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to Heat a Planet?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Landscapes on Earth’s Albedo and Temperature
1
作者 Mark Heal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0年第6期420-457,共38页
Today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is underway and predicted future global temperatures vary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drivers of current climate change and their links to Earth’s natural glacial cycle have yet to ... Today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is underway and predicted future global temperatures vary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drivers of current climate change and their links to Earth’s natural glacial cycle have yet to be fully resolved. Currently, many on a local level understand, and are exposed to, the heat energy generated by what’s referred to as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UHI), whereby natural flora with higher albedos </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s</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replaced by manmade urban areas with lower albedos. This heat effect is not constrained to these regions and all anthropogenic surfaces with lower albedos need to be studied and quantified as the accumulated additional heat energy (infrared energy) is trapped within Earth’s atmosphere and could affect the Earth on a planetary level. Deployed satellites have detected critical changes to Earth’s albedo to lower levels, however the cause and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have yet to be fully understood and incorporated into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Here it’s shown that industrialization of anthropogenic landscape practices of the past century has displaced millions of square kilometres of naturally high albedo grasslands with lower albedo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Utilising a fundamental Energy Balance Model, (EBM) it’s demonstrated these specific changes have generated vast amounts of additional heat energy which is trapped by the atmosphere, transferred and stored within the oceans of the Earth as shown in <b></span></span></span><a href="file:///E:/360data/%E9%87%8D%E8%A6%81%E6%95%B0%E6%8D%AE/%E6%A1%8C%E9%9D%A2/%E7%A9%BA%E7%99%BD%E9%A1%B5.docx#F1"><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igure 1</span></b></span></sp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total additional heat energy accumulated over the preceding 110 years correlates to that required to warm the Earth to the levels seen to date, altering Earth’s overall energy budget. This energy will continue to accumulate and warm the Earth to a predicted 1.60 ± 0.20 Celsius by 2050 over 1910 levels. These findings are independent of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GHG) additions and are further validated by predicting Earth’s temperature and albedo at the last glacial maxima, suggesting that an albedo cycle aligned to Gaia theory is the primary driver of Earth’s natural climate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albedo Anthropogenic Landscape Changes Heat Fluxes earth’s Energy Budget Glacial Cycle Gaia Links
下载PDF
混合-拟蒙特卡洛法在地球辐射外热流计算中的效率评估
2
作者 付小懿 华运韬 +2 位作者 马文来 崔祜涛 赵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155,共15页
空间外热流仿真计算是航天器热控设计以及地面试验验证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蒙特卡洛法(MC)抽样的随机性问题导致其计算地球红外和反照辐射外热流的收敛速度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首先分析比较外热流积分各个随机变量维度对积分的贡... 空间外热流仿真计算是航天器热控设计以及地面试验验证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蒙特卡洛法(MC)抽样的随机性问题导致其计算地球红外和反照辐射外热流的收敛速度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首先分析比较外热流积分各个随机变量维度对积分的贡献程度,发现前四维随机变量对积分贡献程度最高。之后在外热流积分的前四维度中,将拟蒙特卡洛法(QMC)代替传统MC,对所求目标面元光线发射点和方向进行采样,其他积分维度仍采用MC,该方法将MC和QMC混合到一起计算外热流。最后以某航天器为算例,通过大数据光线追踪实验得出外热流准确度和收敛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QMC计算地球红外和反照辐射外热流的准确度始终优于传统方法。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地球辐射外热流准确度上的收敛速率,优于传统方法所呈现的收敛速度值(即-0.5)。此外,在面元地球辐射外热流求解的光线追踪过程中,若面元所发光线不存在反射的情况,混合-QMC方法能够更准确快速地求解其外热流。将混合-QMC应用到地球辐射外热流计算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红外和反照辐射 大数据光线追踪 混合-拟蒙特卡洛 积分维度
下载PDF
倾斜轨道六面体卫星极端外热流解析模型 被引量:19
3
作者 宁献文 张加迅 +1 位作者 江海 赵欣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4-759,共6页
卫星设计中,外热流分析是温度场计算的基础,也是极端工况选择的依据。非太阳同步倾斜轨道卫星外热流变化非常复杂,一般需要采用组合散热面的设计方法,这些都使得卫星极端外热流工况难于判断,给整星热分析以及热设计造成很大困难。通过... 卫星设计中,外热流分析是温度场计算的基础,也是极端工况选择的依据。非太阳同步倾斜轨道卫星外热流变化非常复杂,一般需要采用组合散热面的设计方法,这些都使得卫星极端外热流工况难于判断,给整星热分析以及热设计造成很大困难。通过合理的分析与简化,推导出倾斜轨道六面体卫星空间外热流的解析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地球反照周期平均值的简化计算方法,利用Nevada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以某倾斜轨道卫星为例对其空间外热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空间外热流模型与专业软件计算结果之间误差很小,应用这一模型可以方便地分析倾斜轨道六面体卫星外热流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卫星极端吸收外热流工况,为卫星高低温工况确定提供相关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太阳辐照 地球反照 散热面 极端工况 模型
下载PDF
地球反照对星敏感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春明 解永春 +2 位作者 王立 赵春晖 钟红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1-1015,共5页
利用光度学的概念和点源辐射传输率(PST),提出了一种分析地球反照对星敏感器的影响的几何光学模型。该模型对地球表面按照经纬度划分了网格,为已知的TOMS反射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接口,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可简要分析卫星上的星敏感... 利用光度学的概念和点源辐射传输率(PST),提出了一种分析地球反照对星敏感器的影响的几何光学模型。该模型对地球表面按照经纬度划分了网格,为已知的TOMS反射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接口,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可简要分析卫星上的星敏感器在一定输入条件下,包括轨道高度、星敏感器的安装方位、太阳入射角度等,地球反照到达遮光罩入口、出口的照度,以及不同离轴角下像面接收的地球反照的照度值。借助此模型,可以为星敏感器在卫星上的安装方位提出建议,并估算出星敏感器遮光罩的抗地球反照干扰性能。仿真分析表明,对于中低轨道而言,地球反照到达星敏感器遮光罩入口的辐照度变化不大,地球反照到达星敏感器遮光罩出口的辐照度主要与遮光罩自身的PST和遮光罩的安装仰角有关;当遮光罩的安装仰角φ=32.5°时,出口的辐照度下降到10-7W/m2,满足遮光罩消杂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反照 星敏感器 点源辐射传输率 遮光罩
下载PDF
一种晨昏轨道卫星地球反照系数估计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强 洪涛 +2 位作者 林乐天 高超 王巧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
针对地球反照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的影响,首先比较不同降交点地方时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分析其变化规律,然后选定晨昏轨道卫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模型与地球反照系数估计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 针对地球反照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的影响,首先比较不同降交点地方时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分析其变化规律,然后选定晨昏轨道卫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模型与地球反照系数估计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电流参数与地球反照系数,最后结合不同季节、不同轨道高度卫星的遥测数据进行在轨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轨道高度在1200 km以下的晨昏轨道卫星,地球反照系数在0.05以上;地球反照系数随轨道高度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减,衰减系数约为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反照 估计 太阳电池阵 电流 太阳同步轨道 晨昏轨道
下载PDF
离子稀土开采扰动下的矿区荒漠化遥感监测分析——以岭北矿区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芹 李恒凯 +1 位作者 杨柳 雷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离子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矿区大面积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采用27年的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为研究案例,基于Albedo-NDVI特征空间理论,对岭北矿区199... 离子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矿区大面积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采用27年的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为研究案例,基于Albedo-NDVI特征空间理论,对岭北矿区1990年、1999年、2008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的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定量监测与分析矿区荒漠化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以及不同稀土开采模式和复垦措施对矿区土地荒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Albedo-NDVI特征空间方法指标简单易获取,可用于稀土矿区荒漠化定量的分析及监测;(2)1990—2016年以来,研究区域荒漠化的总面积呈波动变化,体现了不同稀土开采模式及复垦措施对矿区荒漠化的影响;(3)原地浸矿稀土开采技术和一系列积极的治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荒漠化扩大趋势,有利于矿区环境治理;(4)从典型矿点荒漠过程分析中可知,稀土开采产生的裸露地表是矿区土地严重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及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区 albedo-NDVI特征空间 荒漠化
下载PDF
近地卫星地球反照系数的一种估计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强 孙先伟 +3 位作者 林乐天 高超 王巧 胡兴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共5页
针对地球反照对近地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影响,分析卫星轨道与星下点的受照射情况,进而建立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模型,利用太阳电池阵电流的遥测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给出地球反照下的输出电流模型参数,然后利用延时遥测数据与拟合数据计算地... 针对地球反照对近地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影响,分析卫星轨道与星下点的受照射情况,进而建立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模型,利用太阳电池阵电流的遥测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给出地球反照下的输出电流模型参数,然后利用延时遥测数据与拟合数据计算地球反照系数,同时分析地球反照对于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的影响,最后结合某低轨卫星的实际在轨测控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630 km高度的近地卫星,地球反照系数在5%~8%之间;且随季节变化明显,从春至秋逐渐减小,从秋至春又逐渐增大;可为测控中的遥测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地球反照系数 太阳电池阵 电流 遥测
下载PDF
应用EOS-MODIS卫星资料反演西北干旱绿洲的地表反照率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杰 张强 +1 位作者 郭铌 王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0-517,共8页
地表反照率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地表能量平衡、中长期天气预测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参数,作者应用EOSMODIS卫星数据和目前发展的推算反照率比较完善的一种二向反射(BRDF)模型RossThickLiSparseR核算法(AMBRALS算法),对西北干旱绿洲区非均... 地表反照率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地表能量平衡、中长期天气预测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参数,作者应用EOSMODIS卫星数据和目前发展的推算反照率比较完善的一种二向反射(BRDF)模型RossThickLiSparseR核算法(AMBRALS算法),对西北干旱绿洲区非均匀分布的地表反照率进行反演与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反演的地表参数与实际观测值基本接近。敦煌戈壁站的反演值与观测值的春、夏、秋季绝对误差最大为0.019,冬季为0.051,黑河绿洲实验站的反演值较观测值低0.019;绿洲、绿洲沙漠交界地带、戈壁和沙漠等反照率差别明显,并划分了区域内阶梯状反照率的变化值;另外,植被区四季反照率差异较大,夏季(8月)最小,冬(2月)、春季(4月)最大,与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反照率的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地表类型随气候变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EOS-MODIS卫星 反演 西北干旱绿洲 非均匀地表
下载PDF
CCD太阳敏感器大角度入射光能衰减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春明 贾锦忠 王立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09年第2期42-45,共4页
太阳敏感器的测量精度主要受地球反照的影响。通过建立大角度入射光能衰减模型,结合地球反照辐照度峰值的计算,从理论上说明了这种影响与太阳入射角的关系。以CCD太阳敏感器为例,当太阳出现在敏感器的视场边缘时,而地球反照处于最坏情况... 太阳敏感器的测量精度主要受地球反照的影响。通过建立大角度入射光能衰减模型,结合地球反照辐照度峰值的计算,从理论上说明了这种影响与太阳入射角的关系。以CCD太阳敏感器为例,当太阳出现在敏感器的视场边缘时,而地球反照处于最坏情况,地球反照和太阳在CCD上产生的辐照度具有可比性。最后提出了改进太阳敏感器的结构参数来减小地球反照对太阳敏感器测量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太阳敏感器 地球反照 辐射强度 能量衰减 透射率
下载PDF
基于反向蒙特卡罗法的飞行器在轨外热流计算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晴 王平阳 +1 位作者 包轶颖 李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0-755,761,共7页
为了计算考虑不同纬度和季节下地球反射率和发射率时的在轨外热流,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地球轨道和飞行姿态条件下的反向蒙特卡罗(RMC)法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卫星表面遮挡与多次反射效应,通过连续坐标变换法确定飞行器在给定轨道参数下任... 为了计算考虑不同纬度和季节下地球反射率和发射率时的在轨外热流,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地球轨道和飞行姿态条件下的反向蒙特卡罗(RMC)法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卫星表面遮挡与多次反射效应,通过连续坐标变换法确定飞行器在给定轨道参数下任意时刻的姿态,并将假设地球辐射特性为常数时的结果与商业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和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地球辐射特性随纬度变化时,飞行器在轨外热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MC法模型在飞行器姿态控制以及代码计算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地球反射率和发射率随纬度的变化对地球红外辐射和地球反射辐射的影响均较大,在所选取的轨道参数和抽查时刻,与反射率和发射率不变的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1.31%和80.05%,且均出现于星下点南纬57°;卫星表面遮挡和多次反射效应明显,天线导致其所在平面的地球反射辐射热流密度从19.2 W/m^2变化到39.5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外热流 反向蒙特卡罗法 太阳辐射 地球红外辐射 地球反射辐射
下载PDF
空间目标温度与红外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享 李劲东 +1 位作者 孙鹤枝 杨乐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36-1441,共6页
为了计算空间目标的温度和红外辐射特性,需要掌握空间轨道外热流在目标表面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空间目标在轨道上的内外能量交换关系,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某锥形空间目标进行了温度与红外仿真,定量分析了多种参数对计算结果的... 为了计算空间目标的温度和红外辐射特性,需要掌握空间轨道外热流在目标表面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空间目标在轨道上的内外能量交换关系,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某锥形空间目标进行了温度与红外仿真,定量分析了多种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阳光和轨道面的夹角β角对目标表面温度和红外变化规律影响显著,并且在β较大时,计算结果对于β的变化更敏感;考虑地球反照率随纬度变化后的温度和8~14μm的红外辐射强度分别降低了1.73℃、0.27 W/sr,在精确计算空间目标特性时不能忽略反照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轨道外热流 β角 地球反照率
下载PDF
我国地基雷达观测月球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靖 杨嵩 +5 位作者 周峰 丁宗华 刘磊 曹建峰 韩松涛 平劲松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1期29-40,共12页
地基雷达观测可以提供太阳系天体目标的地形地貌、物理特征、轨道动力等信息。聚焦利用地基雷达天文技术开展月球观测的原理方法和科学意义,介绍了基于我国现有深空雷达上行装置、射电望远镜条件以及非相干散射雷达等系统,初步开展的特... 地基雷达观测可以提供太阳系天体目标的地形地貌、物理特征、轨道动力等信息。聚焦利用地基雷达天文技术开展月球观测的原理方法和科学意义,介绍了基于我国现有深空雷达上行装置、射电望远镜条件以及非相干散射雷达等系统,初步开展的特高频段(Ultra High Frequency,UHF)和X频段的地基雷达观测月球试验。通过月球反射回波的信号处理,获得了延迟、多普勒频移等参数,得到了一致的与近表层物质密度相关的月面雷达反射率,并得到了月球的左右旋圆极化率,反映了与波长同尺度的月球近表层结构。文章积累的数据处理经验将为我国的小行星预警、行星历表等地基雷达观测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雷达 月球 雷达反射率 圆极化率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相机的可见光通道地球反照杂散光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强 《红外》 CAS 2019年第11期1-6,48,共7页
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相机的观测视场受到杂散光的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量化分析。针对该相机的可见光通道,对地球反照杂散光进行了研究。采用等效面源积分法计算了可见光通道观测6.5等星时的信杂比,并将其与实验室及在轨实测数据进... 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相机的观测视场受到杂散光的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量化分析。针对该相机的可见光通道,对地球反照杂散光进行了研究。采用等效面源积分法计算了可见光通道观测6.5等星时的信杂比,并将其与实验室及在轨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平均误差小于15%)。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的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光 在轨测试 点源透过率 地球反照 信杂比
下载PDF
光电二极管的地球反照光校正及卫星姿态估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理想 樊巧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7-833,共7页
光电二极管作为体积小、成本低的太阳敏感器,可以结合地球敏感器进行卫星三轴姿态估计,但是地球反照光对其具有严重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应用,然而地球反照光数学模型应用复杂。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光电二极管量测模型,将地... 光电二极管作为体积小、成本低的太阳敏感器,可以结合地球敏感器进行卫星三轴姿态估计,但是地球反照光对其具有严重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应用,然而地球反照光数学模型应用复杂。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光电二极管量测模型,将地球反照光设成动态偏置项补偿在光电二极管模型中,并将误差建模为混合高斯噪声。然后应用滑窗估计和随机权重策略动态估计和更新模型中的参数。同时,采用多比例因子分别估计各光电二极管的地球反照光影响,并引入Huber影响函数处理异常值,从而提高了算法鲁棒性和参数估计精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地球反照光校正的光电二极管量测模型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可实现卫星的高精度姿态估计,三轴姿态精度能达到0. 2°~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二极管 地球反照光 混合高斯噪声 多比例因子 Huber影响函数
下载PDF
近地卫星陨落期地球反照系数估计
15
作者 李强 张烨 +2 位作者 田凯 祝俊淞 段崇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6-806,共11页
为了研究地球反照的可见光对太阳电池阵电流在卫星陨落期间的影响程度,进行阵电流的地球反照系数估计。以运行在300km高度、降交点地方时约10:30AM的某太阳同步轨道近地卫星陨落为例,在讨论卫星轨道半长轴、倾角、光照角、降交点地方时... 为了研究地球反照的可见光对太阳电池阵电流在卫星陨落期间的影响程度,进行阵电流的地球反照系数估计。以运行在300km高度、降交点地方时约10:30AM的某太阳同步轨道近地卫星陨落为例,在讨论卫星轨道半长轴、倾角、光照角、降交点地方时等参数漂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卫星太阳电池阵电流和温度的变化,并对电流进行正弦曲线拟合,进而建立地球反照系数的估计模型,最后用卫星陨落期间的遥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卫星自300km轨道高度向100km轨道高度陨落期间,地球反照系数先由0.21逐渐变大,最大值接近0.40,后又逐渐变小至0.20附近;对估计值的二次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在轨道高度210~270km这一区间,地球反照对于太阳电池阵的作用最强,对应的地球反照系数极大值约为0.28,作用最强的中心区域可能在250km轨道高度附近。估计结果可应用于在轨航天器长期管理的遥测诊断、能源估计与预测、器件健康状态评估以及可见光载荷应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卫星 地球反照 最小二乘估计 太阳电池阵电流 卫星遥测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陆表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郝斌飞 杨洪 +8 位作者 马明国 郝大磊 刘一韬 韩旭军 李世卫 赖佩玉 黄静 葛中曦 王淑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3-1355,共13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对全球有着重要影响,其已对植被覆盖、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反照率以及其它陆表参数产生显著影响。三峡工程自建设以来,库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逐渐受到外界关...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对全球有着重要影响,其已对植被覆盖、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反照率以及其它陆表参数产生显著影响。三峡工程自建设以来,库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逐渐受到外界关注。利用欧空局300 m的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分析三峡库区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依托先进的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LST和反照率数据,并分析三者的时空变化趋势;此外,探究季节性归一化植被指数(Seasonally Integrat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SINDVI)与LST和反照率的关系;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SINDVI、LST和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草地、灌木地分别减少2.4%,0.05%和0.62%;林地、水域和人造地表分别增加1.98%,0.04%和1.06%。研究期间SINDVI增加2.89,LST下降0.224℃,反照率减少0.002。总体来看,三峡库区SINDVI的空间分布格局与LST和反照率的相反,且库区大部分区域SINDVI与LST和反照率呈负相关。另外,不同土地类型对SINDVI、LST和反照率影响不同。该文系统地研究了LUCC与上述关键陆表参数的定量关系,可为更好地管理该地区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三峡库区 植被覆盖 地表温度 反照率 土地利用变化
原文传递
GRACE卫星太阳光照与地球反照辐射压力模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润静 彭碧波 +1 位作者 高凡 范城城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0,243,共5页
应用GRACE产品说明书中的宏模参数,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加速度计在径向与法向的非保守力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通过改变卫星侧面的镜面反射以及漫反射系数,观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吻合度变化情况,... 应用GRACE产品说明书中的宏模参数,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加速度计在径向与法向的非保守力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通过改变卫星侧面的镜面反射以及漫反射系数,观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吻合度变化情况,发现宏模给出的反射系数可能较真实情况偏大。直接使用宏模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动力学定轨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光照辐射压力模型满足动力学定轨的精度需要,且较传统Knocke地球反照辐射模型在效果上有了较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压力 地球反照辐射压力 模型验证 模型敏感度分析 动力学定轨
原文传递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地表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迎双 李恒凯 徐丰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0,共12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由于特殊的开采方式及红壤背景,导致矿区大面积土地退化及荒漠化,准确快速提取荒漠化信息是矿区环境治理的前提。以定南县岭北矿区为研究样区,以Landsat-8的影像作为数据源,分别用Albedo-NDVI特征空间理论、线性光谱像元... 离子吸附型稀土由于特殊的开采方式及红壤背景,导致矿区大面积土地退化及荒漠化,准确快速提取荒漠化信息是矿区环境治理的前提。以定南县岭北矿区为研究样区,以Landsat-8的影像作为数据源,分别用Albedo-NDVI特征空间理论、线性光谱像元解析(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LSMM)两种方法对稀土矿区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并随机取样,利用同年同月的Google高分影像,对研究区荒漠化信息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两种方法反演得到的荒漠化土地分级结果与各地物类型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是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基于Albedo-NDVI特征空间理论提取的矿区土地荒漠化信息更能明显地反映离子型稀土矿区的荒漠化状况,使不同荒漠化类型土地得到有效区分,在定量评价中分级总体精度为87%,Kappa系数为83.42%,整体而言,Albedo-NDVI特征空间理论方法对于离子型稀土矿区荒漠化信息提取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区 土地荒漠化 albedo-NDVI特征空间 线性光谱像元解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