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PC铸渗法制备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祖来 蒋业华 +2 位作者 卢德宏 周荣锋 周荣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3-786,共4页
以HT300为基体,以WC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较为理想的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厚度为3mm左右,WC颗粒分布均匀,无聚集成团现象,每个WC颗粒周围充满了基体,呈冶金结合,其硬度从复合层到基体先升高后降低,复合层平均硬... 以HT300为基体,以WC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较为理想的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厚度为3mm左右,WC颗粒分布均匀,无聚集成团现象,每个WC颗粒周围充满了基体,呈冶金结合,其硬度从复合层到基体先升高后降低,复合层平均硬度比HT300提高了4倍以上。结合组织和物相测试得出复合层组织由WC、W2C硬质相,屈氏体基体,M7C3、M23C6、M6C、M12C等碳化物组成。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与高铬铸铁相比有明显地提高,最高可以提高到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pc 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铸渗 硬度 三体磨料磨损
下载PDF
用V-EPC法制备表面耐磨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红霞 商全义 +1 位作者 刘建秀 杨改云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0-1042,共3页
采用真空实型铸造(V-EPC)法,在聚苯乙烯(EPS)泡沫模表面涂刷料浆,浇注后铁液渗入料浆涂层,得到表面耐磨铸铁。料浆主要组成为SiC粉、EPS颗粒、Cr-Fe粉、助渗剂、粘结剂等。研究发现,耐磨铸铁表层组织中石墨尺寸小于基体中石墨,表层中硬... 采用真空实型铸造(V-EPC)法,在聚苯乙烯(EPS)泡沫模表面涂刷料浆,浇注后铁液渗入料浆涂层,得到表面耐磨铸铁。料浆主要组成为SiC粉、EPS颗粒、Cr-Fe粉、助渗剂、粘结剂等。研究发现,耐磨铸铁表层组织中石墨尺寸小于基体中石墨,表层中硬质颗粒SiC与基体冶金结合且分布均匀。磨粒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耐磨铸铁表层的磨损量是基体铸铁的37%。通过对表面层的组织结构分析探讨了表面渗层耐磨性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铁 V—epc 铸渗 耐磨性 组织
下载PDF
V-EPC法铸渗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元东 阎峰云 李爱萍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41,共3页
对铸渗表面合金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导出了铸渗速度和深度的公式 ;并在不同气氛条件下 ,对镍基粉末在钢表面及石墨表面的润湿角进行了测定 ;指出提高浇注温度和增加真空度是增加铸渗深度的 2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 V-epc 铸渗 镍基粉末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V-EPC制备铸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和组织
4
作者 李祖来 蒋业华 +1 位作者 周荣 欧阳习科 《现代铸铁》 CAS 2005年第2期14-16,共3页
以H T300为基材,以W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较为理想的铁基表面耐磨材料,铸件复合层C厚度均匀,厚度可达6m。在复合层中分布较为均匀。在复合过程中,主要是铁液向复合层渗透,铬向母材的渗透也有,m W C但量很少。合金... 以H T300为基材,以W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较为理想的铁基表面耐磨材料,铸件复合层C厚度均匀,厚度可达6m。在复合层中分布较为均匀。在复合过程中,主要是铁液向复合层渗透,铬向母材的渗透也有,m W C但量很少。合金层和母材的结合良好,属于冶金结合,其硬度从复合层到基体先升高后降低,复合层平均硬度比H T300提高了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铸渗 V—epc 硬度
下载PDF
V-EPC铸渗法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发展
5
作者 谢菁 《现代铸铁》 CAS 2006年第3期54-56,58,60,共5页
介绍真空实型铸造法制备钢、铁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真空实型铸渗法 表面复合材料 涂料 粘结剂
下载PDF
铸渗法制备金属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祖来 蒋业华 周荣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年第5期56-59,共4页
介绍了铸渗法制备钢铁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类、铸渗机理和铸渗组织研究的新进展 ,总结了新近开发的一些改善铸渗效果的工艺措施 。
关键词 铸渗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发展 铸渗机理 铸渗组织 液态金属 表面润湿性 渗透能力 应用
下载PDF
WC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祖来 蒋业华 周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967-1971,共5页
设计、制备了一台三体磨料磨损实验机,对该实验机进行了重现性实验。以高铬铸铁为标样,利用该磨损实验机分别考察了WC颗粒体积分数、载荷与表面复合材料相对耐磨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机的测试性能是可靠的;复合材料的三... 设计、制备了一台三体磨料磨损实验机,对该实验机进行了重现性实验。以高铬铸铁为标样,利用该磨损实验机分别考察了WC颗粒体积分数、载荷与表面复合材料相对耐磨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机的测试性能是可靠的;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与高铬铸铁标样相比有较明显的提高,在同一载荷下,复合材料的相对耐磨性能随着WC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WC颗粒体积分数为27%的复合材料相对耐磨性最高,达到高铬铸铁的5·12倍;而对于同一种复合材料,随着载荷的增大,其相对耐磨性呈增加趋势,其中WC颗粒体积分数为27%的复合材料增加最为明显;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机理为WC对周围组织的屏蔽作用,失效方式为WC颗粒因疲劳而片状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复合材料 三体磨料磨损性能 三体磨料磨损实验机 epc铸渗
下载PDF
铸渗法制备钢铁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祖来 蒋业华 周荣 《铸造设备研究》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介绍了铸渗法制备钢铁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类、铸渗机理和铸渗组织的新进展,总结了新近开发的一些改善铸渗效果的工艺措施,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钢铁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 制备 铸渗法 V-epc 组织 润湿性
下载PDF
钒铬表面复合层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士阳 张永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39,44,共5页
采用消失模铸渗的方法在铸钢件表面制备了钒铬复合层,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渗剂成分试样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的磨损形貌,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基体材料相比,复合层的耐磨性显著... 采用消失模铸渗的方法在铸钢件表面制备了钒铬复合层,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渗剂成分试样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的磨损形貌,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基体材料相比,复合层的耐磨性显著提高,其最大磨损率仅是基体材料的1/8;随着载荷的增大和渗剂中钒铁含量的减少,表面复合层的磨损率提高;表面复合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氧化磨损和裂纹的形成、扩展所造成疲劳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模铸渗 钒铬表面复合层 干滑动摩擦 磨损机理
下载PDF
消失模铸渗复合层的组织和干滑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新阳 陈跃 +2 位作者 张永振 上官宝 杜三明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8-940,共3页
采用消失模铸渗技术浇注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仪分析研究了渗层的组织和硬度分布,在MM200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铸渗复合层的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钨、铬碳化物以鱼骨状、菊花状和板条状交织分布在基体中,渗层硬度从表面到内部呈... 采用消失模铸渗技术浇注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仪分析研究了渗层的组织和硬度分布,在MM200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铸渗复合层的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钨、铬碳化物以鱼骨状、菊花状和板条状交织分布在基体中,渗层硬度从表面到内部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距表面渗层2 mm处硬度达到最大值;铸渗复合层的抗磨损能力比普通ZG50提高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模铸渗 复合层 组织 干滑动磨损
下载PDF
消失模铸渗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评述
11
作者 高新阳 陈跃 +1 位作者 陈设 张冉阳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94,共3页
以铸渗法改善零件表面性能为基础,结合工作研究,评述分析了近年来国内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影响消失模铸渗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消失模铸渗工艺今后发展中应当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消失模铸渗工艺 铸渗质量 影响因素 渗剂性质 工艺措施 铸造工艺
下载PDF
大中型消失模铸钢件内孔烧结成因及预防
12
作者 李伟 《铸造工程》 2007年第3期19-20,共2页
粘砂烧结是铸型与金属界面动压力、静压力、摩擦力及毛细作用力平衡被破坏的结果。热作用是造成烧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粘砂烧结 消失模铸造 铸钢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Impact Wear Resistance of TiN Reinforced High Manganese Steel Matrix 被引量:15
13
作者 MA You-ping LI Xiu-lan +1 位作者 WANG Cheng-hui LU Lu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60-65,共6页
A high-manganese austenitic steel matrix (Mn13) composite reinforced with TiN ceramic particles was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Vacuum-Evaporation Pattern Casting (V-EPC). The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and interface bo... A high-manganese austenitic steel matrix (Mn13) composite reinforced with TiN ceramic particles was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Vacuum-Evaporation Pattern Casting (V-EPC). The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and interface bonding of TiN/matrix were analyzed utilizing optical microscope (O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 of TiN on impact wear resistance were evaluated by MLD-10 impact wear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N was evenly distributed in composite layer and had a good interface bonding with matrix when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TiN were 27% and 36% respectively. However, cast defects and TiN agglomeration occurred when the TiN volume fraction increased to 48~. Compared with high-manganese austenitic steel (Mnl3), the im- pact wear resistance of the TiN-reinforced composite is better. In small impact load conditions, composite layer can effectively resist abrasives wear and TiN particl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impact wear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layer. In large impact load, the synergistic roles of spalling of TiN particles and the increase of work hardening of Mn13 based material are responsible for impact wear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manganese steel TIN impact wear V-epc cast-penet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