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窦解剖学新概念 被引量:5
1
作者 邵君飞 惠国桢 +4 位作者 张岩松 常义 王海秋 姚建社 孙骏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解剖学新概念,为海绵窦区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对经福尔马林固定、彩色乳胶灌注的国人成年尸颅21例进行手术观察、测量海绵窦区的硬膜关系、神经与血管走行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利用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解剖学新概念,为海绵窦区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对经福尔马林固定、彩色乳胶灌注的国人成年尸颅21例进行手术观察、测量海绵窦区的硬膜关系、神经与血管走行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利用组织化学技术对硬膜、神经及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中颅窝鞍旁两层硬膜形成一个腔,即鞍旁硬膜间腔;在鞍旁硬膜间腔内,硬脑膜结缔组织包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Meckel腔、三叉神经节及其三个分支组成一纵行板层样结构,我们称之为神经隔。颈内动脉及颅内、外静脉亦穿行于鞍旁硬膜间腔内;神经隔将海绵窦区分隔成硬膜间隙区、血液间隙区及床突间隙区。结论通过对海绵窦区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提出了该区构筑学新概念,为颅底手术经硬膜间隙侧壁入路提供了外科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硬膜间腔 硬膜间隙 血液间隙 床突间隙
下载PDF
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君飞 张岩松 +3 位作者 王海秋 姚建社 孙骏 唐永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利用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对中颅窝型、中后颅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2例进行了显微手术治疗,对术中解剖、手术技巧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能充分... 目的探讨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利用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对中颅窝型、中后颅窝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2例进行了显微手术治疗,对术中解剖、手术技巧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经病理学检查均为神经鞘瘤。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结论鞍旁硬膜间腔岩尖入路能安全切除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间腔岩尖入路 三叉神经鞘瘤
下载PDF
可吸收隔囊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初期疗效观察
3
作者 庄苏阳 蒋建农 +1 位作者 吴小涛 郝思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隔囊预防全椎板减压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初期疗效。方法:选用11只新西兰纯种考力代羊,根据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局部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可吸收隔囊组(隔囊组)、聚己内酯/聚乳酸膜组(隔膜组)、对照组(局部仅应用生理盐水)。将11... 目的:探讨可吸收隔囊预防全椎板减压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初期疗效。方法:选用11只新西兰纯种考力代羊,根据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局部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可吸收隔囊组(隔囊组)、聚己内酯/聚乳酸膜组(隔膜组)、对照组(局部仅应用生理盐水)。将11只羊进行编号,选取腰椎第1、3、5节为实验椎体。术后12周将羊处死,对各椎板缺损区进行MR扫描,计算瘢痕面积,并肉眼及放大镜观察瘢痕量及其与硬膜囊粘连情况。结果:隔囊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较疏松,瘢痕范围较小且量少,瘢痕与硬膜囊易于分离。隔膜组的硬膜外瘢痕组织多为疏松状,但瘢痕量较多,且范围较大,瘢痕与硬膜囊可行钝性分离。对照组的硬膜外瘢痕较致密,瘢痕范围较广泛,瘢痕量最多,瘢痕组织与硬膜囊粘连明显,分离困难,部分出现硬膜撕裂。结论:可吸收隔囊依赖其三维立体的空间效应及其内容物玻璃酸钠可以有效地预防硬膜外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粘连 可吸收隔囊
下载PDF
中颅窝鞍旁区相关结构的外科显微解剖研究
4
作者 邵君飞 傅震 +2 位作者 张岩松 王海秋 姚建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 提供中颅窝鞍旁区相关解剖学依据,为鞍旁区手术提供帮助。方法对38例成人尸颅进行手术巨微解剖,测量鞍旁区的硬膜关系、神经与血管走行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在中颅窝,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包裹着蛛... 目的 提供中颅窝鞍旁区相关解剖学依据,为鞍旁区手术提供帮助。方法对38例成人尸颅进行手术巨微解剖,测量鞍旁区的硬膜关系、神经与血管走行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在中颅窝,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包裹着蛛网膜与硬脑膜深入中颅窝硬膜之间,Meckel腔、三叉神经节及其三个分支包裹着后颅窝蛛网膜与硬脑膜像三指手套深入中颅窝硬膜之间,颈内动脉及颅内、外静脉亦穿行于中颅窝硬膜间;上述结构与海绵窦在中颅窝鞍旁两层硬膜形成一个腔,即硬膜间腔。结论提出鞍区形态学特点,为中颅窝鞍旁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区 硬膜间腔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HWTX-I对关节炎大鼠脊髓IL-1β的影响及其抗伤害作用初探
5
作者 陶谷扬 钟文涛 +2 位作者 肖何 容瑛 陈嘉勤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HWTX-I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伤害作用效果。方法:将3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用药组和HWTX-I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在大鼠右踝关节造成单发性关节炎炎性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并实施硬脊膜外腔插管手... 目的:观察HWTX-I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伤害作用效果。方法:将3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用药组和HWTX-I组。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在大鼠右踝关节造成单发性关节炎炎性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并实施硬脊膜外腔插管手术。致炎后10d内,经由留置的硬脊膜外腔插管给实验组大鼠注射60μg/Kg体重的HWTX-I进行抗伤害作用干预,非用药组经由插管注射生理盐水,同时测定各组痛评分。10d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中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1)HWTX-I组痛评分较非用药组呈下降趋势。(2)HWTX-I能下调大鼠腰段脊髓TNF-α表达。结论:HWTX-I可以明显改善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各项痛反应指标,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炎性痛大鼠脊髓中相应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缓痛觉过敏的形成达到减轻炎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捕鸟蜘蛛毒素(HWTX-I) 硬脊膜外腔 抗伤害作用 腰段脊髓 TNF-α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礼胜 李荣 +2 位作者 王福涌 钱伟民 崔敬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 ml复合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A组)、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5 ml(B组)、2 ml(C组)、2.5 m...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 ml复合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A组)、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5 ml(B组)、2 ml(C组)、2.5 ml(D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每组40例。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麻醉前(T0)及麻醉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观察并记录给药后的麻醉效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B、C、D组与A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3时,C、D组HR、MAP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MAP在T2、T3时,C、D组MAP、HR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术中四组产妇的SpO2除D组在T2、T3时有所降低外,均维持在98%以上,四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均>8分。A组与B、C、D组比较,患者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追加2%利多卡因例数、麻黄碱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行0.5%左布比卡因1.0 ml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最小,并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 硬膜 麻醉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