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It Safe to Perform an Autologous Epidural Blood Patch on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Spinal Stenosis or Lumbar Disc Diseas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1
作者 Dennerd Ovando Jr. Ming Xiong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3年第1期15-22,共8页
The most common spinal pathology seen in the obstetric population i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ere is currently no literature documenting the safety of performing an epidural blood patch on obstetric patients with und... The most common spinal pathology seen in the obstetric population i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ere is currently no literature documenting the safety of performing an epidural blood patch on obstetric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spinal pathology. We present a case of a patient with known sever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compressive radiculopathy who received a successful epidural blood patch without worsening her underlying neurologic symptoms. Epidural blood patches can be safely performed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However, the anesthesiologist should be aware of the risk of potentially worsening preexisting neurological deficits. Thus, we advise caution prior to placing an epidural blood patch on these patients.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the procedure should be carefully weighed and considere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thorough discussion with the patient regarding the risks of an epidural blood patch prior to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ural Blood patch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Spinal Stenosis Disc Herniation OBSTETRICS
下载PDF
Epidural Blood Patches Performed with Miethke Sensor Reservoir for 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2
作者 Nishant J. Modi Prem P. Darji +1 位作者 Yan C. Magram Iman A. Rabizadeh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An epidural blood patch (EBP) is a procedure performed by injecting autologous blood into a patient’s epidural space, usually at the site of a suspected CSF leak. It is typically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characteri... An epidural blood patch (EBP) is a procedure performed by injecting autologous blood into a patient’s epidural space, usually at the site of a suspected CSF leak. It is typically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characteristic postural headaches due to low intracranial pressu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young female with an implanted Miethke Sensor Reservoir, which was used for 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monitoring during a two-level epidural blood patch. ICP increased only with thoracic injection, suggesting thoracic EBP may have greater efficacy than lumbar EBP in treating SIH and PDPH when the site of CSF leak is un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ural Blood patc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Post 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ain Management
下载PDF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of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in Obstetric Pati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3
作者 Do T. Nguyen Robin R. Walters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4年第10期244-253,共10页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continues to be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bidity in parturients. Despite being a common complication faced by many anesthesiologists, there is a lack of consensus regarding its management....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continues to be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bidity in parturients. Despite being a common complication faced by many anesthesiologists, there is a lack of consensus regarding its management. Many still use traditionally taught treatments such as strict bed rest and aggressive hydration despite lack of evidence for their usage. Few are using newly tested treatments such as gabapentin and ACTH despite being proven effective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urthermore, when and how the epidural blood patch should be used is contentious between different practitioners. This review aims at answering what is the best strategy to manage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and proposes a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EPIdural Blood patch COMPLICATION from EPIdural Placement MANAGEMENT of dural PUNCTURE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田芹 易明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6-1199,共4页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意外硬脊膜穿破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意的硬脊膜穿破后,或其他诊断性、治疗性硬脊膜穿破后。PDPH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性钝痛或搏动性头痛,并伴障碍性听觉和(或)视觉症状,还可能...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意外硬脊膜穿破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意的硬脊膜穿破后,或其他诊断性、治疗性硬脊膜穿破后。PDPH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性钝痛或搏动性头痛,并伴障碍性听觉和(或)视觉症状,还可能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慢性头痛、背痛、颅神经功能障碍、硬膜下血肿和脑静脉窦血栓等。本文就目前关于PDPH病理生理学、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意外硬脊膜穿破 硬膜外血补丁
下载PDF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包睿 李文献 邓小明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4期1082-1084,共3页
硬膜穿破是硬膜外阻滞最常见的意外和并发症,除了会引起阻滞平面过高和全脊麻外,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其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针种类和型号、操作方法等因素有关。硬膜外间隙注入生理盐水、自体血补片是较常用且有效的治疗硬膜穿... 硬膜穿破是硬膜外阻滞最常见的意外和并发症,除了会引起阻滞平面过高和全脊麻外,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其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针种类和型号、操作方法等因素有关。硬膜外间隙注入生理盐水、自体血补片是较常用且有效的治疗硬膜穿刺后头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 硬膜穿刺后头痛 病因 血补片 预防
下载PDF
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胶原类硬脑膜补片中羟脯氨酸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柯林楠 王迎 +1 位作者 黄元礼 冯晓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年第7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胶原类硬脑膜补片中羟脯氨酸(Hypro)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6mol.L-1盐酸水解处理22h后,用氨基酸分析仪,采用离子交换色谱茚三酮柱后衍生后对羟脯氨酸进行分析,以外标法测定含量。流动相:pH... 目的:建立一种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胶原类硬脑膜补片中羟脯氨酸(Hypro)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6mol.L-1盐酸水解处理22h后,用氨基酸分析仪,采用离子交换色谱茚三酮柱后衍生后对羟脯氨酸进行分析,以外标法测定含量。流动相:pH=3.3的柠檬酸钠缓冲液-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440 nm,流速0.4 ml.min-1。结果:羟脯氨酸在浓度3.06~61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RSD=0.13%(n=6),加样回收率(n=6)为98.05%(RSD=1.4%)。结论:该方法测定羟脯氨酸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且不受其他氨基酸干扰,可用于胶原类硬脑膜补片产品中羟脯氨酸含量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脯氨酸 氨基酸分析仪 胶原类硬脑膜补片
下载PDF
不同生物型外科补片与自体帽状腱膜在硬脑膜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朝阳 蔡风景 邬树凯 《中国医药》 2012年第6期746-747,共2页
目的 观察2种不同生物型外科补片(需缝合和免缝人工硬膜)与自体帽状腱膜修补硬膜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根据采用补片的差异将80例患者分为缝合组(采用需缝合的人工硬膜,32例)、免缝组(采用免缝合的人工硬膜,28例)和自体组(... 目的 观察2种不同生物型外科补片(需缝合和免缝人工硬膜)与自体帽状腱膜修补硬膜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根据采用补片的差异将80例患者分为缝合组(采用需缝合的人工硬膜,32例)、免缝组(采用免缝合的人工硬膜,28例)和自体组(采用自体帽状腱膜,20例),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生物型外科补片与自体帽状腱膜在手术时间、引流液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热、脑脊液漏、皮下积液及癫痫)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缝合组、免缝组及自体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1±0.6)、(2.5±0.5)和(3.0±0.5)h,缝合组手术耗时高于自体组,而免缝组手术耗时低于自体组,缝合组和免缝组分别与自体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免缝组及自体组的引流量分别为(120±75)、( 178±68)和(131±66)ml,缝合组的引流量与自体组基本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缝组高于自体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与免缝组患者术后发热及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与自体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热:12.5% (4/32)比5.0% (1/20),7.1% (2/28)比5.0% (1/20);脑脊液漏/皮下积液:6.2% (2/32)比0%,25.0%(7/28)比0%,均P>0.05].癫痫发生例数较少,仅缝合组为3.1%(1/31),余2组患者均无癫痫发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自体帽状腱膜取材受到一定限制时可采用生物型外科补片.免缝人工硬膜可相应减少手术时间,对难以缝合的部位不失为一种好材料.严密缝合生物型外科补片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缺损 人工硬脑膜 生物材料 外科补片
下载PDF
综合序贯疗法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锦联 卢贵明 林福筹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后头痛的最佳序贯疗法。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后发生头痛的病例共45例,按设定的序贯疗法分别为A:去枕平卧1d,每天补液量增加1000ml平衡液,肌注曲马多100mg,无效时进入B和C;B:能进食者给予市售咖啡饮品,每天三次;C:不...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后头痛的最佳序贯疗法。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后发生头痛的病例共45例,按设定的序贯疗法分别为A:去枕平卧1d,每天补液量增加1000ml平衡液,肌注曲马多100mg,无效时进入B和C;B:能进食者给予市售咖啡饮品,每天三次;C:不能进食者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连用2d;以上治疗无效时进入D:行硬膜外填充自体血10ml。结果:基础治疗(A)有效者8例,为17.7%,且仅为单纯腰麻者,对硬外针穿破蛛网膜者无效;A无效进入B与C法同时治疗的有效例数为32例,有效率为73.3%,以上治疗方法无效者4例,采用D法全部治愈,无后遗症与并发症。结论:采用序贯疗法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头痛,能遵循由简单无创向有创方法的渐进过渡,不耽误治疗时间,不增加患者痛苦,观察45例无后遗症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后头痛 氯胺酮 咖啡因 硬膜外填充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唐春蓉 曾涛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7X期36-36,共1页
硬脊膜穿破是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的常见并发症。有效的预防硬脊膜穿破的发生能减少并发症。正确的处理硬脊膜穿破,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包括血补片来治疗头痛,有效解除病人痛苦,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 头痛 血补片
下载PDF
脑膜补片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福彬 廖振华 李剑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补片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8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 目的探讨脑膜补片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8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膜补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59.1%,高于对照组的25.0%;死亡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2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脑膨出、脑积水、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补片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脑膜补片 大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预防性硬膜外血补丁防止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可行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峰 赵倩男 +4 位作者 王永 钱晓焱 方七五 李彤 安建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预防性硬膜外血补丁(prophylactic epidural blood patch,PEBP)用于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中心共进行671次蛛网膜下隙穿刺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疾病,根据穿刺... 目的:回顾分析预防性硬膜外血补丁(prophylactic epidural blood patch,PEBP)用于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中心共进行671次蛛网膜下隙穿刺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疾病,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三组:枕大池穿刺组(CM组,n=41)、颈椎穿刺组(C组,n=51)和腰椎穿刺组(L组,n=579),探究穿刺部位对PDPH的影响。根据是否实施PEBP将L组分为两个亚组:预防组(PL组n=104)和未预防组(NL组,n=475),探究PEBP能否有效预防PDPH。结果:NL组、C组和CM组PDPH发生率分别为8.63%、1.96%和0。NL组高于CM组(P<0.05)和C组(P=0.068);PL组PDPH发生率为0.96%,显著低于NL组(P<0.01)。结论:蛛网膜下隙穿刺部位影响PDPH发生率;PEBP可有效预防PD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硬膜外血补丁 硬脊膜穿刺后头痛 蛛网膜下隙穿刺
下载PDF
医用耗材集采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以厦门市某三级专科医院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洪志斌 李跃平 +1 位作者 庄云龙 廖亚琼 《中国医疗保险》 2022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基于厦门市某三级专科医院相关费用数据,分析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方法,分析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前后住院总费用、卫生材料费用、集采耗材费用和医疗... 目的:基于厦门市某三级专科医院相关费用数据,分析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方法,分析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前后住院总费用、卫生材料费用、集采耗材费用和医疗服务结构方面的变化。结论:政策实施后住院总费用、卫生材料费用、集采耗材费用均呈下降趋势;卫生材料费用占比、集采耗材费用占比有所下降,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医疗服务结构不断优化,政策实施效果显著。建议:科学分析确定采购量,确保“量价挂钩”;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政策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耗材 集中带量采购 硬脑膜补片
下载PDF
硬膜外血补丁预防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才华 冯秀珍 曹丽蓬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硬膜外血补丁(EBP)预防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9例硬脊膜穿破患者,根据有无预防性措施分为A组(33例)和B组(46例)。A组实施EBP, B组实施对症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DPH发生率、持续时间,分析实施EB... 目的探讨预防性硬膜外血补丁(EBP)预防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9例硬脊膜穿破患者,根据有无预防性措施分为A组(33例)和B组(46例)。A组实施EBP, B组实施对症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DPH发生率、持续时间,分析实施EB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PDPH发生率51.5%低于B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PH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进行EBP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发热、腰背痛、下肢放射痛、再次穿破硬膜或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预防性EBP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PDPH发生率,但是最佳的给予EBP的时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补丁 硬脊膜穿刺后头痛 硬脊膜意外穿破 椎管内麻醉
下载PDF
医用胶粘合修补技术在硬脑膜修复中的应用及术后护理
14
作者 田露 王海民 王雅宁 《粘接》 CAS 2023年第8期99-102,共4页
基于硬脑膜修补治疗与护理的选择,在改性TCS-BDS复合材料基本性能基础上,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胶合粘补丁修复法在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60例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患者的分组治疗中,使用医用胶的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基于硬脑膜修补治疗与护理的选择,在改性TCS-BDS复合材料基本性能基础上,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胶合粘补丁修复法在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60例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患者的分组治疗中,使用医用胶的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行常规硬脑膜缝合修补法的对照组86.15%(P<0.05);脑膜修补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18.46%(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为81.67%,高于对照组58.46%(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 补丁修补法 开颅手术 硬脑膜修补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与普通硬脑膜缝合在关于后颅窝手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红 陈晓晨 +1 位作者 何山 施铭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6期714-716,720,共4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与普通硬脑膜缝合在预防后颅窝手术术后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中的优势。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修补缺损硬脑膜40例,同期常规修补方式修补缺损硬脑膜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硬脑膜... 目的探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与普通硬脑膜缝合在预防后颅窝手术术后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中的优势。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修补缺损硬脑膜40例,同期常规修补方式修补缺损硬脑膜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硬脑膜补丁修补的40例中,术后2例(5%)出现皮下积液,1(2.5%)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2.5%)出现颅内感染。普通硬脑膜缝合的60例中,15例(25%)出现皮下积液,7例(11.6%)出现脑脊液漏,4例(6.6%)出现颅内感染。结论硬脑膜补丁法修补法在预防后颅窝手术术后皮下积液明显优于常规修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手术 硬脑膜修补 皮下积液 脑脊液漏 颅内感染 补丁修补法
下载PDF
硬膜穿破后头痛(英文)
16
作者 伊若杰 张晓庆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硬膜穿破后头痛是脑膜穿破后的常见病发症。1898年Karl August Bier报道了第1例硬膜穿破后头疼。Bier认为这与硬脊膜穿破后脑脊液持续渗漏有关。本文介绍了PDPH的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式。特殊设计的针尖形状不损伤硬脊膜,减少脑... 硬膜穿破后头痛是脑膜穿破后的常见病发症。1898年Karl August Bier报道了第1例硬膜穿破后头疼。Bier认为这与硬脊膜穿破后脑脊液持续渗漏有关。本文介绍了PDPH的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式。特殊设计的针尖形状不损伤硬脊膜,减少脑脊液流失,术后头疼发生率明显减少。血补片是较常用且有效的治疗硬膜穿刺后头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穿破后头痛 脑脊液 穿刺针 血补片
下载PDF
硬膜外血补丁对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刘慧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6期24-24,21,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补丁对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通过硬膜外血补丁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补丁对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通过硬膜外血补丁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硬膜外血补丁进行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补丁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对预防幕上开颅术后并发症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昊 李云雷 +5 位作者 麦麦提力·米吉提 更·党木仁加甫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 陈烈兴 巴特·龚高昂 朱国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补硬脑膜群缺损时,采用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法71例(实验组),同期采用自体骨膜或帽状腱膜连续缝合修补法64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修补耗时、术后24h引流量,以及硬膜外积液、皮下积液及术后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硬膜修补耗时(12min)较对照组(25min)短,实验组的术后24h平均硬膜外引流量(278mL)高于对照组(245mL),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1.41%)低于对照组(10.94%),实验组术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率(2.82%)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率(5.63%)高于对照组(4.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硬膜外积液,无临床症状则无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8例皮下积液患者均行腰大池引流治愈;1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癫痫发作,给予正规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均控制,并在继续随访观察中.结论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适用于各类开颅手术患者的硬脑膜修补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癫痫发作等相关并发症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开颅 硬膜修补 补丁法 癫痫 皮下积液 间断缝合
原文传递
硬脊膜损伤分类及修复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意鹏 张扬 雷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7-1182,共6页
目的 对脊柱手术中或创伤后硬脊膜损伤分类和修复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硬脊膜损伤修复及修复材料研发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硬脊膜损伤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关于硬脊膜损伤已有大量回顾性研究,前瞻性... 目的 对脊柱手术中或创伤后硬脊膜损伤分类和修复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硬脊膜损伤修复及修复材料研发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硬脊膜损伤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关于硬脊膜损伤已有大量回顾性研究,前瞻性和多中心研究较少,循证证据等级较低。硬脊膜损伤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主要基于常见的颈腰椎退行性脊柱疾病相关研究,胸椎相关疾病研究不足。学术界亦尚未建立普遍认可的硬脊膜损伤分级和分类方法,这阻碍了其修复方法临床指南的制定。此外,尽管有新的材料和手术策略可用于解决针孔渗液和复杂部位硬脊膜损伤修复,但缺乏高级别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来验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结论 无论何种硬脊膜损伤,缝合仍是目前最重要修复方式;应进一步开发新型补片或密封剂以满足临床需求,降低修复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硬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硬脊膜密封胶 人工补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