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V抗体和EBV-DNA在鼻咽癌诊断及分期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俞霞 季明芳 +2 位作者 程伟民 黄玉玲 李付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50-654,共5页
目的:评估EBNA1/Ig A、Zta/Ig A、VCA/Ig A和EBV-DNA对不同分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探讨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52例,健康体检者675例。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评估EBNA1/Ig A、Zta/Ig A、VCA/Ig A和EBV-DNA对不同分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探讨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52例,健康体检者6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EBNA1/Ig A、Zta/Ig A和VCA/Ig A抗体ROD值,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血浆EBV-DNA水平。比较单独和联合应用EBV标记物对各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EBNA1/Ig A、Zta/Ig A、VCA/Ig A和E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EBNA1/Ig A在早期鼻咽癌表达相对较高,灵敏度为77.8%,而EBV-DNA在晚期鼻咽癌的灵敏度最高为88.8%,两者特异度均在96%以上。联合检测中EBNA1/Ig A并联EBV-DNA检测的灵敏度为92.1%(早期为82.5%、晚期为98.9%),特异度为96.9%。EBV-DNA阳性率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N分期呈正相关,Zta/Ig A阳性率与N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无症状人群中进行鼻咽癌筛查,单项指标首选EBNA1/Ig A。晚期患者的辅助诊断则推荐EBV-DNA。两者并联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诊断效能。EBV-DNA是鼻咽癌分期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Zta/Ig A可间接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望对患者病情评估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v抗体 ebv-dna 诊断 分期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EA-IgA、EBV-DNA评价的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毅菁 苏锡康 +2 位作者 崔金环 区文华 薛雄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3-704,706,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外周血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早期抗原抗体(EA-IgA)和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NP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23例鼻咽癌患者、50例鼻炎患者、40例健康成人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VCA-IgA、EA-IgA抗体... 目的比较分析外周血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早期抗原抗体(EA-IgA)和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NP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23例鼻咽癌患者、50例鼻炎患者、40例健康成人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VCA-IgA、EA-IgA抗体,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分析比较这3种检验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VCA-IgA、EA-IgA、EBV-DN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35.77%和97.78%,71.54%和95.56%,26.83%和97.78%。EA-IgA的灵敏度最高,其次是VCA-IgA。VCA-IgA和EBV-DNA的特异性均稍高于EA-IgA。结论VCA-IgA和EA-IgA抗体测定与EBV-DNA联合检测可作为筛查鼻咽癌患者、观察鼻咽癌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VCA—IgA EA—IgA ebv-dna
下载PDF
血清EA-IgA、VCA-IgA、Rta-IgG、EBV-DNA与鼻咽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严翠娥 陈锋 +8 位作者 王秋萍 刘秋颖 李佳 高佳 穆建军 吴宗勇 韩晓红 崔巍 齐军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8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EA-IgA、VCA-IgA、Rta-IgG、EBV-DNA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8份患者血清进行EA-IgA、VCA-IgA、Rta-IgG、EBV-DNA检测,通过对正常人组、VCA-IgA阳性正常人组、鼻炎组和鼻咽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A-IgA、VCA-IgA、R... 目的探讨血清EA-IgA、VCA-IgA、Rta-IgG、EBV-DNA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8份患者血清进行EA-IgA、VCA-IgA、Rta-IgG、EBV-DNA检测,通过对正常人组、VCA-IgA阳性正常人组、鼻炎组和鼻咽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A-IgA、VCA-IgA、Rta-IgG、EBV-DNA水平的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与鼻咽癌的相关性。结果以单项指标诊断鼻咽癌时,血清EA-IgA、VCA-IgA、Rta-IgG、EBV-DNA的敏感度分别为31.37%、76.47%、67.65%,64.71%,特异度分别为96%、94%、98%、98%;EA-IgA和VCA-IgA两项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94%。以一项指标阳性即判断为阳性:EA-IgA、VCA-IgA和Rta-IgG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为89.71%,特异度为93%;EA-IgA、VCA-IgA和EBV-DNA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93%;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为95.59%,特异度为93%。结论血清EA-IgA、VCA-IgA、Rta-IgG、EBV-DNA与鼻咽癌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提高对鼻咽癌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IgA VCA-IGA Rta-IgG ebv-dna 鼻咽癌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EBV-DNA和细胞免疫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聂明 唐安洲 +2 位作者 黄光武 李剑军 莫武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后抗EBV特异性CTL细胞免疫功能、EBV-DNA、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水平,为临床选择免疫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及客观指标。方法收集标本105份(NPC患者放疗前35份、NPC患者放疗6月后40份...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后抗EBV特异性CTL细胞免疫功能、EBV-DNA、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水平,为临床选择免疫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及客观指标。方法收集标本105份(NPC患者放疗前35份、NPC患者放疗6月后40份和健康人30份),ELISPOT检测外周血LMP2特异性CTL;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统计分析各指标变化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抗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最大频率见于健康对照组,NPC放疗前患者中则仅少数呈阳性反应,NPC放疗后组反应率介于NPC放疗前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PC放疗前组血清EBV-DNA的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对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阳性率与血清中EBV-DNA病毒载量的阳性率呈负相关;放疗前NPC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25+Tr细胞水平升高,放疗后情况有所缓解。结论 EBV-LMP2特异性CTL反应在NPC放疗前患者最低,EBV-LMP2特异性CTL反应阳性率与血清中EBV-DNA载量相关,增强CTL应答可改善EBV相关肿瘤的治疗效果,EBV-DNA载量水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NPC患者的肿瘤负荷。NPC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降低,而CD8+T细胞升高,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有助于对NP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T细胞亚群 CD4+CD25+Tr淋巴细胞 ebv-dna
下载PDF
^(18)F-FDG SPECT/CT显像在鼻咽癌治疗后EBV-DNA升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凯龄 范义湘 +1 位作者 李科斌 吴继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显像在检测鼻咽癌治疗后血清EBV-DNA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鼻咽癌治疗后血清EBV-DNA升高患者45例,皆行全身18 F-FDG SPECT/CT显像。所有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18F-FDG显像图像和CT图...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显像在检测鼻咽癌治疗后血清EBV-DNA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鼻咽癌治疗后血清EBV-DNA升高患者45例,皆行全身18 F-FDG SPECT/CT显像。所有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18F-FDG显像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诊断及临床随访而确诊。随访时间均>6个月。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2检验。结果:45例患者中,明确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35例,单纯CT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28例,其灵敏度为80.0%(28/35);符合线路18 F-FDG CT同机融合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32例,灵敏度提高至91.4%(32/35)。结论:18F-FDG SPECT/CT在检测鼻咽癌治疗后EBV-DNA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角化型鼻咽癌可能出现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EB-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肿瘤复发
下载PDF
探讨EBV-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海兰 谭洪文 +2 位作者 杨志龙 李彩花 余双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0期106-108,112,共4页
目的探讨EBV-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11月就诊并经治疗后临床缓解的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放疗后疗效分为持续缓解组38例、局部复发组13例、远处转移组9例... 目的探讨EBV-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11月就诊并经治疗后临床缓解的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放疗后疗效分为持续缓解组38例、局部复发组13例、远处转移组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EB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全血中EBV-DNA基因拷贝数,比较三组患者的EBV-DNA阳性检出率和EBV-DNA拷贝数,进一步比较复发或转移者二次治疗前后EBV-DNA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EBV-DNA阳性检出率及EBV-DNA拷贝数均高于持续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EBV-DNA阳性检出率及EBV-DNA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治疗后EBV-DNA拷贝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治疗前后EBV-DNA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放疗预后患者血浆EBV-DNA定量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血浆EBV-DNA定量检测能够作为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的可靠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复发 转移 ebv-dna定量检测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血清CYFRA21-1、TSGF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文洁 金冶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血浆EBV-DNA、血清CYFRA21-1、TSGF在鼻咽癌诊断、近期疗效判断及监测复发和转移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及比色法检测46例鼻咽癌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的血浆EBV-DNA、血清CYFRA... 目的:探讨和比较血浆EBV-DNA、血清CYFRA21-1、TSGF在鼻咽癌诊断、近期疗效判断及监测复发和转移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及比色法检测46例鼻咽癌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的血浆EBV-DNA、血清CYFRA21-1及TSGF。结果:初诊患者血浆EBV-DNA、血清CYFRA21-1、TSGF检测的阳性率及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血浆EBV-DNA检测的敏感性最高95.2%(20/21)。治疗后有肿瘤残余的患者血浆EBV-DNA及血清TSGF浓度明显高于肿瘤完全消退的患者(P<0.05)。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患者三种指标阳性率及浓度均明显高于持续缓解患者(P<0.05)。结论:血浆EBV-DNA、血清CYFRA21-1及TSGF的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近期疗效判断及监测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都有重要价值,其中血浆EBV-DNA检测的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血浆 血清 ebv-dna CYFRA21-1 TSGF
下载PDF
初诊鼻咽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EBV-DNA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蓓 汪桃利 +3 位作者 黄圆圆 丘惠娟 胡丕丽 王艳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1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中医治疗是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本研究拟观察初诊鼻咽癌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EBV-DNA浓度的相关性,为鼻咽癌各中医证型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自2007年7月~2008年8月,共收... 目的中医治疗是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本研究拟观察初诊鼻咽癌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EBV-DNA浓度的相关性,为鼻咽癌各中医证型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自2007年7月~2008年8月,共收集94例初诊未治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采集中医分型、TNM分期以及血浆EBV-DNA浓度等信息,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肺热型的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均较低,EBV-DNA浓度在四型中最低(P=0.001);痰凝型N_2+N_3期占60%;血瘀型T_3+T_4期占93%;血瘀痰凝型均为Ⅲ、Ⅳ期,N_2+N_3期占55%,T_3+T_4期占91%,该型EBV-DNA浓度在四型中最高(P=0.001)。结论随着初诊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其EBV-DNA浓度逐渐增高,中医证型则呈现"肺热型→痰凝型或血瘀型→血瘀痰凝型"的变化趋势;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中医辨证分型 EB病毒dna 临床分期
下载PDF
血浆EBV-DNA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差异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中文 汤明 邹彦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血浆EBV-DNA定量分析中晚期初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不同分期中的差异性,进一步探索血浆EBV-DNA定量在鼻咽癌的发生、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60例中晚期初诊鼻咽... 目的:通过对血浆EBV-DNA定量分析中晚期初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不同分期中的差异性,进一步探索血浆EBV-DNA定量在鼻咽癌的发生、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60例中晚期初诊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浆中的EBV-DNA水平。结果:Ⅲ、Ⅳa、Ⅳb+Ⅳc期NPC EBV-DNA阳性率均为100%,Ⅲ期中位拷贝数为6.00×103 copies/m L,Ⅳa期中位拷贝数为15.15×103 copies/m L,Ⅳb+Ⅳc期中位拷贝数为43.60×103 copies/m L。结论:初诊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中不同分期的鼻咽癌外周血浆EBV-DNA水平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荧光定量PCR 血浆 ebv-dna
下载PDF
血浆EBV-DNA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国宇 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水平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BV-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CA-IgA抗体滴度。结果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率...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水平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BV-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CA-IgA抗体滴度。结果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率81.82%,VCA-IgA阳性率89.77%,健康体检者中,EBV-DNA阳性率6.67%,VCA-IgA阳性率31.11%,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早期(I、Ⅱ期)鼻咽癌患者EBV-DNA水平及VCA-IgA滴度与晚期(III、IV期)鼻咽癌患者EBV-DNA水平及VCA-IgA滴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EBV-DNA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有极高价值,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v-dna VCA-IGA 诊断
下载PDF
监测血浆EBV-DNA含量在鼻咽癌诊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柳文菊 杜昆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8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血浆EBV-DNA含量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0例NPC患者在不同的诊疗阶段血浆EBV-DNA的含量,同时设50例健康体检者为阴性对照组。结果50例NPC组中EBV-DNA检测阳性率为92.0%(46/5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血浆EBV-DNA含量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0例NPC患者在不同的诊疗阶段血浆EBV-DNA的含量,同时设50例健康体检者为阴性对照组。结果50例NPC组中EBV-DNA检测阳性率为92.0%(46/50),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8.0%(4/50);46例EBV-DNA阳性的患者中,26例患者从第一周治疗开始,DNA水平就开始明显下降,至治疗结束前已检测不到DNA的复制;14例患者开始几周DNA水平变化并不明显,至治疗结束前,基本检测不到DNA的复制;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EBV-DNA。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PC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NP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鼻咽癌 ebv-dna 血浆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EBV-DNA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招凡 薛红漫 赵文忠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77-678,共2页
目的定量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外周血EBV-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2例传单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EBV-DN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单组EBV-DNA的阳性率为84.14%(69/82),对照组阳性... 目的定量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外周血EBV-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2例传单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EBV-DN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单组EBV-DNA的阳性率为84.14%(69/82),对照组阳性率为5.00%(2/40),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传单患儿外周血早期EBV-DNA含量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EBV-DNA含量对传单的诊断有极高价值,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dna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白细胞EBV-DNA和血浆VCA-IgA的检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莉娅 孔梅 刘春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鼻咽癌(NPC)患者血液白细胞EB病毒DNA(EBV-DNA)和血浆EB病毒壳抗原抗体(EB VCA-IgA)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NPC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EBV-DNA和EB VCA-IgA。结果 34例NPC...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鼻咽癌(NPC)患者血液白细胞EB病毒DNA(EBV-DNA)和血浆EB病毒壳抗原抗体(EB VCA-IgA)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NPC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EBV-DNA和EB VCA-IgA。结果 34例NPC患者EBV-DNA阳性率为58.82%(20/34),EB VCA-IgA阳性率为44.12%(15/34),两者同时阳性为32.35%(11/34);30例健康体检者EBV-DNA阳性率为10.00%(3/30),EB VCA-IgA阳性率为3.33%(1/30),两者同时阳性为3.33%(1/30)。结论 NPC患者血液白细胞EBV-DNA作为EB病毒的一种抗原物质,比EB VCA-IgA更能反映EBV在患者体内的实际情况,更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dna EB病毒壳抗原抗体
下载PDF
EBV-IgM、EBV-DN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的诊断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细媚 万祥辉 +1 位作者 段荣 柯江维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3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抗体IgM和EBV-DNA水平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急性期不同时间段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在I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3例IM患儿血清标...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抗体IgM和EBV-DNA水平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急性期不同时间段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在I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3例IM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BV-Ig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载量。对感染后第1、2、3、4周的EBV-IgM、EBV-DN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BV-IgM在第1、2、3、4周的阳性率分别为80.5%(70/87),89.6%(43/48),72.1%(31/43)和48.7%(19/39)。EBV-DNA在第1、2、3、4周的阳性率分别为64.4%(47/73),38.0%(19/50),25.7%(9/35)和0%(0/27)。EBV-IgM与EBV-DNA联合检测第1、2、3、4周的阳性率分别为93.2%(109/117)、97.8%(45/46)、75.0%(36/48)和48.7%(19/39),与单独用EBV-IgM检测的阳性率比较,除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间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BV-IgM在第1、2、3、4周的阳性率均高于EBV-DNA,联合检测两指标在第1周时可显著提高敏感性,有利于IM的早期诊断,但第2-4周时联合检测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IgM抗体 ebv-dn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V-DNA血清学标记物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翁玉玲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6期58-59,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V-DNA血清学标记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8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NPC患者共100例,测量NPC咽后转移淋巴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5mm为阴性,横截面积≥5mm为阳性。利用PCR技术测定血清... 目的探究分析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V-DNA血清学标记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8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NPC患者共100例,测量NPC咽后转移淋巴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5mm为阴性,横截面积≥5mm为阳性。利用PCR技术测定血清EBV-DNA水平,根据试剂盒给定的标准:>5×102copies/mL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即拷贝数为0。结果此100例患者发生咽后部淋巴结转移者共有88例(88.0%),无淋巴结转移者有22例(22.0%),其EBV-DNA含量水平为0copies/mL。其中单侧咽后部淋巴结转移者有54例(54.0%),其EBV-DNA含量水平为2.2×104copies/mL;双侧咽后部淋巴结转移者有34例(34.0%),其EBV-DNA含量水平最高为1.1×105copies/mL。经统计学检验证明:阴性组与单侧阳性EBV-DNA含量水平以及单侧阳性组与双侧阳性组EBV-DNA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DNA的检测可以作为CNP患者的诊断依据之一,其含量亦可以对CNP是否发生咽喉淋巴道转移的判断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判断以及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咽后淋巴结转移 EB病毒
下载PDF
血浆EBV-DNA在中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前后水平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中文 汤明 邹彦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诱导化疗前后血浆EB病毒DNA(Epstein Barr Virus DNA,EBV-DNA)水平的变化,评价EBV-DNA水平与诱导化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38例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前和(2程T... 目的比较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诱导化疗前后血浆EB病毒DNA(Epstein Barr Virus DNA,EBV-DNA)水平的变化,评价EBV-DNA水平与诱导化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38例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前和(2程TP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d1+DDP 80mg/m2d2,4周一程)诱导化疗后2周外周血浆中的EBV-DNA水平。结果 NPC诱导化疗前EBV-DNA阳性率为100%,中位拷贝数为9.35x103copy/mL;治疗后阳性率为38.4%,中位拷贝数为2.08x103copies/mL;NPC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组血浆游离EBV-DNA水平及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P均<0.05)。结论 NPC患者血浆EBV-DNA水平在诱导化疗后有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荧光定量PCR 血浆 ebv dna
下载PDF
鼻咽癌血浆EBV-DNA浓度的微分动力学模型
17
作者 孔诚 宋丹 +3 位作者 郭文杰 许建华 钱普东 何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探讨鼻咽癌血浆Epstein-Barr病毒-DNA(EBV-DNA)含量在放疗中的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0例接受单纯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浆EBV-DNA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微分方程模型... 目的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探讨鼻咽癌血浆Epstein-Barr病毒-DNA(EBV-DNA)含量在放疗中的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0例接受单纯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浆EBV-DNA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微分方程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血浆EBV-DNA的实际观测数据。模型参数与治疗中EBV-DNA的清除动力学特征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可能对患者的临床表型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结论微分方程模型参数可能提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但其意义价值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动力学 微分方程 鼻咽癌 Epstein-Barr病毒-dna(ebv-dna)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斌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1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早期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1例作为观察对象,针对51例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早期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1例作为观察对象,针对51例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进行诊断,将最终的诊断结果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诊断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价值。结果经实施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0.00%,准确性为85.42%;诊断结果与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早期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ebv-dna定量分析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在鼻咽癌患者诊疗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东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1期113-115,179,共4页
目的总结鼻咽癌患者诊疗中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变化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150例鼻咽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150例健康人员,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两组人员血浆E... 目的总结鼻咽癌患者诊疗中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变化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150例鼻咽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150例健康人员,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两组人员血浆EBV-DNA水平,回顾分析EBVDNA阳性检出、治疗期间的EBV-DNA水平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EBV-DNA阳性检出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着治疗进行,其血浆EBVDNA水平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阳性患者治疗期间均有血浆EBV-DNA检出,不同预后患者在血浆EBV-DNA阳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血浆EBVDNA水平能够为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有利于根据不同患者实际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血浆ebv-dna水平 鼻咽癌 诊疗价值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EBV-DNA载量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娟娟 常虹 +2 位作者 郝国平 王晓欢 朱镭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4期1-2,5,共3页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与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Treg细胞的百分比;分析IM患者急性期外周血EB病毒DNA浓度与它们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儿童传单且外周血EBV-DNA阳性的急性期患者47例,同期正常儿童32例作...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与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Treg细胞的百分比;分析IM患者急性期外周血EB病毒DNA浓度与它们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儿童传单且外周血EBV-DNA阳性的急性期患者47例,同期正常儿童32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CD4+CD25+、CD4+CD25+CD127-的变化,分析它们与EBV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IM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CD3+、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CD4+、CD4+/CD8+比值、CD4+CD25+、CD4+CD25+CD127-下降。在急性期IM患者组病毒载量与CD3+、CD8+T细胞均呈正相关;与CD4+、CD4+/CD8+、CD4+CD25+、CD4+CD25+CD127-细胞呈负相关。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其免疫功能紊乱的程度与EB病毒感染量有关,为临床IM患儿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调节性T细胞在IM患儿急性期减少,可能在IM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仪 EB病毒dna CD4+CD25+CD12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