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How to put“early detection”into effect?
1
作者 Suolang Pubu Jun-Wen Zhang Jian 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4年第8期3386-3392,共7页
This editorial comments on the article by Qu et al in a recent edition of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focus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iagnosis in managing esophageal cancer and strategies for achie... This editorial comments on the article by Qu et al in a recent edition of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focus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iagnosis in managing esophageal cancer and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early detection”.The five-year age-standardized net survival for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falls short of expectations.Early detection and accurate diagnosis are critical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utcomes of esophageal cancer.While advancements in endoscopic technology have been significant,there seems to be an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latest high-end endoscopic devices and various endoscopic resection techniques.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redirect focus towards proactive early detection strategies for esophageal cancer,investigate the most cost-effective screening method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regions,and persistently explore practical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cancer early diagnosis early detection Iodine staining Five-year survival rate
下载PDF
Challenges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被引量:12
2
作者 Karla Unger-Salda?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3期465-477,共13页
This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ssembles and compares available data on breast cancer clinical stage, time intervals to care, and access barri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t provides evidence that while more th... This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ssembles and compares available data on breast cancer clinical stage, time intervals to care, and access barri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t provides evidence that while more than 70%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most high-income countries are diagnosed in stages Ⅰ and Ⅱ, only 20%-50% patients in the majority of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re diagnosed in these earlier stages. Most studie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show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n advanced clinical stage of breast cancer and delays greater than three months between symptom discovery and treatment start. The evidence assembled in this review shows that the median of this interval is 30-48 d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but 3-8 mo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 longest delays occur between the first medical consultation and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known as the provider interval. The little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ccess barriers and quality deficiencies in cancer care are determinants of provider delay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Research on specific access barriers and deficiencies in quality of car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is practically non-existentin these countries, where it is the most needed for the design of cost-effective public policies that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to tackle this expensive and deadly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early diagnosis DELAYS Time INTERVALS Clinical stage Access Health CARE delivery
下载PDF
At-home cancer screening:a solution for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limited number of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被引量:5
3
作者 Chao-Nan Qian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339-341,共3页
Five-year survival rate for patients with all cancers combined, in China, is only 30.9%,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the low cancer curative rates in China includ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for patients with all cancers combined, in China, is only 30.9%,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the low cancer curative rates in China include differences in the spectrum of cancer types, in early detection rates, and in the percentage of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standardized treatment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the curative rate is to improve early detection rates of major cancers in China using novel and affordable technologies that can be operated at home by the patients themselves.This attempt could be helpful in setting up a practical example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limited medical resources and a limited number of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pectrum of cancer types At-home cancer screening early detection rat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Lung cancer CERVICAL cancer Gastric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breast cancer HPV STOOL DNA
下载PDF
保乳术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龙 张芳媛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保乳术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行保... 目的探讨保乳术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行保乳术联合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行保乳术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并发症总发生率、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均小于术前,但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乳术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可减少对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肩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总发生率
下载PDF
致密型腺体乳腺癌早期超声诊断假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卿艳萍 何晓兰 王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探讨致密型腺体乳腺癌早期超声诊断假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经超声诊断为致密型腺体乳腺癌患者190例,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致密型腺体乳腺癌患者分为假阳性组(71例)和真阳性组(11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 探讨致密型腺体乳腺癌早期超声诊断假阳性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经超声诊断为致密型腺体乳腺癌患者190例,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致密型腺体乳腺癌患者分为假阳性组(71例)和真阳性组(11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征象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超声诊断为致密型腺体乳腺癌假阳性的危险因素及进一步逐步回归筛选,并建立预测超声诊断致密型腺体乳腺癌为假阳性的模型,收集同期37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用于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使用X-tile软件根据Logistic风险得分将该模型分层,探讨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假阳性组的年龄<50岁、BMI≥25 kg/m^(2)、病灶位置是外上象限、肿瘤分期T1期、绝经、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纵横比<1、微钙化占比均高于真阳性组(P<0.05)。年龄(<50岁)、病灶位置(外上象限)、肿瘤分期(T1期)、后方回声(增强)、微钙化、PI≥3.45、VI≥12.37、FI≥32.52、RI<1.02是影响超声诊断致密型腺体乳腺癌为假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这9个临床因素与超声诊断致密型腺体乳腺癌为假阳性关联最紧密,超声诊断致密型腺体乳腺癌为假阳性的公式:P=1-1/(1+e^(1.166+0.373×年龄+0.890×病灶位置+0.949×肿瘤分期(T1期)+1.831×后方回声(增强)+0.870×微钙化+1.538×PI+1.383×VI+1.417×FI+1.731×RI)),利用回归方程计算超声诊断致密型腺体乳腺癌为假阳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P=0.65时,约登指数数值最大,为77.808。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验证模型结果提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852、0.828,两集的AUC分别为0.847、0.818,两集的校正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拟合反应良好。低风险组患者的超声诊断为致密型腺体乳腺癌假阳性概率明显低于中、高风险组(P<0.05)。患者年龄(<50岁)、病灶位置(外上象限)、肿瘤分期(T1期)、后方回声(增强)、有微钙化、PI≥3.45、VI≥12.37、FI≥32.52及RI<1.02等因素可能增加假阳性风险,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型 乳腺癌 早期 超声诊断 假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联合诊断女性早期乳腺癌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吴苑滨 徐晓伟 钟华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联合诊断女性早期乳腺癌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3年10月于我院行乳腺常规检查的女性1525例,其中发现乳腺占位115例,所有患者均入院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病理证实病灶的良、恶性,并对其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联合诊断女性早期乳腺癌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3年10月于我院行乳腺常规检查的女性1525例,其中发现乳腺占位115例,所有患者均入院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病理证实病灶的良、恶性,并对其临床及相关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观察常规检查女性乳腺在行单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的MRI以及二者联合的不同影像检查方法检测阳性的检出率,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其分期的应用价值。结果115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并作病理学检查,共检查出病灶123个,其中67个为良性,56个为恶性;单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良性病灶51个,误诊病灶16个;恶性病灶46个,漏诊病灶10个。单一MRI检查发现良性病灶61个,误诊病灶6个;恶性病灶53个,漏诊病灶3个。二者联合诊断发现良性病灶65个,误诊病灶2个;恶性病灶54个,漏诊病灶2个。单一MRI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93.50%,96.75%)高于单一彩色多普勒超声(78.86%,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96.43%)、特异度(97.01%)、阳性预测值(96.43%)以及阴性预测值(97.01%)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82.14%、76.12%、74.19%、83.61%,P<0.05),MRI检查诊断的敏感度(94.64%)、特异度(91.04%)、阳性预测值(88.33%)、阴性预测值(96.83%)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MRI与二者联合诊断在诊断乳腺癌不同分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在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而二者联合应用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及其分期上可以有效地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MRI 乳腺癌 早期诊断 分期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膜蛋白的SELDI-TOF-MS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韵雪雪 杨永长 +3 位作者 姜伟 肖代雯 闫慧 黄文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细胞株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膜蛋白指纹图谱,为乳腺癌亚细胞蛋白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试剂盒提取两株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及一株乳腺正常上皮细胞HBL-100的膜蛋白,SEL-DI-TOF-MS分析蛋白指纹图谱,寻找差异蛋... 目的比较乳腺癌细胞株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膜蛋白指纹图谱,为乳腺癌亚细胞蛋白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试剂盒提取两株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及一株乳腺正常上皮细胞HBL-100的膜蛋白,SEL-DI-TOF-MS分析蛋白指纹图谱,寻找差异蛋白。结果在分子量2kD-100kD范围内3株细胞均可检测到近100个蛋白点,MDA-MB-231和MCF-7与HBL-100相比,膜蛋白差异点分别为32个和34个(P<0.05),其中7.8kD,8.3kD和8.8kD的蛋白在两株癌细胞中表达均降低,9.6kD的蛋白在两株癌细胞中表达均增高。结论 SELDI-TOF-MS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到乳腺癌亚细胞蛋白水平的差异,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蛋白 SELDI-Tof-MS 乳腺癌 蛋白组学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
8
作者 任鹏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超声自动容积成像(ABVS)技术与普通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00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ABVS技术与普通超声进行检查,以组织病理... 目的比较乳腺癌超声自动容积成像(ABVS)技术与普通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00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ABVS技术与普通超声进行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ABVS技术与普通超声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结果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100例乳腺结节患者中,乳腺癌阳性患者38例(38.00%),阴性患者62例(62.00%)。ABVS技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普通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VS技术与普通超声诊断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856(95%CI:0.834~0.870,P=0.008)、0.765(95%CI:0.738~0.781,P=0.002)。结论与普通超声检查相比,ABVS技术能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普通超声 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 组织病理学 早期诊断
下载PDF
MRI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9
作者 张欣 张宇 +1 位作者 李立杰 丁伟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MRI、乳腺钼靶X线摄影(MG)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MRI、MG检查,以病理检查... 目的分析MRI、乳腺钼靶X线摄影(MG)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MRI、MG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病理诊断情况与影像学特征,比较MRI、MG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最大信号强度值(SLmax)、强化峰值(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最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MG影像学表现以肿块、肿块伴钙化、单纯钙化等为主。100例患者病理检查共检出10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58个,良性病灶47个;MG共检出恶性病灶54个,良性病灶51个;MRI共检出恶性病灶55个,良性病灶50个。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G,而漏诊率、误诊率低于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MRI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乳腺钼靶 早期 乳腺癌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高素娟 刘晓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3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6例接诊的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钼靶检查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6例接诊的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钼靶检查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及对乳腺癌患者影像特征的检出情况。结果10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49例,占比46.23%。X线钼靶检查出阳性53例,阴性53例,漏诊9例,误诊13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阳性48例,阴性58例,漏诊2例,误诊1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8.25%、95.92%、97.17%,均高于X线钼靶检查的77.19%、81.63%、79.25%(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08%、1.75%,均低于X线钼靶检查的18.37%、22.81%(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血流信号异常、肿块、腋窝淋巴结转移、微小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1.63%、95.92%、44.90%、38.78%,均高于X线钼靶检查的34.69%、65.31%、14.29%、61.22%(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高,能够有效降低漏诊率、误诊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检查影像特征明显,更有利于医生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乳腺癌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早期强化率与短长径之比预测三阴性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蓝海菲 孙培霞 +2 位作者 李杨 宋修峰 王永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强化率(EER)及短长径之比与癌组织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对10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行术前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计算乳腺癌肿块的EER及短长径之比。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ER特征...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强化率(EER)及短长径之比与癌组织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对10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行术前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计算乳腺癌肿块的EER及短长径之比。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ER特征和短长径之比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EER联合短长径之比预测癌组织Ki-67表达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磁共振EER≥102.3%或短长径之比≤0.73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0%(57/60)、85.4%(41/4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结论:在DCE-MRI的诊断中,EER、短长径之比的联合应用可预测三阴性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KI-67表达 磁共振成像 早期强化率 短长径之比
下载PDF
乳腺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云艳 师美玲 边倩倩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67-69,81,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乳腺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患者均行乳腺X线、乳腺彩超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案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以...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乳腺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患者均行乳腺X线、乳腺彩超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案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以及不同检查方案对超微细钙化、血流信号的检出情况。结果病理诊断良性(阴性)36例、恶性(阳性)22例;乳腺彩超检出阴性36例、阳性22例;乳腺X线检出阴性35例、阳性23例。乳腺彩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45%、97.22%、96.55%,均高于乳腺X线的68.18%、77.78%、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检出超微细钙化24例、血流信号18例;乳腺彩超超微细钙化诊断符合率低于X线,血流信号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乳腺彩超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效果显著,诊断效能较高,能够为疾病诊断鉴别提供科学参考;但乳腺彩超在钙化征象方面敏感度较低,而乳腺X线则较高,故必要下可二者结合使用,优势互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诊断 乳腺彩超 乳腺X线
下载PDF
南通市通州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实践与思考
13
作者 钱浩霞 刘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2期55-57,共3页
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不仅能早期发现癌症患者,提高其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能为政府确立适合本地实际的癌症早诊早治技术和管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南通市通州区通过实施健全组织体系、广泛宣传发动、精... 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不仅能早期发现癌症患者,提高其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能为政府确立适合本地实际的癌症早诊早治技术和管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南通市通州区通过实施健全组织体系、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培训、严把质量控制、加强落实随访等一系列措施,完成了2016—2022年共7期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通过分析7期项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充分发挥早诊早治项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癌症 早诊早治 存活率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秦晓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阜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进行检查的10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58例)与乳腺癌组(48例),...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阜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进行检查的10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58例)与乳腺癌组(4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对比两组患者的回流速率常数、转运常数、容积分数血流参数。结果:乳腺癌患者病灶形状不规则、毛刺征、血管影增多、强化不均匀、边界模糊占比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癌组患者的回流速率常数、转运常数、容积分数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高度恶性乳腺癌患者的回流速率常数、转运常数、容积分数高于低度恶性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增强扫描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还能借助血流参数定量分析病灶血流特征,为判断病情、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乳腺癌 影像诊断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与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武伟杰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核磁共振与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定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诊断环节影像学检查工具应用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乳腺钼靶... 目的:比较研究核磁共振与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定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诊断环节影像学检查工具应用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乳腺钼靶诊断)和实验组(核磁共振诊断)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诊断分型、诊断性质。结果:实验组诊断结果符合率(97.50%)与对照组比较(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内癌检出率(25.00%)、小叶癌早期浸润检出率(30.00%)、低乳头状型癌检出率(37.50%)及总检出率(92.50%)和对照组(20.00%、25.00%、35.00%、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特异性(95.00%)、准确率(97.50%)高于对照组(77.50%、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中,乳腺钼靶诊断稍逊于核磁共振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且在诊断结果的特异性、准确率上较高,但敏感性大致相同,临床可酌情结合患者的病况和经济加以选择,必要时联合诊断以降低本病误诊和漏诊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 核磁共振 早期乳腺癌 诊断
下载PDF
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张玉霞 潘洪玉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术,... 目的探讨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整形保乳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乳房美观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美观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创伤小、康复快,能够提高乳房美观度,减少并发症,且不会增加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保乳术 早期乳腺癌 术后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Current Treatment of DCIS
17
作者 Christina Choy Kefah Mokbel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4年第2期179-181,共3页
Abstract: Ductal carcinoma in-situ DCIS is a heterogeneous entity in breast neoplasm with unpredictable biological behavior. This poses challenge in the management of DCIS. Various trials on DCIS have shown good outco... Abstract: Ductal carcinoma in-situ DCIS is a heterogeneous entity in breast neoplasm with unpredictable biological behavior. This poses challenge in the management of DCIS. Various trials on DCIS have shown good outcome with integral treatment of adequate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hormonal therapy. Identification of subgroup of DCIS for radiotherapy and hormonal therapy could improve recurrence rate, contralateral tumours incidence and perhaps overall survival. Various risk score calculations could help to direct radiotherapy and hormonal treatment verses surgery alone and to avoid over treatment. Oncotype DX assay could be a new way of risk calculation to direct types of DCIS treatment. The recent increased use of MRI could increase the detection of DCIS and a more accurate extent of disease estimation. 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of major literatures and major trials result for DC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breast cancer DCIS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下载PDF
基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的诊断模型鉴别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娟 梁汝娜 +7 位作者 余珊珊 何鑫 陈阿倩 侯慧垚 井佳瑜 张瑾晖 周琦 姜珏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的诊断模型鉴别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早期浸润性乳腺癌(IBC)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GLM患者30例(GLM组)和早期IBC患者49例(早期IBC组),均为单发病灶;两组均行常...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的诊断模型鉴别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早期浸润性乳腺癌(IBC)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GLM患者30例(GLM组)和早期IBC患者49例(早期IBC组),均为单发病灶;两组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应用VueBox软件绘制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并获得12个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廓清时间(FT)、峰值强度(PE)、流入相比率(WiR)、流出相比率(WoR)、局部平均渡越时间(mTTI)、流入相曲线下面积(WiAUC)、流出相曲线下面积(WoAUC)、灌注-廓清曲线下面积(WiWoAUC)、流入相灌注指数(WiPI)、感兴趣区面积(Area),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常规超声参数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前主成分,并构建鉴别GLM与早期IBC的联合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鉴别GLM与早期IBC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及病灶距乳头的距离、最大径、回声、边缘、形态(成角、毛刺)、窦帽征占比、是否向脂肪组织浸润、病灶周围组织水肿或增强、钙化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LM组PE、WiR、WoR、WiPI、WiAUC均高于早期IBC组,mTTI低于早期I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终提取前5个主成分;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综合评分截断值为2729.9时,鉴别GLM与早期IBC的曲线下面积为0.694,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3.3%、46.9%、60.7%。结论基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常规超声图像特征构建的诊断模型在鉴别诊断GLM与早期IBC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VueBox软件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对比分析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戴民 李雷雷 +1 位作者 付雪芹 魏娜 《中外医疗》 2023年第9期36-40,共5页
目的对比探究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 目的对比探究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并随访2年。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C)评分、心理状态、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PCL-C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CL-C中警觉性提高、重新体验、回避麻木3个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AMA(18.74±3.87)分、HAMD评分(20.22±3.4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9、2.863,P<0.05)。随访2年期间,观察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相比,应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所用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更少,应激反应更轻,且可以在保障预后效果的同时,使其维持积极心态,快速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 早期 保乳手术 局部复发率 远处转移率
下载PDF
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肿瘤免疫组化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海华 何启强 黄和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4例乳腺癌患者病理及MRI资料。根据免疫组化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阴性、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4例乳腺癌患者病理及MRI资料。根据免疫组化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阴性、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高表达或低表达。图像分析由2位不同级别乳腺亚专科医师分别阅片,如有争议,以高职称医师意见为准。动态增强图像及DWI图像经GE-ADW 4.6工作站处理后,由高职称医师判断。共纳入病灶形态、毛刺、ADC值、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及曲线类型等5个磁共振参数。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ER、PR阳性患者毛刺出现率高于阴性患者,HER-2阴性患者毛刺出现率高于阳性患者,ER阴性患者中早期强化率中位数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及阴性患者中5项磁共振参数没有差别。如果以毛刺及早期强化率预测ER、PR、HER-2状态,诊断效能较低。结论乳腺癌免疫组化表达不同,其磁共振成像特征有一定差异,能给临床提供参考意见以及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ADC值 早期强化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