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enocarcinoma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portions of the duodenum: The capsule endoscopy value 被引量:2
1
作者 Feliciano Chanana Paquissi Ana Henriqueta Filipe Bunga Pimentel Lima +1 位作者 Maria de Fátima do Nascimento Vieira Lopes Francisco Viamontes Dia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1期9437-9441,共5页
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occurs in over 50% of cases in the duodenum. However,its location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duodenal portions occurs rarely and is a diagnostic challenge. The aim of this wo... 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occurs in over 50% of cases in the duodenum. However,its location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duodenal portions occurs rarely and is a diagnostic challenge.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report an adenocarcinoma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duodenal portions,emphasizing its diagnostic difficulty and the value of video capsule endoscopy. A man,40 years old,with no medical history,with abdominal discomfort and progressive fatigue,presented four months ago with one episode o f m o d e ra t e m e l e n a. T h e p h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was normal,except for mucosal pallor. Blood tests were consistent with microcytic,hypochromic iron deficiency anemia with 7.8 g/d L hemoglobin. The upper and lower endoscopy were normal. Additional work-up with video capsule endoscopy showed a polypoid lesion involving the third and fourth portions o f t h e d u o d e n u m. B i o p s y s h o w e d a m o d e ra t e l 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a wall thickening from the third duodenal portion to the proximal jejunum,without distant metastasis. The patient underwent segmental resection(distal duodenum and proximal jejunum) with duodenojejunostomy. The surgical specimen histology confirmed the biopsy diagnosis,with transmural infiltration,without nodal involvement. Conclusion: Adenocarcinoma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portions of the duodenum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capsule endoscopy is of great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odenum DUODENAL cancer Adeno-carcinoma ENDOSCOPY
下载PDF
Real case of primitive embryonal duodenal carcinoma in a young man
2
作者 Julien Barbieux Riccardo Memeo +7 位作者 Vito De Blasi Sebastian Suciu Vanina Faucher Gerlinde Averous Catherine Roy Jacques Marescaux Didier Mutter Patrick Pessaux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4期730-734,共5页
We report here the case of a young man suffering from a rare germ cell tumour. The patient was a 25-yearold man who was referred to our centre for asthenia, stinging epigastric pain, and an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Ga... We report here the case of a young man suffering from a rare germ cell tumour. The patient was a 25-yearold man who was referred to our centre for asthenia, stinging epigastric pain, and an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Gastroscopy revealed a circumferential vegetating lesion on the secon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The lesion was indurated at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responsible for a tight stenosis. A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can of the chest, abdomen and pelvis, and a pancreatic MRI showed a circumferential lesion with a bi-ductal dilatation(i.e.,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and Wirsung's duct) without metastatic localisation. The patient underwent a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cluding all cellular adipose tissues of the hepatic pedicle from the hepatic common artery and of the retroportal lamina. Histological findings were suggestive of a duodenal embryonal carcinoma with pancreatic infiltration. This is the second published case highlighting the duodenal primitive localisation of an embryonal carcinoma with pancreatic infi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nal 细菌房间瘤 十二指肠 年轻男性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下载PDF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CT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晓林 宁永见 王承缘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7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的CT诊断及其鉴别点 ,提高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连接区小癌 2 2例 ,包括胰头癌 12例 (其中 6例位于胰钩突 ) ,Vater’s壶腹癌 5例 ,胆总管下端癌 5例 ;另胰头区炎症 5例 ,以作对... 目的 探讨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小肿瘤的CT诊断及其鉴别点 ,提高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连接区小癌 2 2例 ,包括胰头癌 12例 (其中 6例位于胰钩突 ) ,Vater’s壶腹癌 5例 ,胆总管下端癌 5例 ;另胰头区炎症 5例 ,以作对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连接区小癌CT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增大变形、密度改变及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 ,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 ;胰头癌突出表现为低密度区 ;Vater’s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密度相对高 ,这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 ;大部分病例有胰胆管扩张 ,胰胆管扩张与否依据肿瘤生长的位置而定。(2 )胰头区炎症亦表现胰头增大 ,胰胆管扩张 ,但胰头密度均匀 ,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 ,胆道积气 ,这些可作为与肿瘤的鉴别点。结论 连接区小癌的CT诊断及鉴别虽然还有一定的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 胰腺癌 鉴别诊断 CT 诊断
下载PDF
十二指肠癌及溃疡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静 刘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117-4118,共2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织(对照组)和32例十二指肠癌组织(观察组)中Hp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Hp阳性表达率(72.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织(对照组)和32例十二指肠癌组织(观察组)中Hp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Hp阳性表达率(72.5%)与观察组(12.5%)差异显著(P<0.005)。结论 Hp感染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与十二指肠癌发生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十二指肠降部螺旋CT表现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树生 陈国栋 +1 位作者 孟建超 迟红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螺旋CT表现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螺旋CT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54例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结果54例中,胆总管癌2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0例,主胰管癌13例。CT见十二指肠降部有...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螺旋CT表现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螺旋CT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54例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结果54例中,胆总管癌2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0例,主胰管癌13例。CT见十二指肠降部有相交双环表现15例(27.8%),内切实心圆表现18例(33.3%),同心双环表现5例(9.3%)。结论十二指肠降部螺旋CT表现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定位解剖学诊断价值,能为早期壶腹周围癌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降部 壶腹周围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螺旋CT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邝敏亨 刘福建 《医学综述》 2014年第7期1236-1238,共3页
自从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和分离以来,其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首要致病因子。该文就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原因、感染特征以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述,并... 自从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和分离以来,其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首要致病因子。该文就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原因、感染特征以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述,并进一步阐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系统 胃癌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成刚 刘荣 +1 位作者 赵之明 胡明根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40-141,147,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duoden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DN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于我院治疗的8例DN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DNEC中,男性5例,女性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duoden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DN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于我院治疗的8例DN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DNEC中,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5例,上腹及腰背部疼痛5例,黑便1例,1例无症状;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4例,乳头3例,水平段1例;腹部影像呈多样性,CT可呈十二指肠乳头或相应部位肿物。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内窥镜逆行胆总管造影并胆管支架置入术(ERCP),2例行胃肠吻合并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造影置管引流术(PTCD);术后随访3~40个月,4例行根治性切除患者均长期存活,4例行姑息性治疗患者均已死亡。结论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性生长,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十二指肠原发性腺鳞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洪彦 石艳宏 +1 位作者 张丽芳 陈英准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6-628,633,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原发性腺鳞癌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1例十二指肠原发性腺鳞癌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紧邻十二指肠乳头,大小4.5 cm×3.5 cm。镜检:肿瘤由分界清楚、形态典型的多角形鳞状细胞和腺癌...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原发性腺鳞癌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1例十二指肠原发性腺鳞癌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紧邻十二指肠乳头,大小4.5 cm×3.5 cm。镜检:肿瘤由分界清楚、形态典型的多角形鳞状细胞和腺癌细胞组成,癌巢内可见坏死组织。肿瘤细胞侵犯十二指肠全层,其中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以腺癌成分为主,而肌层和浆膜层则主要是鳞状细胞癌,胰腺周围淋巴结见鳞状细胞癌成分转移,胰腺内亦可见到鳞状细胞癌成分,而其余组织均未见肿瘤成分。结论十二指肠腺鳞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明确的形态学特征,即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共同组成,且每种形态超过肿瘤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腺鳞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曲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并内瘘形成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健 黄群 夏韶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52-553,共2页
肝曲结肠癌易向邻近脏器转移侵犯,进而形成内瘘,因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易误诊。
关键词 结肠癌 十二指肠 内瘘
下载PDF
经内镜置支架治疗全内脏转位的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森林 乔娜 +1 位作者 韩锦胜 乔占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506-2507,共2页
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途径(ERCP)置支架治疗,比较左俯卧位与右俯卧位在全内脏转位患者的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及关键技术点.分享经内镜支架治疗全内脏转位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1例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内镜 支架治疗 全内脏转位 十二指肠乳头癌
下载PDF
微血管生成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理生物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家聪 刘弋 孟刚 《华中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231-232,共2页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3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所选标本的MVD值。结果 MVD与十二指肠癌组织分化有关 ,高分化癌肿MVD值低于中低分化癌肿...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3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所选标本的MVD值。结果 MVD与十二指肠癌组织分化有关 ,高分化癌肿MVD值低于中低分化癌肿的MVD值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MVD与十二指肠癌的淋巴和血行转移有关 ,低MVD组的肿瘤转移率低于高MVD组 ;而低MVD组的手术切除率高于高MVD组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MVD与十二指肠癌的某些病理生物学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密度 十二指肠癌 病理标本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英泽 罗红波 +1 位作者 王锡平 王桂芬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及蛋白表达的特点,明确其组织学来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运用HE染色法了解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了解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 H...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及蛋白表达的特点,明确其组织学来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运用HE染色法了解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了解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显示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见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的梭形肿瘤细胞,并见部分不典型细胞间桥和角化珠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梭形肿瘤细胞区域:⑴胞浆着色:CK5/6(+++)、CEA(+++)、CK8/18(++)、Syn(+)、NSE(+)、CgA(+)及S-100蛋白(+);⑵胞核着色:Ki-67(+++);⑶CD34和CD117显示阴性。结论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基底层多潜能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 组织形态学 蛋白表达 干细胞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建平 皮执民 +4 位作者 范丹凤 胡继雄 钟德玕 庄赞根 王先明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在近10年中对10例右半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者根据不同病理特点作了处理,术式包括十二指肠局部切除、穿孔修补、扩大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等,术后9例一期恢复,1例在处理并发症后也恢复出院。2例已生存3年以上。作者根据肿瘤浸润十二指肠程度... 在近10年中对10例右半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者根据不同病理特点作了处理,术式包括十二指肠局部切除、穿孔修补、扩大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等,术后9例一期恢复,1例在处理并发症后也恢复出院。2例已生存3年以上。作者根据肿瘤浸润十二指肠程度,提出将浸润程度分为三型:Ⅰ型,癌肿小范围浸润十二指肠,直径在1.5~2cm以内,较活动;Ⅱ型,肿瘤浸润十二指肠直径大于2cm,受累部分比较固定,十二指肠周围组织可同时受累;Ⅲ型,十二指肠存在肿瘤性穿孔。文中根据临床分型就相应的手术处理进行了探讨,强调在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时,积极的外科处理将有助于改善病情或使病人得以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穿孔 十二指肠转移瘤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家琨 《医师进修杂志》 1999年第9期23-24,共2页
十二指肠癌31例,位于乳头周围19例,乳头上部5例,乳头下部7例,首发症状依次为腹痛及上腹不适,黄疸,消化道梗阻,胆道感染,消化道出血。早期的定位诊断,CT、B超、胃肠钡餐造影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均有价值,而定性诊断则... 十二指肠癌31例,位于乳头周围19例,乳头上部5例,乳头下部7例,首发症状依次为腹痛及上腹不适,黄疸,消化道梗阻,胆道感染,消化道出血。早期的定位诊断,CT、B超、胃肠钡餐造影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均有价值,而定性诊断则以十二指肠纤维内镜为理想,外科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癌 外科手术 原发性
下载PDF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宋惠雯 王承党 +4 位作者 蒋义贵 张生君 尤丽财 胡永敏 陈腾千 《胃肠病学》 2015年第12期765-766,共2页
病例:患者男,74岁,主诉"腹痛、腹泻伴呕吐10余天,加剧1 d"于2013年6月26日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10余天可疑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排便后缓解;解黄色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量中等;伴恶心、呕吐;感乏力,无口干、尿少... 病例:患者男,74岁,主诉"腹痛、腹泻伴呕吐10余天,加剧1 d"于2013年6月26日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10余天可疑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排便后缓解;解黄色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量中等;伴恶心、呕吐;感乏力,无口干、尿少,无腹胀、呕血、黑便;就诊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后(具体不详),症状稍好转;入院前1天腹痛、腹泻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神经内分泌 诊断
下载PDF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洪波 黄和平 潘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76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76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 d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 d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监测其术前1 d、术后5 d、术后8 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体重、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能很快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营养,并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且费用低廉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癌 十二指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胰头癌胆肠梗阻的简易腹腔镜内引流术治疗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安平 鲁美丽 +3 位作者 刘安 高珂 田刚 宋安宁 《消化外科》 CSCD 2003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胰头癌胆管和/或十二指肠梗阻较简易的腹腔镜手术方法。方法 施行腹腔镜探查术(LE)、腹腔镜胆总管支架术(LCBDS)、腹腔镜联合术后胆道镜连续支架术(LCCDS)、腹腔镜肝总管-十二指肠架桥内引流术(LCHDB)、腹腔镜胃空肠吻合... 目的 探讨治疗胰头癌胆管和/或十二指肠梗阻较简易的腹腔镜手术方法。方法 施行腹腔镜探查术(LE)、腹腔镜胆总管支架术(LCBDS)、腹腔镜联合术后胆道镜连续支架术(LCCDS)、腹腔镜肝总管-十二指肠架桥内引流术(LCHDB)、腹腔镜胃空肠吻合及胆囊空肠架桥内引流术(LGCJB)、腹腔镜胃空肠吻合及肝总管空肠架桥内引流术(LGHJB),治疗胰头癌胆管和/或十二指肠梗阻。结果 19例CT增强扫描怀疑胰头癌,临床怀疑转移而行内引流术。LE怀疑转移病灶取标本中9例病理报告胰腺癌,10例未证实。19例中15例手术获成功(无胆漏、内引流通畅、黄疸减轻或消退),1例中转开腹放置塑料支架,1例少量胆漏腹腔引流自愈,1例LCBDS术后15d死于肝肾肺功能衰竭,1例LCBDS术后15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采用较简易的腹腔镜内引流术治疗胰头癌胆管和/或十二指肠梗阻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外科 胰腺癌 胆管梗阻 肠梗阻
下载PDF
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在十二指肠乳头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8
作者 李际君 高敬华 邢荣格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9-61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在十二指肠乳头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37例,并取其中2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及癌旁... 目的研究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在十二指肠乳头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37例,并取其中2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与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37例中Stathmin蛋白表达阳性26例(70.3%),癌旁组织25例中表达阳性7例(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过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r=0.007、r=-0.003,P>0.05),而与临床病理分级、肿瘤淋巴结转移及FNM分期有关(r=-0.879、r=0.592、r=-0.727,P<0.05)。结论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可能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潜能有关,有望成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判定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癌 微管不稳定 STATHMIN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致十二指肠手术缺损带血管蒂全层回肠壁修复术
19
作者 陈勇 马荣生 +1 位作者 张学功 王为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1期61-62,共2页
1986-2002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37例右半结肠癌侵及十二指肠。其中8例将肿块直接从十二指肠壁上分离,23例将肿块与部分十二指肠壁整块切除。根据十二指肠缺损面积大小,采用直接缝合5例,空肠十二指肠Rous-eny吻合5例,带血管蒂全层回肠片修... 1986-2002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37例右半结肠癌侵及十二指肠。其中8例将肿块直接从十二指肠壁上分离,23例将肿块与部分十二指肠壁整块切除。根据十二指肠缺损面积大小,采用直接缝合5例,空肠十二指肠Rous-eny吻合5例,带血管蒂全层回肠片修补13例。不能切除行胃空肠吻合加盲肠造口6例,结果术后死亡7例;3例十二指肠瘘,4例MSOF。结论认为当右半结肠癌侵及十二指肠时,应侧重于手术的彻底性及合理性,缺损面积大的采用全层回肠补片修补。以减少局部癌组织残留及术后复发,取得较好疗效,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十二指肠侵犯回肠补片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癌前病变及十二指肠早期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显岭 赵志峰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6期82-87,共6页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十二指肠癌前病变及十二指肠早期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3月16例于该院发现并行ESD及EMR治疗的十二指肠癌前病变或十二指肠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十二指肠癌前病变及十二指肠早期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3月16例于该院发现并行ESD及EMR治疗的十二指肠癌前病变或十二指肠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SD及EM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病变位于降段乳头对侧或偏对侧,2例病变位于球降交界部,病变大小0.8~2.6 cm,平均(1.2±0.7)cm,切除标本大小1.5~3.5 cm,平均(2.2±0.8)cm,手术时间54~127 min,平均(68.6±25.9)min。9例一次性整块切除病变;7例沿病变外周3 mm环形切开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用圈套器圈套切除,残留组织用碗状热凝钳切除;用止血夹对吻缝合或止血夹联合尼龙绳行荷包缝合创面。术后1例患者行ESD整块剥离后发生术后穿孔,追加腹腔镜下局部修补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对于十二指肠黏膜的癌前病变及十二指肠早期癌,内镜微创切除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定,术后迟发性穿孔是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十二指肠早期癌 十二指肠癌前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