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METHOD OF COMPUTING MULTI-COMPONENT E-pH DIAGRAMS
1
作者 Zhang Chuanfu Liu Haixia Zeng Dewen Li Changjun (Department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24-28,共5页
Aqueous E pH Diagram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analyzing hydrometallurgical and corrosion processes. Due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in recent years, waste water processing a... Aqueous E pH Diagram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analyzing hydrometallurgical and corrosion processes. Due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in recent years, waste water processing and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of concentrate have been greatly developed. The construction of E pH diagrams has turned to multi component system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limits in plotting such diagrams. There is only one diagram for one multi component system, which can not reflect the truth of the aqueous reaction. In the paper, a new comput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E pH diagrams. Component activity term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y of stable areas. For the multi component systems, different atom ratios of elements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M S H 2O system is chosen to study since it is of importance in metallurgical solu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algorithm is simple and conforms to re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 algorithm of e ph diagramS component activity term M H 2O SYSTeM M S H 2O SYSTeM atom ratios
下载PDF
难处理金矿浸出预处理过程的FeS_2-FeAsS-H_2O系电位-pH图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创石 张廷安 +4 位作者 牟望重 曾勇 刘燕 吕国志 蒋孝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难处理金矿中,金为微细浸染型嵌布在黄铁矿和毒砂的晶格中而不能被充分浸出.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98.15KFeS2-FeAsS-H2O系的电位-pH图,由图可知黄铁矿和毒砂均可以被O2等氧化剂分解.FeAsS的稳定区完全包含在FeS2的稳定区范围内,说... 难处理金矿中,金为微细浸染型嵌布在黄铁矿和毒砂的晶格中而不能被充分浸出.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98.15KFeS2-FeAsS-H2O系的电位-pH图,由图可知黄铁矿和毒砂均可以被O2等氧化剂分解.FeAsS的稳定区完全包含在FeS2的稳定区范围内,说明在酸性条件下毒砂比黄铁矿的稳定性差,更容易被分解.当电位及酸度较高时,黄铁矿及毒砂中的硫以稳定的HSO4-、SO42-形式存在,而砷以H3AsO4的形式存在,表明预处理过程能够将包裹在金表面的硫化矿物解离脱除.热力学计算的结果为难处理金矿的浸出预处理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预处理 电位-ph 黄铁矿 毒砂 FeS2-FeAsS-H2O系
下载PDF
Li-Co-H_2O系热力学分析及E-pH图 被引量:13
3
作者 文士美 赵中伟 霍广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3-426,共4页
通过查找大量热力学数据,运用E-pH图的绘制原理,得到Co-H2O和Li-Co-H2O系在25℃下及不同离子活度下的E-pH图,并从Li-Co-H2O系E-pH图中得到LiCoO2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优势区。利用Li-Co-H2O系的E-pH图并结合现有文献资料,详细地讨论了... 通过查找大量热力学数据,运用E-pH图的绘制原理,得到Co-H2O和Li-Co-H2O系在25℃下及不同离子活度下的E-pH图,并从Li-Co-H2O系E-pH图中得到LiCoO2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优势区。利用Li-Co-H2O系的E-pH图并结合现有文献资料,详细地讨论了在水溶液中利用软化学方法合成LiCoO2材料的可能方案以及理论可行性。同时也对湿法冶金处理废旧锂离子蓄电池来回收其中有价金属的可能方案及理论可行性进行了讨论。Li-Co-H2O系E-pH图为水溶液中软化学合成LiCoO2和湿法回收有价金属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e—ph LICOO2 软化学合成 湿法回收
下载PDF
E-pH图形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其明 马运柱 +1 位作者 王毓华 卢毅屏 《有色金属》 CSCD 2000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文总结 E-pH图形数据库开发方法及应用的现状,探讨今后研究的方面。针对硫化矿浮选实践、提出 E—pH图形数据库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e-ph 数据库 电化学 浮选 硫化矿
下载PDF
Cu-S-H_2O系和Zn-S-H_2O系E-pH图 被引量:6
5
作者 易清风 赵红钢 +2 位作者 刘小平 史红文 宋和付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绘制并讨论了在不同总铜浓度 T(Cu)、总锌浓度 T(Zn)以及总硫浓度 T(S)下 ,Cu- S- H2 O和Zn- S- H2 O系的 E- p H图 .确定某一固体的稳定区时必须同时考虑该物质与体系中所有其它物质的平衡反应 ,当体系中所有固态物质...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绘制并讨论了在不同总铜浓度 T(Cu)、总锌浓度 T(Zn)以及总硫浓度 T(S)下 ,Cu- S- H2 O和Zn- S- H2 O系的 E- p H图 .确定某一固体的稳定区时必须同时考虑该物质与体系中所有其它物质的平衡反应 ,当体系中所有固态物质的稳定区确定之后 ,剩下的区域即为溶液相稳定区 .在 Cu- S- H2 O系的 E- p H图中 ,在所研究的条件下没有出现 Cu2 O(s)的稳定区 .对 Cu- S- H2 O和 Zn- S- H2 O系而言 ,在高电势区出现单质硫的稳定区 .图 6 ,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平衡原理 热力学 电化学 Cu-S-H2O系 Zn-S-H2O系 e-ph
下载PDF
基于同时平衡原理的Fe-H_2O系电势-pH图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雍茂 刘铭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89-92,共4页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讨论了Fe-H2O系中的相平衡关系,绘制了25℃时Fe-H2O系的电势-pH图.由于溶液中所有金属离子都与相应的固相组分同时保持平衡,因此,电势-pH图中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液相稳定区,而不存在Fe3+与Fe2+之间的平衡线.当温度和压...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讨论了Fe-H2O系中的相平衡关系,绘制了25℃时Fe-H2O系的电势-pH图.由于溶液中所有金属离子都与相应的固相组分同时保持平衡,因此,电势-pH图中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液相稳定区,而不存在Fe3+与Fe2+之间的平衡线.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各相稳定区的位置和大小仅决定于体系中可溶性组分的总浓度,而与各可溶性组分浓度的相对大小无关.随着液相中铁的总浓度的升高,液相稳定区减小,而固相组分的稳定区相应地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平衡原理 铁-水系 电势-ph 化学平衡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改性层耐蚀性实验研究 Ⅱ.3%NaCl溶液中E-pH图 被引量:2
7
作者 雷明凯 朱雪梅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1Cr18Ni9Ti不锈钢获得的峰值氮含量为32%,深度为13μm的单相高氮面心相(γN)表面改性层,与原始不锈钢相比较,在3%NaCl溶液中的E-pH图具有扩大的热力学稳定区、完全钝化区,以及缩小的不完全钝化区、孔蚀区.... 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1Cr18Ni9Ti不锈钢获得的峰值氮含量为32%,深度为13μm的单相高氮面心相(γN)表面改性层,与原始不锈钢相比较,在3%NaCl溶液中的E-pH图具有扩大的热力学稳定区、完全钝化区,以及缩小的不完全钝化区、孔蚀区.在pH<0.4时,γN相改性层发生与原始不锈钢相同的均匀腐蚀;在pH=0.4—3时,γN相改性层孔蚀击穿电位增高,耐孔蚀性能改善;在pH=4─11时,γN相改性层完全不发生扎蚀,耐孔蚀性能显著优于原始不锈钢;在pH>11时,γN相改性层与原始不锈钢相同,均不发生孔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离子渗氮 表面改性 孔蚀 e-ph
下载PDF
FeS_2-H_2O系综合平衡电势-pH图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易平贵 刘俊峰 金一粟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44-49,共6页
根据综合平衡原理,建立和讨论了一种新型的FeS2-H2O系电势-pH图及该体系中溶液态物质的浓度分布函数单质硫只有较小的稳定区且依赖于溶液中含硫物种总浓度Ct(S)和H2S气体的分压大小,当Ct(S)固定时,分压小... 根据综合平衡原理,建立和讨论了一种新型的FeS2-H2O系电势-pH图及该体系中溶液态物质的浓度分布函数单质硫只有较小的稳定区且依赖于溶液中含硫物种总浓度Ct(S)和H2S气体的分压大小,当Ct(S)固定时,分压小于某临界值后单质硫的稳定区将消失Fe2O3(S)和FeS2(S)的稳定区均很大,Fe2O3的稳定性与溶液中含铁总浓度Ct(Fe)有关,而FeS2的稳定性与Ct(S)、Ct(Fe)及H2S气体的分压均有关图3,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势-ph FeS2-H2O系 综合平衡 热力学
下载PDF
绘制同时平衡E-pH图的一种新方法
9
作者 何静 马荣骏 曾光明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在组分活度项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绘制同时平衡E pH图的新观点、新思路,根据相律原理,从数学和化学本衡的角度全面探讨了同时平衡E pH图中点线面的构成特点;采用了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新方法(Arithmetic GeometricMethod),很好地解... 在组分活度项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绘制同时平衡E pH图的新观点、新思路,根据相律原理,从数学和化学本衡的角度全面探讨了同时平衡E pH图中点线面的构成特点;采用了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新方法(Arithmetic GeometricMethod),很好地解决了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平衡 化学平衡 e-ph 绘图方法 金属腐蚀学 M-H2O系
下载PDF
含有多种离子平衡的金属-水体系的E-pH关系
10
作者 李长荣 张维敬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55-659,共5页
同时平衡原理应用到Fe—H_2O和Cu—H_2O体系。在一定电位范围内,计算了液固之间E—pH关系。该方法应用到含有多种离子平衡的金属—水体系计算E一pH关系,结果与实验符合。
关键词 离子 平衡 e-ph关系 金属
下载PDF
基于Fe-Cr-Cl-H_2O体系E-pH图的时效Cr22Ni5Mo3不锈钢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那璇 邹德宁 +1 位作者 杨欢 沈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3,79,共7页
目前针对不锈钢耐蚀性的研究中,鲜见利用E-pH图进行模拟分析的报道。锻态Cr22Ni5Mo3不锈钢经前期热处理制度优化,确定最佳时效温度为360℃,利用FactSage软件E-pH模块计算40~80℃Fe-Cr-Cl-H_2O体系布拜图(E-pH)来宏观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 目前针对不锈钢耐蚀性的研究中,鲜见利用E-pH图进行模拟分析的报道。锻态Cr22Ni5Mo3不锈钢经前期热处理制度优化,确定最佳时效温度为360℃,利用FactSage软件E-pH模块计算40~80℃Fe-Cr-Cl-H_2O体系布拜图(E-pH)来宏观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人工海水中的耐蚀性规律,采用动电位极化及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Cr22Ni5Mo3不锈钢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电化学试样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360℃时效处理试样组织中α相内部析出Cr2N型氮化物。人工海水温度越高,热力学稳定区越小,材料越易发生腐蚀;在腐蚀过程中,Cr一方面形成Cr(OH)+2吸附在不锈钢表面保护基体,另一方面形成Cr2O3为主体的钝化膜保护基体,Fe形成固相FeCr_2O_4,材料进入钝化阶段;基体溶解时,Fe形成FeOH+并在蚀孔处转变成Fe_2O_3。点蚀坑优先在α相内部及α与γ相界处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2Ni5Mo3 e—ph 人工海水 电化学性能 腐蚀形貌
下载PDF
Fe系E(pE)-pH图及随时间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边莉 金宗哲 《全面腐蚀控制》 2008年第3期25-28,共4页
利用Fe-H2O二元平衡图的原理,测定铁在不同环境中长时间的腐蚀规律,通过研究Fe-H2O系平衡图在水,人造海水、盐酸、氢氧化钙中长时间观测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在腐蚀区和钝化区之间的变化,探索铸铁在不同溶液中防锈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电化学腐蚀 Fee(pe)-ph 氧化还原电位 氢氧化钙 钝化保护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OF Sb-Cl-H_2O SYSTEM 被引量:2
13
作者 Zhao Ruirong, Shi Xichang, Jiang Hanying Institute of Metallurgy Physical Chemi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1997年第4期124-129,共6页
THERMODYNAMICEQUILIBRIUMOFSbClH2OSYSTEM①ZhaoRuirong,ShiXichang,JiangHanyingInstituteofMetalurgyPhysicalChe... THERMODYNAMICEQUILIBRIUMOFSbClH2OSYSTEM①ZhaoRuirong,ShiXichang,JiangHanyingInstituteofMetalurgyPhysicalChemistry,CentralS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ONY CHLORID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LOGARITHM concentration ph diagramS
下载PDF
InP_1—InP_2优势区相图及E—pH图的计算机绘制
14
作者 章六一 刘兴江 周国治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分析了InP_1-InP_2优势区相图及E-pH图的特点,提出了用q函数和p函数作为确定优势区的判别准则。这种方法很容易编制程序,且易推广到其他类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关键词 优势区相图 计算机 绘制 e-ph
下载PDF
(NH_(4))_(2)S_(2)O_(8)氧化载金黄铁矿规律及E-pH研究
15
作者 李国辉 唐云 +3 位作者 支永祥 李帅 李宜昌 杨典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4,共5页
采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高级氧化技术,将(NH_(4))_(2)S_(2)O_(8)作为氧化剂氧化预处理黄铁矿。考察了(NH_(4))_(2)S_(2)O_(8)和FeSO_(4)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氧化浸出黄铁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活化(NH... 采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高级氧化技术,将(NH_(4))_(2)S_(2)O_(8)作为氧化剂氧化预处理黄铁矿。考察了(NH_(4))_(2)S_(2)O_(8)和FeSO_(4)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氧化浸出黄铁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活化(NH_(4))_(2)S_(2)O_(8)产生SO^(-)_(4)·预处理黄铁矿,在(NH_(4))_(2)S_(2)O_(8)浓度0.395 mol/L、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8 h条件下,黄铁矿浸出率可达73.71%。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确定该体系浸出黄铁矿可采用收缩核动力学模型描述,浸出黄铁矿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为内扩散速率,其表观活化能为50.57 kJ/mol。通过绘制FeS_(2)-(NH_(4))_(2)S_(2)O_(8)-H_(2)O体系E-pH图分析可知,常温下过硫酸盐溶液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理论上采用过硫酸盐氧化分解产生SO^(-)_(4)·浸出黄铁矿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高级氧化技术 浸出 e-ph 氧化剂
下载PDF
Equilibrium of hydroxyl complex ions in Pb^(2+)-H_2O system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云燕 柴立元 +2 位作者 常皓 彭小玉 舒余德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9年第2期458-462,共5页
The thermodynamics equilibrium principle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diagrams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lex ions(pc) vs pH,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lead hydroxyl complex ions(αn) vs pH,and the conditional solubilit... The thermodynamics equilibrium principle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diagrams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lex ions(pc) vs pH,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lead hydroxyl complex ions(αn) vs pH,and the conditional solubility product of Pb(OH)2 vs pH in the Pb2+-H2O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each kind of lead hydroxyl complex ions in equilibrium with Pb(OH)2(s) and pH value was shown in the system. The minimum solubility of lead is at the pH value of 10.096-10.997.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each kind of the lead hydroxyl complex ions is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pH value and the total lead concentration([Pb]T). The diagram for the conditional solubility product,pKSP vs pH,shows that each kind of lead hydroxyl complex ions existing in the system is dependent upon an optimized pH value at the established concentration of [Pb]T,and that pKSP reaches the minimum at the pH value of 10.3-11.2.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moving lead ions from wastewater by the neutralization and hydrolyzation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浓度 热力学平衡 铅浓度 H2O 羟基 条件溶度积 ph 显示系统
下载PDF
湿法合成LiNi_xCo_yMn_(1-x-y)O_2的E-pH图绘制及其电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玲 李运姣 +4 位作者 徐斌 卢伟胜 苏千叶 陈永祥 李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324,共5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了Li-Ni-Co-Mn-H_2O系中各物质的热力学数据,从而绘制了25℃和200℃、离子活度为1.00下的Li-Ni-Co-Mn-H_2O系电位-pH图。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25℃时,在pH 3~13范围内,水溶液中未出现LiNi_xCo_yMn_(1-x-y)O_2稳... 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了Li-Ni-Co-Mn-H_2O系中各物质的热力学数据,从而绘制了25℃和200℃、离子活度为1.00下的Li-Ni-Co-Mn-H_2O系电位-pH图。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25℃时,在pH 3~13范围内,水溶液中未出现LiNi_xCo_yMn_(1-x-y)O_2稳定区域;随着温度升高,Li-Ni-Co-Mn-H_2O系中各物质的稳定区域向低pH和低电位方向移动。在温度为200℃,pH为9.7~13.0的水溶液中出现了LiNi_xCo_yMn_(1-x-y)O_2稳定区域。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合成LiNi_xCo_yMn_(1-x-y)O_2是可能的,且提高温度有利于合成反应进行。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以(Ni_(0.5)Co_(0.2)Mn_(0.3)(OH)_2前驱体和LiOH·H_2O为原料,在水溶液中成功获得具有α-NaFeO_2层状结构的锂镍钴锰四元前驱体,经过热处理后得到循环稳定性良好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实验结果证明,所绘制Li-Ni-Co-Mn-H_2O系E-pH图是可靠的,且湿法合成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 Li-Ni-Co-Mn-H2O系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电沉积Pd-Fe合金的溶液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明丽 张正富 杨显万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3,共5页
以由主盐FeSO4.7H2O,Pd(NH3)2Cl2和导电盐(NH4)2SO4所组成的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溶液各组成同时处于平衡的热力学原理,通过对Fe-H2O系、Pd-H2O系和Fe-NH4+-H2O系三种体系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及其电位-pH图的绘制与分析,对电沉积Pd-F... 以由主盐FeSO4.7H2O,Pd(NH3)2Cl2和导电盐(NH4)2SO4所组成的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溶液各组成同时处于平衡的热力学原理,通过对Fe-H2O系、Pd-H2O系和Fe-NH4+-H2O系三种体系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及其电位-pH图的绘制与分析,对电沉积Pd-Fe合金的溶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对三者的电位-pH图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Pd2+和Fe2+发生共沉积的区域很大,为Pd-Fe合金发生共沉积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简单的Pd2+和Fe2+水溶液中,二者很难发生共沉积,必须在镀液中添加一定量合适的络合剂才能使Pd2+和Fe2+产生共沉积;由于在Fe-NH4+-H2O系中存在Fe2+与NH3和OH-的络合,使游离Fe2+的浓度变小,其电位-pH图中的腐蚀区域比Fe-H2O系电位-pH图的腐蚀区域稍有扩大,且其腐蚀区中含有Fe2+,∑i=1,2,4Fe(NH3)2+i和∑4Fe(NH3)i2+和∑Fe(OH)j2-j三类水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铁合金 共沉积 电位-ph 热力学平衡
下载PDF
难处理金矿浸出预处理过程的电位-pH图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创石 张廷安 +1 位作者 牟望重 曾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99-1602,共4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98.15 K下FeS2-H2O系、FeAsS-H2O系的电位-pH图,为难处理金矿浸出预处理过程中黄铁矿与毒砂的氧化分解提供了热力学依据.由FeS2-H2O系的电位-pH图可知,黄铁矿可以被O2等氧化剂氧化分解.在水的稳定区范围内,元素硫... 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98.15 K下FeS2-H2O系、FeAsS-H2O系的电位-pH图,为难处理金矿浸出预处理过程中黄铁矿与毒砂的氧化分解提供了热力学依据.由FeS2-H2O系的电位-pH图可知,黄铁矿可以被O2等氧化剂氧化分解.在水的稳定区范围内,元素硫的稳定区较小,浸出预处理过程中硫基本上以HSO-4,SO24-形式存在.由FeAsS-H2O系的电位-pH图可知,毒砂比黄铁矿更容易被氧化分解.浸出预处理过程应提高氧化电位使毒砂中的砷和硫氧化至最高价脱去,避免亚砷酸盐和元素硫的生成.以难处理金精矿为原料进行加压氧化验证实验,在反应温度180℃、精矿粒度为-0.075 mm^+0.061 mm、氧分压为0.8MPa、初始酸质量浓度60 g/L、液固质量比4∶1、反应时间120 min、搅拌转速600 r/min条件下,金精矿的平均脱硫率93.85%,平均脱砷率为95.91%,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预处理 电位-ph 黄铁矿 毒砂
下载PDF
斑岩铜矿蚀变分带与成矿机制:玉龙矿床水-岩反应热力学平衡模拟例析
20
作者 张少颖 和文言 +2 位作者 高雪 田成华 肖仪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7-1852,共16页
蚀变分带和成矿机制的准确厘定是建立斑岩成矿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本文以新生代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的玉龙斑岩铜矿为例,通过质量作用定律(LMA)和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模型(GEM),构建含矿热液与斑岩侵入体的pH-f O 2相图和动态传输模型... 蚀变分带和成矿机制的准确厘定是建立斑岩成矿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本文以新生代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的玉龙斑岩铜矿为例,通过质量作用定律(LMA)和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模型(GEM),构建含矿热液与斑岩侵入体的pH-f O 2相图和动态传输模型,以揭示蚀变分带成因和金属成矿机制。LMA与GEM结果显示初始成矿流体pH值为4.7,logf_(O2)=-23.0(ΔFMQ=+2.7),且溶解Cu含量为1138×10^(-6),Mo为1.2×10^(-6)。研究表明,当该酸性及强氧化性流体流入二长花岗斑岩体时,在温度为450~360℃范围内,代表钾硅酸盐化蚀变的钾长石、黑云母、硬石膏、赤铁矿和磁铁矿的矿物逐渐沉淀,且与钾硅酸盐化蚀变相关流体具有较高pH值(5.0~7.0)和氧逸度(ΔFMQ=+2.9~+3.6)特征;当温度在360~320℃范围时,代表青磐岩化蚀变阶段的典型矿物如绿帘石、铁绿泥石和斜绿泥石等逐渐形成,流体pH值(5.0~6.4)和氧逸度(ΔFMQ=+1.1)均有所下降;当温度进一步从320℃下降到200℃时,流体pH值(5.0~5.7)进一步小幅下降,而氧逸度则(ΔFMQ=+1.7)略有回升,在此期间,绢云母和方解石等开始沉淀并形成典型的绢英岩化蚀变。此外,以HMoO_(4)^(-)和MoO_(4)^(2-)为载体的Mo在狭窄高温区间(450~370℃)内沉淀,而以CuCl(CuCl_(4)^(3-)、CuCl_(2)^(-)、CuCl)为主要载体的Cu则在在中、高温(450~300℃)范围中沉淀。通过利用LMA反演及GEM正演相结合定量化地刻画了玉龙斑岩铜矿水岩反应过程,由此揭示了斑岩矿床蚀变分带是逐渐冷却的单一岩浆热液与斑岩体不断反应的结果,且不同温度窗口对应着钾硅酸盐化(450~360℃)、青磐岩化(360~320℃)和绢英岩化(320~200℃)蚀变矿物的形成,故含矿流体温度的快速下降可能是玉龙铜矿蚀变叠加的重要因素。此外,Cu、Mo络合离子溶解度对温度变化的差异响应,导致了Mo矿化主要发育于靠近斑岩体的高温区域,而Cu则以网脉状-浸染状叠加到Mo矿化之上,并广泛分布于斑岩体周边的高-中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热力学平衡模拟 玉龙斑岩铜矿 ph-f O 2相图 动态传输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