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vision of Geography Sciences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approval projects on fiel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2)
1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Division of Geography sciences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approval projects on fiel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下载PDF
Division of Geography Sciences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he approval projects on fiel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1)
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Division of Geography sciences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he approval projects on fiel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下载PDF
Is the Near-Earth Current Sheet Prior to Reconnection Unstable to Tearing Mode?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新华 曹晋滨 +1 位作者 周国成 符慧山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30-333,共4页
The tearing mode instabilit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triggering process of reconnection. The triggering collisionless tearing mode instability has been theoretically and numerically analyzed by many researchers. Howev... The tearing mode instabilit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triggering process of reconnection. The triggering collisionless tearing mode instability has been theoretically and numerically analyzed by many researcher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the observational wave number, it is still unknown whether the tearing mode instability can be excited in an actual plasma sheet prior to reconnection onset. Using the data from four Cluster satellites prior to a magnetospheric reconnection event on 13 September 2002, we utilized the wave telescope technique to obtain the wave number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peak of power spectral density. The wavelength is about 18RE and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theoretic and numerical results. After substituting the wave vector and other necessary parameters of the observed current sheet into the triggering condition of tearing mode instability, we find that the near-Earth current sheet prior to reconnection is unstable to tearing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physics environmental and earth science
下载PDF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被引量:1
4
作者 Yihe Lv Da Lv +1 位作者 Guangyao Gao Bojie Fu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2021年第4期298-303,共6页
In the Anthropocene,health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is a challenge because health issues are complex and span from humans to ecosystems and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dynamic interac-ti... In the Anthropocene,health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is a challenge because health issues are complex and span from humans to ecosystems and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dynamic interac-tions across scales.We find that the health issues have been mainly addressed by disciplinary endeavors which unfortunately will not result in panoramic theories or effective solutions.We recommend focusing on the intri-cate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ecosystems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developing common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s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safeguarding planetary health,with human health as the key indicator and endpoint.To facilitate this paradigm shift,a holistic framework is formulated that incorporates disturbances from inner Earth and our solar system,and accommodates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ecosystem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a nested hierarchy.An integrative and transdisciplinary health science is advocated along with holistic thinking to resolve our current health challenges and to achieve the health-rel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 science Surface earth system Human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下载PDF
U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其在环境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茜 朱光有 +4 位作者 李婷婷 陈志勇 艾依飞 张岩 田连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71,共25页
近年来,研究铀(U)及其同位素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在地球环境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我国U同位素发展和应用,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来U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U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U循环与地表U同位素组成、U同位素... 近年来,研究铀(U)及其同位素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在地球环境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我国U同位素发展和应用,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来U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U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U循环与地表U同位素组成、U同位素分馏机理以及U同位素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与技术壁垒。综述表明: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自然和人为活动中,U同位素存在显著分馏现象。U同位素已初步成功应用于示踪现代陆地表生环境系统中U的分布、迁移和扩散行为,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过程等地球环境科学领域。但总体而言,国内外U同位素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局限于定性分析,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特殊价态的U同位素仍无法测量,这制约了进一步对氧化还原过程中U同位素分馏机理的认识;地下水U污染处理手段缺失,表生沉积物的U同位素测试数据缺乏系统性和区域性,大气定量源计算解析模型还未完全建立;碳酸盐岩成岩过程中的U同位分馏机理尚不清楚,其分馏校正因子难以确定;黑色页岩包含海水和沉积物混杂的化学信号,难以准确扣除局部无效分馏信号;对非重大地质事件时期的关注较少导致无法恢复地球完整的氧化还原历史;U同位素高温地球化学分馏机理与应用基本处于空白等。未来,进一步改善U同位素测试技术,提高仪器检测分析精度,进行更系统的U同位素测试,建立各类型U同位素数据库,深化U同位素分馏机理认识,筑牢U同位素应用基石,尝试U同位素在更多领域的探索,以及将U同位素与其他氧化还原系统相关的示踪剂联合使用以提高示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U同位素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对进一步推动我国U同位素在环境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同位素 U循环 分馏机理 环境科学 地球科学 U示踪
下载PDF
ULF Waves Associated with Solar Wind Deceleration in the Earth's Foreshock 被引量:2
6
作者 符慧山 曹晋滨 +3 位作者 杨彪 Lucek E Reme H Dandouras 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258-261,共4页
Characteristics of ULF waves associated with the solar wind deceleration in the Earth's foreshock on 6-7 April 2003 is studied using the wave telescope technique. In the satellite frame, the ULF waves are the left-ha... Characteristics of ULF waves associated with the solar wind deceleration in the Earth's foreshock on 6-7 April 2003 is studied using the wave telescope technique. In the satellite frame, the ULF waves are the left-handed polarized and quasi anti-parallel propagating mode, with a power peak at about 18.63mHz. The wave vector in the GSE coordinates is estimated to be k = (-4.29, 2.28, 1.21)×10^-4 km^-1, In the solar wind frame, the frequency of waves becomes - 9.39 mHz after the Doppler shift correction. The propagation direction of the waves is thus reversed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waves becomes right-handed. The above-mention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F waves in the solar wind frame indicate that the ULF waves associated with the solar wind deceleration are the Alfven-whistler waves, which have been frequently reported in both the observation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physics environmental and earth science Astrophysics and astroparticles
下载PDF
Information Feedback Strategies in a Signal Controlled Network with Overlapped Routes 被引量:2
7
作者 田丽君 黄海军 刘天亮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388-391,共4页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information feedback strategies on the dynamics of traffic, travelers' route choice and the resultant system performance in a signal controlled network with overlapped rou...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information feedback strategies on the dynamics of traffic, travelers' route choice and the resultant system performance in a signal controlled network with overlapped routes. Simulation results given by the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show that the system purpose-based mean velocity feedback strategy and the congestion coefficient feedback strategy have mor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network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ravelers' travel times. The travel time feedback strategy and the individual purposed-based mean velocity feedback strategy behave slightly better to ensure user equ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environmental and earth science Statistical physics and nonlinear systems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Mode Coupling around a Conical Seamount and the Use of Random Discretization
8
作者 骆文于 SCHMIDT Henrik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Three-dimensional mode coupling around a conical seamount in an ocean waveguide i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strong mode coupling occurs at the edge of a conical seamount for the incident normal modes with significant... Three-dimensional mode coupling around a conical seamount in an ocean waveguide i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strong mode coupling occurs at the edge of a conical seamount for the incident normal modes with significant amplitudes below the top of the seamount. Therefore, mode coupling is critica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coustic field around a seamount. In addition, we suggest the use of random discretization for representing smoothly varying bathymetry. For the use of uniform discretization, when the horizontal step size is greater than half of the wavelength, artificial diffraction lobes appear due to coherent backscatter. However, by using the random discretization scheme instead, such artificial diffraction lobes are diffused, resulting in a faster convergenc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and earth science
下载PDF
Robustness of Cooperation on Highly Clustered Scale-Free Networks
9
作者 丛睿 仇原鹰 +1 位作者 陈小杰 王龙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We study the effect of mutation on the evolutionary prisoner's dilemma in highly clustered scale-free networks. It is found that cooperation is more sensitive and vulnerable to strategy mutation in more highly cluste... We study the effect of mutation on the evolutionary prisoner's dilemma in highly clustered scale-free networks. It is found that cooperation is more sensitive and vulnerable to strategy mutation in more highly clustered networks. For small mutation rates, high clustering coefficient promotes cooperation. For medium mutation rates, high clustering coefficient inhibits the emergence of cooperation. For large mutation rates, cooperation is insensitive to clustering property. We provide explanations for the effects of clustering on cooperation with varied mutation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physics environmental and earth science
下载PDF
川西锂矿带资源环境特征与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力 谭洪旗 周雄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8,173,共13页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川西锂矿带是我国硬岩型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然而,区内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区域资源深度开发的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锂矿带内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特征...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川西锂矿带是我国硬岩型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然而,区内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区域资源深度开发的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锂矿带内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特征以及主要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构建了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并获取了19项基础评价指标数据信息,开展全域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川西锂矿带地质环境相对安全稳定,带内现有矿业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并不显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范围有限;中等及以上承载力国土面积比例达到79.16%,锂矿资源集中区内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较高,整体生态地质环境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川西锂矿带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 锂矿资源 环境地质
下载PDF
流体地质作用与资源环境效应--基于第八届流体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及环境灾害学术研讨会的综述
11
作者 党鹏飞 王文博 +1 位作者 李亚东 崔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337,共16页
基于第八届流体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及环境灾害学术研讨会的主要交流成果,从侧面综述了近几年地质流体的形成演化与矿产资源的富集分布及环境灾害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深部地质作用与矿产资源,地质流体研究的物理化学技术,流体地球化... 基于第八届流体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及环境灾害学术研讨会的主要交流成果,从侧面综述了近几年地质流体的形成演化与矿产资源的富集分布及环境灾害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深部地质作用与矿产资源,地质流体研究的物理化学技术,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地震活动,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和发展现状,地质资源的成藏特征、主控因素以及富集规律,流体地球科学与地理自然环境等6个方面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主要交流成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①油气和矿产资源的生成和演化机制、富集和运移机制以及勘探和开发技术的发展依然是目前流体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且研究内容也更加注重资源产生和演化的历史与机制;②利用多样化且更精确的新技术对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埋藏更深及勘探和开采难度更大的新领域进行拓展研究是当前的主要趋势;③目前中国极端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受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增长趋势,破坏性地震正处于频发时期,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表现出增长趋势,因此,提升中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 主控因素 成藏特征 矿产资源 环境灾害 地震预测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研究前沿 被引量:40
12
作者 蔡运龙 李双成 方修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3-1374,共12页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是在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和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自然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需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生物...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是在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和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自然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需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生物多样性计划以及地球系统科学联盟中的许多领域包含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科技支撑计划等也提出了一系列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若干自然地理学的新方法和技术已被应用于数据采集、模型模拟、实验室分析、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环境变化研究、全球自然地理学研究。本文概括了所有这些前沿领域和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全球环境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下载PDF
关于中国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燕华 葛全胜 张雪芹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89-895,共7页
人类如何合理地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全球环境变化(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GEC)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 tionalHumanDimensionsProgrammeonGlobalE... 人类如何合理地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全球环境变化(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GEC)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 tionalHumanDimensionsProgrammeon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IHDP)侧重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HumanDimension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HDGEC)研究方面。在对国际HDGEC研究发展大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HDGEC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HDGEC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我国HDGEC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展望未来,我国HDGEC研究应立足国情,着眼全球,把握趋势与时机,在重大研究问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发展、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境变化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 地球系统科学联盟
下载PDF
全球变化及其相关科学概念的发展与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曲建升 葛全胜 张雪芹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77-1284,共8页
在回顾全球变化科学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在概念和内涵上存在混淆的情况,就全球变化等概念的内涵、产生的过程及其联系进行了综述、分析和比较。提出全球变化是指对人类... 在回顾全球变化科学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在概念和内涵上存在混淆的情况,就全球变化等概念的内涵、产生的过程及其联系进行了综述、分析和比较。提出全球变化是指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直接或潜在影响、由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范畴包含在全球变化之中,但又各有其关注领域和交叉部分;而地球系统科学是解决全球变化问题的科学理念、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 定义 概念
下载PDF
基于地球环境科学的自然指数期刊科学计量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文兰 王野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1-177,共7页
针对自然指数在我国相关研究缺乏,且均以自然指数既有指标为主体展开的问题,本文选择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的自然指数期刊为主体展开科学计量分析。基于共被引和共现网络理论,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对研究主体近十年间高被引论文进行热... 针对自然指数在我国相关研究缺乏,且均以自然指数既有指标为主体展开的问题,本文选择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的自然指数期刊为主体展开科学计量分析。基于共被引和共现网络理论,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对研究主体近十年间高被引论文进行热点和前沿计量分析。研究揭示了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及前沿以及该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研究基于Sigma值视角下的前沿计量分析方法相对传统分析更显全面,对CiteSpace计量工具的使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同时总结了自然指数在评估科研时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指数 科学计量 地球环境科学 CITESPACE SIGMA
下载PDF
铜污染棕壤中6种钝化材料对小油菜吸收铜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志红 周莉 +3 位作者 沈跃 黄一帆 廉菲 宋正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9-24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6种钝化材料(赤泥、硼泥、钙镁磷肥(GM)、磷矿粉(PK)、羟基磷灰石(HA)、磷酸二铵(AH))对不同铜污染水平的棕壤中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 var Conmunis)吸收铜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钝化材料均可明显降低铜污染...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6种钝化材料(赤泥、硼泥、钙镁磷肥(GM)、磷矿粉(PK)、羟基磷灰石(HA)、磷酸二铵(AH))对不同铜污染水平的棕壤中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 var Conmunis)吸收铜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钝化材料均可明显降低铜污染棕壤中EDTA提取态铜的质量比。其中,铜污染水平为50 mg/kg时,施用200 mg P/kg土的钙镁磷肥的降低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处理降低了35.01%;铜污染水平为100 mg/kg时,施用2%赤泥、400 mg P/kg土的磷矿粉处理的降低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处理降低了43.59%和38.62%。铜污染水平为50 mg/kg时,施用2%赤泥处理小油菜的生物量增加了131%;铜污染水平为100 mg/kg时,施用2%、1%赤泥和400 mg P/kg土的钙镁磷肥处理小油菜生物量增加最明显,分别增加了191%、166%和125%。铜污染水平为50 mg/kg时,施用2%赤泥、200 mg P/kg土的磷酸二铵、200 mg P/kg土的钙镁磷肥处理降低小油菜铜质量比的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小油菜的铜质量比分别降低了47.85%、31.22%和27.51%;铜污染水平为100 mg/kg时,施用2%赤泥、400 mg P/kg土的钙镁磷肥和硼泥-赤泥联合施用处理降低小油菜铜质量比的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57.34%、51.57%和5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钝化材料 有效性 小油菜 棕壤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泮勤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74-979,共6页
简要回顾了地球系统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人类迎接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集成研究方法、到逐步成长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连... 简要回顾了地球系统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人类迎接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集成研究方法、到逐步成长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连接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和对地观测技术以及其它相关科学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由于它所针对的特定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切身利益,因此,它也是一门有极强生命力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科学 环境问题 观测技术
下载PDF
地球系统工程与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原则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伟 GRAMBOW Martin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 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其在解决全球性环境危机中的作用;阐述了提高共识、言行一致、保护全球公共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等地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区域性与地球系统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提出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4条基本原则:系统性调控、区际公平、多方合作、综合手段和共同约束.指出应注重应用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应深入探讨地球系统及区域环境与生态压力在中国现阶段的特征,统筹全局与长远调控区域环境问题;应开展长期连续观测和信息共享,创新调控全球与区域环境与生态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工程 区域环境问题 调控原则 整体性和系统性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地球科学学科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波 陈彪 储祖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对QS、Us News和ESI地球科学领域排行榜评价指标和结果的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在地球科学学科领域进步明显,但与地球科学学科领域世界顶尖的高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地球科学学科的核... 通过对QS、Us News和ESI地球科学领域排行榜评价指标和结果的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在地球科学学科领域进步明显,但与地球科学学科领域世界顶尖的高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地球科学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指出必须促进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研究,并从规划管理、队伍建设、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环境科学 中国大陆地区高校 学科水平 国际比较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合作伙伴及对我国在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泮勤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简要介绍了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中心的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合作伙伴这一科学联合体产生的时代背景,它在推动高层次科学合作、学科交叉和集成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正在组织实施的联合研究计划,这对于地球科学、宏观生物学以及其它相关... 简要介绍了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中心的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合作伙伴这一科学联合体产生的时代背景,它在推动高层次科学合作、学科交叉和集成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正在组织实施的联合研究计划,这对于地球科学、宏观生物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后,就如何在我国开展该领域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合作伙伴 科学合作 学科交叉 学科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