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君子汤对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鞠宝玲 唐小云 +1 位作者 张红军 海艳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应用四君子汤水提液进行治疗,同时设自然恢复组,于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分析、ELISA法检测肠粘膜sIgA、...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应用四君子汤水提液进行治疗,同时设自然恢复组,于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分析、ELISA法检测肠粘膜sIgA、肠组织IL-2的含量。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sIgA、肠组织IL-2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四君子汤治疗和自然恢复组比较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量明显上升,肠粘膜sIgA、肠组织IL-2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四君子汤能扶植正常菌群生长,并通过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菌群失调 肠粘膜免疫 SIGA IL-2
下载PDF
菌群失调小鼠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鞠宝玲 唐小云 +2 位作者 张红军 海艳洁 陆叶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45-446,449,共3页
目的探讨菌群失调对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分析,同时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肠粘膜sIgA、血清及肠组织IL-2的含量。结果小鼠菌群失调后,脾淋... 目的探讨菌群失调对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分析,同时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肠粘膜sIgA、血清及肠组织IL-2的含量。结果小鼠菌群失调后,脾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降低(P<0.05),肠粘膜sIgA、血清及肠组织IL-2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后可降低机体全身及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调 肠粘膜免疫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殷燕 董蕾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于维持宿主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关系失衡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功能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BS患者多存在... 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于维持宿主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关系失衡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功能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BS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的治疗也取得部分疗效,通过对正常人和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比较,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感染、抗生素、应激、肠道酵解异常五个方面,将近年肠道微生态与IBS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态 菌群失调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闫翔 范惠民 刘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老年住院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商品名:思连康)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老年住院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 g加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0.4 g,均3次/天;对照组仅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 g,3次/天,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粪检结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粪检杆球比例倒置、细菌计数减少、真菌感染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谷氨酰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菌群失调 腹泻
下载PDF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彬言 王巧民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5期2358-2360,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其发病关系密切,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治疗可能为IBS的一种有效方法,现拟从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抑制小肠细菌过度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其发病关系密切,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治疗可能为IBS的一种有效方法,现拟从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抑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增强肠黏膜屏障、增强肠黏膜免疫、降低内脏高敏感性等几个方面对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机制及安全性等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易激综合征 菌群失调
下载PDF
复方中药在受照小鼠中抗放射及抗菌群失调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凤云 王忠海 +2 位作者 赵娟 徐书显 赵进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154-1155,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对受照小鼠的生物学效应及菌群变化。方法采取灌胃方法给药,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结果复方中药能提高受照小鼠30 d的存活率,并能增加白细胞数量和降低微核率的功能。还能增加生理性细菌的数量,防止菌群失调。结论复...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对受照小鼠的生物学效应及菌群变化。方法采取灌胃方法给药,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结果复方中药能提高受照小鼠30 d的存活率,并能增加白细胞数量和降低微核率的功能。还能增加生理性细菌的数量,防止菌群失调。结论复方中药对受照小鼠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γ-射线照射 小鼠 菌群失调
下载PDF
微生态活菌制品的作用机制及合理使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袁佩娜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2年第9期42-46,共5页
微生态活菌制品是根据微生态学基本原理,采用人体内正常菌群成员或具有促进正常菌群生长作用、无害的外籍细菌,经培养、收集菌体、干燥成菌粉后,加入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的相关症状和疾病,并已得到国内外广... 微生态活菌制品是根据微生态学基本原理,采用人体内正常菌群成员或具有促进正常菌群生长作用、无害的外籍细菌,经培养、收集菌体、干燥成菌粉后,加入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的相关症状和疾病,并已得到国内外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和应用。本文对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微生态活菌制品的作用机制、特点、制备、功效和安全性等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学 微生态活菌制品 菌群失调 微生态平衡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敬 袁天杰 +6 位作者 赵永贵 康安 李俊松 单进军 赵晓莉 乔宏志 狄留庆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2期2312-2317,共6页
肠道菌群是寄居于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的总称,是一个构成复杂、功能多样的微生态系统。作为与宿主共生的有生系统,肠道微生物在机体消化、营养、代谢、免疫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肝脏是人体内以代谢为主的器官,在解剖... 肠道菌群是寄居于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的总称,是一个构成复杂、功能多样的微生态系统。作为与宿主共生的有生系统,肠道微生物在机体消化、营养、代谢、免疫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肝脏是人体内以代谢为主的器官,在解剖和功能上与肠道存在密切联系,构成"肠-肝"轴。随着对"肠-肝"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慢性肝脏疾病及其并发症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息息相关。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慢性肝脏疾病 “肠-肝”轴 菌群失调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藿香正气胶囊对菌群失调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颖辉 罗晓健 +3 位作者 钱星文 王珏 吴志鹏 吕爱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对福氏痢疾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BSD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Balb/c雄性小鼠50只,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藿香正气高剂量组(藿高组)、藿香正气低剂量...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对福氏痢疾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BSD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Balb/c雄性小鼠50只,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藿香正气高剂量组(藿高组)、藿香正气低剂量组(藿低组)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给药组给予藿香正气药液5.21 g.kg-1,藿高组5.21 g.kg-1,藿低组0.52 g.kg-1,各组于造模后当天给药,每日1次,连续3 d。流式法检测外周血和肠道peyer patches(PP结)淋巴细胞亚群;放免法检测外周血清和肠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BSD小鼠腹泻明显,外周血和PP结CD4+,CD8+T淋巴细胞紊乱,外周血和肠组织TNF-α升高。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减少BSD小鼠腹泻次数,缩短病程,调节CD4+,CD8+T淋巴细胞平衡,降低TNF-α。结论:BSD小鼠表现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异常,而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改善腹泻症状及其伴随的免疫异常,这可能是藿香正气双向胶囊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双向胶囊 菌群失调腹泻 PEYER patches(PP结)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乳酸菌素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振鸿 王秀玲 郭三仁 《华北国防医药》 2006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评价乳酸菌素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将63例FD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5例,在给予胃肠动力及抑酸剂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酸菌素片4—5片,4—5小时嚼服1次,连续用药15天;对照组28例,仅给予综合治疗,连... 目的:评价乳酸菌素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将63例FD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5例,在给予胃肠动力及抑酸剂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酸菌素片4—5片,4—5小时嚼服1次,连续用药15天;对照组28例,仅给予综合治疗,连续15天。观察两组自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34.3%),有效20例(57.1%),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4例(14.3%),有效13例(46.4%),总有效率60.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善肠道内环境及调整肠道菌群也是治疗FD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乳酸菌素 幽门螺杆菌 菌群失调
下载PDF
门诊感染性腹泻的微生态治疗
11
作者 黄亦红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门诊感染性腹泻的微生态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率。方法对26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112例采用微生态疗法,观察组15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3d后复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14%,观察组为69.33%。经统... 目的探讨门诊感染性腹泻的微生态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率。方法对26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112例采用微生态疗法,观察组15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3d后复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14%,观察组为69.33%。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生态治疗能够补充生理性细菌,较快恢复肠道茵群,对缩短病程,提高治疗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微生态治疗 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罗兰 陈光 +2 位作者 遇常红 陈刚 侯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香菇多糖灌胃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和丽珠肠乐组。7 d后处死各组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免疫器官体...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经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香菇多糖灌胃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和丽珠肠乐组。7 d后处死各组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免疫器官体重及其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结果用香菇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进行治疗后,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明显增加,对胸腺指数无影响;显著增强了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盐酸林克霉素灌胃能诱导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的有效建立。香菇多糖能调整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微生态失调小鼠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马齿苋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胡新俊 李春香 +3 位作者 王广 马淑霞 李丽秋 杨景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781-783,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马齿苋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进行调整治疗,达到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感染的目的。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然后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给药7 d后处... 目的研究应用马齿苋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进行调整治疗,达到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感染的目的。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然后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检测及肠黏膜电镜观察。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 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肠黏膜损伤严重。持续7 d治疗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损伤的肠黏膜基本修复。结论应用林可霉素可以成功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动物模型;马齿苋多糖具有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菌群失调,防治感染的作用,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多糖 微生态失调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抗萧 肖新云 +2 位作者 刘又嘉 龙承星 谭周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075,共5页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多项生理功能相关,是中药药效发挥的重要作用者,研究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乳酸杆菌的影响,可以为其疗效机理提供依据.通过灌胃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对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失调造模,然后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多项生理功能相关,是中药药效发挥的重要作用者,研究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乳酸杆菌的影响,可以为其疗效机理提供依据.通过灌胃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对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失调造模,然后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全量传统汤药和50%量超微汤药对造模小鼠进行治疗,提取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用乳酸杆菌特异引物对肠道微生物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通过Hha I、Rsa I、Sam I和HindⅢ等酶切后进行ARDRA分析.结果发现:正常组和七味白术散50%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OTUs数大于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治疗组,七味白术散作用下乳酸杆菌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330、0.091和0.913,均有所恢复;聚类与主成分分析表明,七味白术散对肠道乳酸杆菌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且超微七味白术散50%量汤药的治疗效果优于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本研究结果说明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的疗效与调整肠道乳酸杆菌有关,七味白术散50%超微汤药的效果较之全量传统汤药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肠道微生物 ARDRA 菌群失调腹泻 乳酸杆菌
原文传递
小鼠肠道优势菌群失衡肠黏液sIgA、黏液素的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晓芳 刘洋 +1 位作者 文姝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失衡对小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探讨优势菌群与肠道黏膜屏障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肠黏膜sIgA含量变化,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Mucin2、Mucin3和防御素mRNA转录产物的变化。结果菌...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失衡对小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探讨优势菌群与肠道黏膜屏障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肠黏膜sIgA含量变化,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Mucin2、Mucin3和防御素mRNA转录产物的变化。结果菌群失衡小鼠小肠段肠黏膜sIgA水平下降,重度菌群失衡组与正常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与轻度菌群失衡组相比下降明显。菌群失衡小鼠上皮细胞中的Mucin2、Mucin3和防御素mRNA转录产物与正常小鼠相比明显增高,在杯状细胞胞浆内Mucin2蛋白阳性表达增强,且重度菌群失衡组与轻度菌群失衡组小鼠比较,Mucin2、Mucin3和防御素增高明显。结论菌群失衡可导致肠黏膜sIgA分泌量随菌群失衡程度呈下降趋势,同时引起黏液层中黏液素和防御素分泌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衡 SIGA 黏液素 防御素
原文传递
香菇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韩伟东 李丽秋 +1 位作者 马淑霞 杨景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通过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控制内毒素易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进行调整,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法 Wistar大白鼠48只,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造模。之后以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灌胃...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通过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控制内毒素易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进行调整,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法 Wistar大白鼠48只,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造模。之后以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灌胃,14 d后处死。取肠内容物、血液,分别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挥发性脂肪酸、内毒素。结果经过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治疗后,大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血中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结论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均具有扶植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微生态失调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七味白术散及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腹泻IL-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英 孙必强 +1 位作者 刘卫东 伍参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及七味白术散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IL-8的表达和血清中IL-8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头孢曲松钠和林可霉素联合中药番泻叶药液灌胃造模,观察小鼠大便性状、腹泻次数和粪便细菌培养结果确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分...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及七味白术散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IL-8的表达和血清中IL-8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头孢曲松钠和林可霉素联合中药番泻叶药液灌胃造模,观察小鼠大便性状、腹泻次数和粪便细菌培养结果确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组[MG,造模成功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又称自然恢复组(ZFG)],七味白术散组(QG),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QTG),并设正常对照组(NG)。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0.4 m L/(只·次·d)灌胃,模型组、正常组小鼠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分别于造模的第3天、7天、9天、11天和13天心脏采血处死小鼠,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IL-8的含量,取小肠行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L-8的阳性表达。结果血清IL-8含量变化与肠黏膜上皮细胞IL-8阳性表达变化趋势相一致:先升高后逐渐下降。模型组在造模3 d时IL-8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P<0.05),7、9、11和13 d表达逐渐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和各治疗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与提取物组IL-8的表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IL-8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9 d时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3 d时逐渐恢复正常,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及其提取物均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小鼠IL-8的表达,从而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减少肠道黏膜的免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提取物 IL-8 肠道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407例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香 李显彬 +4 位作者 陈春荣 李林 刘昊 李建民 徐亚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7例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38株,革兰阴性菌163株,占68.49%;革兰阳性菌33株,占13.87%;真菌4...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7例老年肺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38株,革兰阴性菌163株,占68.49%;革兰阳性菌33株,占13.87%;真菌42株,占17.65%。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株的比例分别为36.73%、28.8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呼吸道菌群失调,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耐药率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菌株有较高比例,二重感染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因此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于改善患者肺部微生态失衡,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调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肺癌
原文传递
优势菌群失衡对肠黏膜上皮结构的损害
19
作者 李晓芳 刘洋 +1 位作者 文姝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98-399,40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肠道优势菌群失衡肠黏膜上皮结构的变化以探讨肠道优势菌群失衡对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方法利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轻度、重度菌群失衡小鼠肠道黏膜绒毛形态变化及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菌群失衡小鼠肠黏膜绒毛...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肠道优势菌群失衡肠黏膜上皮结构的变化以探讨肠道优势菌群失衡对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方法利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轻度、重度菌群失衡小鼠肠道黏膜绒毛形态变化及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菌群失衡小鼠肠黏膜绒毛出现肿胀、断裂,绒毛顶端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重度菌群失衡与轻度菌群失衡小鼠比较绒毛结构受损加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上皮细胞间隙增宽,胞浆内出现空泡结构,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抗生素干扰肠道优势菌群,可导致肠道机械屏障黏膜绒毛及超微结构受损且重度优势菌群失衡的损害大于轻度优势菌群失衡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衡 绒毛形态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娅薇 李丹丹 +1 位作者 刘起胜 惠华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黏膜的影响,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菌群失调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全量和七味白术散超微...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黏膜的影响,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菌群失调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全量和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3d后采集各组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肠段各约2cm,并测定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和肠黏膜厚度。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和传统汤药治疗组回肠黏膜厚度及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均降低,且回肠黏膜淋巴细胞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0,P=0.0480;t=0.9130,P=0.0430);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小鼠回肠和空肠黏膜的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t=1.0210,P=0.0480;t=1.0031,P=0.0493),更接近正常组。结论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部分肠段黏膜厚度和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有恢复作用,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的修复作用优于传统汤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失调腹泻 七味白术散 肠黏膜 抗生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