糊的文化身份存在。"端公"称谓的"巫师"所指与多重能指,是我们理解端公乃至端公文化的一... "端公"作为民间巫师的指代性称谓,是一种带有历史限定意味的概述指称。其宗派归属的混融性特征,表征了端公十分模糊的文化身份存在。"端公"称谓的"巫师"所指与多重能指,是我们理解端公乃至端公文化的一个重要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 宗派归属 文化身份 混融性
下载PDF
逃逸与融合:山地社会里的非遗传承——以三岔傩戏为例
7
作者 吴昶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20,共7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恩施傩戏历史悠久。在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傩戏是依靠当地"端公"团体和他们比较严格的"度职"制度传承下来的。这一建立在山地社会、乡土社会、熟人社会里的师承制度规矩严格,...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恩施傩戏历史悠久。在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傩戏是依靠当地"端公"团体和他们比较严格的"度职"制度传承下来的。这一建立在山地社会、乡土社会、熟人社会里的师承制度规矩严格,它一方面确保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组成部分的傩戏表演技艺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传承,拒绝了未经师承而获得端公资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亦使傩戏传承人与官方正统文化一直保持着较远的距离,强化了其"逃逸文化"的属性。山地社会为这些自我保护机制的延续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使端公文化融入乡土,成为根基深厚的民间信仰。因此,恩施傩戏的非遗保护工作理应将与其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端公群体纳入到共同的文化系统之中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 傩戏 山地社会 非遗传承
下载PDF
从仰韶文化的神秘主义到土家族的端公
8
作者 吴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当猿人制作第一块石器时,我们可以说他创造了“文明”。人类的天性是不满足于生活的现实空间,而是力图构筑精神空间。一切神秘主义以及随后的宗教是先民不满足于生活的现实空间,试图探索精神空间的一项创造。土家族现存的巫师端公,可以... 当猿人制作第一块石器时,我们可以说他创造了“文明”。人类的天性是不满足于生活的现实空间,而是力图构筑精神空间。一切神秘主义以及随后的宗教是先民不满足于生活的现实空间,试图探索精神空间的一项创造。土家族现存的巫师端公,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陶器上蒙面人纹饰表达的应当是一种神秘主义的主题。汉水上游是仰韶文化向南传播的通道,可能是巴人的发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主义 端公 仰韶文化
下载PDF
襄阳端公舞的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
9
作者 张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0-23,共4页
主要运用实地调研法对襄阳端公舞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襄阳端公舞具有原生态性、交融性、娱乐性和神秘性的文化特征,具备科学研究、健康促进、旅游开发和社会维稳等多种社会价值。具有悠久历史的端公舞与襄阳独特的自然环... 主要运用实地调研法对襄阳端公舞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襄阳端公舞具有原生态性、交融性、娱乐性和神秘性的文化特征,具备科学研究、健康促进、旅游开发和社会维稳等多种社会价值。具有悠久历史的端公舞与襄阳独特的自然环境、民俗心理和社会宗教等密切相关,有着深深的楚文化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舞 襄阳 民俗体育 文化特征 社会价值
下载PDF
据荆山采访谈现代民俗的演变与抢救
10
作者 邵学海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据称:荆山北麓一带流传的端公舞,是由先秦巫教祭神歌舞演变而来,是屈原《九歌》的孓遗。为此,笔者曾两次入荆山采访。但是,所搜集资料并不能证明端公舞为《九歌》余绪,而两次端公的演出,却在民俗学上反映了一种趋向,即大型传统民俗在现... 据称:荆山北麓一带流传的端公舞,是由先秦巫教祭神歌舞演变而来,是屈原《九歌》的孓遗。为此,笔者曾两次入荆山采访。但是,所搜集资料并不能证明端公舞为《九歌》余绪,而两次端公的演出,却在民俗学上反映了一种趋向,即大型传统民俗在现代文明建构中逐渐走向消亡与变异的趋向。它表现为:一是趋同化,各地民俗在官方及业余人士主持下很容易发生转移和嫁接,使民俗失去地域特点;二是艺术化,大型民俗活动的祭神、娱神功能减弱,成为带有民间色彩的纯艺术形式,从而脱离乡村,走向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 走向 搜集资料 证明 趋向 建构 业余 《九歌》 屈原 民间
下载PDF
汉水流域端公舞文化传承困境及对策
11
作者 张华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6-18,28,共4页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汉水流域端公舞文化传承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端公舞文化传承存在自然地理环境不断恶化、原地居民民族文化认同逐渐减弱、现代经济开发产生文化误区、传承群体断层等问题。提出对端公舞为代表的传统体...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汉水流域端公舞文化传承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端公舞文化传承存在自然地理环境不断恶化、原地居民民族文化认同逐渐减弱、现代经济开发产生文化误区、传承群体断层等问题。提出对端公舞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原生态保护,通过申报"非遗"、造乡运动、活态保护、去模式化等方式,保留端公舞原始的文化基因,维护民族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舞 汉水流域 民俗体育 传承困境 文化保护
下载PDF
从抽象到具象:西南端公崇奉神祇的文化表现形态
12
作者 龚德全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7-32,共6页
作为古巫在后世的存续与发展,端公所崇奉的神灵系统体现出驳杂繁冗之特点。众多神祇不仅存在于端公的观念世界中,更在其法事行为中具象化为四种文化形态:神案形态、偶像形态、面具形态、话语形态。这些具象化的文化表现形态,不仅为众多... 作为古巫在后世的存续与发展,端公所崇奉的神灵系统体现出驳杂繁冗之特点。众多神祇不仅存在于端公的观念世界中,更在其法事行为中具象化为四种文化形态:神案形态、偶像形态、面具形态、话语形态。这些具象化的文化表现形态,不仅为众多神祇赋予了一种可感性,而且对增强仪式效力及民众信仰度也起着重要作用。端公崇奉神祇的四种文化形态在西南各地具有共通性,这充分表征了西南端公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文化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 神祇 文化形态
下载PDF
区格与分层:端公神鬼观念的空间界域
13
作者 龚德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端公所崇奉的庞杂神系背后,隐蕴着空间界域的"秩序"建构。通过深入诠解"二元对立"、"三界分层"、"五方区格"、"九州界域"等宏观性文化模态,确证了端公神鬼观念的空间界域与中国传统... 端公所崇奉的庞杂神系背后,隐蕴着空间界域的"秩序"建构。通过深入诠解"二元对立"、"三界分层"、"五方区格"、"九州界域"等宏观性文化模态,确证了端公神鬼观念的空间界域与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深刻关联。作为西南各地端公共通的一种文化观念,端公在祭仪中频繁使用这些空间界域象征符号的意旨在于:将整个宇宙空间都纳入到仪式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仪式效力,以达至驱邪逐魔,恢复宇宙秩序清吉平安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 神系 空间界域
下载PDF
王禹偁《端拱箴》的文化史与文学史意义
14
作者 贺同赏 张丽丽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2-76,共5页
北宋初期王禹偁的《端拱箴》是一篇价值非凡但被长久忽略的讽谏之作,可谓作者政治主张之纲要、文章经营之佳构。从北宋初期政治文化特点与唐宋文体革新倾向之双重视角来考察,《端拱箴》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与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 北宋 王禹偁 端拱箴 文化史 文学史
下载PDF
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演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慧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2期68-72,共5页
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是著名作曲家陈钢先生改编创作的乐曲,该曲虽有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烙印,但其优美的旋律、多姿华丽的技巧和饱满的激情都使得该曲值得深入研究。根据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卡尔.弗莱什的相关理论,我们从换把与音准、原... 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是著名作曲家陈钢先生改编创作的乐曲,该曲虽有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烙印,但其优美的旋律、多姿华丽的技巧和饱满的激情都使得该曲值得深入研究。根据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卡尔.弗莱什的相关理论,我们从换把与音准、原位断弓、换弦、音色的选择等方面对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技巧 换把 原位断弓 换弦 换弓
下载PDF
襄阳荆山端公舞与恩施土家族摆手舞民俗体育文化同源及差异化传承辨析
16
作者 张华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襄阳荆山端公舞及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同源性及差异化传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荆山端公舞与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在地理环境、活动主体、服饰法器、祭祀程式、舞蹈构成、文化意蕴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同源性...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襄阳荆山端公舞及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同源性及差异化传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荆山端公舞与恩施土家族摆手舞在地理环境、活动主体、服饰法器、祭祀程式、舞蹈构成、文化意蕴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同源性,验证了在现代文明出现之前,具有文化同源性的端公舞与摆手舞等原始巫术活动是人类祭拜祖先、祭祀神灵活动的主要表达方式,但二者的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多元性与同源性的文化特色及因发展环境等条件的变迁造成不同的传承样式。因此,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略上要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民俗文化选择其最适宜的传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舞 摆手舞 文化多元 文化同源 荆山 襄阳 恩施 土家族
下载PDF
三峡库区“跳端公”传承人余虹韵口述史研究
17
作者 李佳霓 《民族艺林》 2019年第4期152-158,共7页
三峡库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孕育了祀神歌舞“跳端公”这一文化艺术事象。它保留着浓厚的“巴文化”和“楚巫文化”痕迹,是三峡库区原始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虹韵老人的访谈以及相关研究,总结... 三峡库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孕育了祀神歌舞“跳端公”这一文化艺术事象。它保留着浓厚的“巴文化”和“楚巫文化”痕迹,是三峡库区原始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虹韵老人的访谈以及相关研究,总结出目前“跳端公”存在着传承主体的缺位、生存空间的萎缩以及“跳端公”本体保存等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跳端公”面临着如何适应和调整的挑战,它必须坚守其独特性、地域性和认同性,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舞 “跳端公” 口述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重庆开县跳端公舞蹈形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海涛 傅兰媚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0,共5页
跳端公是巫傩祭礼的一种代表形式,在我国的西南以及中原地区都有跳端公的活动。重庆开县地属三峡库区,源远流长的长江水孕育了别具审美趣味的开县跳端公。开县跳端公在形式和内容上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仪式形态;二是戏剧演说形态。... 跳端公是巫傩祭礼的一种代表形式,在我国的西南以及中原地区都有跳端公的活动。重庆开县地属三峡库区,源远流长的长江水孕育了别具审美趣味的开县跳端公。开县跳端公在形式和内容上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仪式形态;二是戏剧演说形态。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在了解开县跳端公有着独特的手诀、舞步和舞仪形式,对传承人进行走访之后,梳理出跳端公的演进历史、舞蹈语言和风格特点。开县跳端公的戏剧演说形态(舞仪形态)对现如今濒临失传的活态文化遗产整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端公 舞蹈形态 戏剧演说形态
原文传递
重庆跳端公“非遗”传承现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海涛 傅兰媚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1,共4页
开县跳端公是重庆地区具有祀神、祭祖、事鬼性质的歌舞仪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大力推进,逐渐受到关注。但文化生境的破坏、村落格局的变动、人口结构的转变、新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的民俗色彩消退、文化根性式微,开县跳端公... 开县跳端公是重庆地区具有祀神、祭祖、事鬼性质的歌舞仪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大力推进,逐渐受到关注。但文化生境的破坏、村落格局的变动、人口结构的转变、新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的民俗色彩消退、文化根性式微,开县跳端公的传承面临极大考验。本文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出发,探寻文化保护、发展的机理,呼吁重庆开县跳端公活动得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端公 “非遗” 传承现状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祀神歌舞“跳端公”的身体演说与活态保护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111,共4页
"跳端公"是长江文化生态中别具特色的民间祭祀活动,其仪式的巫术意味和程式化的身体语言构成了符号性的动作系统。自"非遗"保护以来,保护的重点惯常聚焦于传承的机制与形式上,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生... "跳端公"是长江文化生态中别具特色的民间祭祀活动,其仪式的巫术意味和程式化的身体语言构成了符号性的动作系统。自"非遗"保护以来,保护的重点惯常聚焦于传承的机制与形式上,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舞"的精准问题以及"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创造性问题。文章从"跳端公"的"身体"出发,运用"原态""生态""动态"的逻辑次序推衍出从"元素化解构"向"创造性重构"的转换可能。并为"跳端公"的"活态"保护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端公 在场 身体性 活态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