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腔静脉内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调控心房急性电重构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洪 赵劲波 +4 位作者 李元红 余锂镭 鲁志兵 黄兵 何文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内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SVC-LLS)对左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犬,麻醉后经左、右第4肋间开胸,通过6 h左房快速起搏(LARP)诱导心房急性电重构。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只,为6 h的LARP;SVC-LLS组6只,在6 h LARP...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内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SVC-LLS)对左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犬,麻醉后经左、右第4肋间开胸,通过6 h左房快速起搏(LARP)诱导心房急性电重构。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只,为6 h的LARP;SVC-LLS组6只,在6 h LARP中的后3 h内同时给予50%阈电压的SVC-LLS。上腔静脉内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窦性心率或房室传导减慢的最低电压为阈电压。在基础状态和每小时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和心房颤动诱发窗口(AFWOV)。结果①ERP变化:对照组各部位经LARP 3 h后,ERP明显缩短(P<0.01),在LARP 3~6 h间无明显变化;SVC-LLS组各部位经LARP与后在1~3 h逐渐下降,3 h时缩短有显著差异(P<0.05);但3 h后(4~6 h)逐渐延长;与3 h时相比,6 h时明显延长(P<0.05)。②∑AFWOV及ERP离散度的变化:对照组两者均逐渐上升,与1h相比,3 h后差异明显(P<0.01),与3 h相比,6 h后∑AFWOV差异明显(P<0.01),而ERP离散度无明显变化;SVC-LLS组各部位两者在1~3 h均逐渐上升,3 h后逐渐回落,与3 h相比,6 h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SVC-LLS可逆转LARP所导致的心房急性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电重构 迷走神经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