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骼肌MRI成像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何荣兴 赖志芬 梁颖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成像技术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64例DMD患者临床资料(DMD组),另选取本院无神经肌肉障碍及肌无力病史的16例正常健康体检男孩进行MRI骨... 目的分析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成像技术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64例DMD患者临床资料(DMD组),另选取本院无神经肌肉障碍及肌无力病史的16例正常健康体检男孩进行MRI骨骼肌成像检查(对照组)。入试者均行T_(1)WI肌肉冠状面扫描、横断面T_(1)WI和T_(2)WI-STIR脂肪抑制序列检查,观察所得MRI图像,分析肌肉脂肪浸润和水肿特点,对比不同人群、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中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差异,分析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DMD患者T_(1)WI和T_(2)WI-STIR脂肪检查中受累肌肉的变性均为高信号,提示正常的肌肉组织为脂肪组织浸润替代;对照组MRI检查为中等强度信号。64例DMD患者大腿肌肉均出现不同程度脂肪浸润情况,以臀大肌受累最明显(100%),股薄肌受累最少(39.06%);T_(1)WI脂肪浸润评分为4分最高为臀大肌(62.50%),最低为缝匠肌与股薄肌;T_(1)WI脂肪浸润评分为0分者占比最高为股薄肌(60.94%),其次为缝匠肌(56.25%)。51例患者大腿肌肉出现不同程度水肿改变,累频率低于脂肪浸润受累频,表现为双侧不对称性分布,以股二头肌受累最明显(64.06%),最少受累为阔筋膜张肌(20.31%);T_(2)WI-STIR水肿分级为3级最高者为肌肉为半腱肌(17.19%),分级为0级最多为阔筋膜张肌(79.69%)。DMD组MRI脂肪浸润、水肿累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身高、体重、临床运动功能分级的DMD组患者中的MRI脂肪浸润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MRI脂肪浸润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临床运动功能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BMI之间无相关性(P>0.05);水肿评分与DMD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DMD患者骨骼肌MRI成像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脂肪浸润评分可反映肌肉受累情况及程度,且与患者临床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对临床诊疗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磁共振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脂肪浸润 水肿
下载PDF
伐莫洛酮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琴 焦琳娜 +1 位作者 何建丽 宋志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进行肌营养不良症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中国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病,发病率约30/10万男婴,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躯干肌肉及肢体肌肉无力及萎缩、肌肉的假性肥大,大多数还会有心肌损害,一般患儿在1...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进行肌营养不良症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中国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病,发病率约30/10万男婴,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躯干肌肉及肢体肌肉无力及萎缩、肌肉的假性肥大,大多数还会有心肌损害,一般患儿在12岁左右不能行走,后期会出现呼吸肌无力,由于DMD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在20~30岁因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糖皮质激素对DMD运动和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目前临床建议早期使用,但糖皮质激素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有较多限制。近十余年国外临床研究发现伐莫洛酮对DMD有同糖皮质激素一样的疗效,但没有与糖皮质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生长发育迟缓、骨疾病、肌肉萎缩等)。本文就目前关于伐莫洛酮治疗DMD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伐莫洛酮 糖皮质激素 新型抗炎药游离甾体化合物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下肢骨骼肌定量MRI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太雅 陈嘉坤 +1 位作者 黄杨 李志勇(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82-487,共6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多模态MRI,如水脂分离(Dixon)、T2 mapping、扩散张量成像(DTI)、MRS、23Na-MRI均能够在显示肌肉形态学特征及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客观定量肌肉组织的微观变化,可以整体、...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多模态MRI,如水脂分离(Dixon)、T2 mapping、扩散张量成像(DTI)、MRS、23Na-MRI均能够在显示肌肉形态学特征及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客观定量肌肉组织的微观变化,可以整体、无创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甚至可以早期发现肌肉损伤,而且各种成像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多指标多维度表征疾病特征。人工智能在肌肉成像领域的发展也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就骨骼肌定量MRI及人工智能在DM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肌肉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下载PDF
MRI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大腿肌肉评估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奕乐 闫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31-1135,共5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高致残性及高致死性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其起病隐匿且进展较快,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由于MRI可以无创性检测骨骼肌中病理改变并且量化疾病程度等优点,近年来,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高致残性及高致死性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其起病隐匿且进展较快,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由于MRI可以无创性检测骨骼肌中病理改变并且量化疾病程度等优点,近年来,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常规MRI、定量MRI、多参数MRI以及MRI结合人工智能对监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疾病程度进行综述,提出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及现阶段的局限性,并为后期展开相关研究,为疾病的诊断和精准量化病变肌肉的状态与监测肌肉病变的进展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骨骼肌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共振 深度学习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及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茹凉 阿尔孜古丽·艾买提 +5 位作者 刘硕 汪川靖 翟如玉 马晓霞 叶力阿曼·加依拉吾 严媚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调查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通过分析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方法对0~14岁的DMD患儿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价,0~<6岁患儿采用格赛尔发展量表,6~14岁患... 目的调查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通过分析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方法对0~14岁的DMD患儿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价,0~<6岁患儿采用格赛尔发展量表,6~14岁患儿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Ⅳ版。分析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DMD疾病严重程度及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情况的关系。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绘制列线图,构建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采用列线图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8例患儿中,认知功能障碍13例、认知功能正常25例,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4.21%。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患儿DMD严重程度、基因突变类型、突变外显子数目、突变位点均无相关性。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患儿,AST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正常患儿(P均<0.05)。IL-6(OR=1.170,95%CI 1.029~1.423)、TNF-α(OR=1.427,95%CI 1.149~2.018)是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根据AST、IL-6、TNF-α建立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预测效能稳定。结论DMD患儿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IL-6、TNF-α可能是DMD患儿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基于血清AST、IL-6、TNF-α建立的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测DM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认知功能障碍 抗肌萎缩蛋白 基因突变 炎症因子 列线图
下载PDF
mTOR调控自噬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肌纤维损害中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卜一 张慧卿 +5 位作者 韩敬哲 张金茹 王宁 马少娟 吴红然 宋学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索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相关自噬调节通路在mdx小鼠骨骼肌纤维中有关线粒体形态学异常以及肌肉萎缩和坏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选取8 w龄雄性mdx小鼠为实验组,同龄C57小鼠为对照组,每组各3只,取股四头肌组织,通过病... 目的探索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相关自噬调节通路在mdx小鼠骨骼肌纤维中有关线粒体形态学异常以及肌肉萎缩和坏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选取8 w龄雄性mdx小鼠为实验组,同龄C57小鼠为对照组,每组各3只,取股四头肌组织,通过病理染色观察肌肉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电镜技术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自噬泡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线粒体标志物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的共定位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mTOR相关自噬调控通路蛋白的表达,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w龄mdx小鼠股四头肌组织萎缩,肌纤维内可见核内移、肌再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线粒体体积变小,数量增多,并出现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现象.免疫荧光可见线粒体标记物VDAC和自噬泡标记物LC3的团块状聚集,两者的共定位增加.自噬相关基因蛋白及基因表达上升、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明显上升,mTOR通路下游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8w龄mdx小鼠股四头肌组织内肌纤维存在变性和坏死,线粒体形态学异常.mTOR的活性降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该阶段自噬通路处于激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x小鼠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MTOR 自噬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许可 郭应坤 许华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心肌病是目前导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种准确且高度可重复的技术,其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late gad... 心肌病是目前导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种准确且高度可重复的技术,其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d, LGE)在诊断和临床治疗DMD心肌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T1 mapping、T2mapping、特征追踪等新技术在DMD心肌病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DMD的CMR研究广泛地分析了心脏受累的模式,但尚未确定心脏受损随时间的演变以及CMR对超声心动图的附加价值及相关结果的预后意义。因此,笔者拟对DMD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及CMR在DMD心肌病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MD患者心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定量评估及危险分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T2 mapping 延迟强化 特征追踪 早期诊断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8
作者 白吉娜 杜春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55-157,共3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从下肢肌肉开始乃至全身的肌肉进行性萎缩。发病时间一般在2-5岁,之后呈现进行性加重,最终常因累及心脏而导致死亡,是一种低发病率而高致命性的儿科疾病...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从下肢肌肉开始乃至全身的肌肉进行性萎缩。发病时间一般在2-5岁,之后呈现进行性加重,最终常因累及心脏而导致死亡,是一种低发病率而高致命性的儿科疾病。患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影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对于本病的研究仍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希望能通过总结中西医疗法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中西医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Surgical and 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following spinal deformity correction
9
作者 Simon Roberts Ayesha Arshad Athanasios I Tsiriko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6期411-426,共16页
BACKGROUND Life expectancy in patients with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has improved due to advances in medical care.DMD patients develop progressive spinal deformity after loss of ambulatory function and onset of... BACKGROUND Life expectancy in patients with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has improved due to advances in medical care.DMD patients develop progressive spinal deformity after loss of ambulatory function and onset of wheelchair dependence for mobility.There is limited published data on the effect of spinal deformity correction on 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s,quality of life(QoL),and satisfaction in DMD patients.AIM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s following spinal deformity correction in DMD patients.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2000-2022.Data was collected from hospital records and radiographs.At follow-up,patients completed the muscular dystrophy spine questionnaire(MDSQ).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NOVA to analys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actor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DSQ scores.RESULTS Forty-thre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with mean age 14.4 years at surgery.Spinopelvic fusion was performed in 41.9%of patients.Mean surgical time was 352.1 min and mean blood loss was 36%of estimated total blood volume.Mean hospital stay was 14.1 d.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5.6%of patients.Mean preoperative scoliosis was 58°,pelvic obliquity 16.4°,thoracic kyphosis 55.8°,lumbar lordosis 11.1°,coronal balance 3.8 cm,and sagittal balance+6.1 cm.Mean surgical correction of scoliosis was 79.2%and of pelvic obliquity was 80.8%.Mean follow-up was 10.9 years(range:2-22.5).Twenty-four patients had died at follow-up.Sixteen patients completed the MDSQ at mean age 25.4 years(range 15.2-37.3).Two patients were bed-ridden and 7 were on ventilatory support.Mean MDSQ total score was 38.1.All 16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 of spinal surgery and would choose surgery again if offered.Most patients(87.5%)reported no severe back pain at follow-up.Factor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outcomes(MDSQ total score)included greater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age,scoliosis postoperatively,correction of scoliosis,increased lumbar lordosis postoperatively,and greater age at loss of independent ambulation.CONCLUSION Spinal deformity correction in DMD patients leads to positive long-term effects on QoL and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These results support spinal deformity correction to improve long-term QoL in DM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SCOLIOSIS SURGICAL Functional OUTCOMES
下载PDF
单中心1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10
作者 石凤蕊 吴秋华 +1 位作者 王林 强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生育过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孕妇的产前诊断价值,为避免再次生育DMD患儿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的DMD家系(先证者...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生育过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孕妇的产前诊断价值,为避免再次生育DMD患儿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的DMD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共121例,其中15例家系(包括15个先证者、15个先证者母亲、16例羊水样本)的先证者母亲已再次怀孕,采用MLPA技术对先证者和先证者母亲的DMD基因进行检测,再对母亲羊水进行DMD产前诊断。结果15例产前诊断家系中,先证者缺失突变14例,重复突变1例;7例先证者缺失或重复突变遗传自母亲,新发突变8例。母亲有缺失或重复突变的8例羊水标本中,4例存在杂合缺失突变(女胎),1例存在纯合缺失突变(男胎),其余3例胎儿未检测到外显子缺失或重复;母亲无重复或缺失的8例羊水标本均未检测到DMD外显子拷贝数缺失或重复。缺失率最高的区域位于45-50号外显子。结论在明确先证者DMD基因突变类型前提下,产前诊断是预防再次生育DMD患儿的有效手段。MLPA技术作为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DMD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明确DMD患儿家系基因突变类型、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产前诊断
下载PDF
The resist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training in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a case study
11
作者 Ravneet Singh 《TMR Non-Drug Therapy》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Background: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ist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in improving muscle strength and functional abilities in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The study was also aimed to determine if resistive ... Background: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ist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in improving muscle strength and functional abilities in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The study was also aimed to determine if resist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can slow dow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Methods:A seven-year-old male child was diagnosed with Duchenne muscle dystrophy presented to outpatient physiotherapy clinic.The patient was presented with difficulty in stair climbing,sitting up from the floor,fatigue,and muscle weakness specifically weakness in the proximal limb muscles.The progressive resistive range of motion training was implemented for four years to improve muscle strength and functional abilities.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grading scale,north ambulatory assessment scale,and creatine kinase were used to evaluate muscle strength,functional abilities,and creatine kinase levels.Results:The muscular strength and functional abilities did not improve after four years of exercise training.The creatine kinase levels were decreased over the period of four years.Conclusion:Resist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are helpful in maintaining the muscular strength and functional abilities in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ular dystrophy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exercise training resistive range of motion creatine kinase
下载PDF
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的骨髓移植模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为西 张成 +2 位作者 刘焯霖 王训 刘晓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 (mdx鼠 )的骨髓移植模型 ,摸索有效的放疗剂量。【方法】用体外培养的不同数量的C5 7BL/ 6雄鼠的骨髓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骨髓悬浮细胞 ,用不同方法移植给不同剂量放疗后的mdx鼠 ,观察受体鼠的存... 【目的】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 (mdx鼠 )的骨髓移植模型 ,摸索有效的放疗剂量。【方法】用体外培养的不同数量的C5 7BL/ 6雄鼠的骨髓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骨髓悬浮细胞 ,用不同方法移植给不同剂量放疗后的mdx鼠 ,观察受体鼠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间 ,并对死亡鼠作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 )的病理学检测。【结果】 16只mdx鼠移植前 3d 12Gyγ射线照射 ,在移植后 7d内全部死亡 ,且注射细胞数较多者 ,存活时间相对较长 ;8只经 6Gyγ射线照射的mdx鼠 ,移植后 6 0d ,存活 4只 ,其中 1例经腹腔注射骨髓细胞、1例肌肉局部注射骨髓细胞 ,移植后 7d内死亡 ;而 8Gyγ射线照射的 14只mdx鼠 ,移植后 6 0d 10例存活 ,4例死亡。【结论】本实验条件下 ,移植前 8Gyγ射线放疗较合理 ,在有效剂量放疗破坏受体骨髓造血系统后 ,静脉注射移植同种鼠的骨髓细胞、基质细胞、悬浮细胞 ,mdx鼠存活率较高 ,且移植细胞数量以 1× 10 7个 /只鼠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移植 肌营养不良 疾病模型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 被引量:13
13
作者 申本昌 张成 +1 位作者 孙筱放 李少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2位无关DMD男性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DHPLC... 目的比较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2位无关DMD男性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DHPLC技术检测过的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23位女性亲属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DHPLC技术和MLPA法均检测出11位先证者具有DMD基因缺失突变,3位先证者具有DMD重复突变;MLPA法除能更精确地检测出上述突变外,还检测出DHPLC法未检测出的两位患者的DMD基因存在缺失突变。16个家系中18位可能的女性携带者中,12位经检测为缺失/重复突变携带者。两种方法均未检测到6位先证者及其女性亲属DMD基因具有缺失/重复突变。结论与DHPLC法和传统的多重PCR方法相比,MLPA法检测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位置更为准确。MLPA法可用于检测先证者及家系中女性携带者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
下载PDF
MR T_2 mapping成像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晓悦 肖江喜 +2 位作者 杜婧 朱颖 袁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应用价值,并将T_2mapping成像与T_1脂肪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6月经病理或基因确诊的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2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53±6.25)岁,平均病程为(4.17&... 目的探讨MRI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应用价值,并将T_2mapping成像与T_1脂肪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6月经病理或基因确诊的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2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53±6.25)岁,平均病程为(4.17±3.79)年。同期选择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25.67±1.23)岁。均行下肢MRI检查,评价其MRI表现,并应用T_1脂肪评分系统进行脂肪浸润分级,T_2mapping成像测定T_2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T_2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T_2值与T_1脂肪评分,以及两者分别与年龄、病程、肌酸激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例组的T_2值及T_1脂肪评分分别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22例病人MRI表现为受累肌肉呈不同程度脂肪浸润,T_1WI呈高信号,5例MRI表现正常。22例病人各块肌肉的受累程度不同,但T_2值与T_1脂肪评分分布趋势相似,两者均反映受累最重者为大收肌(T_2值243 ms,T_1评分2.8),其次为臀大肌(T_2值243 ms,T_1评分2.7)、股外侧肌(T_2值225 ms,T_1评分1.9),受累较轻的有股薄肌(T_2值171 ms,T_1评分0.3)、缝匠肌(T_2值170 ms,T_1评分0.6)及长收肌(T_2值175 ms,T_1评分0.4)。病例组的T_2值[(211.9±65.2)ms]明显高于对照组[(141.6±16.7)ms](t=5.228,P<0.001)。MRI表现正常的病人,其T_2值[(158.1±15.4)ms]比对照组[(141.6±16.7)ms]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78)。T_2值与T_1脂肪评分、病程及临床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年龄和肌酸激酶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T_1脂肪评分与年龄、病程及临床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肌酸激酶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T_2mapping成像与T_1脂肪评分系统均能很好地评价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的肌肉受累分布特征及病情的严重程度,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的下肢肌肉T_2值与T_1脂肪浸润程度呈正相关,T_2值比T_1脂肪评分更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儿童 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成像
下载PDF
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玉红 张光运 +1 位作者 张国成 徐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点及肌酶、肌电图、肌肉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dystrophin蛋白检测确诊的D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儿平均年龄7.2岁,平均发病年龄4.5岁,15%患儿...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点及肌酶、肌电图、肌肉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dystrophin蛋白检测确诊的D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儿平均年龄7.2岁,平均发病年龄4.5岁,15%患儿有家族史。40例患儿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肌酶升高以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为主,≤8岁年龄组CPK值高于>8岁组。所有患儿肌肉活检均有肌纤维变性和坏死,12.5%的患儿尚伴炎性细胞浸润。在有肌源性损害同时,15%的患儿肌电图尚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血清肌酶、肌电图及肌活检是DMD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对于肌电图有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活检病理检查有炎性细胞浸润者,应进行基因检测和(或)dystrophin蛋白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肌酶 肌电图 肌肉活检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2例基因缺失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孔祥东 史惠蓉 +2 位作者 常青 王怀立 王慧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缺失突变的类型,建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方法:应用寡核苷酸引物扩增DMD基因18个外显子区域,对27例家系32例DMD患者进行基因缺失分析,用4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引物对DMD家系进行扩增片段长度...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缺失突变的类型,建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方法:应用寡核苷酸引物扩增DMD基因18个外显子区域,对27例家系32例DMD患者进行基因缺失分析,用4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引物对DMD家系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并对10例先证者有DMD基因缺失的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7例DMD家系中19例(70.4%)有至少1个外显子缺失,且缺失热点区域集中在外显子12、13、45、47、48、49和50,所有携带者至少有1个或1个以上多态性位点为杂合态,缺失诊断结合多态分析进行诊断,10例男性胎儿中2例具有外显子缺失。结论:基因缺失诊断结合连锁分析可快速、准确地进行DMD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缺失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中文版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惟 李惠 +6 位作者 李西华 苏怡 赵蕾 陆恺 胡晓平 翟淳 周水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确定中文版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应用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纳入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接受功能评估的DMD患儿,均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能独立行走≥1... 目的确定中文版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应用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纳入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接受功能评估的DMD患儿,均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能独立行走≥10 m,无严重认知障碍。2名物理治疗师同时对DMD患儿进行测试,检验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同一评价者在第1次评价后3~7 d进行第2次评价,检测重测信度;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的类目编码与NSAA的项目概念进行关联,确定NSAA的内容效度;通过分析NSAA的分值与6 min步行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关联效度分析。结果 2个治疗师对20名DMD男孩的不同测试结果间的信度分析显示,NSAA原始分和线性分信度ICC分别为0.96和0.97;1名治疗师前后3~7 d重测16名DMD男孩,NSAA的原始分和线性分具有很好的重测信度(ICC=0.96);NSAA17个项目共与8个ICF-CY编码发生了20次关联,8个编码都属于d4(移动)下属,表明NSAA的评价内容主要聚焦于DMD患儿活动能力中的移动能力;143例DMD男孩的NSAA原始分和线性分与6min步行距离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40和0.38)。结论中文版NSAA量表无论是原始分还是线性分都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结合其他的评价指标,NSAA可以有效地评价中国DMD男孩的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活动 评估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ICF-CY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儿家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惠 史惟 +4 位作者 苏怡 李西华 陆恺 周水珍 王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探索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框架下开展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功能和背景性因素评价的可行性,同时实施相应的家庭康复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以1名6岁5个月DMD男孩(处于行走早期阶段)为... 目的探索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框架下开展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功能和背景性因素评价的可行性,同时实施相应的家庭康复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以1名6岁5个月DMD男孩(处于行走早期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计时功能测试、手持式肌力测定仪测试、体质量指数、家庭访谈等评估方法评价患儿功能和背景性因素状态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实施为期1年的家庭康复干预,分析上述评价指标的变化状况判断干预疗效。结果 1年后,身体功能方面,除了髋伸展肌群外其余肌群力量略有改善或维持;体质量指数没有明显改变;活动能力方面,NSAA分值略有提高并得以维持,计时功能测试大部分项目有所进步;家长对家庭康复干预的态度和执行力也有显著改善。结论在ICF-CY框架下实施DMD患儿的家庭康复干预可行,可以使DMD患儿和家庭获得更为全面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 家庭干预
下载PDF
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宁 尹小玲 +4 位作者 肖波 刘运海 孙新刚 张文娟 李秋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为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30例经免疫组化测定Dystrophin蛋白而确诊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9岁,5例有家族史,2例伴有智力...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为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30例经免疫组化测定Dystrophin蛋白而确诊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9岁,5例有家族史,2例伴有智力障碍。25例患者可见典型双下肢腓肠肌肥大,Gower征阳性25例,鸭步21例,翼状肩胛18例。30例患者血清肌酶升高,以肌酸激酶(CK)升高为主。28例行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示典型肌营养不良病理表现,其中5例可见肌纤维分裂及漩涡状肌纤维,4例NADH染色可见虫噬状肌纤维,ATP染色2例I型肌纤维优势,1例II型肌纤维优势,ORO染色部分肌纤维脂肪成分轻度增高9例。结论 DMD起病年龄较早,肌无力为其主要临床症状,血清酶学与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结合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肌电图 肌肉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模型鼠骨髓移植后的行为学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为西 张成 刘焯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确立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模型鼠(mdx鼠)骨髓移植前的有效放疗剂量,观察不同数量、不同成分的骨髓细胞对受体mdx鼠造血功能的重建和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数量的体外培养6-8周C57BI/6雄鼠的骨髓细胞... 目的 确立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模型鼠(mdx鼠)骨髓移植前的有效放疗剂量,观察不同数量、不同成分的骨髓细胞对受体mdx鼠造血功能的重建和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数量的体外培养6-8周C57BI/6雄鼠的骨髓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骨髓悬浮细胞,经鼠尾静脉注射给不同剂量放疗后的mdx鼠,观察受体鼠的存活率及行为学改变。结果10只mdx鼠移植前3天12 Gyγ射线照射,在移植后7天内全部死亡,且注射细胞数较多者,存活时间相对较长,而8Gyγ射线照射的6只mdx鼠,移植后30天5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本实验条件下,移植前8Gyγ射线放疗较合理,在有效剂量放疗破坏受体骨髓造血系统后,移植同系鼠的骨髓细胞、基质细胞、悬浮细胞,mdx鼠均能耐受并存活,且以移植细胞数量为 1×107个/只鼠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移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