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画“周公辅成王”与汉代政治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二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以"周公辅成王"为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等地。周公辅成王的史实涉及幼主、权臣、宗室三个方面的关系。早在先秦时期,周公就已被视为圣人。西汉时期,霍光和王莽都曾在政治上效法周公。霍光是比附周公的正面典型,而王... 以"周公辅成王"为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等地。周公辅成王的史实涉及幼主、权臣、宗室三个方面的关系。早在先秦时期,周公就已被视为圣人。西汉时期,霍光和王莽都曾在政治上效法周公。霍光是比附周公的正面典型,而王莽则是假托周公的反面例子。到了东汉,官方更突出周公"圣师"的地位,并与兴学重教结合起来。"周公辅成王"汉画在东汉的出现与两汉的政治分不开,也同鲁地信仰周公的传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周公辅成王” 汉代政治
下载PDF
继道统与制礼法:汉代孔子见老子图的图像逻辑及其传播 被引量:4
2
作者 范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
孔子见老子图是汉代墓葬艺术中的常见题材。结合与之相对应出现的周公辅成王图,通过图像和相关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孔子见老子图是用孔子见老子故事来表现孔子,而老子、项橐以及孔子弟子,都是孔子继承上天道统过程中的辅助角色。另外,孔... 孔子见老子图是汉代墓葬艺术中的常见题材。结合与之相对应出现的周公辅成王图,通过图像和相关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孔子见老子图是用孔子见老子故事来表现孔子,而老子、项橐以及孔子弟子,都是孔子继承上天道统过程中的辅助角色。另外,孔子对于汉室的现实意义是,他还是制作礼法的素王。孔子和周公一道,成为统治者利用的资源,被国家祭祀,也被视觉化。孔子见老子图从庙堂到墓葬的传播,也反映了汉代经义和谶纬思想传播的过程,由上而下、逐渐混杂、逐渐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见老子 周公辅成王 谶纬 汉画
下载PDF
三监之乱迅即爆发之谜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勇 李玲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6-21,共6页
周武王死后不久,管叔、蔡叔勾结武庚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徐奄响应,东夷蠢动,周邦天下共主的地位一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周得天下不过短短两三年,何以面临如此严重的统治危机?过去对于三监之乱的爆发,学者大多归结为管叔个人政... 周武王死后不久,管叔、蔡叔勾结武庚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徐奄响应,东夷蠢动,周邦天下共主的地位一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周得天下不过短短两三年,何以面临如此严重的统治危机?过去对于三监之乱的爆发,学者大多归结为管叔个人政治野心的膨胀,视此为一场王位争夺战。实际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受西周贵族国家结构的局限,中央王朝控制地方的制度性缺失是先天的。而成王年幼继位造成王权名与实的分离,以及最初分封制的不成熟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造成管叔、武庚之辈政治野心的膨胀,一场内忧外患交织的反周叛乱急剧发酵,最终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监之乱 爆发原因 成王 周公 管叔
下载PDF
关于宝鸡市戴家湾、石鼓山商周墓地的国别与家族问题 被引量:6
4
作者 尹盛平 尹夏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
关于宝鸡市戴家湾、石鼓山商周墓地的族属问题,学界一直有众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从两个墓地出土遗物、相关文献及地望等方面入手,推断戴家湾墓地为曾跟随周公东征商奄等东夷叛国,并得到周公赏赐的夨国将领——的家族墓地,石鼓山墓地可能... 关于宝鸡市戴家湾、石鼓山商周墓地的族属问题,学界一直有众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从两个墓地出土遗物、相关文献及地望等方面入手,推断戴家湾墓地为曾跟随周公东征商奄等东夷叛国,并得到周公赏赐的夨国将领——的家族墓地,石鼓山墓地可能是"姜氏之戎"夨国姜太公家族的墓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家湾墓地 石鼓山墓地 姜戎夨国 家族 姜太公家族
下载PDF
鹖冠子的理想政治论——成鸠氏之治及理论渊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兆贵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3期89-93,共5页
鹗冠子的理想政治和时局有密切的关系,他对一些大国不能得志于天下,深感痛惜。他深思败亡之由,并藉此提出自己的理想政治论——成鸠氏之治,其家族以“制邑理都”、“啬万物”、“与天地总”、“素皇内帝”等统治方法来统治,结果能统治... 鹗冠子的理想政治和时局有密切的关系,他对一些大国不能得志于天下,深感痛惜。他深思败亡之由,并藉此提出自己的理想政治论——成鸠氏之治,其家族以“制邑理都”、“啬万物”、“与天地总”、“素皇内帝”等统治方法来统治,结果能统治天下一万八千年。这一理论主要受管子军政改革、《周礼》治官治民、选贤与能、《商君书》等法家严刑峻法等思想所影响。这种理想政治的实施,会统一中国,建立集权的中央政府,四夷宾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鹖冠子 理想政治 成鸠氏 管子 《周礼》 商君法家
下载PDF
清华简《封许之命》“侯于许”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成群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清华简《封许之命》系周成王册封吕丁于许的公文,从词汇、句法、文字等角度判断,当是西周初期文献;从体裁来看,当属《尚书》逸篇。《封许之命》的公布,颠覆了传世文献关于周武王册封文叔于许的传统说法。周武王克商后曾经封齐、鲁、燕... 清华简《封许之命》系周成王册封吕丁于许的公文,从词汇、句法、文字等角度判断,当是西周初期文献;从体裁来看,当属《尚书》逸篇。《封许之命》的公布,颠覆了传世文献关于周武王册封文叔于许的传统说法。周武王克商后曾经封齐、鲁、燕、康于嵩山以南的南国地区,周公东征后迁齐、鲁、燕、康,当这些重要的诸侯国迁出后,南国地区便暴露在淮夷的兵锋之下。于是周王室着手在淮水流域西部平原的边缘上建立一条诸侯藩篱,蔡、应、聃、唐、胡、许等诸侯国应运而生。鉴于吕丁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所立下的赫赫功劳,周成王遂命吕丁"侯于许",以"永厚周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许之命》 《尚书》 周成王 南国 周公东征 诸侯藩篱
下载PDF
《左传》行人辞令艺术探析——以成公为例
7
作者 阳旖晨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3期77-80,共4页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史在文学上的成就向来为世人所称道,这主要归功于它的语言,尤其那些出使专对辞令。通过对《左传.成公》行人辞令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行人掌握并运用了丰富的交际语言技巧,不但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能起到"一...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史在文学上的成就向来为世人所称道,这主要归功于它的语言,尤其那些出使专对辞令。通过对《左传.成公》行人辞令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行人掌握并运用了丰富的交际语言技巧,不但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能起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效应。同时,行人辞令对后世的礼仪文化、文体及语言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成公 行人辞令
下载PDF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进呈本的思想宗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荣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4,157,共6页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进呈本以章学诚《文史通义》一书为论敌,通过对三代文明的重新评价,否定章氏抬举周公为文明"集大成者"和作为权力掌控人主导"治教合一、官师无二"状态的宗旨,及其"有德无位,即无制作之权&...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进呈本以章学诚《文史通义》一书为论敌,通过对三代文明的重新评价,否定章氏抬举周公为文明"集大成者"和作为权力掌控人主导"治教合一、官师无二"状态的宗旨,及其"有德无位,即无制作之权"的观点;通过强调孔子以布衣身份创教改制的论述,揭示"德高于位"、"道尊于势"的素王制法论,进而树立孔子作为仲裁者的"治教合一"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呈本 周公 孔子 章学诚 治教合一
原文传递
周公輔成王 被引量:2
9
作者 繆哲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5年第1期103-156,6-7,共55页
'周公輔成王'是戰國儒生據《尚書》等古籍所構建的一儒家意識形態話語,漢代武帝後,又成爲官方意識形態的重要教條。是後君臣咸引爲説,以推進其政治事業或意識形態主張。唯此義用於漢代政治與意識形態,又隨情境而隱顯。蓋王莽前,... '周公輔成王'是戰國儒生據《尚書》等古籍所構建的一儒家意識形態話語,漢代武帝後,又成爲官方意識形態的重要教條。是後君臣咸引爲説,以推進其政治事業或意識形態主張。唯此義用於漢代政治與意識形態,又隨情境而隱顯。蓋王莽前,'周公輔成王'多爲辯説的修辭,或强化論點,或藻飾其説。平帝至居攝中,王莽重構漢代意識形態,以爲政治之合法,在於重演歷史;'周公輔成王'遂頗遭古文經義重構,成爲王莽政治劇場的主要腳本。光武復漢,雜取王莽重構的意識形態,並加以標準化;經義之'周公輔成王',又成爲'帝王有輔'義的'正例'。其後明帝與章帝,自命'繼體守文'的成王;'周公輔成王'例,則被演出爲禮儀的盛觀。是後其義漸隱,僅爲修辭的濫調了。漢代的《周公輔成王》畫像,或產生於上述情景,並作爲文字經義的視覺表達,服務於不同的政治主張。其類型今可知者有二:一據今文經義,一據古文經義。前者始作於武帝,圖作成王在襁褓,周公負之於背;後者或始作於王莽,其中成王作十餘齡童子形象,正面站立。今存魯中南東漢祠墓畫像中的《周公輔成王》,或爲後者之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畫像 周公 成王 王莽 今文經 古文經
原文传递
■簋铭文释地一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竹 《洛阳考古》 2018年第4期74-76,共3页
通过对文字、音韵及器物出土情况的梳理和分析,穆王时期■簋铭文的'■'之'■'当释为'京'字,'■'当为其时国都镐京所在的京师地区,并非以往学者所释之河南'堂谿'。
关键词 伯■ 京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