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工业区更新的城市设计研究——以德国杜伊斯堡内港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可石 杨志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德国杜伊斯堡市内港成功的旧工业区更新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城市设计中空间形态、功能、交通、环境、公共空间、建筑方面更新措施的阐述,归纳出其城市设计更新的经验:保持空间形态完整;功能规划混合多样;构建...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德国杜伊斯堡市内港成功的旧工业区更新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城市设计中空间形态、功能、交通、环境、公共空间、建筑方面更新措施的阐述,归纳出其城市设计更新的经验:保持空间形态完整;功能规划混合多样;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环境;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倡导绿色交通;延续原有建筑文脉;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工业区 旧工业区更新 杜伊斯堡内港 城市设计
下载PDF
澳门内港滨水区再开发的城市设计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江菡 龙元 +1 位作者 费迎庆 高悦尔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8-83,共6页
提升与活化旧城滨水区,实现港城缝合与再现滨水活力,是当前很多城市已经或即将面临的挑战。旧城环境之下,基于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滨水开放空间重构,既是契机也存在诸多限制。基于澳门内港滨水区城市设计实践,分析了当前澳门内港旧... 提升与活化旧城滨水区,实现港城缝合与再现滨水活力,是当前很多城市已经或即将面临的挑战。旧城环境之下,基于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滨水开放空间重构,既是契机也存在诸多限制。基于澳门内港滨水区城市设计实践,分析了当前澳门内港旧城滨水区开放空间的滨水界面,旧城街巷、前地、绿地的现状,以及交通与水患问题。从两大核心设计要点(交通与防洪)展开,分析其对开放空间构建的上位设计限制,明确可进行设计控制的潜在要点,进而探析内港旧城滨水区再开发的开放空间总体设计控制建议,借此为未来旧城滨水区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旧城 滨水区再开发 开放空间 澳门内港 城市设计
下载PDF
关于大连港码头滨水地区未来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晖 梁江 《城市建筑》 2009年第5期101-103,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大连港地区更新改造的相关规划设计研究过程与成果,分析与其最终修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根本差别,并结合我国规划设计实践的现状,提出相关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 大连港 空间设计 城市形态 中心区 商业建筑
下载PDF
珠江·广州城·湾区城市——由“广州港湾广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际邀请赛引发的思考
4
作者 陈少锋 马威 《时代建筑》 2002年第3期40-41,共2页
本文介绍了在“广州港湾广场”的设计中,通过从历史、未来发展及空间构成关系三方面对珠江与广州城市的关系,在遵循城市设计原则的同时,注重塑造沿珠江的亲水建筑方案。
关键词 珠江 城建 湾区城市 历史 未来 城市设计
下载PDF
紧凑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综合体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月星环球港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白雪君 《城市建筑》 2020年第34期137-140,共4页
在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综合体已经成为城市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高度聚集城市人口、混合多种城市功能,以及促进城市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本文以上海月星环球港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在三维立体模式、杂交与共生和空间补偿3个方... 在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综合体已经成为城市核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高度聚集城市人口、混合多种城市功能,以及促进城市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本文以上海月星环球港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在三维立体模式、杂交与共生和空间补偿3个方面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城市 高密度 城市综合体 设计策略 上海月星环球港
下载PDF
内港更新的城市设计干预要点与支撑机制——以波士顿内港为例
6
作者 杨震 刘存理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79,共8页
对美国波士顿内港面临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概述,从“安全防护、生态修复、步行串联、活力提升”4个维度分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内港更新城市设计干预要点,进而从“整体规划与分区开发、导则指引与信息共享、条款置换与利益补偿、社团协作与... 对美国波士顿内港面临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概述,从“安全防护、生态修复、步行串联、活力提升”4个维度分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内港更新城市设计干预要点,进而从“整体规划与分区开发、导则指引与信息共享、条款置换与利益补偿、社团协作与多方参与”4个方面探讨了城市设计的支撑机制,最后总结出4个方面的借鉴:全民共享的信托原则、问题导向的多维介入、兼顾公私的利益平衡、开放多元的社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港更新 城市设计干预 机制 波士顿
原文传递
始于原型设计与试验——瑞典哥德堡禧年公园的景观设计
7
作者 马丁·埃里克 李慧彦(翻译) 王胤瑜(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2期96-109,共14页
瑞典哥德堡禧年公园的设计采用"双轨并行"模式—其永久性园区将于2021年底竣工并开放;自2014年起,一系列临时公园和设施将随着若干公众工作坊的开展陆续建成。场地的逐步演化给了生态系统适应的时间,也使公众有机会直接参与... 瑞典哥德堡禧年公园的设计采用"双轨并行"模式—其永久性园区将于2021年底竣工并开放;自2014年起,一系列临时公园和设施将随着若干公众工作坊的开展陆续建成。场地的逐步演化给了生态系统适应的时间,也使公众有机会直接参与建设和种植活动,同时间接表达自己对公园的关注点以及期望,帮助优化永久性公园的最终设计。针对场地原本以荒草为主的脆弱滨水生态系统以及社会文化遗产,在公众的配合下,一座1:1比例的景观实验室—"水岸园"得以建立,用于测试各类新材料、工作方法,以及种植和维护技术,以便应用于永久性"嬉学园"的建设。该设计过程强调观设计师与场地维护人员的紧密合作,以期在长远的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美学价值,亦强调了景观设计师持续参与公园维护以及数字工具应用的重要性。该项目还采用岩土工程技术建造了一片缓坡湿地,并创建本土与引进物种混合的植物群落,促进其自然演替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生物多样性的长期提升创造先决条件。通过这样的原型设计和测试,广大公众、维护人员和专家都参与到项目中,从城市生态系统、荒野景观和美学角度促成了一场有关景观持久性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更新 场所营建 城市生态系统 渐进式设计过程 城市绿地维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