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E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华栋 李婧 +1 位作者 叶志敏 兰伟仁 《海洋预报》 2006年第4期21-27,共7页
通常气候变量场在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自相关及交叉相关,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EOF,以下记作EEOF)分析是在经典的EOF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时考虑了要素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可以得到变量场的移动性分布结构。本文通过对赤道太平洋... 通常气候变量场在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自相关及交叉相关,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EOF,以下记作EEOF)分析是在经典的EOF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时考虑了要素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可以得到变量场的移动性分布结构。本文通过对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SOTA)场的EEOF分解,发现第一特征向量是关于ElNino的模态,它反映了ElNino的发生持续消亡的整个过程,对应的时间系数(第一主分量)与Nino3指数有很好的同时相关。第二特征向量是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的模态,它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从暖位相到冷位相(同时东太平洋从冷位相到暖位相)的过程,第二主分量与滞后6~10个月的Nino3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两个主分量不但有助于了解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过程,而且为厄尔尼诺的预报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 eeof分解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华南冬春降水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水汽输送的联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蔚 温之平 +1 位作者 陈运光 崔少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利用1960—2008年华南47个基准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南冬春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输送的联系。结果表明,1960年代—1970年代和1990年代末至今,华南冬、春降水明显偏少。华南冬春降水异常以"全区冬春同... 利用1960—2008年华南47个基准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南冬春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输送的联系。结果表明,1960年代—1970年代和1990年代末至今,华南冬、春降水明显偏少。华南冬春降水异常以"全区冬春同号型"居多,且冬春连旱频率较高。影响华南冬春连续旱/涝的水汽输送存在季节性差异,冬季水汽输送变化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春季水汽输送变化则来源于南海和我国北方。进一步探讨海温异常的影响发现,与华南冬春连续旱(涝)事件相关的Ni o3.4海温存在正、负异常型,海温异常中心分别偏向Ni o4(Ni o3)区和Ni o3(Ni o4)区。Ni o3.4区海温正异常时,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输送与华南冬春连续旱涝有密切联系;Ni o3.4区海温负异常时,冬季自西北太平洋经南海的水汽输送及春季自菲律宾海经南海的水汽输送和北方水汽输送对华南冬春连续旱涝有重要影响。以上水汽输送在两种海温异常情况下,连涝(旱)年均异常偏强(弱)。因此,Ni o3.4海温异常的变化及分布与华南冬春持续旱/涝事件存在联系,在此气候背景下,水汽输送异常是影响华南冬春降水异常的重要物理因子,其中南海是水汽输送异常显著相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年际变化 eeof分析 冬春降水 水汽输送 海温异常
下载PDF
南海区域热状况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邢彩盈 朱晶晶 吴胜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3,共11页
基于NCEP/NCAR近表层气温(SAT)、日本气象厅海表温度(SST)和OA Flux3热通量数据,利用EEOF、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南海区域热状况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1)南海区域常年平均SST为26~29℃,东南高西北低;常年平均SAT... 基于NCEP/NCAR近表层气温(SAT)、日本气象厅海表温度(SST)和OA Flux3热通量数据,利用EEOF、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南海区域热状况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1)南海区域常年平均SST为26~29℃,东南高西北低;常年平均SAT为23~28℃,深海区高而近陆地或海洋性大陆低;5—9月均维持高值缓变状态,2—5月和10—1月则分别为快速的增暖和降温过程;二者变率均较小;(2)南海区域各季SST和SAT呈全区一致型分布;随时间呈明显的增暖趋势,SST较SAT显著;各季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秋季相对要早,冬、春季相对滞后;(3)南海区域海气热通量以潜热通量为主,常年平均潜热通量约80~140 W/m^2,自南向北递增;12—4月为快速下降过程,9—12月为缓慢上升过程;变率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4)各季潜热通量呈全区一致型分布;随时间先平缓下降而后缓慢增长;各季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区域 热状况 气候变化特征 eeof
下载PDF
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准两年振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鑫 《科技风》 2016年第11期194-195,共2页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对1948年到2012年共65年的东亚地区各个季节的气压做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和亚欧大陆的气压变化位相相反。为了进一步确定东亚海平面气压的振荡周期,对其中的204个格点的海平面气压进...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对1948年到2012年共65年的东亚地区各个季节的气压做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和亚欧大陆的气压变化位相相反。为了进一步确定东亚海平面气压的振荡周期,对其中的204个格点的海平面气压进行了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EOF)分析,结果表明,东亚海平面气压2-3年的周期振荡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气压 准两年振荡 eeof
下载PDF
重庆城市不同下垫面温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姜平 刘晓冉 +3 位作者 廖代强 柴闯闯 张甜 刘亮 《气象科技》 2019年第4期639-647,共9页
利用重庆市巴南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逐小时草地、泥土、砾石、石板、水泥、沥青等6种不同下垫面的特种温度观测资料,通过扩展经验正交分解(EEOF)、概率密度分析(PDF)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温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 利用重庆市巴南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逐小时草地、泥土、砾石、石板、水泥、沥青等6种不同下垫面的特种温度观测资料,通过扩展经验正交分解(EEOF)、概率密度分析(PDF)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温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水泥和草地下垫面温度差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的温度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月平均变化上,石板、水泥和沥青的表面温度明显高于泥土、草地和砾石,且温度差异夏季大于冬季。日变化上,石板、水泥和沥青白天的表面温度高于泥土、草地和砾石,晚上不同下垫面温度差异较小;不同下垫面温度的日变化差异在春季和夏季明显强于冬季和秋季。石板、水泥和沥青表面出现45℃以上极端高温的概率多于其他下垫面,且出现这些高温的时间集中在14:00-15:00之间。水泥和草地的温度差异也表现出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一天中,温度差异最大值出现的时间集中在14:00-16:00,其次是19:00-20:00。温度差异的日变化幅度也在夏季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下垫面 地表温度 多时间尺度 eeof PDF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爱华 江志红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利用中国东部355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空间均一化降水指数,并利用联合经验正交展开(EEOF)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以110°E为界分东西两个雨带中心向北推... 利用中国东部355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空间均一化降水指数,并利用联合经验正交展开(EEOF)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以110°E为界分东西两个雨带中心向北推进,且由于两雨带进程不一致,致使整个东部夏季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向北推进;当雨带推进偏强时,雨带易偏北,夏季多出现Ⅰ型降水分布,雨带推进偏弱时,雨带易偏南,夏季多出现Ⅱ型、Ⅲ型降水分布;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强度在1966年和1979年发生明显突变,1957—1966年雨带推进偏强,而在1979—1989年雨带推进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雨带推进 联合经验正交展开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AND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 TO MOISTURE TRANSPORT 被引量:8
7
作者 吴蔚 温之平 +1 位作者 陈运光 崔少萍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3年第4期322-330,共9页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and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SC)and its relation to moisture transport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NMIC,NCEP reanalysis datasets and NOA...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and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SC)and its relation to moisture transport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NMIC,NCEP reanalysis datasets and NOAA ERSST analysis datasets from 1960 to 2008.The results show that winter and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C is less than normal from the 1960s to the start of the 1970s and from the end of the 1990s to the present.Most of rainfall anomalies on the whole regional scale of SC is well in phase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and the frequency of persistent drough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ersistent flood.Seasonal variations of moisture transport differences of SC between persistent drought and flood events are observed:the differences in winter are characterized by moisture transport from Bay of Bangle(BOB)and South China Sea(SCS),while differences in spring are characterized by that from SCS and North China(NC).There are two types of Ni o3.4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related to persistent winter and spring drought(flood)events in SC,which are positive SSTA next to Ni o4(Ni o3)and negative SSTA next to Ni o3(Ni o4).Moreover,the variations of moisture transport from BOB and SC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persistent drought/flood in SC when the Ni o3.4 index is in the positive phase,while those from western North Pacific(WNP)-SC in winter and those from Philippine Sea(PHS)-SC and NC in spring primarily contribute to persistent drought/flood events in SC when the Ni o3.4 index is in the negative phase,and these stronger(weaker)moisture transports are observed in persistent flood(drought)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regardless of the Ni o3.4 index.In conclusion,wit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Ni o3.4 SSTA and persistent drought/flood events in SC,moisture transpor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omalies.In addition,the moisture transport from SCS is mos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ersistent drought/flood events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eeof analysis WINTER and spring PRECIPITATION moisture transpor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暴雨预报方法探讨 被引量:31
8
作者 胡江林 涂松柏 冯光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2-428,共7页
探讨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暴雨预报方法。该方法仿预报员的暴雨预报思路,在动力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环流形势场和暴雨落区之间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的统计预报模型,该模型的输入是动力模式的降水预报和初始环流形势场的扩展... 探讨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暴雨预报方法。该方法仿预报员的暴雨预报思路,在动力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环流形势场和暴雨落区之间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的统计预报模型,该模型的输入是动力模式的降水预报和初始环流形势场的扩展正交分解主成份分量,输出是预报区域的暴雨落区预报。2000年的汛期试验表明该客观预报方法可明显改进数值预报模式的暴雨落区预报,因此可望在业务预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动力模式 环流形势场 扩展正交分解主分量 暴雨预报
下载PDF
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作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业务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万齐林 谢玲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以欧州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EEOFS展开选取“典型场”作为数值预报产品的信息,以统计释用方法研究建立的,可以应用于南海区的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方法。该方法于1994年台汛期参加由广东省气象局主持的“关于热带气... 以欧州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EEOFS展开选取“典型场”作为数值预报产品的信息,以统计释用方法研究建立的,可以应用于南海区的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方法。该方法于1994年台汛期参加由广东省气象局主持的“关于热带气旋预报业务预试验项目”,进行了9个台风的共14次预报试验,平均误差24h为187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路径 数值预报 业务系统
下载PDF
北半球30百帕月平均高度、温度场典型特征的结构和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玲 章基嘉 李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本文利用扩展的自然正交函数(EEOF)方法展开30百帕月平均高度、温度场,得到了前四个特征向量场、它们的方差贡献及结构特点;讨论了各特征向量场在冬、夏半年所代表的典型环流形势;最后用最大熵谱方法对时间系数作周期分析,揭示了各典型... 本文利用扩展的自然正交函数(EEOF)方法展开30百帕月平均高度、温度场,得到了前四个特征向量场、它们的方差贡献及结构特点;讨论了各特征向量场在冬、夏半年所代表的典型环流形势;最后用最大熵谱方法对时间系数作周期分析,揭示了各典型环流强度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平流层 平均高度 温度场
下载PDF
中国东部水汽低频振荡的季节变化特征
11
作者 潘一铭 李华实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3期8-12,共5页
利用NCEP多年日平均可降水量资料,进行EOF、小波分析和EEOF等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分布上,我国东部水汽低频振荡受水汽源地影响主要有着三种不同的地理分布形势:一是我国东部水汽低频振荡约以长江为界,南北具有相反的变化形势;二是不同... 利用NCEP多年日平均可降水量资料,进行EOF、小波分析和EEOF等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分布上,我国东部水汽低频振荡受水汽源地影响主要有着三种不同的地理分布形势:一是我国东部水汽低频振荡约以长江为界,南北具有相反的变化形势;二是不同的正负形势由北向南间隔分布,出现正负正或者负正负的形势;三是我国东部水汽振荡在空间上具有整体的一致性,绝大部分都是正异常或者负异常,各种形势随时间相互替换。在强度上,华南、东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强度比较大而且振荡活跃,夏季的振幅最大,振荡最明显,能量也最大,春秋次之,冬季的振荡能量最小,振荡最弱。在周期上,水汽低频振荡在春、秋和冬季都具有64天左右的振荡周期,而在夏季只有24天左右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低频振荡 季节特征 EOF eeof 小波分析
下载PDF
扩展经验正交函数沿海声层析的声速反演
12
作者 张姚滢 王洁 +2 位作者 郑红 徐英超 尹会听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622,共6页
为了实现沿岸海域声速的实时连续监测,针对目前单收发换能器沿海声层析系统的剖面反演声线不足和接收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双收发换能器沿海声层析(Double-transcever Coast Acoustical Tomography,DCAT)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模... 为了实现沿岸海域声速的实时连续监测,针对目前单收发换能器沿海声层析系统的剖面反演声线不足和接收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双收发换能器沿海声层析(Double-transcever Coast Acoustical Tomography,DCAT)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DCAT系统声速反演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验证了该系统对存在问题的改善及其有效性。在声速反演过程中,通过使用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xtensio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EOF)表示声速剖面,实现了剖面全水深的声速反演。DCAT系统的提出和EEOF方法的应用,为海上实时连续观测系统的建立及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收发换能器沿海声层析系统 扩展经验正交函数 声速剖面反演
下载PDF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N RAINFALL OVER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乾根 智协飞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1年第4期426-434,共9页
Based on monthly rainfall data from 80 stations of China for the period of January 1951—February 1985 analysed in terms of the maximum entropy spectrum and EEOF(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techniques,the ... Based on monthly rainfall data from 80 stations of China for the period of January 1951—February 1985 analysed in terms of the maximum entropy spectrum and EEOF(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techniques,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features of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in the rainfall are investigated in a detailed manner,with some results of interest acquired. Highly evident is the QBO in rainfall over China,especially the mid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the NE side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North China,the southern part of NE China,areas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of the Nanling mountain region,and most of Xinjiang. The spatial wave described by the first and second eigenvectors of EEOF for eastern China is a type of wave travelling from NE to SW,indicating the cycle of patterns(in the south to north direction):dryness(D)- wetness(W)-dryness(D)→southern W-northern slight D→W-D-W→southern D-northern slight W→ D-W-D again,with the flooded region between the Changjiang and Huanghe Rivers for the D-W-D occurrence and with the Changjiang River as the division for the southern W-northern slight D happening.The third and fourth eigenvectors show a standing wave-like feature for the same eastern part,indicating the cycle of D-W- D→transition→W-D-W→transition→D-W-D,again,where the transition means the general weakening of drought and flooding and their subsequent reversal development. The amplitudes of the time coefficients of the first two eigenvectors are opposite in the trend of their changes to those of the next two and show a period of 10—14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BO PRECIPITATION eeof
原文传递
EFFECT OF ARCTIC ICE COVER ON THE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14
作者 陈寅生 陈隆勋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2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Filtering technique, 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EOF), spectrum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correla- tion analysis have been employ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tic ice cover (AIC) and monthly mea... Filtering technique, 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EOF), spectrum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correla- tion analysis have been employ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tic ice cover (AIC) and monthly mean tempera- 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The function of power spectrum density shows that not only a semi-annual and an an- nual oscillation but also a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can be found in AIC area index series, especially in June, September and November. During the period of analysis, it can also be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 Nino events and the AIC area index. An analysis on the EEOF of AIC and the temperature over China exhibits some significant temporal-spatial patterns and a better time-lag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from the correla- tion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variation of AIC area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subsequent months over China. In addition, it experiences a quasi-biennial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and displays to certain extent some features of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ice cover (AIC) extend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eof) oscillation propagation EIGENVECT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