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震前几种低频事件波形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邓津 李鹏 +1 位作者 马腾飞 赵凌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70,282,共14页
列举分析了国外文献所记载的几类低频事件.选择汶川MS8.0地震主断层附近四川省部分台网宽频带数据,采用相应频段,进行带通滤波处理,检测到4种类似的低频事件波形.分别为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ETS事件),深低频地震事件(LFE事件),深低频震... 列举分析了国外文献所记载的几类低频事件.选择汶川MS8.0地震主断层附近四川省部分台网宽频带数据,采用相应频段,进行带通滤波处理,检测到4种类似的低频事件波形.分别为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ETS事件),深低频地震事件(LFE事件),深低频震动事件(DLF事件),以及超低频震动事件(VLF事件).定位分析实例证实,汶川震前的ETS和DLF等低频事件发生在主断层附近,表明大震发生之前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有低频事件发生,主要为ETS和VLF两类事件及少量DLF事件.因有远震记录与LFE事件时间相近,无法确认此类事件是否存在.低频事件作为天然地震目录的补充,可为大震前兆和触发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低频地震 震颤 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 深低频震动事件 超低频震动事件
下载PDF
数字地震台网中的深低频脉动观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汉书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7-215,共9页
深低频脉动(Deep Low Frequency Tremor,即LFT)的观测近年来引起地震科学界的关注,相关的观测和研究在地震机理和地震预测预报的探索中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常规地震观测对板块内部和碰撞... 深低频脉动(Deep Low Frequency Tremor,即LFT)的观测近年来引起地震科学界的关注,相关的观测和研究在地震机理和地震预测预报的探索中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常规地震观测对板块内部和碰撞型板块边界地区LFT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与间歇性地震脉动与滑动(Epidemic Tremor and Slip,即ETS)相联系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技术上已逐步成为可能。为此,本文讨论了目前用数字地震观测系统进行LFT观测的现状和方法,并对将LFT的系统调查引入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常规观测提出操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频脉动(LFT) 间歇性地震脉动与滑动(ets) 静地震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
下载PDF
低频事件类别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津 刘琨 李少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8-657,共10页
通过分析全球记录到的各类低频地震,主要类型如:ETS(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LFT(低频震颤)、SSE(慢滑移事件)、VLF(超低频事件)、DLF(深低频事件)等,介绍了主要低频事件与天然地震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发现不同国家地区记录到的ETS,LFT,SSE... 通过分析全球记录到的各类低频地震,主要类型如:ETS(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LFT(低频震颤)、SSE(慢滑移事件)、VLF(超低频事件)、DLF(深低频事件)等,介绍了主要低频事件与天然地震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发现不同国家地区记录到的ETS,LFT,SSE等低频事件均有相近的周期范围.文中将低频震动事件进行类别划分,获得频率-持续时间分类示意图,结果表明全球主要地区记录的低频事件、火山地震、天然地震、台风和地脉动等,都有特定的频率范围和持续时间,可以从图上大体区分出低频震动事件的属性特点,为低频事件的判别提供依据.通过对低频信息的频率范围,波形特征等的深入分析和确认,可提供有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地震 震颤 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 深低频震动事件 超低频震动事件
下载PDF
静/慢地震研究现状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闫伟 彭汉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51-56,共6页
静/慢地震是地壳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可能消除一个正趋于断裂地带的地震威胁,也可能因为应力的转移而触发一个正常的地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静/慢地震的发生并不在断层闭锁区域,两者的关系不大。对于静/慢地震的危险性尽管分歧较大,然而... 静/慢地震是地壳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可能消除一个正趋于断裂地带的地震威胁,也可能因为应力的转移而触发一个正常的地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静/慢地震的发生并不在断层闭锁区域,两者的关系不大。对于静/慢地震的危险性尽管分歧较大,然而看法一致的是静/慢地震是地震断裂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地震成核作用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静/慢地震还有可能揭示更多板块边界的运动形式。目前,关于静地震的物理机制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静/慢地震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为含水矿物的脱水作用或流体的浸入作用从而导致孔隙压力的变化;另外有些学者认为在孔隙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只利用摩擦定律数值模拟也能观测到类似静/慢地震现象;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静/慢地震主要分布在距离俯冲带一定距离的地震反射体上,而不是发生在距离俯冲带界面附近一个狭窄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慢地震 物理机制 地震危险性 低频颤动 阵发性震颤和滑动
下载PDF
低频事件全球分布特征分析
5
作者 邓津 李鹏 +3 位作者 万秀红 李萍 蒲小武 安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10-2319,共10页
分析大量文献记录的全球低频事件,包括:间歇性脉动与滑移事件(ETS)、低频地震(LFT)、SSE(慢滑移现象)、VLF(超低频地震)等.这些低频震动事件,需要从全球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导致更加复杂的断层滑移和结构应力释放特征,探索大震孕育的规律.... 分析大量文献记录的全球低频事件,包括:间歇性脉动与滑移事件(ETS)、低频地震(LFT)、SSE(慢滑移现象)、VLF(超低频地震)等.这些低频震动事件,需要从全球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导致更加复杂的断层滑移和结构应力释放特征,探索大震孕育的规律.目前全球已观测到低频事件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新西兰岛、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卡斯卡地亚、阿拉斯加、中国及中国台湾等地区,全球主要地震带沿线都有慢滑移发生.SSE(慢滑移事件)记录地区非常广泛,在各板块沿线几乎均都能记录到.低频滑移事件分布在板块断层沿线的特定部位,原因还有待分析.从全球记录到的各类低频地震及主要记录地区分布情况分析认为,低频事件很可能并不是仅限于俯冲板块,是发生在各大板块边界的普遍行为.甚低频事件(VLF)来源于多个单一地震辐射的缓慢滑动事件,可持续几千到上万秒.可传播数千米,震源可能不唯一,成为低频地震研究的最新热点.综合研究后认为慢滑移以及ETS、LFT、VLF等低频事件是全球发生的普遍行为,与天然地震有必然的联系,应具有统一的应力构造背景,低频地震和慢滑移与大震触发的关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T(低频地震) VLF(超低频事件) ets(间歇性脉动与滑移事件) SSE(慢滑移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