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gmatic Evol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Tibet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Hai MA Dongfang +1 位作者 ZHANG Hong ZHU Xiang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67-1768,共2页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Qiangtang Block and Lhasa Block, and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Qiangtang Block and Lhasa Block, and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Till now, several large and super large copper-gold deposits, such as Duobuza, Bolong, Dibaonamugang, Naruo and Rongna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is area, mainly porphyry copper-gold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LAKE Magmatic Evol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tibet
下载PDF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Nadun Nb-enriched arc basalt in the Duolong mineral district,western Tibet:Indication of ridge subduc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Tian-Yu Zhang Jianghong Deng +3 位作者 Ming Wang Cai Li Lipeng Zhang Weidong Su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30-243,共14页
The Duolong mineral district in western Tibet is one of the largest porphyry Cu–Au deposit fields with significant metallogenic potential in China.Its tectonic environment relevant to Early Cretaceous Cu–Au minerali... The Duolong mineral district in western Tibet is one of the largest porphyry Cu–Au deposit fields with significant metallogenic potential in China.Its tectonic environment relevant to Early Cretaceous Cu–Au mineraliza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Here we report new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and Sr-Nd-Hf-Pb isotopic data for the newly discovered basalt in the Nadun area,Duolong mineral district,to decipher their genesis and further constrain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A contemporaneous rhyolite sample interbedded with the basalt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volcanic section in the Nadun area yields an LA-ICP-MS zircon U–Pb age of 122.5±1.2 Ma.The basalt samples exhibit high-K calc-alkaline/shoshonite properties and are enrich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e.g.,high Ti O_(2)(1.43–1.79 wt.%)and Nb(14.6–19.5 ppm)contents,with high Nb/La ratios(0.4–0.6),which are compositionally comparable to those of Nb-enriched arc basalts(NEABs).The(^(87) Sr/^(86) Sr)iratios of 0.7052 to 0.7056,negative eNd(t)(-0.7 to-0.2)and eHf(t)values(+6.0 to+6.5),and high(^(206) Pb/^(204)Pb)i,(^(207) Pb/^(204)Pb)i,(^(208) Pb/^(204)Pb)iand ratios(18.522 to 18.561,15.641 to 15.645 and 38.679 to 38.730,respectively)suggest that the Nadun NEABs are more enriched than those of the island arc basalts(IABs)in the area.The slightly enriched radiogenic isotopes for the Nadun NEABs indicate that the subducting sedi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urce.Furthermore,their high Nb,Ti,and Cu contents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mantle wedge was metasomatized by slab melts.The Nadun NEAB and other coeval magmatic rocks in the Duolong mineral district,including adakite,OIB-like basalt,MORB-type basalt,A-type rhyolite,and common IAB,are typical rock assemblages of ridge subduction.We infer that the Duolong mineral district were formed by ridge subductio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duolong porphyry Cu-Au deposit Nb-enriched arc basalt Tethys ocean Ridge subduction
下载PDF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3
作者 唐菊兴 杨欢欢 +16 位作者 李宏伟 王勤 李彦波 李社 林彬 李发桥 翟建军 唐晓倩 杨超 董玉杰 李建力 付雪莲 陈守关 袁盛朝 王梦蝶 张琪 张荣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矿集区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潜力评价
下载PDF
藏西北多龙矿集区拿若斑岩铜(金)矿床磷灰石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李发桥 唐菊兴 +6 位作者 宋扬 林军 林彬 杨欢欢 唐攀 郑明 郭朵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5-906,共22页
拿若矿床目前是藏西北改则县多龙矿集区第三大斑岩型铜(金)矿床,前人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地质背景等研究,但空间蚀变分带和岩浆演化过程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笔者等以拿若矿床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钻孔科研编录的基础... 拿若矿床目前是藏西北改则县多龙矿集区第三大斑岩型铜(金)矿床,前人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地质背景等研究,但空间蚀变分带和岩浆演化过程等方面研究较为薄弱。笔者等以拿若矿床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钻孔科研编录的基础上,开展了磷灰石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探讨拿若矿床磷灰石矿物彩色阴极发光特征与蚀变分带的耦合关系,揭示含矿岩浆演化期次及氧化还原状态。磷灰石彩色阴极发光特征显示,拿若矿床磷灰石彩色阴极发光(CL)特征主要表现为黄褐色、绿色—亮黄色和灰黑色,分别对应未蚀变、钾化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环境,磷灰石彩色CL特征与其所处蚀变环境的关系验证了笔者等重新厘定的拿若矿床斑岩系统“双钾化带”空间蚀变分带结构。磷灰石电子探针(EPMA)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磷灰石的CaO=53.5%~56.5%,P_(2)O_(5)=39.5%~42%,F=1.26%~3.24%,Cl=0.01%~1.99%,SO_(3)=0~1.28%,由此计算的X_(F)=0.68~1.76,XCl=0.001~0.58,X_(OH)=0.21~1.05。不同类型、阶段的磷灰石挥发分(F、Cl、OH)、SO_(3)等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反映了拿若矿床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发生了气体饱和→流体出溶→金属沉淀的过程,并揭示了成矿岩浆高氧逸度的性质。此外,环带状岩浆磷灰石反映了隐爆角砾岩系统发育了三期次岩浆作用,并指示了第I、III期岩浆活动具有更高氧逸度特征,与成矿关系更加密切。因此,笔者等认为在多期次岩浆热液叠加型斑岩铜矿床中,磷灰石在辅助厘定蚀变类型和反演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矿物化学 磷灰石 斑岩型矿床 拿若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斑岩铜矿床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兼论硅帽的识别与可能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志 方向 +5 位作者 唐菊兴 王勤 杨超 王艺云 丁帅 杨欢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6-494,共19页
尕尔勤斑岩铜矿床是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内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矿床之一。本文以尕尔勤斑岩铜矿区内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及新发现的硅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床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找矿方向研究工作。尕尔勤矿床花岗闪长斑岩SiO_2含量在60.01... 尕尔勤斑岩铜矿床是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内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矿床之一。本文以尕尔勤斑岩铜矿区内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及新发现的硅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床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找矿方向研究工作。尕尔勤矿床花岗闪长斑岩SiO_2含量在60.01%~62.81%之间,K_2O含量在1.86%~2.16%之间,Al_2O_3含量在15.12%~16.51%之间,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24.4±0.4Ma(MSWD=0.42,n=25),属于早白垩世侵位;锆石εHf(t)值主要集中于1.15~9.71之间,tDMc模式年龄主要集中于559~1105Ma之间,表明岩浆岩区起源于具有幔源特征的深成熔体,而个别负εHf(t)值(-18.65,-19.75)的出现表明其受到了古老成熟地壳的轻微混染。斑岩体稀土元素显示为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分布型式,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微量元素显示为Rb、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而Nb、Ta、Ti、P、Zr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特征,体现出岛弧岩浆特有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密切相关。硅帽中角砾状样品与层纹状(致密块状)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区别,发育较少的层纹状硅帽样品可能为热水沉积与生物化学沉积共同作用形成的硅质岩,而大量存在的角砾状硅帽体现出明显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特点,经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硅帽展布区域Cu、Au、Ag、Pb、Zn、As、Sb等成矿指示元素异常明显,结合高光谱矿物识别表明该区域存在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巨大可能性,具有重要的勘查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尕尔勤 多龙矿集区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拿若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35
6
作者 祝向平 陈华安 +5 位作者 刘鸿飞 马东方 李光明 张红 刘朝强 卫鲁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28,共20页
西藏拿若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北部,是2010年新发现的一个斑岩铜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拿若斑岩铜矿内侵位,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拿若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成矿前的闪长岩在拿若矿床东南侧侵位。本文开展了拿若矿床斑岩和闪长岩的锆石... 西藏拿若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北部,是2010年新发现的一个斑岩铜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拿若斑岩铜矿内侵位,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拿若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成矿前的闪长岩在拿若矿床东南侧侵位。本文开展了拿若矿床斑岩和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闪长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121 Ma)。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可能表明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同一个岩浆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高Al2O3、富钠、低镁和高Sr低Y的特征,显示出埃达克岩的特征;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054~0.7058和0.7056~0.7057,εNd(t)分别为-3.7^-2.9和-3.5^-3.2,εHf(t)值分别变化于3.6~6.7和3.6~7.4,表明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角闪岩相,有较多幔源物质混入;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εNd(t)值(-1.3~1.6)和εHf(t)值(5.1~8.1),表明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地壳物质混入较少。闪长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具有与花岗闪长斑岩相似的(87Sr/86Sr)i值(0.7052~0.7057)和略高的εNd(t)值(0.2~3.3)与εHf(t)值(1.2~9.5),表明闪长岩也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源区中壳源物质混入相对更少。闪长岩和成矿的花岗闪长斑岩铜背景值均较高,可能表明成岩源区内Cu丰度较高。含矿斑岩中地壳物质混入较多,可能表明成矿斑岩在侵位过程中从地壳中萃取了较多成矿元素。成矿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中Cu含量明显较低,可能是末期岩浆在岩浆房中释放了较多成矿元素所致;多期岩浆活动释放的成矿元素有利于成矿元素在成矿流体中持续富集成矿,多期岩浆侵位是形成斑岩铜矿的必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拿若斑岩铜矿 多龙矿集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岩浆演化 岩石化学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1
7
作者 李光明 段志明 +3 位作者 刘波 张晖 董随亮 张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56-1260,共5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部多龙矿集区出露的增生杂岩属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非史密斯地层,由基质和块体2个部分组成。基质为侏罗系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块体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砂岩、硅质岩、泥质灰岩、超基性岩等组成。增生杂岩系变形...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部多龙矿集区出露的增生杂岩属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非史密斯地层,由基质和块体2个部分组成。基质为侏罗系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块体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砂岩、硅质岩、泥质灰岩、超基性岩等组成。增生杂岩系变形强烈,发育强烈的构造置换作用,块体与基质之间由透入性挤压面理或剪切面理分隔,为典型造山带大陆增生边缘的增生杂岩。这套增生杂岩形成于侏罗纪羌塘陆块南缘的侧向增生边缘,发育于晚古生代增生杂岩系之上,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壳侏罗纪时期向羌塘陆块的俯冲作用有关,侏罗纪—白垩纪羌多岩浆弧为在这套增生楔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火山-岩浆弧。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识别为正确认识多龙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结合带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增生杂岩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斑岩铜金矿床 西藏多龙矿集区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龙矿集区晚三叠世—侏罗纪增生杂岩结构及其对成矿地质背景的约束 被引量:28
8
作者 段志明 李光明 +1 位作者 张晖 段瑶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2-750,共9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龙斑岩铜金矿集区出露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增生杂岩属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非史密斯地层,由基质和块体2个部分组成。基质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块体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灰岩、砂...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龙斑岩铜金矿集区出露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增生杂岩属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非史密斯地层,由基质和块体2个部分组成。基质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块体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灰岩、砂岩、硅质岩、辉长岩、超基性岩等组成。增生杂岩系变形强烈,发育强烈的构造置换作用,块体与基质之间由透入性挤压面理、剪切面理或韧性剪切断层分隔,为典型造山带大陆增生边缘的增生杂岩。多龙斑岩铜矿的含矿斑岩体侵位于侏罗纪增生杂岩系或以侏罗纪增生杂岩系为基底的岛弧型火山岩系中,属增生楔基础上发育的具有超大型潜力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其外围的拿若、色拉、拿顿、地保那木岗、鹫山、铁格龙和尕尔勤等系列铜金铅锌矿床点,在空间上均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体内部及其与侏罗纪增生杂岩系的内外接触带中,受矿集区北东向走滑断裂的控制,呈北东向成群展布,二者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与成矿条件,其深部可能存在统一的斑岩型铜金铅锌矿床,属于统一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龙矿集区晚三叠世—侏罗纪增生杂岩的识别,为正确认识多龙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缝合带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侏罗纪 增生杂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斑岩铜金矿床 多龙矿集区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被引量:27
9
作者 方向 唐菊兴 +8 位作者 李彦波 王勤 丁帅 张志 杨超 李玉彬 陈红旗 卫鲁杰 尼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6-950,共15页
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波龙斑岩铜(金)矿之后又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作者以矿区探矿工程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各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不明显,在平面上分带特... 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波龙斑岩铜(金)矿之后又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作者以矿区探矿工程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各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不明显,在平面上分带特征较显著,表现为自矿区中心ZK0001,向南西方向具有Cu+Au-Cu(Au、Ag)→Cu(Ag、Au)-Cu(Ag)的分带特征。同时,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从0线开始至31线(北东→南西)具有Mo、Cu→Mo(Cu、Au)→Cu、Au(Ag、Mo、Pb)→Pb→Pb、Zn分带特征,显示物质来源和热源位于0线附近,成矿流体是以0线、7线一带向四周运移,并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的特点。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分带特征研究,建立了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龙矿集区 拿若斑岩铜(金)矿床 分带特征 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找矿预测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多不杂矿床对冲储矿机制——地球物理勘查的证据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扬 唐菊兴 +4 位作者 刘治博 李发桥 王勤 肖扬 王阳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3-1277,共15页
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床是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的2个主要矿床,目前控制铜资源量1400万吨。2个矿床空间距离仅6~7 km,它们之间的构造关系和深部资源潜力仍不明确。笔者在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区实施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识别出多条逆冲推覆断层... 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床是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的2个主要矿床,目前控制铜资源量1400万吨。2个矿床空间距离仅6~7 km,它们之间的构造关系和深部资源潜力仍不明确。笔者在铁格隆南和多不杂矿区实施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识别出多条逆冲推覆断层。通过恢复原始矿体的形态,进一步确认了被荣那沟断层错失的另一半矿体,预测铁格隆南矿床铜资源量可能达到2000万吨以上。在多不杂识别出被推覆构造错失的矿体,推测多不杂铜资源量400~500万吨。本次勘查地球物理工作构建了铁格隆南-多不杂对冲断层储矿格架,提出美日切错组安山岩和逆冲推覆断层对矿体的保存具有双重作用,建议优先对铁格隆南荣那沟断层下盘物探异常实施深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深部探测 斑岩矿床 多龙 铁格隆南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典型矿床(点)矿化特征与成矿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嘉 毛景文 +4 位作者 林彬 姚佛军 李玉彬 贺文 刘泽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9-1184,共26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现的具有世界级潜力的铜金矿集区。该矿集区现已查明多不杂、波龙、拿若和铁格隆南4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并新发现地堡那木岗和拿顿矿点。文章对上述矿床(点)脉体、蚀变、矿化和流体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和...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现的具有世界级潜力的铜金矿集区。该矿集区现已查明多不杂、波龙、拿若和铁格隆南4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并新发现地堡那木岗和拿顿矿点。文章对上述矿床(点)脉体、蚀变、矿化和流体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多不杂、波龙和拿若矿床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同时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蚀变广泛发育,而铁格隆南矿床除上述蚀变类型外,还叠加有高级泥化蚀变,并发育与之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根据脉体特征对比和流体包裹体温压计算推测,上述4个矿床矿化类型的差异可能由剥蚀深度的差异所引起(前三者剥蚀深度约为2~3 km,后者约为1~1.5 km)。此外,地堡那木岗矿点蚀变类型以绢英岩化、泥化为主,该矿点发育与斑岩型金矿中类似的深色条带状石英脉,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金矿。拿顿矿点为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铜金矿体赋存于角砾岩筒中。野外地质调查表明,上述矿点地表蚀变岩盖(Lithocaps)发育,并且蚀变岩盖空间分布位置与下伏铜金矿体表现出良好的匹配关系,可有效地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流体包裹体实验进一步表明,铜金元素在斑岩型矿化中的沉淀可能与温度降低和氧逸度的变化有关,而在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中的沉淀则受控于温度的降低和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最后,在前人年代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构建了该地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时空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化特征 斑岩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多龙矿集区 西藏
下载PDF
藏北多龙斑岩铜金矿集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江少卿 孙兴国 +4 位作者 杨铁铮 李丽 印贤波 王策 潘燕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7-509,共13页
藏北多龙矿集区产出环境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在青藏高原斑岩铜矿中独具特色,目前已经发现了多龙、多不杂、拿若、荣那等超大型—大型斑岩铜(金)矿,其有效找矿模式亟待研究总结。典型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矿体定位预测... 藏北多龙矿集区产出环境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在青藏高原斑岩铜矿中独具特色,目前已经发现了多龙、多不杂、拿若、荣那等超大型—大型斑岩铜(金)矿,其有效找矿模式亟待研究总结。典型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铜金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及岩体边部的黄铁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火山岩中。自含矿斑岩体中心向外存在中心对称分布的3个蚀变带,依次为弱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矿化-角岩化带。根据地、物、化、遥异常套合特征,划分出"三带五田"。"三带"为呈北西向雁列状排列的拿若—色那—尕尔勤铜金矿带、多不杂—波龙—铁格隆南铜金钼矿带和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带;"五田"为拿若—赛角—荣那矿田、尕尔勤矿田、地堡那木岗矿田、波龙—多不杂矿田和铁格隆南矿田,并分别厘定了各矿田的基本组成与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地、物、化综合异常分析,建立了"四位一体"找矿模式。指出铁帽、孔雀石化和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体为地表寻找斑岩铜矿的直接标志;低磁异常间接反映遭受蚀变的花岗闪长斑岩体成矿母岩;激电高极化异常直接反映斑岩型铜矿体两翼的黄铁矿化带,间接反映硫化物带包裹着铜矿体;Cu、Au元素高异常反映成矿元素的区域富集。以此为基础,对拿若、荣那矿区掩埋矿体运用了"四位一体"找矿模式,发现隐伏斑岩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地化异常 磁法异常 斑岩铜矿 找矿模式 西藏多龙
下载PDF
藏北改则县多龙地区砂金来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扬 李发桥 +2 位作者 郑明 孙豪 方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5-156,共2页
我国青藏高原是世界著名的斑岩铜矿产区,但是与国外斑岩铜矿相比,由于开发成本高,青藏高原铜矿资源的利用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在斑岩铜矿区寻找经济价值更高的独立或伴生金矿体对于青藏高原铜矿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此外,藏北地... 我国青藏高原是世界著名的斑岩铜矿产区,但是与国外斑岩铜矿相比,由于开发成本高,青藏高原铜矿资源的利用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在斑岩铜矿区寻找经济价值更高的独立或伴生金矿体对于青藏高原铜矿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此外,藏北地区砂金矿分布广泛,但岩金矿勘查却一直没有较大突破,是在造山隆升中被剥蚀殆尽?还是尚未找到?广泛分布的砂金与斑岩铜矿有什么关系,又有何指示意义?都亟待回答。本文对多龙矿集区内分布的砂金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金 斑岩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多龙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振明 李才 +2 位作者 任云生 李兴奎 王勤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岩浆作用阶段、钾长石-硫化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和氧化作用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黄铁矿阶段为主要成... 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岩浆作用阶段、钾长石-硫化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和氧化作用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黄铁矿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为查明成矿流体特征,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碳酸盐脉(均为碳酸盐-黄铁矿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其中,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t=80~600℃、w(NaCl,eq)=4.48%~18.79%;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t=240~560℃、w(NaCl,eq)=5.09%~9.73%;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t=240~560℃、w(NaCl,eq)=36%~72%。综合分析认为,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斑岩型矿床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对比,其与斑岩型矿床的中高温、高盐度流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地堡那木岗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 斑岩型铜(金)矿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多龙矿集区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铜金矿砂金矿物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豪 宋扬 +1 位作者 郑明 方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9-180,共2页
多龙矿集区位于西藏羌塘地体南缘,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我国藏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铜多金属资源基地之一。区内发育有铁格隆南、多不杂、波龙、拿若、拿厅、色那、赛角、尕尔勤、地堡那木岗等众多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累计铜资... 多龙矿集区位于西藏羌塘地体南缘,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我国藏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铜多金属资源基地之一。区内发育有铁格隆南、多不杂、波龙、拿若、拿厅、色那、赛角、尕尔勤、地堡那木岗等众多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累计铜资源量超过2000×104t,伴生金资源量超5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金 矿物学 多龙 西藏 斑岩铜矿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找矿靶区研究
16
作者 郑之宏 刘朝强 《安徽地质》 2017年第4期263-264,273,共3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目前区内已经探明了多不杂等五处超大型斑岩铜矿,并发现拿顿等多处铜矿(化)点,通过对已知矿体成矿规律研究,进一步探讨、圈定找矿靶区,以期获得新的重大找矿突破。
关键词 西藏多龙矿集区 斑岩铜矿 找矿靶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