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6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US-EOR项目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
作者 李忠诚 陈栗 +4 位作者 项东 李培发 杜丽萍 唐国强 程雪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CCUS-EOR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体系中专用于强化采油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是社会和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CCUS-EOR项目投资大、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开展科学评价工作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梳理了CCUS-EOR项目... CCUS-EOR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体系中专用于强化采油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是社会和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CCUS-EOR项目投资大、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开展科学评价工作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梳理了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并对精细分析增量成本、多层次多角度评价项目效益、评价碳减排指标、评估社会效益以及全产业链经济效益评价等关键指标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指标和观点,探索形成了聚焦CCUS项目全产业链要素的CCUS-EOR项目经济系统评价方法体系。研究成果为此类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精细成本 社会效益 全产业链经济效益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CCS-EOR项目CO_(2)泄漏环境风险评估
2
作者 薛璐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浩璠 李琳 马劲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开展项目对空气、土壤和微生物、作物、动物及人群等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界定,基于界定结果,按照风险评估矩阵,对该工程CO_(2)泄漏环境风险水平的评估结论为低风险,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应强化风险防范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泄漏 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 CCS-eor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吉林油田CCUS-EOR技术攻关与实践新进展
3
作者 王峰 黎政权 张德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实现CO_(2)有效埋存,同时兼具减碳、增油两大功能,是落实“双碳”战略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石油高度关注CO_(2)资源化利用问题,在系统研究原始... 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实现CO_(2)有效埋存,同时兼具减碳、增油两大功能,是落实“双碳”战略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石油高度关注CO_(2)资源化利用问题,在系统研究原始油藏、中高含水、高含水及特高含水油藏CO_(2)驱油机理与埋存潜力的基础上,研发了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形成了集CO_(2)捕集、输送、注入、采出、驱油、埋存、防腐等为主体的CCUS-EOR全产业链一体化技术体系,并率先在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开展了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矿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场试验证实CO_(2)驱油可提高采收率20%以上,现已累计注入CO_(2)达320×10^(4) t;②矿场实践系统揭示了陆相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与埋存规律,验证了CO_(2)捕集输送、注入采出、驱油埋存与循环利用全流程技术的适应性,实现了CCUS-EOR减排增效一体化。结论认为:①吉林油田建成了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O_(2)捕集、驱油、埋存与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实现了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采收率的大幅提高和CO_(2)的安全埋存;②系统总结了吉林油田近年来在CCUS-EOR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矿场实践认识,指明了油气田CCUS-EOR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相关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CCUS-eor 全流程技术 产业化发展 驱油与埋存一体化 新质生产力 战略布局
下载PDF
考虑驱油与碳减排双重效益的CCUS-EOR经济性及发展模式分析与探讨
4
作者 谭新 罗大清 宋欣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双碳战略目标下,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探寻低成本转型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系统研究各项转型技术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潜力,统筹各项转型技术发展应用时序,形成支撑最优转型路径的技术组合和综合方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的... 双碳战略目标下,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探寻低成本转型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系统研究各项转型技术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潜力,统筹各项转型技术发展应用时序,形成支撑最优转型路径的技术组合和综合方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的技术成熟度较高,与石油石化产业协同耦合性较好,是石油石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成本过高仍是目前阻碍CCUS技术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CCUS的经济性及探讨其发展模式,对于确定未来CCUS产业的发展布局,以及研究CCUS对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支撑潜力、石油石化行业的转型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分析研究未来CCUS技术的经济性及在石油石化行业转型中的潜力和定位,本研究重点聚焦碳捕集与驱油封存(CCUS-EOR),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分析研判思路。首先,通过CCUS-EOR的全流程梳理,详细分析介绍了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碳捕集、运输、驱油封存等环节,研判了未来各个环节的成本下降空间。其次,通过对未来油价和碳价的研判,分析了驱油及碳减排带来的经济收益,并进行了成本收益对比。基于CCUS-EOR各环节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对中国未来不同模式下的CCUS-EOR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性评估,涵盖了不同的碳捕集技术、运输方式以及封存策略,揭示了在不同场景下CCUS-EOR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CCUS-EOR的经济性深受碳价、油价、驱油效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从中长期来看,碳价的变化对未来CCUS-EOR收益影响较大。在碳价和油价均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CCUS-EOR项目的盈利空间更大,更具吸引力,同时驱油效率的提升也能显著提高项目的经济收益。当前中国各个项目经济性差异较大,无法完全保证明显盈利,但未来的经济性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未来中国CCUS-EOR的发展,需要突破碳捕集环节的技术瓶颈,重点开发运用燃烧前捕集技术,降低捕集成本,提升捕集效率。此外,还需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源汇匹配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同时,需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成熟,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碳减排行为,为CCUS-EOR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转型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 CO_(2)驱油 CCUS-eor
下载PDF
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应用初探——以高89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成龙 胡丽莎 +3 位作者 牛兆轩 马鑫 付雷 李旭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93-6401,共9页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缺乏较成功的CO_(2)-EOR开发实践;三是中国对此领域系统归纳研究较少。开展滩坝砂油藏CO_(2)-EOR的应用研究需求较为迫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高89为对象,借鉴国外CO_(2)驱项目实例,从地质条件、油藏工程、评价标准出发,在CO_(2)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展了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适应性评价,并从技术工艺层面、经济政策层面,简要剖析了气源、混相压力高、气窜、伤害、产出CO_(2)气的收集等CO_(2)驱油的5大挑战和相应攻关方向,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类似滩坝砂油藏开展现场先导试验和工业化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 滩坝砂油气藏 CO_(2)驱油机理 适应性评价标准 挑战与趋势
下载PDF
CCUS-EOR开发同步埋存阶段长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高峰 曹亚明 +1 位作者 解志薇 刘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CCUS-EOR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O_(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 CCUS-EOR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O_(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积注入量与年注气速度计算,稳产期的时间长度即稳产年限借助气驱“油墙”集中采出时间测算,递减期内的阶段采出程度变化情况则利用典型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气驱产量递减率和稳产期采油速度需根据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确定,从而建立了CO_(2)驱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数学模型,提出将阶段采出程度逼近最终采收率的时刻作为同步埋存阶段与深度埋存阶段的转换点并引入阶段转换判据;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扣除上产期和稳产年限即为递减期的时间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开发 同步埋存 深度埋存 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模型 阶段转换判据 CO_(2)驱
下载PDF
CCUS-EOR工程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蔡萌 杨志刚 赵明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2期49-56,共8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CCUS-EOR)可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双重目的,是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我国CCUS-EOR经过技术攻关和矿场试验,形成了注采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单管、双管分注工艺... “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CCUS-EOR)可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双重目的,是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我国CCUS-EOR经过技术攻关和矿场试验,形成了注采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单管、双管分注工艺技术,防气工艺单独应用或组合应用的高气液比举升技术,材质、药剂、监测组合的腐蚀防护技术,水气交替注入控窜、化学封窜的延缓气窜技术,带压作业或无固相压井液和胶塞暂堵剂的压井工艺技术,预防为主、化学或物理解堵为辅的井筒解冻堵技术,井筒安全风险评价技术等。为推动CCUS-EOR规模有效应用,建议强化CCUS战略规划研究,确定技术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统筹考虑CCUS-EOR全流程,打造油田特色CCUS模式;依托示范工程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实现CCUS-EOR产业化;建立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促进工程技术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CO_(2)驱油 注采工程 工程技术
下载PDF
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斌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2期57-66,共10页
CCUS-EOR是驱油与埋存并行、效益与环保并重的绿色开发技术,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CCUS-EOR项目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技术攻关,更多是经济考量。“现金流量法+衍生方法”是由现金流评价发展的新方法,将... CCUS-EOR是驱油与埋存并行、效益与环保并重的绿色开发技术,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CCUS-EOR项目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技术攻关,更多是经济考量。“现金流量法+衍生方法”是由现金流评价发展的新方法,将现金流量法与各类项目经济评价精准融合。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为现金流法+有无对比法,通过技术和经济两大类、18项指标评价其可行性。在“双碳”目标驱动下,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技术将朝着先导试验评价、全产业链经济评价、碳源评价、多方案比选、多情景分析、投入产出一体化数据库建设6个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企业 CCUS-eor项目 经济评价 现金流量法 有无对比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CO_(2)-EOR油田生产碳强度多技术情景建模与核算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哲琦 孙齐 +3 位作者 邓辉 唐旭 张宝生 马志达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碳中和目标开启了能源系统深度脱碳之路,而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仍持续增加,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将成为能源系统脱碳的重点领域。CO_(2)-EOR技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国内陆... 碳中和目标开启了能源系统深度脱碳之路,而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仍持续增加,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将成为能源系统脱碳的重点领域。CO_(2)-EOR技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国内陆续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内开展了多个CO_(2)-EOR项目。本研究以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吉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苏油田和延长石油开展CO_(2)-EOR的8个生产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底向上的工程视角碳排放分析方法,包括勘探、钻完井、开采、处理及油田集输五个阶段建模分析油田生产区块从2000年到2021年的生产碳排放变化趋势,并在CO_(2)连续注入与水气交替注入两种开发方式下分析CO_(2)驱完全替代水驱开发油田的碳强度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资源衰竭致使开采用能需求上升,大部分油田区块2000年以后的生产碳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00开始到2014生产碳排放总量随着石油产量的上升一直在增加,2021年8个油田区块的生产碳排放总量为308.85万吨CO_(2)eq;(2)无论是在CO_(2)连续注入技术情景,还是在水气交替注入情景下,当注入CO_(2)封存比例大于30%以后,生产碳强度逐渐由正值变为负值,成为生产过程中CO_(2)净负排放的油田。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作为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将在未来油气能源系统脱碳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扩大CO_(2)-EOR项目的试验、生产及应用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生产 碳强度 碳排放 CO_(2)-eor
下载PDF
Effect of modification degrees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EOR efficiency of amphiphilic Janus graphene oxide
10
作者 Han Jia Xin Wei +7 位作者 Qiu-Xia Wang Yuan-Bo Wang Shi-Jie Wen Fang-Ning Fan Qiang Wang Zhe Wang De-Xin Liu Pan Hu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17-1224,共8页
Asymmetrically modified Janus graphene oxide(JGO)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its unique physical chemistry properties and wide applications.The modification degree of Janus nanosheets inevitably affects their... Asymmetrically modified Janus graphene oxide(JGO)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its unique physical chemistry properties and wide applications.The modification degree of Janus nanosheets inevitably affects their interfacial activity,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ir performance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In this study,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Janus graphene oxide(JGO)with various modification degrees at liquid-liquid and liquid-solid interfaces we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via the measurements of interfacial tension(IFT),dilatational modulus,contact angle,and EOR efficiency was further assessed by core flooding tests.It is found that JGO-5 with higher modification degree exhibits the greater ability to reduce IFT(15.16 mN/m)and dilatational modulus(26 mN/m).Furthermore,JGO can construct interfacial and climbing film with the assistance of hydrodynamic power to effectively detach the oil from the rock surface and greatly enhance oil recovery.Moderately modified JGO-2 can highly improve recovery of residual crude oil(11.53%),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promising EOR agen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The present study firstly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modification degrees on the JGO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proposes diverse EOR mechanisms for JGO with different modification deg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oxide Modification degrees Janus nanosheets Interfacial film eor
下载PDF
CCS-EOR技术展望
11
作者 王传军 周久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技术为研究内容,分析了碳捕集封存技术现状,并对高含水油藏、致密油藏、稠油藏开发过程中CCS-EOR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如何实现碳捕集封存的同时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碳中和背景下为油田高效开发提... 以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技术为研究内容,分析了碳捕集封存技术现状,并对高含水油藏、致密油藏、稠油藏开发过程中CCS-EOR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如何实现碳捕集封存的同时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碳中和背景下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稠油 致密油
下载PDF
CCUS-EOR高效井口集油技术研究
12
作者 于海波 王林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9期81-84,共4页
油田CCUS-EOR开发过程中,由于油井见气量大,油井间歇产气量大,存在井口集油罐安全阀频繁开启、一定量原油外泄、需要经常关井等问题。高效井口集油技术创新出角型气液预分离部件、新型高效气液分离部件、气相折流组件,并增加了压力平衡... 油田CCUS-EOR开发过程中,由于油井见气量大,油井间歇产气量大,存在井口集油罐安全阀频繁开启、一定量原油外泄、需要经常关井等问题。高效井口集油技术创新出角型气液预分离部件、新型高效气液分离部件、气相折流组件,并增加了压力平衡及液相消泡技术。该研究增加了气液相沉降分离时间和气相除液时间,降低了气相携液量,可以大幅减少采出液间歇产出以及气液比高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和设备运行平稳度,形成了一套适用于CCUS-EOR的高效井口集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角型气液预分离 高效气液分离 气相折流
下载PDF
热爱至上,从EOR ARTS走入艺术殿堂
13
作者 郑楠 《留学》 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
Q:《留学》记者A:EOR艺术留学实验室创始人陈钟歌ChenEOR艺术留学实验室隶属于北京介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光明日报《留学》杂志会员单位之一。EOR以“作品即自身,自身即作品”教育理念为核心,以艺术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革新培养为目的,... Q:《留学》记者A:EOR艺术留学实验室创始人陈钟歌ChenEOR艺术留学实验室隶属于北京介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光明日报《留学》杂志会员单位之一。EOR以“作品即自身,自身即作品”教育理念为核心,以艺术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革新培养为目的,并在传统艺术留学学科产品基础上,增设了全学科“交互+”的特色产品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殿堂 思维与实践能力 留学 教育理念 实验室 eor 光明日报 记者
下载PDF
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
14
作者 雷征东 王正茂 +6 位作者 慕立俊 彭缓缓 李鑫 白晓虎 陶珍 李洪畅 彭颖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地应力的变化幅度呈现差异性,水平最小主应力变化幅度大于水平最大主应力,注水井地应力变化幅度大于生产井,注水井周围地应力转向幅度较大。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注水井转采和大规模压裂技术,重构人工体积缝网系统;通过压前补能、压中增能、焖井蓄能、驱渗结合的全生命周期能量补充方法,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压裂后注入介质易窜流、能量难补充的问题;通过多井联动强化渗吸效应,重构复杂缝网下驱替与渗吸结合体系,由避缝向利用裂缝转变,提高微观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元284区块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可实现致密油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复杂缝网 压裂增能 多场重构 驱渗结合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强敏感油藏CO_(2)同步吞吐试验
15
作者 宋平 崔晨光 +4 位作者 张记刚 刘凯 邓振龙 谭龙 禹希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1,共7页
为探索玛湖凹陷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玛湖1井区开展注CO_(2)同步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_(2)同步吞吐可提高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采收率,驱油机理主要是萃取、混相、竞争吸附、膨胀驱替等;裂缝沟通是... 为探索玛湖凹陷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玛湖1井区开展注CO_(2)同步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_(2)同步吞吐可提高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采收率,驱油机理主要是萃取、混相、竞争吸附、膨胀驱替等;裂缝沟通是导致气窜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调控,实现井组与气窜井同步焖井,保证现场实施效果;试验井组受压裂液浸泡导致黏土矿物水化膨胀,造成喉道封堵,渗流能力减弱,影响了CO_(2)波及范围,导致阶段换油率较低。CO_(2)同步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试验井组阶段增油量为3983 t,换油率为0.36,该试验为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思路及矿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上乌尔禾组 致密砾岩 CO_(2)同步吞吐 敏感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6
作者 刘峰 韩春硕 +4 位作者 郁林军 张益 刘彦成 高晓泉 杨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7,共10页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三次采油中具有广泛应用,从微观上对表面活性剂驱油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MD模拟方法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研究已成为...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三次采油中具有广泛应用,从微观上对表面活性剂驱油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MD模拟方法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研究已成为热点。通过MD模拟计算系统中所有运动粒子的牛顿方程数值解,分析原子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MD模拟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微观行为,从而探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性能和微观驱油机理,MD模拟界面处表面活性剂的运动及聚集状态,分析界面处表面活性剂分子对界面体系的影响,对表面活性剂的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基于MD模拟的原理概述,首先对MD模拟中的力场、边界条件、系综类型和数值算法进行了总结;其次重点阐释了MD模拟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微观机理,包括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表面润湿性,增加界面电荷及乳化作用等;介绍了MD模拟在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应用实例;最后提出了MD模拟在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方向,包括与生产相近的驱油环境、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理论与实验的关系、分子力场和势能模型的优选、复合与多功能一体化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分子动力学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微观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17
作者 张成龙 王瑞景 +4 位作者 罗翔 张斌斌 刘廷 马梓涵 刁玉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于CO_(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_(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_(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_(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_(2)-EOR工程选址遵循“CO_(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_(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_(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_(2)-EOR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CO_(2)-eor工程 场地选址 评价指标 地质要素 工程要素 安全要素 经济要素
下载PDF
X区块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18
作者 殷代印 刘海东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06-409,共4页
X区块一类油层中聚驱后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油层水淹情况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井网重构及化学驱开发效果,结合经济效益优选适合目标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结果表明:低初黏凝胶可有效封堵... X区块一类油层中聚驱后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油层水淹情况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井网重构及化学驱开发效果,结合经济效益优选适合目标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结果表明:低初黏凝胶可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降低油层水淹程度,聚驱后化学驱可有效提高采收率。综合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采取分流线加密油井结合加入低初黏凝胶调堵剂的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进一步挖潜聚驱后剩余油,提高采收率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 化学驱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微气泡增效二元复合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实验
19
作者 石先亚 郐婧文 +5 位作者 王冠华 丁名臣 徐国瑞 陈五花 薛新房 王业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研究了一种化学驱油新体系。通过高效二元复合驱配方的筛选,微气泡的分散,构建了微气泡增效二元复合驱体系,分别从驱替普通稠油效果和有关机理方面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气法构建微气泡增效体... 针对普通稠油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研究了一种化学驱油新体系。通过高效二元复合驱配方的筛选,微气泡的分散,构建了微气泡增效二元复合驱体系,分别从驱替普通稠油效果和有关机理方面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气法构建微气泡增效体系简单实用,形成的微气泡(平均直径26.7μm)能较均匀地分散于常规高效二元体系中,具有注入性好,提高阻力系数能力强,残余阻力系数高等特点。除存在一般二元复合驱的采收率机理外,微气泡产生的贾敏效应叠加以及微气泡对稠油的协同乳化携带作用,能显著增加体系的波及能力和洗油效率。在模型非均质条件下,微气泡增效二元复合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高效二元复合驱,可以再增加12个百分点。本文研究为普通稠油化学驱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二元复合驱 微气泡 协同效应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烷醇酰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在EOR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单希林 康万利 +2 位作者 孙洪彦 李道山 李俊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用具有一定碳数分布的脂肪酸,采用改进的一步法,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S.合成该脂肪酸烷醇酰胺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60℃,脂肪酸与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0∶1.0,反应时间3h.该表面活性剂... 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用具有一定碳数分布的脂肪酸,采用改进的一步法,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S.合成该脂肪酸烷醇酰胺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60℃,脂肪酸与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0∶1.0,反应时间3h.该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构成的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大庆原油可形成10-3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NOS三元复合驱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可达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醇酰胺 合成 表面活性剂 eor 化学驱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