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套作资源集约利用及对产量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
作者 宁堂原 焦念元 +3 位作者 安艳艳 赵春 申加祥 李增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159-163,共5页
简要介绍了间套作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对间套作领域当前主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讨论。首先,综述了间套作复合群体在光能利用特性,指出了间套作可通过增强叶片光合性能和提高光的截获率与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光能利用率。其次,综... 简要介绍了间套作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对间套作领域当前主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讨论。首先,综述了间套作复合群体在光能利用特性,指出了间套作可通过增强叶片光合性能和提高光的截获率与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光能利用率。其次,综述了不同间套作复合群体在氮、磷、钾养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和互补利用现象,讨论了各种间套作类型资源高效利用的可能机制。最后,综述了间套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间套作可以使产量提高20%~50%,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复合群体结构是高产的关键。不同间套作类型对秸秆和籽粒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及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指出了间套作研究在资源集约利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资源利用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氮及种植模式对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科 赵亚妮 +4 位作者 王佳锐 陈新平 徐开未 周涛 陈远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小麦/玉米/大豆"体系中的套作玉米与相同种植规格的单作玉米在不同施氮量下(0,90,180,270kg/hm2,分别记为N0、N90、N180、N270)的产量、生物量、氮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变化。结果表明:(1)单、套...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小麦/玉米/大豆"体系中的套作玉米与相同种植规格的单作玉米在不同施氮量下(0,90,180,270kg/hm2,分别记为N0、N90、N180、N270)的产量、生物量、氮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变化。结果表明:(1)单、套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及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略有降低,与N0处理相比,N90、N180、N270处理玉米产量单作玉米分别高18.9%,31.4%,29.4%,套作玉米分别高40.0%,70.1%,64.1%。(2)N0、N90处理下玉米产量套作比单作分别低18.5%,4.0%,其地上部吸氮量套作比单作低11.6%,6.2%;而N180、N270处理下玉米产量套作比单作分别高5.9%,3.4%,套作玉米吸氮量也略高于单作。(3)随施氮量增加单、套作玉米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均逐渐降低,套作玉米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9.7%和17.6kg/kg,而单作玉米分别为34.1%和9.9kg/kg,套作比单作分别高16.4%和77.8%。(4)单、套作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随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玉米种植行(窄行)土壤硝态氮在玉米播种时是套作比N0-N270各处理对应单作分别低19.7%,14.4%,14.1%,20.0%;玉米收获期时,N0处理仍是套作低于单作,其余处理为套作高于单作;玉米宽行各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套作单作间差异较大,这是由于套作玉米的前作小麦施肥、生长及后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所致。综上说明,玉米应适量施氮,单套作玉米应有不同的施肥策略以适应各自不同的土壤营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套作 氮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向达兵 郭凯 +3 位作者 杨文钰 雷婷 张静 罗庆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8-674,共7页
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全生育期钾素积累动态符合"S"型增长曲线。完熟期钾素积累总量以及根、茎、叶片、荚果各器官钾素含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 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全生育期钾素积累动态符合"S"型增长曲线。完熟期钾素积累总量以及根、茎、叶片、荚果各器官钾素含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处理均以P2K3(P2O517.0 kg/hm^2,K2O 112.5 kg/hm^2)最高,较不施磷、钾(P0K0)高18.79%5-8.33%。全生育期钾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出苗后90 d左右达到最大值。钾素生产效率、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随施磷、施钾量增加与钾积累速率表现一致,但收获指数随施磷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合理施用磷、钾肥能提高套作大豆钾素利用效率,以P2K1(P2O517.0 kg/hm^2,K2O 37.5 kg/hm^2)处理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钾营养 套作大豆 钾素积累 利用效率
下载PDF
砂地小麦套作花生的产量优势及其与养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秋杰 寇长林 +2 位作者 王永歧 王兴仁 张福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5,共6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平均增产分别为27.7%和14.3%,在不施化肥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但其与...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平均增产分别为27.7%和14.3%,在不施化肥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但其与施用化肥的增产效应相比甚小。两种方式下,单施或配合施用氮磷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通过改良稳定性分析,以氮磷配合处理产量稳定性最高。合理配合施用氮、磷化肥(N12P12)使小麦套作花生方式下磷对氮的吸收及其利用效率和氮对磷的吸收及利用效率提高,是小麦套作花生较二作物接续种植持续增产的主要原因。但应注意的是随着小麦套作花生复种年限的增加,花生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轮作周期以4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养分利用效率 产量优势 小麦 花生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雍太文 董茜 +5 位作者 刘小明 刘文钰 宋春 杨峰 王小春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1,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Al(N,210kg·hm^-2)、A2(N,270kg·hm^-2)、A3(N,330kg·hm^-2)3种施氮水平和距窄行玉米B1(0cm)、B2(15cm)、B3(30cm)、B4(45cm)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一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Al(N,210kg·hm^-2)、A2(N,270kg·hm^-2)、A3(N,330kg·hm^-2)3种施氮水平和距窄行玉米B1(0cm)、B2(15cm)、B3(30cm)、B4(45cm)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一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A3)相比,减量施氮(A1、A2)提高了大豆R2、R5期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瘤固氮潜力,以距玉米15cm处施肥的根瘤固氮能力较强;玉米、大豆的籽粒产量、地下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A2处理的最高;施肥距离过大和过小均不利玉米、大豆产量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以距玉米15~30cm处施肥效果最佳;减量施氮18%(A2)时,B2、B3处理相对常规穴施(B1)处理,玉米、大百及玉米一大豆系统的籽粒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总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氮素贡献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一大豆套作体系 施肥方式 氮素吸收利用 根瘤固氮 产量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雍太文 刘小明 +6 位作者 刘文钰 周丽 宋春 杨峰 蒋利 王小春 杨文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473-4482,共10页
为探索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的差异特性,揭示减量施N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N高效利用机理。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小区套微区多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套作(IMS)及不施N(NN)、减量施N... 为探索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的差异特性,揭示减量施N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N高效利用机理。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小区套微区多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套作(IMS)及不施N(NN)、减量施N(RN:180 kg N/hm2)、常量施N(CN:240 kg N/hm2)下玉米、大豆的生物量、吸N量、N肥利用率及土壤N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MM(SS)相比,IMS下玉米茎叶及籽粒的生物量、吸N量降低,15N%丰度及15N吸收量增加,大豆籽粒及植株的生物量、吸N量及15N吸收量显著提高;IMS下玉米、大豆植株的N肥利用率、土壤N贡献率、土壤15N%丰度降低,15N回收率显著增加。施N与不施N相比,显著提高了单、套作下玉米、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吸N量、15N丰度及15N吸收量;RN与CN相比,IMS下,RN的玉米、大豆植株总吸N量提高13.4%和12.4%,N肥利用率提高213.0%和117.5%,土壤总N含量提高12.2%和11.6%,土壤N贡献率降低12.0%和11.2%,玉米植株15N吸收量与15N回收率提高14.4%和52.5%,大豆的则降低57.1%和42.8%,单作与套作的变化规律一致。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对N素吸收存在数量及形态差异,减量施N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对N肥的高效吸收与利用,实现作物持续增产与土壤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作 减量施N N素吸收利用 15^N
下载PDF
VANET-Cellular环境下安全消息广播中继选择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黎兵 刘冰艺 +2 位作者 聂雷 范静 谢永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4-1016,共13页
当目标区域距离广播源节点过远时,基于机会网络的车联网安全消息广播算法往往造成过高的传输时延,难以保证安全消息的QoS需求.广泛部署的蜂窝移动网络为安全消息广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基于VANETcellular网络架构,该文提出了一种安全消... 当目标区域距离广播源节点过远时,基于机会网络的车联网安全消息广播算法往往造成过高的传输时延,难以保证安全消息的QoS需求.广泛部署的蜂窝移动网络为安全消息广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基于VANETcellular网络架构,该文提出了一种安全消息广播中继节点选择方法.通过一种改进的RTS/CTS交互,根据候选车辆的蜂窝网络信号强度及其增量、链路稳定度、信道质量、地理位置等参数选出最佳的广播中继节点,并通过该节点将安全消息传递给服务器,最终由服务器传递给目标区域.数值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不过分依赖于车流密度,也不需要额外部署基础设施,同时能够快速、可靠地传递安全消息,减少车载网络中信息冗余,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ET-cellular 安全消息 广播中继 链路稳定度 网络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磷钾处理下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钾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向达兵 郭凯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在磷钾供应条件下,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钾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量均随生育时期推进而持续增加,均符合"S"形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ae-bx)拟合。干... 在磷钾供应条件下,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钾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量均随生育时期推进而持续增加,均符合"S"形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ae-bx)拟合。干物质积累速率前期缓慢,随后迅速上升,出苗后79.3d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钾肥吸收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趋势一致,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出苗后73.6d)早于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钾肥利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阶段利用率与最大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出苗后75d~90d)。施用磷钾提高了钾素吸收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钾肥积累利用率和阶段利用率,但没有改变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大豆 钾素吸收速率 钾肥利用率 干物质
下载PDF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雍太文 杨文钰 +1 位作者 王小春 樊高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通过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小麦/玉米/大豆与小麦/玉米/甘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小麦表现为套作优势,两种体系下不分隔的生物产量与吸氮量均高于完全分隔。玉米在"麦/玉/薯"中表现出竞... 通过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小麦/玉米/大豆与小麦/玉米/甘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小麦表现为套作优势,两种体系下不分隔的生物产量与吸氮量均高于完全分隔。玉米在"麦/玉/薯"中表现出竞争劣势(Awc>0,NCRwc>0),不分隔的生物产量与吸氮量显著低于完全分隔;在"麦/玉/豆"中表现出竞争优势(Awc<0,NCRwc<0),不分隔的籽粒产量、籽粒吸氮量和总生物产量、总吸氮量均高于完全分隔,且比"麦/玉/薯"高5.62%、59.09%、5.97%、41.18%。大豆虽表现出竞争劣势,但生物产量与吸氮量降低不明显;甘薯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但生物产量与吸氮量显著降低,总吸氮量比大豆低53.11%。不分隔时,"麦/玉/薯"中的玉米与甘薯土壤总氮含量比"麦/玉/豆"中的玉米与大豆低3.95%和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大豆 小麦/玉米/甘薯 套作 氮素吸收利用 营养竞争
下载PDF
集约栽培条件下间套作的光能利用理论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69
10
作者 黄高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24,共9页
通过连续3年小麦、玉米带状间套作的试验,比较了作物在间套种植与单作种植时对光能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玉米间套作复合群体LAI≥3的日数比单作小麦、玉米提高2.03倍和29.2%,叶-日积提高1.2倍和13.1%,截获的太阳辐射能高54.75%... 通过连续3年小麦、玉米带状间套作的试验,比较了作物在间套种植与单作种植时对光能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玉米间套作复合群体LAI≥3的日数比单作小麦、玉米提高2.03倍和29.2%,叶-日积提高1.2倍和13.1%,截获的太阳辐射能高54.75%和2.32%,透光率高38.7%和26.4%。间套作的小麦、玉米的LAIs/LAI在生长盛期比单作小麦、玉米高18和10个百分点,叶倾角大2.89°和2.97°,G值早晚大于单作而中午小于单作,粒/叶比大于单作。间套作复合群体多截光且使带内光的垂直分布均匀化,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化及容纳高密的能力增强是间套作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重要原因。小麦玉米间套作的光能利用率为0.86%,单作小麦为0.31%,单作玉米为0.8%,籽粒产量分别比单作小麦、玉米提高169.7%和12.11%。因此认为间套作应向耐密植、高光效和满负荷栽培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间套作 光能利用 集约栽培
下载PDF
砂质潮土小麦套作花生水分综合调控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寇长林 孔祥旋 +2 位作者 武继承 任素坤 李新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通过对粗沙潮土小麦套作花生轮作制施用有机肥、灌水和覆盖研究表明,三者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有机肥与覆盖提高了花生产量,小麦产量与花生产量分别与它们成抛物线关系。以小麦为例,最高产量用量为有机肥5669.8kg/666... 通过对粗沙潮土小麦套作花生轮作制施用有机肥、灌水和覆盖研究表明,三者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有机肥与覆盖提高了花生产量,小麦产量与花生产量分别与它们成抛物线关系。以小麦为例,最高产量用量为有机肥5669.8kg/666.7m2,灌水定额32.4m3/(666.7m2·次),覆盖333.4kg/666.7m2。最佳经济用量分别为2233.6kg/666.7m2,20.7m3/666.7m2和229.6kg/666.7m2。同时还分析了三因素对水量平衡和小麦、花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灌水尽管在来水中不是最主要的,但渗漏量、蒸散量分别与之呈正相关,砂土小麦以每次灌20m3/666.7m2~30m3/666.7m2为宜。施用有机肥和覆盖均能提高土壤耕层蓄水能力,尤其有机肥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过量施用有机肥小麦成穗率和花生经济系数降低,有机肥用量宜在2300kg/666.7m2~5000kg/666.7m2,而覆盖宜在230kg/666.7m2~450kg/6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潮土 小麦 花生 套作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用电现场服务终端通信技术前瞻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志梁 姜培刚 +1 位作者 徐学栋 李庆云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9年第1期68-69,72,共3页
nscndn随着移动通信3G技术的发展,建立在2G、2.5G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用电现场服务系统终端功能将有一个大的提升。就3G通信网络投运后对用电现场服务系统终端的新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今后用电现场服务系统终端在视频采集传输、终端位... nscndn随着移动通信3G技术的发展,建立在2G、2.5G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用电现场服务系统终端功能将有一个大的提升。就3G通信网络投运后对用电现场服务系统终端的新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今后用电现场服务系统终端在视频采集传输、终端位置定位、采集数据压缩、无线数据接力等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G 终端位置定位 数据压缩 数据接力 用电现场服务系统
下载PDF
小麦季施氮对麦套花生光合特性、氮素和干物质积累及周年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艳艳 李文金 康涛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7,39,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2号和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设置4种不同追施氮肥的方式,分别为:(A)拔节期施纯氮160kg/hm^2、(B)拔节期施纯氮80kg/hm^2+开花期施纯氮80kg/hm^2、(C)孕穗期施纯氮160kg/hm^2、(D)开花期施纯氮160kg/hm^2... 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2号和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设置4种不同追施氮肥的方式,分别为:(A)拔节期施纯氮160kg/hm^2、(B)拔节期施纯氮80kg/hm^2+开花期施纯氮80kg/hm^2、(C)孕穗期施纯氮160kg/hm^2、(D)开花期施纯氮160kg/hm^2;施肥方法均为开沟追施。研究了小麦季4种不同追施氮肥方式对下茬花生各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周年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处理的氮肥运筹方式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荚果中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分配比例均较高;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花生荚果产量较高;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周年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前茬小麦基施纯氮105kg/hm^2、孕穗期追施纯氮160kg/hm^2和花针期追施25kg/hm^2(C处理)是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模式下最佳的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套花生 光合特性 氮素积累 干物质积累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考虑保护重要度的环网最优断点集计算方法
14
作者 张晓辉 常岩科 卢志刚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8-75,共8页
在环网保护整定计算中,最小断点集的求取是关键步骤之一。考虑到不同最小断点集间存在的差异,引入了保护重要度评估指标作为断点集的评判依据,对量子离散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求取最优断点集的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最优断点集的... 在环网保护整定计算中,最小断点集的求取是关键步骤之一。考虑到不同最小断点集间存在的差异,引入了保护重要度评估指标作为断点集的评判依据,对量子离散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求取最优断点集的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最优断点集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保护风险度、保护后备依赖度和节点重要度,较为全面地评估了断点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基于改进量子离散粒子群算法具有较强寻优能力的特点,确保求得的断点集基数最小且保护重要度最低。算例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断点集 量子离散粒子群 保护重要度 效用函数
下载PDF
IMT-Advanced协作中继的网络编码技术
15
作者 李颖 孙岳 白宝明 《中兴通讯技术》 2011年第5期11-14,共4页
网络编码技术的本质是在中间节点上对多条输入链路的数据信息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处理转发。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IMT-Advanced系统中时,不仅可用于提高中继转发效率,还可用于设计干扰利用传输策略,以节约小区内的时频资源。文章针对多址接... 网络编码技术的本质是在中间节点上对多条输入链路的数据信息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处理转发。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IMT-Advanced系统中时,不仅可用于提高中继转发效率,还可用于设计干扰利用传输策略,以节约小区内的时频资源。文章针对多址接入中继信道模型,讨论了几种可提高中继转发效率的网络编码传输策略,研究了基于网络编码的干扰利用传输策略,分析了网络编码标准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指出引入网络编码技术对中继传输协议、控制帧格式以及用户调度和资源管理算法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址接入中继信道 网络编码 联合网络-信道编码 干扰利用
下载PDF
考虑故障风险和维修效用的继电保护维修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从威 吕飞鹏 古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111,共6页
该文提出基于故障风险和维修效用的维修决策方法,对继电保护实现差异化维修。首先构建基于保护状态评价健康指数的实际故障率模型;其次引入风险理论,依据保护实际故障率计算其故障后对系统的风险,将保护装置状态与电网运行风险联系起来... 该文提出基于故障风险和维修效用的维修决策方法,对继电保护实现差异化维修。首先构建基于保护状态评价健康指数的实际故障率模型;其次引入风险理论,依据保护实际故障率计算其故障后对系统的风险,将保护装置状态与电网运行风险联系起来;最后提出分割多目标维修效用分析方法,以维修后设备故障率减少量、故障风险减少量来决策是否维修及进行何种维修模式。算例分析表明,该决策方法全面考虑了保护状态及保护故障对系统风险的影响,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维修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状态检修 多目标效用分析 维修决策
下载PDF
利用“六角图”判别功率方向继电器接线的正确性
17
作者 王敏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9-31,共3页
为确保功率方向继电器在输电线路正方向发生故障时能够可靠灵敏地动作而在反方向故障时不动作,在已知功率方向继电器动作特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接线以及输电线路中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进行实测与检验。本文介绍了用瓦特表测量法测... 为确保功率方向继电器在输电线路正方向发生故障时能够可靠灵敏地动作而在反方向故障时不动作,在已知功率方向继电器动作特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接线以及输电线路中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进行实测与检验。本文介绍了用瓦特表测量法测绘“六角图”(向量投影图)进而检验功率方向继电器接线的原理、方法及判断依据,并在实验室进行了方向电流保护动作正确性检验的动态模拟实验,其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角图" 瓦特表测量法 向量图 功率方向继电器
下载PDF
城市综合管廊WSN中TRF-LEACH协议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志鑫 郑豪男 +9 位作者 周慧敏 邵晨宁 项斌 平昕怡 王思阳 惠国华 易晓梅 李剑 郜园园 赵治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城市综合管廊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WSN作为先进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构建WSN时考虑到城市综合管廊建筑结构的空间性,提出三角形节点部署和中继节点转发方案,以提升网络的综合性能。并在此基础上,... 城市综合管廊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WSN作为先进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构建WSN时考虑到城市综合管廊建筑结构的空间性,提出三角形节点部署和中继节点转发方案,以提升网络的综合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基于三角形部署的中继转发成簇协议(Triangle relay forwarding-LEACH)。该协议改进了节点部署和簇间路由,最大限度地平衡网络的传输能力和节点能量利用率,达到延长网络生命的目的。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工具将LEACH、SEP、M-LEACH、LEACH-HC和TRF-LEACH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TRF-LEACH协议使WSN的最佳工作时间延长5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N 协议 LEACH 三角形 中继节点 综合管廊
下载PDF
混合中继转发机制下的资源分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广平 杨守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1-1406,共6页
在基于放大转发(AF)和译码转发(DF)的混合中继转发机制模型下,为了使系统获得最大和速率,提出了相应的资源分配方案,在子载波对混合中继协议的判断选择和最优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等效信道增益模型和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在非等... 在基于放大转发(AF)和译码转发(DF)的混合中继转发机制模型下,为了使系统获得最大和速率,提出了相应的资源分配方案,在子载波对混合中继协议的判断选择和最优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等效信道增益模型和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在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中,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次优算法。在该机制模型下,系统自适应地选择AF或者DF转发,既克服了两种单一转发模式存在的弊端,又能获得更大的和速率,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功率等因素变化时,该分配方案下的混合中继转发模型与传统的AF和DF模型相比系统和速率分别提高了60%和8%以上,充分说明了该系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中继转发系统 功率分配 等效信道增益模型 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 和速率 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浅析智能电网时期的继电保护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可 《价值工程》 2010年第33期88-89,共2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然后结合作者的实际工程经验,就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保技术的技术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