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ast ultrasoun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t a tertiary liver center: First Indian experience 被引量:5
1
作者 Shalini Thapar Laroia Simranjeet Singh Bawa +2 位作者 Deepak Jain Amar Mukund Shiv Sarin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3年第6期229-240,共12页
AIM: To assess the role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t the first Indian tertiary liver center.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 AIM: To assess the role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t the first Indian tertiary liver center.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examinations over 24 mo for diagnosis, surveillance, characterization and follow up of 50 patients in the context of HCC was performed. The source and indication of referrals, change in referral rate, accuracy and usefulness of CEUS in a tertiary liver center equipped with a 64 slice dual energy computer tomography (CT) and 3 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were studied. Sonovue (BR1, Bracco, Italy, a second generation contrast agent) was used for contrast US studies. Contrast enhanced CT/MRI or both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The findings were taken as a baseline reference and correlation was done with respect to contrast US. Contrast enhanced MRI was performed using hepatocyte specific gadobenate dimeglumine (Gd-BOPTA). Iomeron (400 mg; w/v) was used for dynamic CT examinations. RESULTS: About 20 (40%) of the examinations were referred from clinician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ss from previous imaging. About 15 (30%) were performed for surveillance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5 (10%)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monitoring lesions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3 (6%) were post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assessments and 3 (6%) were patients with h/o iodinated contrast allergy. About 2(4%) were performed on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with raised alpha fetoprotein and 2(4%) patients were claustrophobic. The number of patients referred from clinicians steadily increased from 12 in the first 12 mo of the study to 38 in the last 12 mo. CEUS was able to diagnose 88% of positive cases of HCC as per reference standards. In the surveillance group, specificity was 53.3% vs 100% by CT/MRI. Post RFA and TACE specificity of lesion characterization by CEUS was 100% in single/large mass assessment, similar to CT/MRI. For non HCC lesions such as regenerative and dysplastic nodules, the specificity was 50% vs 90% by CT/MRI. The positive role of CEUS in imaging spectrum of HCC included a provisional urgent diagnosis of an incidentally detected mass. It further led to a decrease in time for further management. A confident diagnosis on CEUS was possible in case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determinate mas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patient was unfit for CT/MRI, was allergic to iodinated contrast or had claustrophobia, etc.CEUS was also cost effective, radiation free and an easy modality for monitoring post RFA or TACE lesions. CONCLUSION: CEUS is a valuable augmentation to the practice of ultrasonography, and an irreplaceable modality for confounding cases and interpretation of indeterminate lesions in imaging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NTRAST ultrasound TERTIARY LIVER care Triple phase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DCE-MRI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叶细容 江峰 洪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68例,对所有入选患者NAC治疗后行CEUS、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68例,对所有入选患者NAC治疗后行CEUS、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治疗后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CEUS、DCE-MRI以及两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评估价值,对比有效组与无效组CEUS、DCEMRI检查的参数水平。结果68例乳腺癌患者NAC后,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49例有效,19例无效。采用CEUS检查评估NAC疗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63%、68.42%、67.65%,经手术病理评估为有效患者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水平低于无效患者(P<0.05);采用DCE-MRI检查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67%、73.68%、67.65%,经手术病理评估为有效患者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均低于无效患者(P<0.05)。CEUS联合DCE-MRI评估NAC疗效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96%、94.83%,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法(P<0.05)。结论CEUS联合DCE-MRI能提高对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评估价值,其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评估价值
下载PDF
不同一次性拉伸方式对腘绳肌形态的急性影响
3
作者 戴菊红 李晨 +1 位作者 鲍小亚 刘晔 《体育科研》 2024年第1期78-84,103,共8页
研究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对双关节腘绳肌组织形态的急性影响。方法:采集10名无腘绳肌损伤成年男性在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前后腘绳肌肌腹的全景超声图像,比较不同拉伸方式前后股二头肌长头(BFLH)、半膜肌(SM)与半... 研究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对双关节腘绳肌组织形态的急性影响。方法:采集10名无腘绳肌损伤成年男性在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前后腘绳肌肌腹的全景超声图像,比较不同拉伸方式前后股二头肌长头(BFLH)、半膜肌(SM)与半腱肌(ST)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一次性动态拉伸与一次性静态拉伸均可延长BFLH、SM与ST的肌束长度(P<0.01),但均不改变肌肉厚度(P>0.05)。在两种拉伸前后,肌束长度与肌肉厚度均存在BFLH、SM与ST之间的差异(P<0.01),其中肌束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T、BFLH、SM,肌肉厚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M、BFLH、ST。一次性动态拉伸作用下,BFLH的肌束延长率大于ST的肌束延长率(P<0.01),BFLH和ST肌束延长率均与SM无差异。一次性静态拉伸作用下,SM的肌束延长率大于ST(P<0.05),SM和ST肌束延长率均与BFLH无差异。相比于一次性动态拉伸,一次性静态拉伸使BFLH肌束延长率更低(P<0.01),SM与ST肌束延长率均不存在拉伸方式间的差异。结论:相比一次性静态拉伸,一次性动态拉伸可更明显地改变BFLH形态。ST与SM的形态均可被两种拉伸方式改变,但二者形态变化程度均无拉伸方式间的差别。三条腘绳肌之间存在结构差异,且在拉伸作用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拉伸类型选择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拉伸 动态拉伸 全景超声 腘绳肌 肌束长度
下载PDF
CEUS、CE-MRI在肝细胞癌经TACE和微波消融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陈健 代志昌 +2 位作者 谭书德 欧龚尹 张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究对比超声造影(CEUS)、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在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微波消融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102例(156个病灶),所... 目的探究对比超声造影(CEUS)、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在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微波消融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102例(15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或微波消融介入治疗,治疗后均进行CEUS、CE-MRI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复发患者和非复发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究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随访期为1年。结果DSA检查结果:102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1年内38例(52个病灶)患者存在复发情况,64例(104个病灶)患者未发生复发情况。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门静脉增强、延迟性增强、瘤周强化及廓清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动脉期增强、始增时间表、达峰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肿瘤体积均大于未复发组,治疗后的ADC值小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瘤区相比较,术后肿瘤坏死区、碘油沉积区的ADC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复发区与术前瘤区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复发组患者共56个病灶进行CEUS及CE-MRI检查,在患者术前术后病灶体长短径及评估中,二者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术后残留活性病灶数进行检查,CE-MRI的检出率高于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SA检查,确诊复发的38例患者经CEUS、CE-MRI检查确诊为复发的分别为29、34例;未复发的64例患者中经CEUS、CE-MRI检查确诊为未复发的分别为62、63例。CE-MRI检查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93,高于CEUS检查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60)(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患者经CEUS检查复发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2%、87.32%、93.55%、96.88%、76.32%;经CE-MRI检查复发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0%、94.03%、97.14%、98.44%、89.47%。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和微波消融介入治疗后,以DSA为金标准,应用CEUS、CE-MRI对患者复发情况评估时,CE-MRI一致性高于C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造影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经动脉化学栓塞 微波消融 随访
下载PDF
动态复合影像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5
作者 孟彬 徐明民 +1 位作者 乔宏宇 李大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9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操作手法与超声图像实时同步的动态复合影像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其在改善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兴趣度和提高测验成绩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嘉兴大学临床专业的43名参加PPT课堂教学的医学生,前期采用... 目的探讨操作手法与超声图像实时同步的动态复合影像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其在改善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兴趣度和提高测验成绩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嘉兴大学临床专业的43名参加PPT课堂教学的医学生,前期采用传统的静态图像的教学方式,后期采用融合动态复合影像的教学方式,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测验成绩对比,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动态复合影像组学生的理解难度和兴趣度平均的评分分别为(7.60±1.40)分、(7.80±1.30)分,静态图像组分别为(7.90±1.60)分、(6.50±1.50)分,且动态复合影像组学生的测验成绩(92.08±4.87)分高于静态图像组(88.53±5.24)分。2组在降低理解难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态复合影像组在提升学生提升兴趣度和测验成绩方面均优于静态图像组(P<0.05)。理解难度与兴趣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20,P<0.010)。结论动态复合影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测验成绩,但对降低理解难度的效果不明显。建议将此技术作为提升教学互动性和学生成绩的辅助工具,并进一步优化其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教学 动态复合影像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兴趣度 理解难度 学习成绩 超声医学教育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大鼠肝纤维化评估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姜帆 刘进忍 +3 位作者 田洪达 李春香 李国华 李忠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大鼠肝纤维化(HF)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M1模型组、M2模型组和M3模型组,共4组,每组12只。M1、M2和M3模型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加乙醇复合法进行诱导,...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大鼠肝纤维化(HF)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M1模型组、M2模型组和M3模型组,共4组,每组12只。M1、M2和M3模型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加乙醇复合法进行诱导,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第4、6和8周时,M1模型组进行超声检测,M2模型组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DCE-MRI)检测,M3模型组采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联合DCE-MRI技术检测。对照组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与M1、M2、M3组大鼠进行对照。影像检查结束后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模型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采用常规超声观察大鼠肝脏形态,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彩色多普勒测量门静脉血流速度。超声弹性观察肝实质硬度颜色分布、测量肝脏实质的弹性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初始曲线下面积(iAUC)分析DCE-MRI检查中血流动力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变化,M1组大鼠肝脏形态发生改变。超声弹性成像显示:M1组大鼠肝脏弹性值(33.16kPa)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组(13.11kPa)。M2组常规MRI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形态正常,M2组中,造模6与8周大鼠较4周大鼠肝脏形态改变更明显。DCE-MRI结果中的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与Ve对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iAUC均>0.9。M1模型组、M2模型组、M3模型组大鼠进行组间比较,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大鼠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的检查手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34、0.644、0.621、0.543,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结论:多模态影像技术可以作为评价肝脏纤维化的有效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超声弹性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评价
7
作者 宋晶 屈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诊断技术,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诊断技术,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80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中,病理诊断阳性70例,阴性10例;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阳性67例,阴性13例;超声诊断技术阳性66例,阴性14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对乳腺病变的灵敏度94.29%,特异度90.00%,准确度93.75%均高于超声检查的91.43%、80.00%、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0.139、0.313,P均>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炎性病变、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诊断乳腺疾病方面的效果与超声相当,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来帮助识别乳腺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 乳腺疾病 诊断 诊断符合率 超声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的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任秀昀 焦健 +3 位作者 张延 徐惠 牛虹 李晓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分析在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8例HCC的超声造影资料,应用SonoLiverR CAP定量分析软件,以HCC与周围肝实质的增强水平差值为参数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DVP)重建,分...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分析在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8例HCC的超声造影资料,应用SonoLiverR CAP定量分析软件,以HCC与周围肝实质的增强水平差值为参数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DVP)重建,分析结果以DVP彩色编码图、DVP曲线图及定量参数显示,并进行分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DVP彩色编码图:消退型,未消退型分别占88.24%(60/68)和11.76%(8/68);DVP曲线图:消退型,未消退型分别占83.82%(57/68)和16.18%(11/68)。定量参数显示HCC与周围肝实质的峰值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和平均渡越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可直观、量化的显示病灶变化,为HCC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超声造影 参数成像 动态血管模型重建
下载PDF
基于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医学超声图像边缘提取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斌 严加勇 庄天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70-974,共5页
动态规划 (DP)是一种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方法 .图像边缘提取时为了使系统输出具有最小的不确定性 ,考虑最优化判据是必要的 .动态规划算法用于图像的边缘检测主要是获得一个图像的最低能量代价阵的过程 ,而图像的边缘对应于最... 动态规划 (DP)是一种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方法 .图像边缘提取时为了使系统输出具有最小的不确定性 ,考虑最优化判据是必要的 .动态规划算法用于图像的边缘检测主要是获得一个图像的最低能量代价阵的过程 ,而图像的边缘对应于最低代价阵中的终止点和起始点之间能量梯度降低最快的路径 ,由此可以由最低代价阵勾勒出需要的边缘 .对于质量较差的图像 ,可以先用梯度算子和一种 LUM滤波器相结合进行预滤波 .实验表明 ,基于该算法用于超声图像的边缘检测可获得全局最优的稳定的边缘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动态规划 边缘增强 图像分割 最优化算法 医学超声图像 边缘提取
下载PDF
Q-analysis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DCE-MRI、DWI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辰 李洪娥 +1 位作者 周胜利 赵红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905-1910,共6页
目的探讨现阶段Q-analysis实时组织弹性定量分析联合DCE-MRI、DWI对BI-RADS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疑似为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对疑似乳腺癌患者均... 目的探讨现阶段Q-analysis实时组织弹性定量分析联合DCE-MRI、DWI对BI-RADS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疑似为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对疑似乳腺癌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弹性成像检查,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照分析66例患者的89个BI-RADS-4类乳腺病灶。结果US联合MRI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一US或MRI检查,而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单一US或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分别分析US、MRI、及两者联合组,ROC曲线下面积:1)超声检查、MRI、超声联合MRI三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US、MRI联合组>MRI>US;2)ADC>TIC>SR>微钙化>RI>形态不规则>CDFI>纵横比>边界不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analysis实时组织弹性定量分析联合DCE-MRI、DWI对BI-RADS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且其敏感性、特异性高,能够有效区分恶性与良性肿瘤,可用于临床乳腺癌术前检测。本文9组定量参数中,ADC值,TIC,SR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准确性不如联合检查各参数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弹性成像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DCE-MRI联合超声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雨娜 吴云虎 +1 位作者 周玫娟 董建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7-1422,共6页
本文探讨动态增强MR扫描(DCE-MRI)联合超声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肿瘤患者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DCE-MRI检查,分析良恶性肿瘤DCE-MRI特征差异,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 本文探讨动态增强MR扫描(DCE-MRI)联合超声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肿瘤患者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DCE-MRI检查,分析良恶性肿瘤DCE-MRI特征差异,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评估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DCE-MRI检查显示,良性及恶性肿瘤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TIC曲线等征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高于良性肿瘤,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分数(Ve)低于良性肿瘤(P<0.05);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83.67%、89.00%,DCE-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04%、89.79%、94.00%,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97.95%、99.00%,联合诊断准确度高于超声诊断(P<0.05)。DCE-MRI及乳腺超声对乳腺病灶性质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两者联用可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MR扫描 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下载PDF
一种基于平面波技术的三维超声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池利阳 邱维宝 +1 位作者 师翔 陆祖嘉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3-887,891,共6页
三维超声成像能提供直观和真实感的组织信息,便于医生对医学体进行观察和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导航中。针对现有超声技术在采集速度和图像质量上的不足,该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多角度平面波技术获得超声回波信号,并通过USB... 三维超声成像能提供直观和真实感的组织信息,便于医生对医学体进行观察和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导航中。针对现有超声技术在采集速度和图像质量上的不足,该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多角度平面波技术获得超声回波信号,并通过USB3.0高速端口传输到PC端,然后进行平面波相干合成、对数压缩、超声序列存储及三维重建等操作,搭建了实验平台并进行测试,研究表明该文方法具有采集速度高,成像效果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成像 平面波超声 动态聚焦 高速采集 医学图像处理工具集
下载PDF
基于分段动态变迹技术的超声成像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民铀 王伟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4,共5页
在超声成像系统中,单一幅度变迹技术只能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获得较好的成像分辨率,该距离范围外,分辨率明显降低。而使用分段动态变迹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在研究多种单一幅度变迹函数的波束3dB等值线后,观察得到各函数最佳成像分辨... 在超声成像系统中,单一幅度变迹技术只能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获得较好的成像分辨率,该距离范围外,分辨率明显降低。而使用分段动态变迹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在研究多种单一幅度变迹函数的波束3dB等值线后,观察得到各函数最佳成像分辨率对应的距离范围。通过分段引入对应的变迹函数,从而得到了分段动态变迹技术的一种实现方法,然后绘出波束3dB等值线以及仿真成像。证明该方式的分段动态变迹技术相比单一幅度变迹技术能够改善缺点,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 波束合成 幅度变迹 分段动态变迹
下载PDF
高级动态血流成像探测糖尿病患者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方 赵宝珍 +2 位作者 张会萍 杨琳 柳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了解正常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的多普勒参数及频谱形态特点;探讨糖尿病(DM)患者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的多普勒参数及频谱形态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脉冲多普勒(... 目的:了解正常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的多普勒参数及频谱形态特点;探讨糖尿病(DM)患者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的多普勒参数及频谱形态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脉冲多普勒(PW)和高级动态血流成像(ADF)探测101例(糖尿病组22例,正常老年组31例,正常成年组48例)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获得多普勒参数,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总显示构成比为93.1(。糖尿病组较正常老年组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增高(P<0.01);各级肾动脉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EDV)降低;RI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发生构成比增高(P<0.01)。结论:伴随着全身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多普勒参数的变化;ADF对胰腺动脉有较高显示率,能敏感地反映糖尿病胰腺动脉多普勒参数改变,有望成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超声 高级动态血流成像 糖尿病
下载PDF
高频率超声影像对冠脉结扎所致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颖 李贻奎 +4 位作者 孙明杰 崔海峰 周艳华 郝伟 赵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9期27-28,共2页
目的应用高频率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冠脉结扎所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心功能改变,对冠脉结扎所致心力衰竭模型进行评价,并进一步确定高频率超声影像系统在此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分别于术后... 目的应用高频率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冠脉结扎所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心功能改变,对冠脉结扎所致心力衰竭模型进行评价,并进一步确定高频率超声影像系统在此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8、13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冠脉结扎术后1、2、3、4、8、13周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LVEF、LVFS均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脉结扎手术3周后可以形成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高频率超声影像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检测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冠脉结扎所致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的一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率超声影像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动态观察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与MRI动态增强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汪莹 艾志刚 耿会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94-96,共3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与核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GS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治疗的62例GS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GSP的诊断符合率及影像学表现...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与核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GS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治疗的62例GS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GSP的诊断符合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MRI增强动态扫描诊断GSP符合率(93.55%)较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90.32%)稍高(P>0.05);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植入绒毛符合率为(80.00%)显著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40.00%)(P<0.05)。阴道超声中36例为孕囊向宫腔内生长,20例为孕囊向子宫肌层甚至浆膜层生长,8例在其瘢痕处及周围探及丰富血流。MRI平扫示瘢痕部位较低信号,孕囊在T1WI时为均匀低信号,在T2W2为混杂或高信号。在DWI中呈现高信号、孕囊壁环形高信号和无明显高信号孕囊分别为22例、34例和6例,进一步增强显示环形强化和结节状或不均匀强化为26例和36例。结论阴道超声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GSP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MR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更为清晰和细微,诊断植入绒毛符合率更高,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序列超声图像边缘检测与跟踪的改进Snake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加勇 庄天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6-108,11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序列超声图像边缘检测与跟踪的离散动态模型.在基于动态规划的Snake模型中,引入目标边缘的形状信息改进了内部能量约束形式;充分利用序列图像相邻层间的灰度相关信息弥补了传统Snake模型中图像梯度能量对噪声敏感的不足.实验... 提出了一种序列超声图像边缘检测与跟踪的离散动态模型.在基于动态规划的Snake模型中,引入目标边缘的形状信息改进了内部能量约束形式;充分利用序列图像相邻层间的灰度相关信息弥补了传统Snake模型中图像梯度能量对噪声敏感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Snake模型仅需少量的用户交互就能快速、准确地从超声序列图像中检测、跟踪出目标物体的边缘,在医学图像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KE模型 动态规划 超声图像 边缘检测 相关性信息
下载PDF
乳腺“第二眼”超声对动态增强MRI额外检出ACR-BI-RADS 4类以上病灶的再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铃 郭俊 +3 位作者 张建兴 宋光辉 潘曦阳 袁钰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47-215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第二眼"超声对动态增强MRI BI-RADS 4类以上额外检出的病灶再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前乳腺动态增强MRI额外发现的ACR BI-RADS 4类以上的病灶,应用"第二眼"超声再评价的80例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乳腺"第二眼"超声对动态增强MRI BI-RADS 4类以上额外检出的病灶再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前乳腺动态增强MRI额外发现的ACR BI-RADS 4类以上的病灶,应用"第二眼"超声再评价的80例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态增强MRI额外检出的80个病灶中,77个病灶被"第二眼"超声检出,检出率为98.25%。动态增强MR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77.4%,特异度70.4%,总符合率:75%;"第二眼"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78.4%,特异性92.3%,总符合率83%。"第二眼"超声与病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5,P <0.001),与增强MRI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4,P <0.001);动态增强MRI与病理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6,P <0.001)。结论动态增强MRI导向"第二眼"超声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乳腺增强MRI 乳腺癌 “第二眼”超声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和超声3D-TVS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钟玲 毛晓丽 +3 位作者 周波 蔡青蓉 黄波 陈慧敏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技术在子宫内膜癌(EC)Ⅰ~Ⅳ分期诊断中的对比。方法:选取医院妇科收治的96例EC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且术前均行DCE-MRI和3D-TVS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种检查技术诊断EC患...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技术在子宫内膜癌(EC)Ⅰ~Ⅳ分期诊断中的对比。方法:选取医院妇科收治的96例EC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且术前均行DCE-MRI和3D-TVS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种检查技术诊断EC患者分期的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和3D-TVS技术在子宫内膜癌Ⅰ~Ⅳ分期诊断的价值。结果:96例EC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中Ⅰ期50例,Ⅱ期29例,Ⅲ期11例,Ⅳ期6例。病理结果中子宫内膜样腺癌85例(占88.54%),乳头状腺癌2例(占2.08%),透明细胞癌4例(占4.17%),腺鳞癌5例(占5.21%);肿瘤分化程度中高分化31例(占32.29%),中分化52例(占54.17%),低分化或未分化13例(占13.54%)。DCE-MRI检查不同病理分期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水平明显升高,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570,F=12.510,F=22.410;P<0.05);DCE-MRI诊断EC患者总检出率为72.92%。3D-TVS检查不同病理分期子宫体积及肿瘤体积水平明显升高,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5,Z=-2.134;P<0.05);3D-TVS诊断EC患者总检出率为77.08%。ROC曲线分析结果,MRI和3D-TVS诊断EC患者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和0.756。结论:DCE-MRI和3D-TVS技术均可诊断子宫内膜癌各分期,其中3D-TVS技术准确度较高,可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技术 子宫内膜癌 分期 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常规超声BI-RADS 4类病变中的应用——与DCE-MRI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秀花 杨一林 +2 位作者 赵萍 徐俊卿 印弘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常规超声BI-RADS 4类乳腺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比研究。方法选取86个常规超声发现的BI-RADS 4类乳腺病灶,均进行超声造影及磁共振增强检查,采用BI-RADS分类法进行重新分类,以病...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常规超声BI-RADS 4类乳腺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比研究。方法选取86个常规超声发现的BI-RADS 4类乳腺病灶,均进行超声造影及磁共振增强检查,采用BI-RADS分类法进行重新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恶性病变65个,良性病变21个,CEUS和DCE-MRI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3%、80.95%、93.55%、70.83%;92.31%、85.71%、95.24%、78.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BI-RADS 4类病变降至3类:CEUS 17个,DCE-MRI 18个;BI-RADS 4类升至5类病变:CEUS 11个,DCE-MRI 13个。结论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超声造影对于常规超声BI-RADS 4类乳腺病变,能够进一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与增强磁共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造影 动态增强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