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ESD与STER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切除中的选择与对比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超
张龙
王红
《广州医药》
2019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切除中的选择与应用,以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内镜技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2018年10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就诊并接受ESD或STER治疗...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切除中的选择与应用,以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内镜技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2018年10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就诊并接受ESD或STER治疗的所有患者,筛选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共64例,其中ESD组34例,STER组30例,详细分析并归纳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①ESD组及STER组在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无差异,两组肿物完整切除率均为100%,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②ESD组内镜下表现以腔内生长及肿物形态较规则为主,瘤体主要位于胃底、胃体大弯;STER组内镜下表现以腔外生长及肿物形态不规则为主,瘤体主要位于食管、胃体小弯。③STER组手术时间少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ESD和STER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若瘤体形态欠规则及腔外生长为主,位于食管、胃体小弯,STER为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声内镜是否足以精准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志宏
刘晓岗
李良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准确率。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经胃镜检查提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者共108例,顺序以EUS拟诊、内镜下切除术(ESD/STER等)、病理结...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准确率。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经胃镜检查提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者共108例,顺序以EUS拟诊、内镜下切除术(ESD/STER等)、病理结果评估EUS诊断的准确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EUS的真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结果 EUS真阳性率为72.2%(78/108),假阳性率为27.8%(30/108)。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隆起病变的假阳性率为23.6%(21/89)。食管及贲门隆起病变多为平滑肌瘤;除贲门外其他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则以间质瘤为主,真阳性率高达80.3%。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钙化性纤维瘤,EUS下极易被误诊为间质瘤。来源于黏膜下层的低回声病灶,如神经内分泌肿瘤、深在性囊性胃炎、神经鞘瘤、脉管瘤等,EUS的假阳性率则高达47.3%(9/19)。结论 EUS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于黏膜下层低回声病灶的精准诊断,EUS仍存在较多困难。因此,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复习EUS图像,对于提高EUS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把握内镜切除指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隆起病变
超声内镜
esd/ster
平滑肌瘤
间质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5例贲门及胃粘膜下肿物内镜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高子夜
刘晓波
+5 位作者
郜元军
金曙
雷玉娥
郭艳
李胜保
童强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702-707,共6页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贲门及胃粘膜下肿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胃或贲门粘膜下肿物行内镜下治疗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评估内镜治疗切除率、术后病理、并发症及随访情...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贲门及胃粘膜下肿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胃或贲门粘膜下肿物行内镜下治疗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评估内镜治疗切除率、术后病理、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共65名患者,男∶女=1∶1.4,术前诊断病变66处,其中间质瘤45例、异位胰腺5例、脂肪瘤2例、平滑肌瘤14例。术前评估瘤体0.5~2.0 cm病灶43处,平均直径1.1 cm;≥2.0 cm病灶23处,平均直径2.5 cm。术后瘤体直径0.5~3.5 cm,平均1.4 cm。66处病灶:行ESD法36例、STER法13例、ESE法11例,EFR法6例。术后病理:间质瘤37例,以胃底居多;平滑肌瘤18例,以胃体及胃底居多;异位胰腺4例,均位于胃窦部;纤维性肿瘤5例,胃底、胃体及贲门均有分布;脂肪瘤1例;细胞性神经鞘瘤1例。术后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出血量约500 mL,经内镜成功止血。10例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8.8℃,体温<38.0℃者行物理降温后均降至正常;≥38.0℃者4例,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免疫组化分析CD117、CD34、SDHB、DOG1等抗体对间质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访期间,1例复发,无淋巴结、远处转移病例。结论ESD、ESE、EFR及STER内镜技术治疗直径≤3.5 cm贲门及胃粘膜下肿物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下肿瘤
胃间质瘤
esd
EFR
ESE
ste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ESD与STER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切除中的选择与对比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超
张龙
王红
机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出处
《广州医药》
2019年第4期87-91,共5页
文摘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切除中的选择与应用,以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内镜技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2018年10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就诊并接受ESD或STER治疗的所有患者,筛选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共64例,其中ESD组34例,STER组30例,详细分析并归纳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①ESD组及STER组在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无差异,两组肿物完整切除率均为100%,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②ESD组内镜下表现以腔内生长及肿物形态较规则为主,瘤体主要位于胃底、胃体大弯;STER组内镜下表现以腔外生长及肿物形态不规则为主,瘤体主要位于食管、胃体小弯。③STER组手术时间少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ESD和STER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若瘤体形态欠规则及腔外生长为主,位于食管、胃体小弯,STER为优先选择。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Keywords
Submucosal tumor
Endoscopes therapy
ster
esd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内镜是否足以精准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志宏
刘晓岗
李良平
机构
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273-1277,共5页
基金
四川省卫计委科研项目支持(150209)
文摘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准确率。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经胃镜检查提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者共108例,顺序以EUS拟诊、内镜下切除术(ESD/STER等)、病理结果评估EUS诊断的准确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EUS的真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结果 EUS真阳性率为72.2%(78/108),假阳性率为27.8%(30/108)。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隆起病变的假阳性率为23.6%(21/89)。食管及贲门隆起病变多为平滑肌瘤;除贲门外其他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则以间质瘤为主,真阳性率高达80.3%。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钙化性纤维瘤,EUS下极易被误诊为间质瘤。来源于黏膜下层的低回声病灶,如神经内分泌肿瘤、深在性囊性胃炎、神经鞘瘤、脉管瘤等,EUS的假阳性率则高达47.3%(9/19)。结论 EUS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于黏膜下层低回声病灶的精准诊断,EUS仍存在较多困难。因此,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复习EUS图像,对于提高EUS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把握内镜切除指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黏膜下隆起病变
超声内镜
esd/ster
平滑肌瘤
间质瘤
Keywords
Submucosal protuberant lesion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sd/ster
Leiomyoma
Stromal tumor
分类号
R57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5例贲门及胃粘膜下肿物内镜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高子夜
刘晓波
郜元军
金曙
雷玉娥
郭艳
李胜保
童强
机构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702-707,共6页
基金
十堰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NO:19Y44)
太和医院院级基金资助项目(NO:2019JJXM032)
文摘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贲门及胃粘膜下肿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胃或贲门粘膜下肿物行内镜下治疗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评估内镜治疗切除率、术后病理、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共65名患者,男∶女=1∶1.4,术前诊断病变66处,其中间质瘤45例、异位胰腺5例、脂肪瘤2例、平滑肌瘤14例。术前评估瘤体0.5~2.0 cm病灶43处,平均直径1.1 cm;≥2.0 cm病灶23处,平均直径2.5 cm。术后瘤体直径0.5~3.5 cm,平均1.4 cm。66处病灶:行ESD法36例、STER法13例、ESE法11例,EFR法6例。术后病理:间质瘤37例,以胃底居多;平滑肌瘤18例,以胃体及胃底居多;异位胰腺4例,均位于胃窦部;纤维性肿瘤5例,胃底、胃体及贲门均有分布;脂肪瘤1例;细胞性神经鞘瘤1例。术后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出血量约500 mL,经内镜成功止血。10例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8.8℃,体温<38.0℃者行物理降温后均降至正常;≥38.0℃者4例,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免疫组化分析CD117、CD34、SDHB、DOG1等抗体对间质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访期间,1例复发,无淋巴结、远处转移病例。结论ESD、ESE、EFR及STER内镜技术治疗直径≤3.5 cm贲门及胃粘膜下肿物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粘膜下肿瘤
胃间质瘤
esd
EFR
ESE
ster
Keywords
submucosal tumor
gastric stromal tumor
esd
EFR
ESE
ster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ESD与STER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切除中的选择与对比研究
刘超
张龙
王红
《广州医药》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超声内镜是否足以精准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
张志宏
刘晓岗
李良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65例贲门及胃粘膜下肿物内镜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高子夜
刘晓波
郜元军
金曙
雷玉娥
郭艳
李胜保
童强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