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ileus tube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diatrizoate in treating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surgery 被引量:2
1
作者 Wen Yang Jing P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3年第9期1950-1958,共9页
BACKGROUND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is easy to be complicated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Bo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theter and meglumine can treat EPISBO.AIM To investiga... BACKGROUND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is easy to be complicated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Bo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theter and meglumine can treat EPISBO.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ube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diazo in treating EPISBO of colorectal cancer.METHODS Data from 6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dmitted to the Proct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May 2022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cohor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Cohort A(n=20)received a transnas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theter with panumglumine,and cohort B(n=20)received a transnas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theter with liquid paraffin.Cohort C(n=20)received oral treatment with meglumine.The clinical efficacy,first exhaust/defecation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ime,relief time of abdo-minal pain,and relief tim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cohorts.Th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CRP),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terleukin-6(IL-6),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serum albumin,and transferrin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cohor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hree cohorts was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cohort C,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rate of cohort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time of first exhaust/defecation,length of hospital stays,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ime,relief time of abdominal pain,and relief time of abdominal distention among the three cohorts.Compared with cohort C,cohort A’s first exhaust/defec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ime,abdominal pain relief time,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relief time was reduced(P<0.05).After treatment,serum CRP,TNF-α,IL-6,and MCP-1 expression levels increased,and serum albumin and serum transferrin levels increased in the three cohorts.The serum albumin level in cohort A was higher than in cohort C.Compared with cohort B and cohort C,the serum transferrin level in cohort A increased(P<0.05).Compared with cohort C,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ohorts A and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milar between cohort A and cohort B.CONCLUSION Using an ileus tube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diatrizoate can effectively treat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 obstructions after surgery colorectal cancer and improve prognosis,inflammatory response,and nutrition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eus tube Meglumine diatrizoate Colorectal cancer inflammatory bowel obstruction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下载PD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absorptive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Prevalenc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被引量:8
2
作者 Luísa Leite Barros Alberto Queiroz Farias Ali Rezai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1期4414-4426,共13页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are chron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healthcare costs.The natural history of IBD is variable and marked by alternating perio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are chron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healthcare costs.The natural history of IBD is variable and marked by alternating periods of flare and remission.Even though the use of newer therapeutic target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mucosal healing,a great proportion of IBD patients remain symptomatic despite effective control of inflammation.These symptoms may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abdominal pain,dyspepsia,diarrhea,urgency,fecal incontinence,constipation or bloating.In this setting,commonly there is an overlap with gastrointestinal(GI)motility and absorptive disorders.Early recognition of these conditions greatly improves patient care and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mistreatment.Therefore,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prevalenc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I motility and absorptive disorders that commonly affect patients with 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absorptive DISORDER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mall INTESTINAL fungal OVERGROWTH Dyssynergic defecation Fecal incontinence 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石鹏 王翠敏 张宏昭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17-820,共4页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石家庄市中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EPISBO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5),所有病人给予胃肠减压、静脉液体复苏、纠...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石家庄市中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EPISBO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5),所有病人给予胃肠减压、静脉液体复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等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病人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汤,治疗周期为7 d。观察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内毒素、血管活性肽(VIP)、一氧化氮(NO)、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胃肠功能改善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P<0.05);治疗1 d、7 d后,两组血清IL-1β、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 d、7 d后,两组血清VIP、NO、NE、5-H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7 d后治疗组血清VIP、NO、N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对EPISBO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IL-1β、内毒素水平,改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假性梗阻 补中益气汤 穴位贴敷 手术后并发症 炎性肠梗阻 白细胞介素-1β 内毒素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风险因素的预测分析
4
作者 王惠君 乔莉娜 +2 位作者 金鲜珍 陈妮 仇广林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81-485,492,共6页
目的 通过综合考虑直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因素,旨在确定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 AL)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有效预测术后AL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01/2023-05月在作者医院行直肠癌手术的188例患者进行单中心... 目的 通过综合考虑直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因素,旨在确定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 AL)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有效预测术后AL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01/2023-05月在作者医院行直肠癌手术的188例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依据是否发生AL将患者分为AL组(n=21)和非AL组(n=167)。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直肠癌术后发生AL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直肠癌术后AL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预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结果 与非AL组患者比较,AL组有饮酒史、术前肠梗阻、p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比例更高,接受预防性造口术比例更低,术后早期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评分更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肠梗阻、术后早期NRS评分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保留左结肠动脉、预防性造口术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保护因素(P<0.05)。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评估显示,ROC曲线的AUC为0.910(95%CI:0.853~0.968,P<0.001),当最佳预测截止值为0.303时,特异性为95.82%,灵敏度为66.71%。结论 保留左结肠动脉和预防性造口术、术前肠梗阻和术后早期中重度疼痛等因素对直肠癌患者术后AL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后吻合口瘘 术前肠梗阻 术后早期疼痛 列线图
下载PDF
六磨汤联合芒硝外敷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石鹏 王翠敏 张宏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六磨汤联合芒硝外敷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98例EPISB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及研究组(n=49... 目的:探讨六磨汤联合芒硝外敷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98例EPISB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及研究组(n=49)。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六磨汤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84%vs 75.51%,P<0.05)。研究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37±0.97 vs 8.56±1.29,5.31±0.76 vs 7.16±0.93,6.37±1.09 vs 8.16±1.16,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VIP、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31.76±5.87 vs 31.08±5.63,187.29±26.39 vs 186.32±25.97,108.67±21.76 vs 111.62±26.89,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VIP水平都有所降低,MOT、GAS水平都有所升高,相对而言,研究组的血清VIP水平降低更多,MOT、GAS水平升高更多(16.23±3.66 vs 20.75±4.37,289.67±38.52 vs 231.56±31.26,179.65±39.55 vs 142.34±31.76,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无差异(65.19±7.83 vs 63.13±7.56,67.59±9.27 vs 67.11±8.96,59.13±8.52 vs 58.77±8.78,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NF-α、CRP、IL-6水平都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的血清TNF-α、CRP、IL-6水平降低更多(19.37±3.65 vs 29.82±5.23,17.26±3.25 vs 27.51±4.16,15.56±2.44 vs 23.41±3.53,P<0.05)。结论:六磨汤联合芒硝外敷可有效改善EPISBO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磨汤 芒硝外敷 炎性肠梗阻 肠道屏障功能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不同BMI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预后差异性及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黄金广 杨勇 +1 位作者 胡雄辉 黄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预后差异性,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将BMI<18.5 kg/m^(2)的...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预后差异性,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将BMI<18.5 kg/m^(2)的患者作为低BMI组(n=21),BMI 18.5~24.0 kg/m^(2)的患者作为正常BMI组(n=42),BMI>24.0 kg/m^(2)的患者作为高BMI组(n=23)。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其随访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依据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分为肠梗阻组(n=20)与非肠梗阻组(66例),对影响患者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肠癌不同BMI(低BMI组、正常BMI组、高BMI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转移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5.42±42.56)min、(15.37±4.54)d,均明显高于低BMI组[(213.64±32.42)min、(11.14±2.42)d]、正常BMI组[(227.25±21.63)min、(13.32±2.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96%,明显高于低BMI组(19.05%)与正常BMI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BMI组与正常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不同BMI组患者术后肿瘤转移与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梗阻与非肠梗阻组BMI(<24.0 kg/m^(2)、≥24.0 kg/m^(2))、临床分期(Ⅰ期、Ⅱ期)、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术中防粘连剂使用、术后合并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BMI、术中防粘连剂使用、临床分期、肠道准备及腹部手术史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BMI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但BMI较高会增加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BMI较低或较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BMI、术中防粘连剂使用、临床分期、肠道准备及腹部手术史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预后 结肠癌 直肠癌 体重指数 并发症 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例小肠切除术后炎性肠梗阻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案分析
7
作者 刘铸 李馨 +2 位作者 汪刘华 任俊 乔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99-104,共6页
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梗阻在营养支持后会自行缓解。但肠道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治疗费用高且易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也是继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之一,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不得... 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梗阻在营养支持后会自行缓解。但肠道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治疗费用高且易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也是继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之一,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不得不接受高风险的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继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例相对少见,通过针灸、激素、水溶性造影剂等综合治疗,争取及早放置肠内营养管,是该类患者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水溶性造影剂 针灸 小肠间质瘤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许子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收入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78例为探究样本,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选择西医治疗,探究组选择中西医结合疗... 目的探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收入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78例为探究样本,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选择西医治疗,探究组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疗效、术后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探究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3.02±0.97)、(2.09±0.86)、(6.13±0.55)、(11.00±2.13)d,均短于参照组的(6.57±1.24)、(5.66±1.35)、(8.23±1.56)、(15.01±2.67)d(P<0.05)。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优于参照组的79.49%(31/39)(P<0.05)。术后第1天,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未见差异(P>0.05);术后第12天,探究组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获得的实际效果更优,能够改善其临床指标、疗效以及术后第12天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腹部手术 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清指标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琳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9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滕州市龙阳镇卫生院的60例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滕州市龙阳镇卫生院的60例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禁食解除时间、腹痛改善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家属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儿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阑尾炎 早期炎性肠梗阻 优质护理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LPS、hs-CRP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邵建富 李燕梅 +2 位作者 李兴海 李文 王敬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EPISB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LPS、hs-CRP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围缩小长度、胃肠减压程度及气液积累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PS、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EPISBO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LPS、hs-CRP及TNF-α水平,改善胃肠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经鼻肠梗阻导管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小儿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奇 张丽辉 +2 位作者 陈子民 叶晓烁 吴宙光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987-198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其中2例因梗阻持续不缓解而急诊剖腹探查,均因"...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其中2例因梗阻持续不缓解而急诊剖腹探查,均因"冰冻腹腔"而中止手术,术后肠梗阻均逐渐解除。结论明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前需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继发于腹腔内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麻痹性梗阻等疾病;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方式是小儿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 被引量:36
12
作者 龚伟 徐美东 姚礼庆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4-825,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诊治的28例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经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诊治的28例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经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和抗生素以及中医中药等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疗时间12d。2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1例为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1例经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手术。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该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施他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庆永 王春友 +3 位作者 蒋春舫 郑海 王琳芳 方开锋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施他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期间6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双盲法应用超过2 d的施他宁治疗,随机分为施他宁+常规治疗组(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施他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期间6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双盲法应用超过2 d的施他宁治疗,随机分为施他宁+常规治疗组(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临床症状、胃肠减压量、腹部平片、明确肠梗阻后的平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对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结果施他宁组较常规治疗组腹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腹部平片显示液平面明显减少、变小。施他宁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525.7±292.5)ml/d较常规治疗组(895.6±351.4)ml/d明显减少,且平均住院时间(13.3±8.5)d较常规治疗组(20.6±1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他宁能抑制消化道内液分泌、缓解扩张、促进肠蠕动,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治疗
下载PDF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陈思曾 林永堃 许东坡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 方法 :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 1 6例炎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治疗 (试验组 )。生长抑素用思他宁 6mg/d连续静滴 ,肠外营养支持配方根据临床常规给予 ,并与以往 1 3例未...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 方法 :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 1 6例炎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治疗 (试验组 )。生长抑素用思他宁 6mg/d连续静滴 ,肠外营养支持配方根据临床常规给予 ,并与以往 1 3例未使用上述治疗措施者 (对照组 )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中转手术率分别是 1 2 .5 %和 61 .5 % (P <0 .0 1 ) ;两组中转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分别是 0 %和 37.5 % (P <0 .0 1 )。 结论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生长抑素 肠外营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谢锋伟 陈娟 招婷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直至胃肠功能恢复。对其中治疗2 w仍无效甚至病情加重的患者根据指征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项体征的改善及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及C反应蛋白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及C反应蛋白的下降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水平、影像学X线片的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与好转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常规药物联合生长抑素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更显著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恶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被引量:29
16
作者 闫瑞鹏 解基良 +1 位作者 周振理 马洪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26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及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西医治疗组治愈18例,占69...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26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及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西医治疗组治愈18例,占69.2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28例,占93.33%。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复方大承气汤 针刺疗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鹏胜 高鹏 +1 位作者 肖方联 张刚庆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4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组和鼻胃管组。观察腹胀改善情况(腹围)、胃肠减压量、腹部X线平片、气...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4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组和鼻胃管组。观察腹胀改善情况(腹围)、胃肠减压量、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1021.2±265.4)ml/d较鼻胃管组(642.5±325.4)ml/d明显增多,且腹围(15.2±5.5)cm减少较鼻胃管组的(5.7±3.6)cm更明显,气液平面消失时间(10.3±8.5)d较鼻胃管组的(15.6±1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腹胀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栋 杜长征 +2 位作者 唐凌峰 任立焕 傅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已发表的比较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率的临床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收集1989年1月~2008年3月公开发表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的... 目的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已发表的比较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率的临床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收集1989年1月~2008年3月公开发表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的所有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按照荟萃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计算腹腔镜手术组相对开腹手术组发生肠梗阻危险的优势比(odds ratio,OR),评价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2篇文章,总样本量303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522例,发生住院期间肠梗阻33例;开腹手术组1510例,发生住院期间肠梗阻71例;合并OR=0.46,95%可信区间0.30~0.69。结论相对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以降低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 腹腔镜 荟萃分析 短期并发症
下载PDF
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邵得志 冯志毅 +2 位作者 花卉 赵明佳 朱研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32期37-39,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其中37例经严格... 目的总结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其中37例经严格系统保守支持治疗后治愈,1例因手术指征掌握不准确错误实施了剖腹探查术,手术后继续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准确诊断,系统化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的唯一有效措施,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 术后早期肠梗阻(EPSBO) 机械性肠梗阻 胃肠外营养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涛 雷星 +1 位作者 刘勇峰 张汝一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评价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利用Rev 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1 307例患者。Meta分... 目的:评价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利用Rev 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1 3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OR=5.16,95%CI(3.30~8.06),P<0.01]。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组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WMD=-1.50,95%CI(-1.95^-1.15),P<0.01],住院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WMD=-3.45,95%CI(-4.55^-2.35),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SMD=-6.01,95%CI(-9.19~2.84),P<0.01];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87,95%CI(-4.00~0.27),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能有效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愈率,缩短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大承气汤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