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lection on the Route of R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Comments on the Concept of “New Earthbound China” Proposed by Xu Jieshun and He Xuefeng
1
作者 Zhu Bingxiang Wu Hao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1期130-145,共16页
During the exploration of r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route of rural urbanization proposed by Chinese scholars mirrors the general path of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new... During the exploration of r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route of rural urbanization proposed by Chinese scholars mirrors the general path of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new earthbound China," put forward by Xu Jieshun and He Xuefeng, and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probes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village" by examin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s so that another possible route may be created to achieve r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arthbound china the nature of village crisis awareness in the heyday Chinese path
下载PDF
魁阁精神传承与乡村文化资源再造——以《云南三村》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陶自祥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费孝通等学者所著的《云南三村》是社会学中国化在云南实践的首创成果,也是其“志在富民”学术实践的体现。弘扬《云南三村》学术精神,使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核资源,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时代课题。继承与发扬《云南三村》学术精... 费孝通等学者所著的《云南三村》是社会学中国化在云南实践的首创成果,也是其“志在富民”学术实践的体现。弘扬《云南三村》学术精神,使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核资源,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时代课题。继承与发扬《云南三村》学术精神,不仅能够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更能够培养出一批知方法、重实践、为人民的学者干部,真正实现“迈向人民的社会学”的学科目标及费孝通“志在富民”的夙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塑魂 乡村振兴 《云南三村》 学术精神 魁阁精神
下载PDF
费孝通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认识与文化自觉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旭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60,共7页
费孝通一生是跟中国农民社会的研究密不可分的,他在其后期的学术生涯中主张"迈向人民的人类学",以此来解决人类学作为一种职业的应用性问题,并由此将一个农民社会的问题升华成为一个文化的问题。在费孝通看来,只有一种文化是... 费孝通一生是跟中国农民社会的研究密不可分的,他在其后期的学术生涯中主张"迈向人民的人类学",以此来解决人类学作为一种职业的应用性问题,并由此将一个农民社会的问题升华成为一个文化的问题。在费孝通看来,只有一种文化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此种文化才是有益于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的,由此人成为了文化的中心,而不是抽象的文化在主宰着人。对于世界的文化也是如此。因此,文化自觉不是文化对立而是文化之间的融通与相互的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中国 文化自觉 灵感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三部曲--从乡土中国到理想中国小康生活的文化路径追溯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旭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71,共14页
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以及当下正在开展的自觉意识下的乡村振兴,构成了乡村振兴三部曲,这些都属于是从乡土中国一直到理想中国小康生活的文化路径追溯的证明。未来的乡村振兴在理想中国追求的同时,必然将会实现有更多... 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以及当下正在开展的自觉意识下的乡村振兴,构成了乡村振兴三部曲,这些都属于是从乡土中国一直到理想中国小康生活的文化路径追溯的证明。未来的乡村振兴在理想中国追求的同时,必然将会实现有更多共同性的彼此可以感知到并认识到的获得感,还有在社会之中生存的更多成就感,而中国人的"家"观念依旧是这种成就感指向所在。面对一个飞速发展和转型的世界,在理想中国构建的维度和实践中,还需要社会结构本身容纳结构改变的能力和空间。所有这些,都将会是一部中国乡村振兴变奏交响的核心和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中国 乡土重建 理想中国 小康社会
下载PDF
“走出乡土”的“后乡土中国”——评陈心想著作《走出乡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柏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9-245,共7页
世纪之交前后,中国乡村发生了一场巨变,《走出乡土》就是返乡的海外游子陈心想表达对此感受的著作。它以《乡土中国》为参照,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的二元对立和参照维度。这种描述"后乡土中国"的方式,对作者和读者都是捷径。然而... 世纪之交前后,中国乡村发生了一场巨变,《走出乡土》就是返乡的海外游子陈心想表达对此感受的著作。它以《乡土中国》为参照,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的二元对立和参照维度。这种描述"后乡土中国"的方式,对作者和读者都是捷径。然而,《乡土中国》更多是儒家秩序建构的经验化表达,沿其体系可以多大程度上刻画"后乡土中国"多层次、多面向的变迁现实,是存在疑问的。全面理解社会变迁,注定需要更多的视角,区域差异、农民价值、政策执行等都不可或缺。讨论"走出乡土"的"后乡土中国",需要走出《乡土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走出乡土 后乡土中国 巨变
下载PDF
后乡土中国的家族力量及其影响的文化取向 被引量:3
6
作者 陆益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4-73,共10页
地域联系以及血缘和亲属关系构成乡村社会关系与结构的典型特征。在乡土中国,作为血亲和地方政治团体的宗族与家族广泛存在于乡村社会,具有团结、信仰和自治等多种功能,但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在20世纪40年代后的乡村改造... 地域联系以及血缘和亲属关系构成乡村社会关系与结构的典型特征。在乡土中国,作为血亲和地方政治团体的宗族与家族广泛存在于乡村社会,具有团结、信仰和自治等多种功能,但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在20世纪40年代后的乡村改造过程中,乡村宗族与家族力量逐渐消退,不仅走向去政治化,而且作为民间信仰文化也受禁止。改革开放后,乡村再现家族力量的现象。家族力量的再现并不意味着家族制度的复原,更不是复兴,而是部分传统元素的再利用和再建构。后乡土中国的家族力量已经有了现代转向,逐渐朝着社会性与文化性方向转变,家族力量虽仍影响乡村政治与治理,但其影响机制则是文化取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中国 宗族 家族 文化取向
下载PDF
论后乡土中国的法治启蒙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立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现代性的法律制度打破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秩序,但由于缺乏法理念的精神支撑,现代法治秩序并未能有效形成,中国社会明显具有后乡土社会的特质。法治视域的后乡土中国不同于乡村中国,它强调的是传统社会对现代国家的认同。今天依赖现代... 现代性的法律制度打破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秩序,但由于缺乏法理念的精神支撑,现代法治秩序并未能有效形成,中国社会明显具有后乡土社会的特质。法治视域的后乡土中国不同于乡村中国,它强调的是传统社会对现代国家的认同。今天依赖现代国家的权威推进的法治现代化仍在继续,通过法治启蒙消除传统观念形成的障碍显然十分必要。后乡土中国的法治启蒙,不是观念上的普法教育抑或法治宣传,而是要通过对多元利益的调整来充分的保护权利,通过宪政制度的建设来有效的限制政府权力,以强大的利益召唤力来唤起全社会对法治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土中国 法治 法治启蒙
下载PDF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的深度解读——以费孝通《乡土中国》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沈月明 李跃庭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4-22,共9页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主要体现为"读什么和怎么读"两个维度。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单元推荐的书籍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主要体现为"读什么和怎么读"两个维度。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单元推荐的书籍是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从梳理概念、研究方法、总结文献三方面对这本书进行探究,进而深度解读这一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费孝通 《乡土中国》
下载PDF
水运码头:双重“生与熟”共构的二元“居与游”世界——岷江下游古镇黄龙溪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辉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1-76,共16页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水与土""生与熟""居与游""农与商"均具且多元的复合整体。社会人类学中国研究以往陷于深沉的乡土的"土""熟""居"的偏见情结之中,轻视或忽...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水与土""生与熟""居与游""农与商"均具且多元的复合整体。社会人类学中国研究以往陷于深沉的乡土的"土""熟""居"的偏见情结之中,轻视或忽视了对其"水""生""游"的省思。对于中国社会的研究,需要一种以水解社会历史、以水悟文明的眼光和思维。"水运码头"视角或类型意在呈现中国内陆沿江临河的水运码头社会空间"生与熟""居与游"的社会生活图景。岷江下游千年水运码头黄龙溪是水运码头兼地方集镇式的空间聚落,是一个类似于"百家姓"式的"复合宗族"村落社区,是以经水道由远地而来的商帮和船帮等"陌生人"与当地"熟人"内与外之间互动的"居与游"为主、以本地"熟人"迫于生计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的"居与游"为辅交织型构的社会场域,即"双重生与熟结构"的"二元居与游"世界。码头社会空间里的陌生人在淡化了血缘关系之后,共同创造了一种超越以往狭隘认同的具有浓厚商业观念意识的"码头文化"。清至民国社会的江湖袍哥组织作为码头上的"码头",是黄龙溪这个特殊社会空间场域里"权力的文化网络"最核心的体现。相对于家族"贮存地",码头集镇的社会空间舞台正是传统中国社会人们进退于农与商、居与游之间实现"生与熟"身份转换的"过渡地带"。作为传统中国社会"作为中心的边缘"地带,水运码头展现了传统中国"热社会"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运码头 居与游 生与熟 黄龙溪 乡土中国 人类学
下载PDF
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刍议
10
作者 张颖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全世界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民市民化"问题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农民市民化"的本质首先是由农转工,维持生计的生存策略。对传统中国"国野之别"与"... 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全世界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民市民化"问题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农民市民化"的本质首先是由农转工,维持生计的生存策略。对传统中国"国野之别"与"城乡一体"共在、"农本工末"与"农工并举"同构的历史还原,是试图将"农民市民化"的关注点从地域转移、身份转变,聚焦到生业转化上,以此提供一种研究视角,超脱西方城市化经验主线,形成一些更适用于本土实际的方法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乡土中国 “农民市民化”
下载PDF
赛珍珠对中国乡土习俗中“礼物精神”的发现与认知
11
作者 张莹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中,中国乡土社会的礼物交换与人情往来一直是饱受诟病的"他者"风俗。然而,在赛珍珠的作品中,这种礼物的互惠交换广泛存在于乡土社会中,并且对社会的规范、维持和有序运转产生了巨大的价值。本文以赛珍珠的... 在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中,中国乡土社会的礼物交换与人情往来一直是饱受诟病的"他者"风俗。然而,在赛珍珠的作品中,这种礼物的互惠交换广泛存在于乡土社会中,并且对社会的规范、维持和有序运转产生了巨大的价值。本文以赛珍珠的两部重要作品《大地三部曲》与《母亲》为例,着重分析赛珍珠对基于人情伦理道德与情感联系的礼物交换的发现与深刻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乡土中国 礼物交换
下载PDF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上半程与下半程 被引量:40
12
作者 焦长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9,共18页
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长期“候鸟式”地在城乡之间徘徊,他们只是在就业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和农业,却未能真正在城市中落地扎根,因此中国城... 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长期“候鸟式”地在城乡之间徘徊,他们只是在就业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和农业,却未能真正在城市中落地扎根,因此中国城镇化仍然只基本走完了上半程。未来的很长时期,中国将经历城镇化的下半程:大规模农民工将逐步回归家乡,在家乡的城乡社会空间体系中重新扎根下来,这将重构一个以县域为中心的新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中国城镇化的上半程是挣脱乡土的过程,下半程的主题则是回归乡土,这一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城乡中国 上半程 下半程
下载PDF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以《乡土中国》和《祝福》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珊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75-81,103,共8页
在中小学普遍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大背景下,在高中阶段利用社科类文本进行文学类文本主题探究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试探。本文以《乡土中国》与《祝福》为例,从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和教材三个维度探讨教学目标,从多元化评价、“考查性”评... 在中小学普遍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大背景下,在高中阶段利用社科类文本进行文学类文本主题探究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试探。本文以《乡土中国》与《祝福》为例,从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和教材三个维度探讨教学目标,从多元化评价、“考查性”评价、“运用性”评价三个角度探讨教学评价,探索整本书阅读尤其是社会学类文本对高中篇章小说教学的积极作用。最终探索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自读—共读—探究”模式的小说主题探究课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评价 乡土中国 祝福
下载PDF
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从概念到理解——以《乡土中国》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宦振宇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174-179,共6页
学术著作中运用的诸多概念,在保持其学术性、专业性的同时,也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突破口。概念的梳理、整合可以提供概念性视角。结合概念性视角,以《乡土中国》为例,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从概念走向理解可以采取以下实施路径... 学术著作中运用的诸多概念,在保持其学术性、专业性的同时,也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突破口。概念的梳理、整合可以提供概念性视角。结合概念性视角,以《乡土中国》为例,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从概念走向理解可以采取以下实施路径:以单元为整体的“逆向化”设计,以概念为本的梳理和整合,以任务为驱动的阅读活动,以理解为目标的结构化迁移,从而让阅读真实地发生,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著作 整本书阅读 概念 理解 《乡土中国》
下载PDF
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新文學中超越現代認知機制的“鄉土中國”講述
15
作者 徐志偉 《人文中国学报》 2020年第2期-,共30页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學敘事中,儘管"去鄉土中國化"是主潮,但與之伴隨的還有一股"再鄉土中國化"的潛流。正是這股潛流的存在使中國新文學成爲一個極具"張力"的系統,極大地豐富了我們今天對於中...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學敘事中,儘管"去鄉土中國化"是主潮,但與之伴隨的還有一股"再鄉土中國化"的潛流。正是這股潛流的存在使中國新文學成爲一個極具"張力"的系統,極大地豐富了我們今天對於中國現代性的理解。本文採用跨學科研究方法,動態而具體地揭示了中國特色的"現代性"是如何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作家關於"鄉土中國"的別樣表述中呈現的。本文認爲,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作家關於"鄉土中國"的別樣表述,拆解了西方現代認知"裝置",重新勘定了"鄉土中國"的獨特價值,不僅構成了中國現代性的一個奇異的景觀,也爲世界貢獻了一種特別的現代性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紀 新文學 認知機制 鄉土中國 現代性 中國道路
下载PDF
从《带灯》看贾平凹对当代乡土中国的解读
16
作者 郝毅 《科教导刊》 2016年第5期135-136,共2页
乡土中国不仅是一个地域范畴,更是一个文化范畴。对乡土中国进行充分表现的乡土小说以其根植中国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成为历来作家关注的对象。贾平凹的小说《带灯》就是以当代基层发展为背景,以一位女性干部的视角来表达其对当代乡土... 乡土中国不仅是一个地域范畴,更是一个文化范畴。对乡土中国进行充分表现的乡土小说以其根植中国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成为历来作家关注的对象。贾平凹的小说《带灯》就是以当代基层发展为背景,以一位女性干部的视角来表达其对当代乡土中国的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土中国 基层视角 理想断裂
下载PDF
魂之归兮,乡土中国——费孝通的乡土情结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兆荣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05-113,共9页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鉴于当前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再一次率队走访江村,重走费先生一生致力乡土研究中最重要的那一隅土地。我们深信,费先生对江村等村落的调研,以及他所孜孜以求的乡土社会智慧、能动性和创新性,对当下的乡...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鉴于当前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再一次率队走访江村,重走费先生一生致力乡土研究中最重要的那一隅土地。我们深信,费先生对江村等村落的调研,以及他所孜孜以求的乡土社会智慧、能动性和创新性,对当下的乡村振兴具有特别的借鉴价值,对于某些"认知偏差",即所谓中国经济奇迹的策动力源于城市,具有矫正作用。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却何以造成"农贫",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费孝通这位中国"乡土之子"穷其毕生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总结的"乡土之道"分外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江村 乡土中国 家园 城镇化
原文传递
乡土中国的消费文化--费孝通早期著作考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敦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1,共7页
散见于《花篮瑶社会组织》《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等著作中的乡土中国消费文化思想和理论,构成了费孝通本土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却很少受到重视、回顾、反思和评论的组成部分。在梳理这些论著中消费文化思想的脉络和主题的基础... 散见于《花篮瑶社会组织》《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等著作中的乡土中国消费文化思想和理论,构成了费孝通本土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却很少受到重视、回顾、反思和评论的组成部分。在梳理这些论著中消费文化思想的脉络和主题的基础上,认为其中展现出来的借贷与互惠、公共生活消费投入高、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养成的消遣经济生活态度,对纠正时下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急遽和浮躁,具有重要的汲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费孝通 消费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现代化路径省思——兼评徐杰舜、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概念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炳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0,共9页
在对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探索中,学者们提出的"农村城市化"路径其实是西方国家发展的一般性路径。以评论徐杰舜和贺雪峰二教授的"新乡土中国"概念为导引,将反思工业化发展的弊端作为前提,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考察村庄... 在对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探索中,学者们提出的"农村城市化"路径其实是西方国家发展的一般性路径。以评论徐杰舜和贺雪峰二教授的"新乡土中国"概念为导引,将反思工业化发展的弊端作为前提,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考察村庄的本性及其意义,进而探索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中国 村庄本性 盛世危言 中国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转型与费孝通的思想世界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占江 娄雪雯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6,共12页
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实现有机接榫和富有张力的平衡是费孝通终身关切且致力回答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费孝通从城乡关系、中西关系和族群关系三个维度对中国现代性进行探寻和质询,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在费孝通去世后的十余年间,中国... 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实现有机接榫和富有张力的平衡是费孝通终身关切且致力回答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费孝通从城乡关系、中西关系和族群关系三个维度对中国现代性进行探寻和质询,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在费孝通去世后的十余年间,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巨变,其思想遗产亦随时势之变得以继承和激活。本文通过对2005-2017年费孝通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在总结和把握费孝通研究新进展和新趋向的同时亦在新的社会语境下,一定程度地实现对费孝通思想世界的勾勒和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乡土中国 差序格局 文化自觉 思想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