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bital Milling Hole of Aerospace Al-Alloy with Big Pitch 被引量:4
1
作者 单以才 何宁 +2 位作者 李亮 赵威 秦晓杰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1年第5期329-335,共7页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orbital milling hole of aerospace Al-alloy, the big-pitch influence on cutting force and hole quality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First, a program based on horiz...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orbital milling hole of aerospace Al-alloy, the big-pitch influence on cutting force and hole quality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First, a program based on horizontal lathe was proposed based on kinematics analysis of orbital milling. Then, the cutting force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 hole quality with different pitch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xial force and radial force increase with the pitch amplification during orbital milling. However, the axial force in the orbital milling hole is about 8—10 time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drilling. The diameter error of milling hole is 48—93 μm,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milling hole is 1.2—1.7 μm. Finally, an orbital milling device with big pitch was desig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pace Al-alloy orbital milling hole cutting force quality orbital milling device
下载PDF
A New Navigation Force Model for the Earth’s Albedo and Its Effects on the Orbital Motion of an Artificial Satellite 被引量:3
2
作者 Yehia A. Abdel-Aziz Afaf M. Abdel-Hameed Khalil I. Khalil 《Applied Mathematics》 2011年第7期801-807,共7页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new approach of an analytic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radial and transversal components of the acceleration due to the effects of Earth’s albedo. Its effects on the orbital motion of an a...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new approach of an analytic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radial and transversal components of the acceleration due to the effects of Earth’s albedo. Its effects on the orbital motion of an artificial satellite are introduced.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atellite’s horizon is illuminated and the sun lies on the equator. The magnitudes of those components are obtained and their effects on orbital evolution have been tested for different satellites elements. The perturbations in orbital elements due to Earth’s albedo have been obtained using Lagrange Planetary equation in Gaussian form, in particular the case of LAGEOS satellite, have been found using this new analytical form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Dynamics Non-Gravitational Forces ALBEDO Effect orbital PERTURBATIONS LAGRANGE PLANETARY Equations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Revolution Radius in Orbital Drilling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吟飞 单以才 +2 位作者 章婷 何宁 李亮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4年第5期498-507,共10页
Revolution radius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parameters in orbital drilling,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many factors,such as the cutting area of front and side cutting edge,undeformed chip geometry,delamination and bu... Revolution radius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parameters in orbital drilling,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many factors,such as the cutting area of front and side cutting edge,undeformed chip geometry,delamination and burr at hole exit side,hole surface roughness,cutting tool force and deflection,chip removal and heat transmission.First,the influence of revolution radius on the factors is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in detail.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big revolution radius can reduce axial cutting force,restrain exit delamination and burr,and improve chip removal and heat transmission.Then,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test are utilized in the two processing methods as machining unidiameter holes with several cutting tools and machining different diameter holes with one tool.Finally,the influence of revolution radius on cutting force and hole machining precision is studied.These results provide a profound foundation for future optimization of cutting control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hole-making system orbital drilling revolution radius milling forces hole quality
下载PDF
Predictive Modeling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Cutting Forces During Orbital Drilling 被引量:1
4
作者 单以才 李亮 +2 位作者 何宁 秦晓杰 章婷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4年第5期521-529,共9页
To optimize cutting control parameter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controlling cutting forces,cutting force modeling and cutting contro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re researched with one tool adopted to orbital d... To optimize cutting control parameter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controlling cutting forces,cutting force modeling and cutting contro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re researched with one tool adopted to orbital drill holes in aluminum alloy 6061.Firstly,four cutting control parameters(tool rotation speed,tool revolution speed,axial feeding pitch and tool revolution radius)and affecting cutting forces are identified after orbital drilling kinematics analysis.Secondly,hybrid level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thod is utilized in modeling experiment.By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wo quadratic prediction models for axial and radial forces are established,where the above four control parameters are used as input variables.Then,model accuracy and cutting control parameters are analyzed.Upon axial and radial forces models,two optimal combinations of cutting control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or processing a13mm hole,corresponding to the minimum axial force and the radial force respectively.Finally,each optimal combination is applied in verification experiment.The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of cutting forc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diction model,which confirms accracy of the research method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ital drilling cutting force hybrid level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thod prediction mode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下载PDF
NONGRAVITATIONAL EFFECT ON ORBITAL MOTIONS OF COMETS
5
作者 Wang Yu Zhou Hongnan (1.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2.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0年第S1期174-181,共8页
Since the concept of Nongravitational Force (hereafter NF) was first proposed a century and a half ago, different models of it have been suggested and being modified. Its effect on the orbital motions of comets has be... Since the concept of Nongravitational Force (hereafter NF) was first proposed a century and a half ago, different models of it have been suggested and being modified. Its effect on the orbital motions of comets has been studied. Especially, some researchers have attempted to draw some inclues of 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cometary nucleus from the NF parameters.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give a concise review about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NF and their effects on orbit computation. And then, we will try to detect whether there is nongravitational effect on Comet Hale-Bopp’s orbital motion using Style II NF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ET - orbital MOTION - Nongravitational FORCE
下载PDF
Generalized Orbital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2D Central and Noncentral Forces
6
作者 Haiduke Sarafian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4年第10期303-308,共6页
In polar coordinate system, we consider fifteen classes of forces resulting in unlimited undiscovered orbitals. The classic conic orbits are one of the special subclasses of the fifteen classes. Among the rest of the ... In polar coordinate system, we consider fifteen classes of forces resulting in unlimited undiscovered orbitals. The classic conic orbits are one of the special subclasses of the fifteen classes. Among the rest of the forces, we show a few instances displaying typical fresh orbitals. Aside from the comm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specifics of the orbitals are given by the solution of corresponding equations of motion. These are coupled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olving these equations numerically, utilizing a Computer Algebra System such as Mathematica is conducive to the orbits. Simulation of the orbitals provides a visu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o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eneralized noncentral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IZED orbitalS Noncentral FORCES MATHEMATICA
下载PDF
鄂西—黔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旋回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小松 严德天 +6 位作者 龚银 牛杏 梁万乐 伏海蛟 刘紫璇 杨向荣 张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3-838,I0001,共17页
【目的】鄂西—黔南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查明不同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层段的等时地层关系及其成因已成为页岩气勘探的关键问题。【方法】通过对鄂西ND1井及黔南HY1井下寒武统测井自然伽马数据的旋回地层... 【目的】鄂西—黔南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查明不同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层段的等时地层关系及其成因已成为页岩气勘探的关键问题。【方法】通过对鄂西ND1井及黔南HY1井下寒武统测井自然伽马数据的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出下寒武统主要的天文周期,以文献报道的锆石年龄作为锚点建立了两口井的天文年代标尺,并基于沉积噪音模型恢复了两口井下寒武统时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ND1井牛蹄塘组36 m和9 m的沉积旋回及HY1井16.6 m和4.0 m的沉积旋回代表了轨道周期405 kyr和100 kyr偏心率;ND1井牛蹄塘组和HY1井九门冲组持续时间分别为3.30 Myr和2.64 Myr。给出两种方案的天文年代标尺,方案一以ND1井牛蹄塘组顶作为锚点起点,对应的天文年代标尺年龄区间处于535.20±1.70 Ma~538.50±1.70 Ma;方案二以HY1井九门冲组顶作为锚点起点,对应的天文年代标尺年龄区间处于535.20±1.70 Ma~537.84±1.70 Ma。经过对比分析,两口井海平面变化对应于1.20 Myr旋回和两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将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和405 kyr旋回滤波及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结果显示TOC高值段对应于405 kyr旋回最大值,而ND1井TOC低值段对应于两个405 kyr旋回之间的低值。此外,TOC高值段既对应于海平面较高时期,也对应于海平面较低时期。【结论】由于太阳系的混沌行为,无法准确预测寒武纪早期理论轨道偏心率对富有机质页岩驱动的机制。假设偏心率最大值和总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对应,则更长的时间段内强季节性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触发了黑色页岩的富集。此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总有机碳含量对比表明海平面变化和有机质富集不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塘组 九门冲组 轨道驱动 偏心率 沉积噪音模型
下载PDF
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捕获翻滚目标的力-位-型融合控制方法
8
作者 梁斌 徐文福 +1 位作者 王学谦 闫磊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8-969,共12页
翻滚目标捕获过程中,空间机器人的运动会对基座产生扰动、接触过程的冲击碰撞容易产生安全风险。因此,为了在捕获翻滚目标的同时抑制空间机械臂对基座的扰动和对目标的碰撞冲击,提出一种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力-位-型融合控制方法。首先... 翻滚目标捕获过程中,空间机器人的运动会对基座产生扰动、接触过程的冲击碰撞容易产生安全风险。因此,为了在捕获翻滚目标的同时抑制空间机械臂对基座的扰动和对目标的碰撞冲击,提出一种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力-位-型融合控制方法。首先将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非完整冗余性、运动冗余性表征为型空间,构建由末端位姿、型状态组合的广义状态空间并建立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通过优化基座与机械臂的位-型及零空间运动,减小机械臂抓捕运动在基座产生的扰动;通过优化基座、机械臂与翻滚目标的相对位-型,减小碰撞冲击力在基座产生的姿态扰动。给定最优位-型及末端操作力,基于阻抗控制原理及零空间投影策略,实现多优先级力-位-型融合控制。最后,开展了空间机器人捕获翻滚目标的典型任务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力-位-型融合优化与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空间机器人捕获过程产生的基座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捕获 翻滚目标 空间机器人 多目标优化 力-位-型融合控制
下载PDF
航天器受控绕飞任务规划与自主通用软件实现
9
作者 张赛 杨震 +1 位作者 王华 罗亚中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针对日益复杂的太空安全形势和空间在轨服务需求,基于自研的自主航天任务设计工具箱研究了航天器受控绕飞轨迹设计及规划方法。假设航天器采用多脉冲机动完成受控绕飞任务,首先分析受控绕飞的任务流程,并给出进入绕飞段和快速绕飞段的... 针对日益复杂的太空安全形势和空间在轨服务需求,基于自研的自主航天任务设计工具箱研究了航天器受控绕飞轨迹设计及规划方法。假设航天器采用多脉冲机动完成受控绕飞任务,首先分析受控绕飞的任务流程,并给出进入绕飞段和快速绕飞段的轨迹设计方案;然后,针对目标航天器轨道为圆轨道和非圆轨道的情况,计算了多脉冲拱线抵近和多脉冲圆形绕飞过程中各导航点位置和所包含瞄准序列段的参数;最后,通过自主航天任务设计软件实现了受控绕飞任务的轨迹规划,对绕飞参数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受控绕飞所需总的速度脉冲随进入绕飞段的任务时间和最大转移飞行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快速绕飞段绕飞半径、绕飞点数、绕飞周期时间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绕飞 轨道规划 任务分析 自主软件
下载PDF
旋流场中夹杂物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蒋成浩 卢金霖 +2 位作者 罗志国 邹宗树 常胜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在冶金过程中,离心中间包、旋流水口通过旋转钢液使夹杂物聚集,进而去除钢液中夹杂物.为研究夹杂物在旋流场中的聚集机理,建立了基于Eulerian-Lagrangian法的颗粒运动模型,对旋流场中单个夹杂物颗粒的运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 在冶金过程中,离心中间包、旋流水口通过旋转钢液使夹杂物聚集,进而去除钢液中夹杂物.为研究夹杂物在旋流场中的聚集机理,建立了基于Eulerian-Lagrangian法的颗粒运动模型,对旋流场中单个夹杂物颗粒的运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各力及惯性的作用下,旋流场中夹杂物的运动存在稳定的平衡轨道;夹杂物粒径为50,100μm时,其Stokes数远小于1,夹杂物紧随钢液运动;夹杂物粒径为200,500μm时,粒径越大,平衡轨道半径r_(e)越小;当夹杂物与钢液的密度比ρp/ρ由0.63分别降至0.55,0.47,0.38时,r_(e)分别相对减小46.5%,33.3%,2.23%;在旋流转速为5.24~11.51 rad/s的条件下,旋流转速每提高2.09 rad/s,r_(e)分别相对减小1.30%,2.35%,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旋流场 颗粒受力 平衡轨道 Eulerian-Lagrangian法
下载PDF
煤中侧链官能团与水分子间的量子化学模拟
11
作者 乔云霞 陈曦 +2 位作者 葛少成 邓存宝 范超男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4,91,共8页
煤中侧链官能团是影响煤分子亲疏水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揭示煤分子中侧链官能团与水分子的作用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24种煤分子侧链官能团和水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力。结果表明:侧链官能团与水分子主要通过氢键力作用,伴随范德华力... 煤中侧链官能团是影响煤分子亲疏水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揭示煤分子中侧链官能团与水分子的作用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24种煤分子侧链官能团和水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力。结果表明:侧链官能团与水分子主要通过氢键力作用,伴随范德华力,几乎没有排斥力;含氧官能团与水分子形成的总氢键能最弱为-10.91 kJ/mol,最强为-71.03 kJ/mol,其中小部分含氧官能团可以与2个及2个以上水分子结合;含氮官能团与水分子形成的总氢键能为-30.70~-6.44 k J/mol;含硫官能团与水分子形成的总氢键能稳定在-12.00 kJ/mol左右。侧链官能团亲水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羧基、羟基、碳基键、醛基、醚键及氨基、极性键。研究成果为表面活性剂或抑尘剂通过定向增强官能团亲水性,提高煤体亲水性,从而增强降尘效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分子 侧链官能团 量子化学模拟 亲水性 氢键力 前线轨道间隙 键能
下载PDF
大规模低轨星座的实时精密定轨技术
12
作者 李桢 施闯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支撑下,分析地面集中解算和星上自主解算精密定轨的优缺点,并将高精度轨道非保守力模型应用于星上实时自主定轨算法,实现运动学和动力学定轨的分离,对于需要频繁机动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具有显著优势。结果表明,辐...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支撑下,分析地面集中解算和星上自主解算精密定轨的优缺点,并将高精度轨道非保守力模型应用于星上实时自主定轨算法,实现运动学和动力学定轨的分离,对于需要频繁机动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具有显著优势。结果表明,辐射光压和大气阻力非保守力物理模型计算的加速度精度约5 nm/s^(2);采用广播星历进行定轨解算可以达到0.8 m位置精度,低轨卫星速度误差约1.1 mm/s;采用实时精密星历,位置精度可以达到8.0 cm,卫星速度精度约0.1 mm/s。低轨卫星实时精密定轨和预报方法可有效支撑大规模低轨星座的导航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低轨星座 实时精密定轨 非保守力模型 大气阻力 辐射光压
下载PDF
核酸提取仪用多轨道注射泵设计与研究
13
作者 王春政 原远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适用于核酸提取仪的多轨道注射泵是一种新型注射泵,可以将少量药液通过单轨道或多轨道等多种注射方式准确、均匀、连续地泵入体内。文章根据多轨道注射泵的特点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核酸提取仪的多轨道注射泵。在分析多轨道注射泵工作原理... 适用于核酸提取仪的多轨道注射泵是一种新型注射泵,可以将少量药液通过单轨道或多轨道等多种注射方式准确、均匀、连续地泵入体内。文章根据多轨道注射泵的特点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核酸提取仪的多轨道注射泵。在分析多轨道注射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多轨道注射泵电机、泵体和柱塞泵等关键部件,并对多轨道注射泵进行了相应的传动受力分析计算,从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提取仪 多轨道注射泵 受力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35万年来冬、夏季风变化周期的差异——陆生蜗牛化石的证据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乃琴 裴云鹏 +1 位作者 吕厚远 D.D.Rousseau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0-550,共11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洛川、长武剖面最近 3 5万年来陆生蜗牛化石的高分辨率研究 ,揭示出喜温湿和喜冷干蜗牛种类分别存在不同的变化周期 :喜温湿类蜗牛化石所揭示的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存在明显的 41 0 0 0a和 2 3 0 0 0a周期 ,与地轴倾角和岁... 通过对黄土高原洛川、长武剖面最近 3 5万年来陆生蜗牛化石的高分辨率研究 ,揭示出喜温湿和喜冷干蜗牛种类分别存在不同的变化周期 :喜温湿类蜗牛化石所揭示的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存在明显的 41 0 0 0a和 2 3 0 0 0a周期 ,与地轴倾角和岁差 (低纬度太阳辐射 )的变化周期有关 ;而反映冬季风变化的喜冷干蜗牛种类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 ,其主要为 0 .1Ma和 41 0 0 0a的周期。冬、夏季风的变化与地轴倾角 41 0 0 0a周期都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但与地球轨道的岁差 (1 90 0 0~ 2 3 0 0 0a)及偏心率 (0 .1Ma)的周期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在轨道尺度上冬、夏季风之间不存在此消彼长的简单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牛化石 轨道驱动 黄土高原 冬季 夏季风 黄土-古土壤序列 古气候变化 磁化率
下载PDF
三臂机器人在轨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晋英 杜为民 +2 位作者 李辉 蒋志宏 杨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3,共6页
根据航天机器人太空作业的需要,设计了三臂机器人简化模型,应用D-H方法建立了坐标变换矩阵,推导了该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基于ADAMS虚拟样机技术,分别在三种重力场环境下,对机器人的爬杆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了机械手攀爬过程受力曲线,分... 根据航天机器人太空作业的需要,设计了三臂机器人简化模型,应用D-H方法建立了坐标变换矩阵,推导了该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基于ADAMS虚拟样机技术,分别在三种重力场环境下,对机器人的爬杆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了机械手攀爬过程受力曲线,分析了影响机械手夹持力的主要因素,从而为这类机器人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在轨 仿真 夹持力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地球同步拉普拉斯轨道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玉亮 邬树楠 +2 位作者 吴志刚 侯欣宾 刘宇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现有关于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轨道动力学的研究中,均将其放置于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GEO),然而这并非最优的工作轨道。文章提出了一种优于GEO的地球同步拉普拉斯(Geosynchronous Laplace Plane... 现有关于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轨道动力学的研究中,均将其放置于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GEO),然而这并非最优的工作轨道。文章提出了一种优于GEO的地球同步拉普拉斯(Geosynchronous Laplace Plane,GLP)轨道。首先,建立了轨道运动模型及影响轨道运动的摄动模型,包括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日月引力摄动、太阳光压力摄动及微波反冲力摄动;然后,提出了评估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的3个指标:接收功率、轨道适用性和安全性,并据此分析了GLP轨道相对于GEO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算例。结果表明:在发电功率大致相同且满足供电需求的情况下,工作在GLP上的SSPS每年大约能节省用于轨道保持的燃料36 453.4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轨道动力学 拉普拉斯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 微波反冲力 接收功率
下载PDF
越南岸外上升流区48万年来高分辨率的生源组分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向霏 王汝建 +1 位作者 李建如 叶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9,共9页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海陆差异增强,东北风发育对生产力提高的促进作用。碳酸钙含量变化呈现冰期早期含量低、冰消期和间冰期含量高的趋势。其冰消期的高值在MIS1/2、MIS3/4和MIS5/6分界处,与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低值对应,揭示该地区的碳酸钙沉积旋回是“稀释旋回”。同时碳酸钙含量变化领先于同一地区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证明低纬海区碳酸钙泵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有影响。滤波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存在23 ka的岁差周期和偏心率长周期,生源组分的含量变化显示出典型的岁差周期,体现南海季风环流的轨道响应,证明低纬热带过程是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沉积物 古生产力 轨道驱动 越南岸外
下载PDF
古生代旋回地层学与天文地质年代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吴怀春 钟阳阳 +3 位作者 房强 杨天水 李海燕 张世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0-770,共21页
古生代是显生宙距今最为久远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代",发生了多次重大构造、气候和生命演化事件。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对于深入理解古生代地球演化历史极为关键。通过识别地层中由地球轨道力引起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并开展调谐研... 古生代是显生宙距今最为久远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代",发生了多次重大构造、气候和生命演化事件。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对于深入理解古生代地球演化历史极为关键。通过识别地层中由地球轨道力引起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并开展调谐研究,可建立连续的、分辨率达0.02~0.4Ma天文年代标尺,并用于校正国际地质年代表。目前,国际地质年代表的中、新生代部分已基本完成天文年代的校正,但古生代部分尚未开展相关工作。近年来,人们在古生代地层中获得了可靠的、受高精度放射性绝对年龄约束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证据,并尝试建立天文年代标尺,表明建立古生代天文地质年代表具有良好的远景,是未来旋回地层学研究的前沿。本文简要介绍了旋回地层学的基本理论,系统总结了古生代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及重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力 米兰科维奇旋回 旋回地层学 古生代天文年代标尺
下载PDF
陀螺进动与强迫进动轨道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静 袁建平 罗建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6-411,共6页
陀螺进动与轨道进动现象的相似性归因于二者的动力学相似性.通过类比二者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类强迫进动轨道.若以圆轨道为初始轨道,通过施加常值法向力可以实现一种特殊的悬浮型强迫进动轨道.采用四元数建模方法求解了这种强迫进动... 陀螺进动与轨道进动现象的相似性归因于二者的动力学相似性.通过类比二者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类强迫进动轨道.若以圆轨道为初始轨道,通过施加常值法向力可以实现一种特殊的悬浮型强迫进动轨道.采用四元数建模方法求解了这种强迫进动轨道的进动规律,给出了解析表达式,据此分析了这种轨道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强迫进动轨道与初始圆轨道在同一球面上,且与初始位置相切.其角速度为进动角速度与初始轨道角速度的合成,是一种悬浮轨道,即属于非开普勒轨道.悬浮轨道在地球观测、行星际科学、天文观测、无线电通讯以及地球工程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从强迫进动的角度出发所作的分析为悬浮轨道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螺进动 强迫进动轨道 非开普勒轨道 悬浮轨道 四元数
下载PDF
泥河湾湖相沉积层记录的古气候周期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迟振卿 闵隆瑞 +1 位作者 朱关祥 李凯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186,共5页
对泥河湾盆地西部井儿洼钻孔上部 12 2 4m的湖相沉积物以约 0 2m的间距系统取样 ,测量其CO2 含量。以建立的时间标尺为基础 ,分析了最近 12 0 0ka以来古气候变化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地球轨道要素偏心率、地轴倾斜变化周期的 40 0ka、... 对泥河湾盆地西部井儿洼钻孔上部 12 2 4m的湖相沉积物以约 0 2m的间距系统取样 ,测量其CO2 含量。以建立的时间标尺为基础 ,分析了最近 12 0 0ka以来古气候变化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地球轨道要素偏心率、地轴倾斜变化周期的 40 0ka、10 0ka、40ka的准周期成分在湖相沉积中有明显反映 ,而岁差 2 0ka周期成分不明显 ,同时包含有 70ka、5 5ka的周期。这些结果说明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既与地球轨道要素变化有关 ,也与地球系统内部其它因素变化有关。古气候特征性周期在780ka左右出现转折 ,在此之前地球轨道周期不明显 ,在此之后出现较显著的地轴倾斜周期 46ka及31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古气修周期性 地球轨道要素 第四纪 湖相沉积层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