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ust Propagation in the Aqqikkol Lake Area, the East Kunlu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CUI Junwen, CHEN Wen, LI Pengwu, ZHANG Xiaowei and LI Li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8-478,共11页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Mountains is one of the poorly studied regions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rough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sections, we have the following views: (1) There is a very well...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Mountains is one of the poorly studied regions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rough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sections, we have the following views: (1) There is a very well developed fault system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Mountains and thrust propagation, normal slip and decoupling are the chief deformation events in this area. (2) Although the thrusting started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and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strong activity took place in the Miocene-Quaternary when the Kumkol basin was strongly downwarped. (3) The tectonic pattern of coexistence of N-directed thrust propagation and S-directed normal slip in this are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tectonic pattern of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also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Himalayan region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ut their directions between the thrust propagation are opposite and all the strong thrust propagations occurred from the Miocene-Pliocene to Quaternary, a period featuring strong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 and abrupt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is oppositely directed thrust propagation and normal slip reveal such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as symmetric propagations of deep-seated materials towards the north and south beneath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gravitational sliding of superficial materials towards the interior of the plateau.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ault system in the study area may provide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deep processes of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geodynamic model for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mountains thrust propagation normal slip plate collision dynamic model
下载PDF
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典型湖泊水量蒸发损失估算
2
作者 李稚 朱成刚 +5 位作者 汪家友 刘永昌 王川 张雪琪 韩诗茹 方功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3-1276,共14页
湖泊水量蒸发损失估算对于应对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及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计算分析了过去20 a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典型湖泊实际蒸散发(ET)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经验公式估算了湖泊蒸发损失水量,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影... 湖泊水量蒸发损失估算对于应对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及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计算分析了过去20 a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典型湖泊实际蒸散发(ET)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经验公式估算了湖泊蒸发损失水量,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影响湖泊水量蒸发损失变化的潜在因子。研究发现:(1)2001-2020年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的阿牙克库木湖、阿其克库勒湖和鲸鱼湖的年ET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又缓慢增加的波动下降趋势,波峰和波谷均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2年左右,空间上表现为ET整体下降而湖泊边缘呈上升趋势。(2)3个典型湖泊的ET在年内呈倒U形变化,其中阿牙克库木湖的ET在6月达到峰值,其他2个湖泊的ET均在7月达到峰值。(3)2001-2020年3个典型湖泊的蒸发水量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阿牙克库木湖的蒸发水量最高,平均约为10.33×10^(8)m^(3)·a^(-1),阿其克库勒湖的蒸发水量次之(4.54×10^(8)m^(3)·a^(-1)),鲸鱼湖的蒸发水量最低(3.33×10^(8)m^(3)·a^(-1))。(4)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显示,湖泊面积是影响湖泊蒸发水量的重要因素,经向风速、最高气温和降水的增加等因素也是驱动蒸发变化的重要原因,累计贡献率超过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湖泊面积变化 蒸发损失水量 驱动因素 库木库里盆地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木孜塔格峰地区水汽来源分析
3
作者 吴佳康 陈丽花 +3 位作者 车彦军 张明军 曹昀 谷来磊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9,共9页
降水是山地冰川重要的补给,水汽来源与降水的多少密切相关。本文选取昆仑山东部木孜塔格峰现代冰川分布区,基于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型和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对木孜塔格峰地区2005—2022年水汽来源进行后向轨迹分析... 降水是山地冰川重要的补给,水汽来源与降水的多少密切相关。本文选取昆仑山东部木孜塔格峰现代冰川分布区,基于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型和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对木孜塔格峰地区2005—2022年水汽来源进行后向轨迹分析,并探讨其季节变化,揭示木孜塔格峰地区水汽来源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木孜塔格峰地区的水汽源主要随着中纬度西风带向欧亚内陆延伸,在青藏高原西部分为三路,分别从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以及从高空平流层进入我国青藏高原,印度洋水汽向北翻越喜马拉雅山或者西北转向东与西风环流混合进入高原腹地。木孜塔格峰地区主要由陆源水汽控制,分别是从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进入,其水汽占总量的62.52%;海源水汽则为西风带的高空水汽(大西洋水汽)以及印度洋水汽,占总量的37.48%;且海源水汽的占比逐年上升。从多年季节平均角度分析,除了以上的水汽源以外,夏季的局地再循环水汽比重较高,占总量的22.64%。本文研究结果将为理解东昆仑木孜塔格峰地区水循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孜塔格峰 HYSPLIT模型 水汽来源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鲸鱼湖流域冰川、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作者 陈丽花 车彦军 +4 位作者 曹昀 张明军 谷来磊 吴佳康 吕卫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0-1650,共11页
以东昆仑鲸鱼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解译Landsat系列影像获取1990—2023年流域内冰川和湖泊范围,同时利用内陆水域水文时间序列数据库水位数据集和全球冰川物质平衡数据集,分析鲸鱼湖流域冰川面积、储量和物质平衡及鲸鱼湖面积、水位和储... 以东昆仑鲸鱼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解译Landsat系列影像获取1990—2023年流域内冰川和湖泊范围,同时利用内陆水域水文时间序列数据库水位数据集和全球冰川物质平衡数据集,分析鲸鱼湖流域冰川面积、储量和物质平衡及鲸鱼湖面积、水位和储量变化特征。此外,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流域内冰川和湖泊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 1990—2023年,鲸鱼湖呈现显著扩张趋势,从266.00 km^(2)扩张至399.30 km^(2),面积扩张了133.30 km^(2),扩张速率为4.66 km^(2)·a^(-1);2013—2023年湖泊水位上升5.19 m,水位上升速率为0.55 m·a^(-1);湖泊水量增加1.31 km^(3),年增量为0.16 km^(3)。(2) 1990—2023年流域内冰川呈现显著退缩趋势,冰川面积减小4.59 km^(2),变化速率为-0.12 km^(2)·a^(-1),冰川储量减少0.38 km^(3),变化速率为-0.01 km^(3)·a^(-1);2000—2020年冰川多年平均物质平衡为^(-1).22×10^(-4)m w.e.。(3) 1990—2021年流域内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升温率为0.02℃·a^(-1),但是夏季升温不显著。年降水量显著增多,速率为2.11 mm·a^(-1),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8.9%。(4)流域内降水是导致湖泊扩张的主要因素。研究揭示了鲸鱼湖流域冰川、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当地政府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湖 冰川 气候变化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西段岩碧山构造混杂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就位机制研究
5
作者 邢浩 段星星 +4 位作者 曹伟伟 陈林 米宝昕 杨振 陈世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8,共2页
岩碧山构造混杂岩带,位于南昆仑地块北侧,东与畅流沟—向阳泉蛇绿混杂岩相连,东南汇入木孜塔格—布青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近北西西向发育以逆冲及走滑性质构造系为主体,叠加了晚期逆冲推覆构造的混杂岩带(邵东等,2017)(图1)。根据岩碧... 岩碧山构造混杂岩带,位于南昆仑地块北侧,东与畅流沟—向阳泉蛇绿混杂岩相连,东南汇入木孜塔格—布青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近北西西向发育以逆冲及走滑性质构造系为主体,叠加了晚期逆冲推覆构造的混杂岩带(邵东等,2017)(图1)。根据岩碧山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特征,将其划分为早古生代岛弧型、变质基底、洋壳杂岩3类岩块,长英质糜棱岩、构造碎裂岩2类基质和晚古生代洋盆演化相关的洋壳杂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岩碧山 构造混杂岩 变形 岩块
下载PDF
东昆仑西段白日其利早泥盆世A2型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王永刚 何学昭 +6 位作者 郁东良 韩斯琴图 高轲 苟生伟 华文庆 杨生春 何虎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9-1726,共18页
查明白日其利地区花岗岩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对探讨东昆仑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对钾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钾长花岗岩年龄为408.9±0.9 Ma,表... 查明白日其利地区花岗岩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对探讨东昆仑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对钾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钾长花岗岩年龄为408.9±0.9 Ma,表明其形成于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主量元素显示富硅、富钾和低镁的特征,相对亏损P、Nb、Ti、Zr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属于过铝质—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5~0.06),稀土配分模式图显示海鸥型模式,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εHf(t)值介于-5.52~3.53之间,均值为-0.75,总体显示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构造图解指示该岩体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结合区域岩浆岩证据,推断东昆仑造山带在晚志留世应为碰撞向伸展转换阶段,早泥盆世已经完全进入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构造背景 古特提斯 东昆仑
下载PDF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 被引量:177
7
作者 张德全 丰成友 +5 位作者 李大新 徐文艺 阎升好 佘宏全 董英君 崔艳合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柴北缘-东昆仑是中国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它的显生宙造山经历了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两个旋回,并以多岛洋/裂陷槽、软碰撞和多旋回造山为特点。该区已发现多个造山型金矿床,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两组成... 柴北缘-东昆仑是中国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它的显生宙造山经历了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两个旋回,并以多岛洋/裂陷槽、软碰撞和多旋回造山为特点。该区已发现多个造山型金矿床,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两组成矿年龄:一是晚加里东期(相当于加里东造山晚期);二是晚华力西—印支期(处于该造山族回晚期)。前期为发生于中地壳顶部一上地壳底部的金矿化,后期则是形成于较浅层次(1.2~5.7km)的金矿体侵位。自区域北部向南部,矿床元素组合由Au-As向Au-Sb转化,金成矿年龄由老变新,成矿深度相应变浅。研究认为,与碰撞有关的热事件以及逐步升高的地热增温率,驱动被加热的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流体沿碰撞带和大型剪切带长距离地迁移、活动,并淋取围岩的成矿元素,形成含金流体。在进人到矿床或矿体构造后,由于构造性质转换,物理化学条件亦随之改变,含金流体沉淀,形成金矿体。这些金矿床形成于造山晚期,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空间、热一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成矿地质 热液蚀变 成矿时代 造山型金矿床 非威尔逊旋回
下载PDF
东昆仑野马泉铁矿相关花岗质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76
8
作者 高永宝 李文渊 +5 位作者 钱兵 李侃 李东生 何书跃 张照伟 张江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47-1665,共19页
野马泉大型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地区,矿区发育大量与铁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北矿带隐伏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年龄分别为3934±2Ma、386±1Ma;南矿带斑状石英二长闪... 野马泉大型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地区,矿区发育大量与铁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北矿带隐伏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年龄分别为3934±2Ma、386±1Ma;南矿带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19±1Ma、213±1Ma,分别为早-中泥盆世和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早一中泥盆世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均为高钾钙碱性,A/CNK值(0.92~1.01)〈1.1,具中等强度的负Eu异常(δEu为O.60~0.81),明显亏损P、Nb、Ta、Ti、Sr、Ba等,富集LREE、Rb、Th、U、K等,显示了I型花岗岩的特征。晚三叠世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含有少量角闪石,A/CNK值(0.88—0.95)〈1,轻稀土富集,具中等负Eu异常(8Eu为0.49~0.67),富集Rb、U、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Nb、Ta、Ti、Sr、Ba等,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正长花岗岩高硅(Si02=77.20%~78.13%)、富碱(K20+Na20=7.91%~8.27%)、贫铝(A1203=11.71%~12.18%)、贫钙(CaO=0.90%~1.01%),富集LREE、Y、Zr、Hf、rI'Il、u、Ga等,强烈亏损Ba、Sr、P、Ti、Eu,具强烈的负Eu异常(SEu为0.08—0.13),显示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I-If同位素组成表明,早.中二叠世岩体的εHf(t)为-3.3—6.2,晚三叠世岩体的εHf(t)为-6.3—5.5,显示在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参与。综合研究认为,野马泉矿区早-中泥盆世、晚三叠世岩体分别形成于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阶段和晚古生代.旱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阶段,可能是由地幔底侵古老陆壳,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而生成,壳幔物质交换为区内大规模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化提供大量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花岗质岩体 野马泉铁矿床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被引量:78
9
作者 许志琴 李海兵 +1 位作者 杨经绥 陈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164,共9页
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之间的会聚边界是一条位于东昆仑南缘的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研究表明该带的东段(阿尼玛卿段)和西段(东-西大滩段)构造特征不同,阿尼玛卿段的构造以印支期具往南西造山极性的逆冲叠覆岩片和新生代脆... 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之间的会聚边界是一条位于东昆仑南缘的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研究表明该带的东段(阿尼玛卿段)和西段(东-西大滩段)构造特征不同,阿尼玛卿段的构造以印支期具往南西造山极性的逆冲叠覆岩片和新生代脆性左行走滑构造为特征,东-西大滩段是由220Ma形成的EW向韧性左行走滑剪切带及两侧伴生的挤压褶皱断裂带组成,韧性变形持续至20Ma,之后表现为脆性左行走滑构造再活动。因此,东昆仑山南缘大型会聚带是一条由东段的“收缩挤压”为主向西段的“转换挤压”逐渐过度的特殊复杂的构造带,它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往NE方向斜向俯冲于东昆仑地体之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挤压构造带 斜向会聚 俯冲作用 形成机制 东昆仑地体 会聚边界 变形机制
下载PDF
东昆仑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的SHRI 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6
10
作者 谌宏伟 罗照华 +3 位作者 莫宣学 张雪亭 王瑾 王秉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2,共8页
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山东南部,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具有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通过对杂岩体中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SHRIMP测年,分别获得403.3... 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山东南部,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具有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通过对杂岩体中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SHRIMP测年,分别获得403.3±7.2Ma和394±13Ma两个极为接近的岩浆锆石年龄以及1116Ma的继承锆石年龄。锆石形态学特征显示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大致结晶温度分别为850~900℃和600~850℃,提供了杂岩体形成的深度信息。测年结果为研究东昆仑造山带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年龄 岩浆混合 锆石形态 早泥盆世 喀雅克登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侃 高永宝 +5 位作者 钱兵 何书跃 刘永乐 张照伟 张江伟 王亚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0-645,共16页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体广泛发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表明,虎头崖Ⅴ矿带外围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4.3±0.6)Ma,Ⅷ号矿带矿体下部正长花岗岩形成时...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体广泛发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表明,虎头崖Ⅴ矿带外围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4.3±0.6)Ma,Ⅷ号矿带矿体下部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39.7±0.8)Ma,岩体形成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花岗闪长岩富钾贫钠(K2O/Na2O为2.02~2.88),无明显负Eu异常(δEu为0.68~1.06),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Nb、P、Ti等元素,属I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高硅、富碱、低铁镁、贫钙磷钛的特征,负Eu强烈(δEu为0.08~0.26),富集Rb、Th、U、K,亏损P、Ti、Ba、Sr,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二者均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Hf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指示其经历了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幔源物质的加入可能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虎头崖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哈拉尕吐岩浆混合花岗岩: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72
12
作者 孙雨 裴先治 +7 位作者 丁仨平 李瑞保 冯建赟 张亚峰 李佐臣 陈有炘 张晓飞 陈国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0-1010,共11页
东昆仑造山带东部哈拉尕吐花岗闪长岩体中发育了较多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寄主岩形成年龄为(255.3±3.6)Ma,暗色包体形成时代为(252.9±2.5)Ma,二者年龄基本... 东昆仑造山带东部哈拉尕吐花岗闪长岩体中发育了较多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寄主岩形成年龄为(255.3±3.6)Ma,暗色包体形成时代为(252.9±2.5)Ma,二者年龄基本一致,从而排除了暗色微粒包体为捕虏体或源区难熔残余物质的可能性,也排除了花岗质岩浆固结后基性岩浆侵入的可能性。这一结果从年代学的角度证明了哈拉尕吐花岗闪长岩体是晚二叠世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是混合时的酸性端员,而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则是岩浆混合时未混合完全的残余基性部分。晚二叠世时,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在区域挤压应力环境下发生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壳幔物质相互混合,形成岩浆混合花岗质的岩浆房并向上侵入形成哈拉尕吐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岩浆混合花岗岩 暗色微粒包体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3
13
作者 陈宣华 Michael W.MCRIVETTE +4 位作者 李丽 尹安 蒋荣宝 万景林 李会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7-1660,共14页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144.4Ma...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144.4Ma)和第2期早白垩世(115.7~100.2Ma)冷却历史。磷灰石FT年龄和热历史模拟给出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始新世早期(约52.9Ma)、第2期中新世中期(16.3~10.0Ma)和第3期上新世(5.1~0.9Ma)冷却历史。东昆仑山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与逆冲断层系的发育紧密相关。新生代第1期(约52.9Ma)可能反映了柴达木盆地南缘一个夭折了的前陆盆地的存在。新生代第2期(16.3~10.0Ma)和第3期(5.1~0.9Ma)冷却年龄具有规律性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东昆仑山背驮式逆冲断层系的发育历史,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是作为东昆仑山的背驮式盆地而建立盆山耦合关系的。根据新生代第2期冷却历史的结束与昆仑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年龄对比,推测东昆仑山区域变形作用由挤压向剪切转换的时间可能在10.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逆冲断层系 裂变径迹测年 热历史模拟 高原隆升
下载PDF
东昆仑山若羌地区白干湖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洪茂 时友东 +3 位作者 刘忠 王宝金 王泽利 邱希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7-281,共5页
白干湖钨锡矿床是吉林省地质调查院近年在新疆东昆仑山进行地质调查、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华南、华北两大板块的增生带中,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地层内,属石英脉型钨矿,目前初步控制的远景规模可望达到大型以上... 白干湖钨锡矿床是吉林省地质调查院近年在新疆东昆仑山进行地质调查、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华南、华北两大板块的增生带中,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地层内,属石英脉型钨矿,目前初步控制的远景规模可望达到大型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新疆东昆仑钨锡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促进南疆今后矿业经济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矿 矿床特征 东昆仑山 若羌地区
下载PDF
东昆仑南缘早三叠世洪水川组的源区特征:来自碎屑组成、重矿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48
15
作者 闫臻 边千韬 +3 位作者 Oleg A. Korchagin Igor I. Pospelov 李继亮 王宗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8-1078,共11页
分布于东昆仑南缘的早三叠世洪水川组系一套由砾岩、砂岩、页岩和鲕粒灰岩等浅海相和河流相沉积物构成的弧前盆地沉积组合。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古水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洪水川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侧的岛弧带,... 分布于东昆仑南缘的早三叠世洪水川组系一套由砾岩、砂岩、页岩和鲕粒灰岩等浅海相和河流相沉积物构成的弧前盆地沉积组合。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古水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洪水川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侧的岛弧带,同时南侧的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带也为其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源区主要出露长英质岩石、变质岩和硅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洪水川组 源区背景 东昆仑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矿床和卡而却卡矿床B区花岗质岩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泥盆纪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7
16
作者 姚磊 吕志成 +7 位作者 赵财胜 庞振山 于晓飞 祝新友 李永胜 刘鹏 李顺庭 张明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58-1169,共12页
牛苦头矿床和卡而却卡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牛苦头矿床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394.0±1.3Ma,卡而却卡矿床B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406.4±4.2Ma。这些年龄与区内野马泉... 牛苦头矿床和卡而却卡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牛苦头矿床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394.0±1.3Ma,卡而却卡矿床B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406.4±4.2Ma。这些年龄与区内野马泉、乌兰乌珠尔及夏日哈木矿床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范围基本一致,说明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早、中泥盆世可能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和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已发表的地质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可知,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早、中泥盆世处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暗示早、中泥盆世可能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又一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青海祁漫塔格 牛苦头 卡而却卡 泥盆纪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38
17
作者 钱壮志 胡正国 +2 位作者 李厚民 刘继庆 冯本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5-321,共7页
东昆仑是我国地质矿产研究相对薄弱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成矿带。初步研究结果 ,东昆仑中带金矿主要表现蚀变构造岩和隐爆角砾岩型两种矿化 ,局部有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出现。成矿具深源、浅成特征 ,金的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温阶段。... 东昆仑是我国地质矿产研究相对薄弱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成矿带。初步研究结果 ,东昆仑中带金矿主要表现蚀变构造岩和隐爆角砾岩型两种矿化 ,局部有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出现。成矿具深源、浅成特征 ,金的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温阶段。金矿成矿主要受北西向剪切带及脆性复合断裂构造和印支期闪长玢岩为主的浅成 -超浅成中性岩两种因素控制 ,其总体区域地质背景受制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同位素 隐爆角砾岩
下载PDF
东昆仑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区斜长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孔会磊 李金超 +3 位作者 黄军 贾群子 栗亚芝 南卡俄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小圆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祁漫塔格东段,其成矿作用与斜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矿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的外接触带。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斜长花岗斑岩加...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小圆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祁漫塔格东段,其成矿作用与斜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矿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的外接触带。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斜长花岗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16.9±1.9)Ma(n=16,MSWD=2.9),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显示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式稀土配分型式,呈明显负Eu异常。综合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小圆山斜长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 斜长花岗斑岩 小圆山 东昆仑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厚民 沈远超 +3 位作者 胡正国 钱壮志 刘继庆 孙继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4,共5页
青海省格尔木市驼路沟钴 (金 )矿床是东昆仑地区新近发现的、国内外罕见的矿床新类型。笔者通过研究首次认为该矿床形成于晚海西—印支—燕山期 ,为与富钠火山岩有关的层控 -改造型独立钴 (金 )矿床 ,原富钠的中酸性火山岩中Co、Au初始... 青海省格尔木市驼路沟钴 (金 )矿床是东昆仑地区新近发现的、国内外罕见的矿床新类型。笔者通过研究首次认为该矿床形成于晚海西—印支—燕山期 ,为与富钠火山岩有关的层控 -改造型独立钴 (金 )矿床 ,原富钠的中酸性火山岩中Co、Au初始富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路沟钴(金)矿床 富钠火山岩 动力变质变形改造 青海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白干湖超大型钨锡矿田地质特征及其矿化交代岩分类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大新 丰成友 +4 位作者 周安顺 李洪茂 李鑫 刘建楠 肖晔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54,共18页
白干湖钨锡矿田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笔者通过对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4处矿床实地剖析,认为这些矿床已构成一个集矽卡岩型、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交代、充填叠加复合... 白干湖钨锡矿田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笔者通过对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4处矿床实地剖析,认为这些矿床已构成一个集矽卡岩型、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交代、充填叠加复合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矿田内矿化类型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或分带性:即产于花岗岩边部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在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大理岩内;产于花岗岩小突起内侧及其顶部外接触带伸枝脉岩的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体,前者呈厚板状透镜体面型分布,后者则呈脉状线型分布于围岩地层中;产于隐伏花岗岩突起上部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矿体,其因受区域NE向白干湖深大断裂构造限制,多呈低缓角度的平行脉状充填于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的绢云石英片岩中。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等特征,矿田内的矿化蚀变可划分为3种:即矽卡岩化、云英岩化(包括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等)和硅化。研究表明,矿田内矽卡岩型白钨矿化、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化和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化构成一个与加里东期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矿田成矿系列,属于岩浆期后高温-气化热液交代和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质特征 交代、充填矿化类型 白干湖钨锡矿田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