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常俊合 岳玉山 +2 位作者 吕红玉 任战利 邵永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4,共3页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EASY %Ro数值模拟等研究结果 ,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特征 ,研究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次。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经历了 3个埋藏阶段 :印支期地热梯度约为 3 .0℃ / 10 0m ,上古生界埋...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EASY %Ro数值模拟等研究结果 ,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特征 ,研究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次。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经历了 3个埋藏阶段 :印支期地热梯度约为 3 .0℃ / 10 0m ,上古生界埋藏受控于三叠系原始沉积差异 ,至印支期末Ro值多超过 0 .60 % ,有机质处于生烃早期 ,此后再次抬升至中生代末期 ;喜马拉雅早期 (古近纪 )发生大规模断陷 ,地热梯度为 3 .1~ 3 .9℃ / 10 0m ,东营组沉积后上古生界多达最大埋深 ,在凹陷北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南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发生广泛的二次生烃作用 ;喜马拉雅晚期 (新近纪以来 )地热梯度为 2 .85~ 3 .2 5℃ / 10 0m ,新近系的广泛沉积使上古生界埋深再加大 ,但受热未超过前期。图 3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史 古地热梯度 磷灰石裂变径迹 easy%ro数值模拟 生烃期 东濮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