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RvⅢ与HBcAg重组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段小艺 王健生 +3 位作者 郭佑民 王鹏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观察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种PEP-3/HBcAg融合蛋白、HBcAg和生理盐水,待融合蛋白组小鼠体内抗体效价达到1:20000时终止免疫,于每只小鼠背部皮下种植阳性Renca细胞,2... 目的:观察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种PEP-3/HBcAg融合蛋白、HBcAg和生理盐水,待融合蛋白组小鼠体内抗体效价达到1:20000时终止免疫,于每只小鼠背部皮下种植阳性Renca细胞,2×105个/只。观察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肿瘤效应。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坏死情况和EGFRvIII表达水平。结果:融合蛋白组、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成瘤率分别为50%、100%和100%。生理盐水组肿瘤生长速度最快,HBcAg组次之,融合蛋白组肿瘤出现最晚,生长速度最慢。融合蛋白组成瘤小鼠肿瘤平均质量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4·731,P=0·044;t=6·890,P=0·040);后两组肿瘤质量无统计学意义(t=0·024,P=0·382)。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移植瘤呈不完全小片状坏死,融合蛋白组移植瘤呈大片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融合蛋白组EGFRvⅢ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3·157,P=0·006;t=2·539,P=0·021),后两者EGFRvIII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0·460,P=0·651)。结论: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疫苗 PEP-3/hbcag融合蛋白 免疫应答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